学前卫生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6571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9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卫生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学前卫生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学前卫生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学前卫生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学前卫生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卫生学.docx

《学前卫生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卫生学.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卫生学.docx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

 

 

2014-2015学年

目录

绪论

1、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意义

2、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3、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

第一节健康的概念

1、健康的概念

2、健康的特性

3、亚健康

第2节学前儿童的健康

1、学前儿童健康的主要标志

2、学前儿童健康的个体价值

3、学前儿童健康的人类价值

第3节学前儿童健康的归因

1、生活方式的因素

2、生物学因素

3、环境因素

4、生物因素

5、化学因素

6、物理因素

第2章遗传与优生

第1节健康的遗传基础

1、与遗传有关的知识

2、与遗传病有关的知识

3、遗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第2节优生

1、优生的概念

2、优生的措施

3、新生儿护理

第3章生理与保健

第1节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与保健

1、运动系统

2、呼吸系统

3、循环系统

4、消化系统

5、泌尿、生殖系统

6、内分泌系统

第4章学前儿童常见病与传染病的预防

第1节学前儿童的常见病

1、婴儿常见病的预防

2、学前儿童常见病

第2节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1、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

2、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3、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4、婴幼儿常见的寄生虫病

第五章学前儿童心理的发育与保健

第1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概述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3、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4、不同年龄阶段心理保健要点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及其预防

1、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预防

2、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

3、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

第六章学前儿童营养与膳食卫生

第一节学期儿童需要的营养

1、营养素

2、能量

3、学前儿童需要的营养素和能量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合理膳食

1、婴儿喂养

绪论

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意义

1、为促进儿童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为学前儿童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研究对象——0~6岁儿童

研究任务——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

研究内容——健康与健康促进;疾病与预防;膳食和营养;保护与照料

三、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2、调查法——体检、问卷、访谈、测量等

3、观察法——自然情境或预设情境,描述性

4、实验法——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严密的组织性

5、个案研究法——对某一个体或某一事件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追踪研究其发展变化全过程(观察、访谈、实地调查等)

6、行动研究法——强调行为过程和研究相结合,是一个不断循环改进教学的研究过程

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健康

第一节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的概念

古人对健康的理解,常以是否有病作为分界线,有病为不健康,无病为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1984: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状态,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84年定义的基础上,加入了道德健康概念。

2000年,又加上了生殖健康概念。

健康就是指一个人在躯体、精神和社会行为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它包含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

二、健康的特性

1、整体性

2、动态性(没有病≠健康)

3、客观性

4、主观性

5、调适性

三、亚健康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依据世界流行的MOI健康评估法,按满分100分计,通过世界普查得出如下结果:

85分以上——第一状态(健康状态)——约占10%;70分一下——第二状态(疾病状态)——约占20%;70-85分之间——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至少60%

亚健康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它包括了一大批初显的小症状和未显症状的潜在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肌肉痛、情绪不宁、易怒、头痛、头昏、易疲劳、皮肤干燥、低血压、低血糖、营养不良初期、变态反应、遗传病未发病前、中医虚证等。

《黄帝内经》有日: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筹兵,不亦晚乎?

五脏与五行等的对应关系表

五脏

五行

五色(吃)

五官

五志

五华

面色

五味(不吃)

辛辣

甘甜

亚健康由四大要素构成

1、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

2、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

3、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

4、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弱状态

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2、乐观,态度,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事务的巨细

3、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4、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5、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6、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脸不发炎

8、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

9、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

10、牙齿清洁,无空涧,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衡量大众健康的标志:

精力充沛、乐观、善于应变、睡眠好、有效抵抗疾病、体重正常、头发有光泽、眼睛有神、牙齿整齐、肌肉有弹性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健康

一、学前儿童健康的主要标志

(一)身体健康方面

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身体姿势端正,机体对内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2)心理健康方面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

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4、个性特征良好

5、具有良好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行为

6、没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2、学前儿童健康的个体价值

1、健康是儿童身体充分发展的前提

2、健康是儿童尽情游戏的动力

3、健康是儿童有效学习的保证

3、学前儿童健康的人类价值

1、学前儿童健康是人类生命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石

2、学前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学前儿童健康是对社会的贡献

第3节学前儿童健康的归因

影响儿童健康的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卫生保健服务因素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岁至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至90岁才算正式老年人

按照生物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倍至7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至25岁)来计算,因此人的寿命最短100岁,最长175岁,公认人的寿命正常应该是120岁。

1、生活方式因素(48%)

又称健康行为因素。

系指因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它包括嗜好(如吸烟、酗酒、吸毒)、饮食习惯、风俗、运动、精神紧张、劳动与交通行为等。

良好的生活方式:

1、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2、有规律的生活

3、平衡膳食

4、锻炼身体

5、注意安全

6、配合健康检查

7、适度表达情绪

8、关心环境卫生

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跳+年龄∠170);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三大作风,八项注意:

一个中心:

以健康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

第一点叫糊涂一点,第二点叫潇洒一点。

三大作风: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八项注意:

四大基石、四个最好。

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四个最好——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2、生物学因素(23.2%)

包括遗传、生长发育、衰老等。

除了明确的遗传疾病外,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得发生,亦包含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3、环境因素(17.6%)

“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广阔的外部世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黄帝内经:

病“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生于阳的病是外感,是天地自然变化所造成的;生于阴的病:

“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喜怒无常”。

饮食法地道(节气),居处法天道(昼夜、自然),制喜制怒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界中的恶劣气候、有害的水和气体、噪音和污染物等,如气温升高、臭氧层耗减、酸雨酸雾,室内外污染等

生活环境环境介质:

空气、水体、土

自然环境壤、食物、生物

生产环境环境因素(按性质分类):

化学因素

环境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社会环境:

社会心理因素

4、生物因素

旧传染病与新传染病共存

霍乱、伤寒、鼠疫、炭蛆

HIV、疯牛病、非典、禽流感、人-猪链球菌感染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动物、产毒生物

5、化学因素

自然环境化学组成比较稳定

燃料燃烧

人为原因

(环境污染)工业废水污染或灌溉农田

空气水土壤食物化学组成变化(汞,镉、砷)

自然原因:

洪水、地震、大风暴、火山爆发

6、物理原因

气候因素

生活、生产环境阳光电磁辐射

放射元素——电离辐射

放射物质使用

人为原因微光、激光应用

机器、交通——噪声、震动

物理因素变化

自然原因:

异常气象

第二章遗传与优生

第一节健康的遗传基础

一、与遗传有关的知识

(一)遗传与变异

亲代的性状对其子代的传递,使子代和亲代之间的形状结构或生理功能的特点上都很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各个个体之间,都不会完全相同,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

(二)遗传的物质基础

1953年科学家发现了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一种核酸分子)的结构,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不仅赢得了诺贝尔奖,更重要的是给生命科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物,如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含DNA的病毒等以DNA为遗传物质。

(2)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

2、基因的概念

基因:

是决定生物形状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因此基因就是位于染色体中的DNA片断,某一特定基因携带着某一特定性状的遗传信息,因此基因实际上就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基因(gene)——生命的最大奥秘

物质层面:

是染色体上一段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

功能层面: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编码蛋白质和核糖核酸(RNA)分子功能,调控基因表达。

基因揭示生命之源

染色体:

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23对46条)

(每个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

DNA:

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有效片断,每个DNA有多个基因)

基因:

遗传物质的功能结构单位

(基因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构成的序列)

脱氧核苷酸:

遗传物质的基本物质组成单位

基因是生命的密码,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基因纪录和传递遗传信息。

基因决定生物体的生、长、老、病、死等一切生命现象。

染色体的几个术语

常染色体:

在公母(雌雄)性别中完全相同的染色体(22对)

性染色体:

在公母(雌雄)性别表现不同,决定个体性别的染色体(对),在哺乳动物中为X/Y(XY,XX),在鸟类中为Z/W(ZZ,ZW)

同源染色体:

二倍体中染色体两两配对,配对的染色体大小、着纹粒位置都是一样的,这样的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它们的大小相同、形状相似,分别来自父亲、母亲。

(1对男XY女XX)

染色体的数目和组型

绝大多数高等动物都是二倍体(2n)

每一体细胞中有两套

动物名称

染色体数目

动物名称

染色体数目

2n=46

38

38

44

60

家鼠

40

水牛

48

豚鼠

64

山羊

60

78

绵羊

54

80

64

火鸡

82

62

80

78

普通果蝇

8

染色体在动物生活史中的周期性变化

有丝

分裂

有丝分裂

单倍体(1n)双倍体(2n)

生物细胞增强的方法为细胞分裂,其中高等生物为着丝分裂方式。

而性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

性别决定

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呢?

而雌雄个体为何又在某些遗传性状上表现不同呢?

XY型性别决定

亲代女男

22对(常)+XX(性)×22对(常)+XY(性)

↓↙↘

卵细胞22条+X精子22条+X22条+Y

11

 

子代22对+XX22对+XY

女男

11

1865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1)发现了遗产规律

同对因子分离

异对因子自由组合

2)首次提出了“遗传因子”(即基因)

孟德尔遗传定律

分离率:

基因不融合,而是各自分开;如果双亲都是杂种,后代以3:

1(显性:

隐性)的比例分离

自由组合率:

每对基因自由组合或分离,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高茎矮茎

PDD×dd

↓↓

配子Dd

↘↙

F1Dd

高茎

①相对性状是由显、隐性基因控制。

体细胞中基因成双存在。

②配子中基因由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而成单存在。

③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一定独立性;显性基因(D)对隐性基因(d)有显性作用。

所以F1表现显性性状。

高茎矮茎

F1DdDd

 

配子DdDd

 

F2DDDdDddd

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1:

2:

1

1915年至1928年摩尔根的果蝇实验

1)进一步证实了孟德尔因子和孟德尔定律

2)两大重要发现

基因是在染色体上

遗传的基因链锁和互换定律

3)建立了作为摩尔根理论主要基础的基因学说。

遗传机理中的统计规律

亲本

第一代

第二代

红色为隐形蓝色为显性

2、与遗传病有关的知识

(1)什么是遗传病

广义:

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狭义:

由生殖细胞和受精卵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遗传病的特点

1)先天性

2)家族性

3)垂直传递

4)“终生性”

5)“罕见性”

容易混淆的问题:

遗传性疾病与家族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与先天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基因)

(3)遗传性疾病的分类

1)染色体异常:

或者称为染色体畸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

2)单基因病:

是由单个基因发生变异所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3)多基因病:

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人类遗传病是只由于遗传性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多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基因病的类型

单基因病

基因病多基因病

遗传病染色体病

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

常显:

多指病、并指病、软骨发育不全症

常隐:

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1、单基因遗传病X显:

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X隐:

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伴Y:

外耳道多毛症、鸭蹼病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这类遗传病有6600种,且每年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

软骨发育不全:

软骨发育不全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

患者表现出异常的体态:

四肢短小畸形,上臂和大腿表现得尤为明显;腰椎过度前凸;腰部明显隆起;臀部后凸;身体短小。

纯合子病情严重,大多死于胎儿期或新生儿期。

苯丙酮尿症:

氨基酸代谢病,低苯丙氨基酸饮食疗法是全世界治疗苯丙酮尿症唯一的方法。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表现:

智力低下,60%患儿有电图异常,头发细黄,皮肤色浅和虹膜淡黄色,惊厥,尿有“发霉”臭味或鼠尿味。

白化病:

白化病人体内缺少络氨酸酶,不能将络氨酸转化为黑色素,表现出白化性状。

伴性遗传病:

性染色体上的的某些基因所控制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X显):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患儿肌肉萎缩无力,行走困难。

患者后期双侧腓肠肌呈假性肥大。

一般于4-5岁发病,20岁前死亡。

红绿色盲:

社会调查表明我国男性色盲患者近7%,女性色盲患者近0.5%

人类的色盲基因:

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

Y染色体上没有。

A.女性正常纯合子与正常男性婚后的遗传现象

女性正常

亲代(纯合子)男性正常

XBXBXBY

↓↙↘

配子XBXBY

↓↓

子代XBXBXBY

女性正常男性正常

1:

1

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

B.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

XBXbXBY

↙↘↙↘

配子XBXbXBY

子代XBXBXBXbXBYXbY

女性正常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男性色盲

1:

1:

1:

1

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C.女性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亲代女性患者男性正常

XbXbXBY

↓↙↘

配子XbXBY

↓↓

子代XBXBXbY

女性携带者男性患者

1:

1

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D.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患者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

XBXbXbY

↙↘↙↘

配子XBXbXbY

子代XBXbXbXbXBYXbY

女性携带者女性患者男性正常男性色盲

1:

1:

1:

1

女孩是色盲,父亲一定是色盲

E.女性正常与男性患者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亲代女性正常男性色盲

XBXBXbY

↙↘↙↘

配子XBXBXbY

子代XBXbXBXbXBYXBY

女性携带者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男性正常

1:

1:

1:

1

F.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亲代女性患者男性患者

XbXbXbY

↙↘↙↘

配子XbXbXbY

子代XbXbXbXbXbYXbY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男性患者男性患者

1:

1:

1:

1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特点:

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可见色盲基因不是男性传递到男性。

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性上称为交叉遗传。

血友病简介

症状:

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

血友病也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致。

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患者由于对磷、钙吸收不良而导致骨发育障碍。

患者常常表现为X型(或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如鸡胸),生长缓慢等症状。

女性多于男性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特点:

①女性多于男性

②有连续性,子代有患,亲代必有患

③子患母必患

伴Y遗传

Y染色体短小,基因数量少,因为致病基因只在Y染色体上,没有显隐性之分,因而患者全为男性(如:

外耳道多毛症)

特点:

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

伴X隐性遗传交叉隔代遗传:

男性患者基因只能遗传女儿,再传外孙

女病父子病: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伴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男病母女病: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伴Y遗传只在男性中遗传

2、多基因遗传病

唇裂、重症肌无力、原发性癫痫

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无脑儿

原发性高血压你

青少年型糖尿病

疾病相关基因的遗传率

单基因遗传病符合遗传三大定律,对于多基因病,遗传决定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这种疾病的遗传易感性。

多基因病遗传符合下列公式:

遗传因素

遗传率(%)=×100%

遗传基因+环境因素

疾病群体发病率(%)传率(%)

唇裂+腭裂0.1776

糖尿病275

精神分裂症1.080

哮喘480

高血压4-862

什么是遗传易感性

以乳腺癌为例——BRCAI基因的变异大大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病危险,BRCAI便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

多基因遗传病特点:

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

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

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

目前已发现的多基因遗传病有100多种

先天性唇裂:

单侧或双侧发病,有些还伴有腭裂,从遗传角度来看,唇裂伴有腭裂者与单纯腭裂是不同的两种疾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引起的遗传病

常染色体病:

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症

性染色体病:

性腺发育不良

目前已发现的这类遗传病有100多种,这些病几乎涉及到每一对染色体。

由于牵涉的基因很多,因此后果比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要严重得多,故患者大多寿命短暂,甚至在胚胎期就死亡造成流产。

较常见的有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愚型)和X单体综合症(性腺发育不良)等。

(1)常染色体病例

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愚型)

a.原因:

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b.发病率:

1/800~1/600

我国每年出生的这种患儿高达2万人,全国患者总数不少于100万。

c.症状:

患者智力低下(10平均为50),身体发育缓慢,患儿面容特殊,眼间距宽,外眼角上斜,内眦赘皮。

鼻根低平,脸扁平,枕部扁平,腭弓高、尖,张嘴,舌大外伸、外涎,50%的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

(2)性染色体病例

性腺发育不良,即45X综合症

a.原因:

患者比正常人少了一条染色体

b.发病率:

1/3500

c.症状:

身体比较矮小(120-140),肘常外翻,颈部皮肤松弛为蹼颈。

外观为女性,但性腺发育不良,乳房不发育,没有生育能力。

约30%伴有先天心脏病。

d.其他47XXY综合症(先天睾丸发育不良)

猫叫综合征(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13三体综合征:

出生体重低,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小头,前额低斜,前脑无裂畸形,头皮缺损。

眼球小或无,唇裂。

耳畸形低位,先天性心脏病(室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

18三体综合征:

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下。

枕部突起,眼裂狭小,内眦赘皮,耳低位,耳廓畸形。

90%有先天性心脏病(室内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肌张力亢进。

X三体综合征:

一般外表正常。

部分患者有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卵巢功能异常、间歇性闭经,乳房发育不全。

三、遗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1、遗传病的危害

(1)我国遗传的发病现状:

①我国遗传病患者占总人口比例:

20%—50%

②新生儿先天性遗传缺陷约为1.3%,其中70%—80%是由于遗传基因所致

③在自然流产中,约50%是染色体异常引起

④我国人口中患21三体综合征的人在100万以上。

以每年2万递增

⑤每年仅有染色体畸变,造成52万例自发流产

⑥15岁以下死亡的儿童中,40%为各种遗传病所致。

(2)经济负担:

一个病残儿平均寿命为50年,50年国家和家庭需为孩子承担40万人民币的基本生活费用

每年出生:

120万人*40万元=4800亿元

(3)遗传病对我国人群的影响:

我国大约有1500万新生儿→70~80%涉及遗传因素:

13~15万→50%由染色体畸变引起:

112万→已存活的儿童,住院就诊的约有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