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平视社会800字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平视社会800字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平视社会800字作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范文之平视社会800字作文
平视社会800字作文
【篇一:
平视范文】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对待外物、他人或自己时,有不同的视觉方式:
平视、仰视、俯视和斜视。
仰视太长,脖子会累,眼睛会朦胧,看不到远方,必然不会走得很豪迈;俯视是先占居高位,天长日久,就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有时会从高处跌下;斜视,关闭了交流的门阀,最不可取。
只有平视是我们要面对世界的一种最好的视觉方式,它能使我们看得更真切,正确认识世界和自己;它善待一切,最为和谐,是做人、做学问的一种品德、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请以“学会平视”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突破】
思路设计一:
平视是一种真诚、纯洁的人生态度。
因为平视,在伟人面前,我们尽现自信;因为平视,在弱小面前,我们尽现平等;因为平视,在朋友面前,我们尽现信任;因为平视,在困难面前,我们尽现抗争;因为平视,在爱情面前,我们尽现尊重;因为平视,在生活面前,我们尽现真诚;因为平视,在生命面前,我们尽现韧性。
用平视的目光,去看待人生,我们会活出自己的天性、率真和美丽。
思路设计二:
平视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具体体现。
真正的平视应该是平等的、相互的,是精神共同在场的双向流动。
它表现为人与人,人与世界间的相互敞开、接纳、承认和包容。
它超越了给予与被给予,支配和被支配的狭隘,它拒绝疏离、控制和虚伪,呼唤理解、沟通与真诚。
让我们的眼睛平视一些,人与人之间就和谐一些。
思路设计三:
平视是自我的需要,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平视,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平视,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平视,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思路设计四:
平视能使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客观公正认识事物。
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以偏概全、是非不分,盲目自大、盲目自卑,往往都源于不能“平视”。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
唯有“平视”,我们才能科学比较,才能高瞻远瞩,观察入微,才能把市俗偏见拒之门外,把真情实况尽收眼底。
思路设计五:
平视也要有高度,有眼光,要站在一个恰当的高度平视。
不同有的人有不同的平视高度,同一个人站在不同的高度其平视高度也会不同,重要的是我们要丰富自己,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能站在人生的一个高度平视自己,平视别人和外物。
【一语破的】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
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
【素材超市】
1、哲学家罗西说:
“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宇轩昂,即高贵;学会平视乞丐,你会变得神情温和,即善良。
”培根说:
“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重”。
2、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中国体育代表的情景:
接受脑瘫足球队赠送的球队签名的足球后,在一只足球上为足球队题词签名;观看游泳训练间隙,在泳池边同运动员们亲切交谈,一一询问训练和生活情况;为轮椅篮球队分组比赛开球,“轻轻将篮球抛起”;和智障残疾人一起做比萨饼、包饺子;坐在残疾人中间,兴致勃勃地和他们一起动手做中国结;和残疾人朋友们一道唱起歌来?
?
此情此景,我们感到的是总书记平易近人,对残疾人平等相待。
一言以蔽之:
平视。
(戴炳炎《平视》)
3、2006年6月,浪琴表邀请林志玲到西安宣传,与当地100多位经销商一起吃饭,当一桌一桌的经销商走到台上,和林志玲合照、握手时,身高174公分又穿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总共蹲了八十多次。
4、平视是世界的需要,国与国平等看待,才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
平视是社会的需要,人与人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
平视是自我的需要,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朱华贤《平视》)
5、人需要平视。
这不仅仅因为我们的双眼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也不仅仅因为我们平直地投射目光符合自然习惯,更是因为我们有着平凡的身份、平正的良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思想、平静的心情。
平视,需要良心的端庄与正直;平视,需要情感的纯洁与高尚;平视,需要识见的广博与深邃;平视,需要分寸的准确与合理。
平视他人,我们便拥有了真诚牢固的友谊;平视他国,我们便有了平等合作的国际关系;平视他族,我们便有了世界大同的宽广胸襟。
平视者不自高、不自傲,不自卑、不自鄙,平平常常守着道德防线,平平稳稳走着人生大道,平平和和唱着和谐之歌。
(霜刃《仰视?
俯视?
平视》)
【精品走廊】
学会平视
李隆汉
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贱的心态去仰视别人,也不宜以自视甚高的心态去俯视别人,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社交“视角”。
惯于仰视别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营营碌碌、心力交瘁,何苦来着!
反之,以俯视他人为能事者,则热衷于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往往看不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这两种人在“视角”上的偏差,致使其对人对己的看法变形失实,不能正确对待。
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他们缺乏丰厚的人格底蕴,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平视自己,即是不卑不亢地立身处世。
天下之难,最难的是摆正自己。
人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太低;而在春风得意之际,又往往自视甚高,以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
君不见,有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原本好端端的一双眼睛便挪位
到额头上,从此“视觉”异化,平视功能丧失,到哪都摆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架势,势利得很。
宋代有位名臣叫赵抃,此公为人耿直,为官清正,从不以其官位自傲。
他告老还乡时曾赋诗明志:
“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
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
”意思是,你们不要以为我是什么大官,我其实就是当年出身在柯村的赵四郎啊!
那些惯于在俯视他人的得意中生活的人,比照一下赵老夫子乐于平视自己的嘉言懿行,能不汗颜?
平视他人,意味着自爱自重,不妄自菲薄。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据传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当时颇有名气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就写了一张便条:
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
张大总督看过守门人递进的便条,面有不悦,提笔在条上批写: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丁焉敢称兄弟?
”守门人将条子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迅即在便条上书道: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
”守门人又将条子传进总督府,张之洞看后“啊”了一声,连声说:
“请!
请!
请!
”孙中山不愧是孙中山,地位卑微时便敢于平视权贵,着实有胆有识。
我们周围的不少人一见达官贵人,便情不自禁地躬背屈膝作仰视状,宜不羞愧!
国人是该学学孙中山,什么时候面对权贵也敢挺脸抬头学会平视,才算是在真正意义上“站起来了”。
走笔至此,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罗斯福。
罗斯福下肢瘫痪,却以其赫赫政绩赢得美国惟一的蝉联四届总统的殊荣。
此公气质谦和,平等待人,像一位兄长和朋友。
有人说,罗斯福能把国王当普通人看待,而把普通人当国王看待,但国王和普通人都因此而爱戴他。
有鉴于此,我们身边的公仆、明星、富翁们是否也可屈尊向“罗斯福同志”学习,平视百姓、平视社会,从而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平视,是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卓越的学识之自然流露。
一个人只有敢于且乐于平视,才能面对皇亲国戚不会自惭形秽低声下气,面对贩夫走卒不会颐指气使神气活现。
在繁华的都市里,如果我们穿着草鞋微笑着平视一切,则堪称文明时代的文明人。
(选自《智慧泉》)
评析:
本文说理透彻,材料丰富,取材广泛,正反开阖,做到了:
古今联系,上下五千年;中外结合,纵横十万里。
例举孙中山平视张之洞、罗斯福总统待人一视同仁的例子,阐明了平视他人,意味着自爱自重、不妄自菲薄和平视百姓、平视社会,从而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的道理。
启示着我们:
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社交“视角”。
学会平视
玄承东
也许是因为个子小,我不喜欢站着和别人说话。
虽然“站着说话腰不痛”,可时间长了,脖子会发酸。
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地方坐下来说。
坐下来说,双方的视线在一个水平上,心理和生理的压力都会减轻许多。
每当这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哲学家罗西的论点“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宇轩昂,即高贵。
”
罗西讲这话的时候,对权威可能还是心存仰慕,否则他为什么不倒过来说?
“学会平视乞丐,你会变得神情温和,即善良。
”我想他大概没有受到过佛家思想的影响。
佛家说“众生一切平等”。
所以应该平视的不仅仅是权威,而是一切生命。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见到的是仰视、俯视、斜视,很少见到平视。
年轻的时候,一位朋友到报社来,见我坐在沙发上和领导聊天,大为惊讶:
“你怎么能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平起平坐?
”我反问:
“你的意思我得低三下四?
”
我知道,朋友的疑问是国人最常见的心态。
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造成了极其森严的等级制度。
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国度,连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盖多大的房子、坐几匹马拉的车,都有严格的界限。
稍有差池就会大难临头,没准还要搭上身家性命。
而等级森严的恶果,就是鲁迅先生为之痛心不已的国民劣根性:
“卑怯与贪婪”。
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人们是不是变得更加贪婪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卑怯”的弊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看看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场里场外”,奴颜卑乞与侠肝义胆、逆来顺受与挺身而出、见风使舵与仗义执言,天平总是朝哪个方向严重倾斜?
稍稍有些社会阅历的人自会得出结论。
其实,在罗西提出“平视权威”之前,我们的老祖宗已经亮出了“气宇轩昂”的招数。
2000多年前,亚圣孟子就说过: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那意思再明显不过:
跟王公贵族讲道理的时候要藐视他,别看他一副高大威猛的样子。
不过既已身居“圣”位,虽说是“亚”,也决非我等芸芸众生可比。
在“大人”面前说话,做到“平视”已属不易,敢于“藐之”者,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就是多喝了几瓶二锅头———“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
如果说,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欧洲大陆的情况下,“学会平视”依然需要胆识和信念的话,那么在我们这里,“学会平视”需要的担当无疑更加沉重。
平视权威或许被称作狂妄,平视领导或许被称作放肆,平视富贵或许被称作蛮横?
?
平视的结果不一定会使你变得“气宇轩昂”,更大的可能是“狼狈不堪”。
这时,“高贵”与“低贱”之间何止一步之遥?
干脆就是一回事。
于是,为“谦虚”见、为“恭敬”见、为“小不忍则乱大谋”见、为少一些“蔑视”、“歧视”、“轻视”见,许多人不得不选择“仰视”,哪怕“仰”得脖梗僵硬、颈椎变形,头脑发晕。
一般来说,“仰”得时间久了,总想“俯”一阵。
有人一旦到了经常“视”的那个地位,立马会变得“高瞻远瞩”,巴不能所有的部下以同样的目光仰视他,敢平视者当属大逆不道。
按照医学的观点,这叫“心理补偿机制”。
如鲁迅先生所说:
奴才一旦当上主子,那是比主子还主子的。
当然,对于一个从来不知道平视为何物的人,除非当了皇帝,将永远在俯仰中痛苦地挣扎。
平视的基础是人格的平等,是对彼此之间人生价值的认定。
不管你富甲一方还是身无分文,不管你位居高官还是一介平民,不管你春风得意还是穷困潦倒。
虽然平等的要求只能来自弱者,但只要学会平视,坚持平视,“你就会变得气宇轩昂。
”哪怕沦落到无家可归,也断断不受嗟来之食。
学会平视,也许会失去很多仰望的东西,但至少保持了人格的尊严。
学会平视,也许会遗漏很多俯瞰的景色,但至少坚守了心灵的纯净。
抬起头,挺直腰板,微笑着平视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会看到同样尊重的目光。
(选自《甘肃日报》)
评析:
平视能使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客观公正认识事物。
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以偏概全、是非不分,盲目自大、盲目自卑,往往都源于不能“平视”。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
唯有“平视”,我们才能科学比较,才能高瞻远瞩,观察入微,才能把市俗偏见拒之门外,把真情实况尽收眼底。
平视也要有高度,有眼光,要站在一个恰当的高度平视。
不同有的人有不同的平视高度,同一个人站在不同的高度其平视高度也会不同,重要的是我们要丰富自己,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能站在人生的一个高度平视自己,平视别人和外物。
(此文发表于《语文导刊(高考版)》2010,第14期)
平视
江苏教
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三(10)班周倩昕
平视在我看来无非是“平”与“视”二字罢了。
“平”是一种平等的态度,它没有“仰”的那种“如飞蛾扑火般的执着,却充满了一种平等的思想,我仿佛能看到尊严与理性的火花在其中迸发。
”
而“仰”则容易导致愚昧与无知。
这种“仰”在古代尤其多见,我看到封建的人们以“仰”的姿态注视着高高在上的皇帝,被封建的鞭子抽打得体无完肤;我看到西欧中世纪的人们在神权的桎梏下窒息。
这种“仰”带来的不是敬佩与学习,而是对人的愚弄与人性的扼杀。
但“平”却使人有了自己的思想与尊严,正如文艺复兴以人的平等使人摆脱了那沉重的镣铐。
“平”又蕴含着平静,但“平”不是那种以天为天,以君为天的虚假的平静,而是似倒拔杨柳怒目金刚的气势,打破那片虚假的天,给人以真正的个性,也让人“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边云卷云舒”,任由天边风云变化,也“一蓑烟雨任平生”。
而“视”则是对自己对他人的审视,这种审视在毕淑敏的文章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她看人看事不拘泥于表层,不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却如同涓涓细流般细腻,她不说其缺点,却说其为人生命中的盐,她说将人如同剥糖纸般一层层剥开,仿佛用x光照其灵魂。
对人的审视的强中之手当推鲁迅,他的笔锋利如刀,将人的心都仿佛剥了出来。
在他笔下,阿q那种自欺欺人,可悲又可叹的劣根性,那卑躬屈膝的丑态,完全展示在人们的眼前。
他们的“视”并不是轻轻扫过事物的表面,那充其量只能算“看”,说“视”却是远远未到的。
而他们的“视”则穿透了那厚厚的伪装,对其内在进行了深刻剖析,这种带有思想的观察才能算真正的“视”。
没有“平”的支撑,人们又怎能够有“视”的机会?
而不敢“视”、不会“视”的人又怎能拥有“平”的权利?
“平”是钥匙,让我们打开希望之门。
而“视”是眼睛,让我们寻找“平”。
平与视相互支撑,让我们能生活在碧海蓝天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篇二:
平视】
材料: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回忆“东方时空”二十年演播历程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东方时空”可能就干了一件事—平视:
用“东方之子”平视人,不仰视、不俯视;用“生活空间”平视生活,不涂抹、不上色;用“焦点时刻”平视社会,不谄媚、不闪躲?
?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读:
“平”是平常、平等、平和,“视”是观察、看待。
“平视”就是以平等的身份去看待人,用平常的心态对待事物。
“平视”能更真切、客观地认识他人、自己乃至整个世界,它是为人处世的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不仰视、不俯视:
“仰视”是降低自己,抬高别人;“俯视”是抬高自己,降低别人。
仰视别人,会压抑个性,产生自卑;俯视别人,会居高临下,产生自傲。
不涂抹,不上色:
真诚面对,敢于说真话,说实话。
不谄媚,不闪躲:
要有勇气面对他人,面对生活,不奉承,不盲从,不逃避,不推脱。
只有以平常的心态、平等的姿态看待人和事,才能看得真切,才能了解实情,才能真正认识并解决问题。
(蒋霞)
我与世界一样高
高三(6)班周涵林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在追求着真善美,那是世上最本源也最美好的东西,但鲜有人可得,因为他们站得太高或太低。
美好与真实都源于平等,待人的平等、看人的平等,做人的平等,而做到平等的这一过程,就是调整自己高度的过程,因为世界只有那么高。
曾经听过有人向专家请教如何才能哄好不安哭闹的婴儿,专家告诉她:
“弯下你的身子,和他一样高。
”果然,当她俯下身子,去静静的哄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就变得简单的多了,站得太高,婴儿仰视着你,他们觉得世界太大太大,大到自己永远只能看看,怎么也摸不着,恐惧与不安在他心里蔓延,所有人的世界都不得安宁。
放低身子,让世界离你近一点。
以高的姿态来行事,总会留下许多问题,你比世界上的平凡人高多少,就要承受多少重压,陈光标是有名的大善人,慈善事业深入人心,让人动容,却也饱受舆论的非议和诟病。
因为他太高调了,高到比所有人都要高半个身子,导致他的慈善更像施舍,就好象是嗟来之
食的故事中那自傲的土财主,即使在做善事,却也看不到生命的美好,因为他似乎践踏他人的尊严。
而卑躬屈膝、俯首称臣的人,一样不可能追逐到安宁。
历史上无数小人向事权者低头,如同哈巴狗一般出卖自己的尊严,却又向更低位的人展现出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气势。
因此小人才是小人,要么太高要么太低,一群与世界不合的人,终将走向自取其辱、自寻灭亡的命运。
所以真正的贤人永远都在民间,苏格拉底曾说过,人在世间应低着头走,因为世界只有那么高。
这是一种谦逊与大度,绝非谦恭与妥协,因而苏格拉底以和世界一样的高度,在世上行走,以贤人之名安眠于世,将人性之美带到人间。
世界只有那么高,要看到世界之美,就要低下你不可一世的头。
柳永在朝中被贬到民间,内心伤感,但却因此而让宋词的柔美,风靡一时,流播四方,以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让许多的人感觉到柳永所传达而来的平凡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而若他永远在朝中,俯瞰人间,想来也不会有如此成就。
世界只有那么高,追求美好的人,都与世界一样高。
我只期待,某一天,我们可以望着世间,说:
“我与世界一样高”。
平视
高三(6)班汤晓雯
俯仰之间,取其平衡之处,即平视。
平视并非角度问题,而是人格的平等看待。
它既不取决于财富,也不取决于社会地位,它是一种对人对事的心态。
白岩松说:
“东方时空”做到了平视,不俯不仰,不涂抹不上色,不谄媚不闪躲。
这是新闻人的心态。
而著有《史记》的司马迁也秉守如此精神:
不虚美,不隐恶。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在他的笔下都只有竹简之上的一片墨迹。
固然有本纪,世家等地位之分,但他做到了平视,不因是帝王而谄媚,也不因是白身而轻蔑一笔带过。
这正是是史学家应有的态度。
平视并非一家之长,它不仅是一种严谨治学态度,而且是对人对事的态度,更是一种探究理解世界的方式。
当人们惊叹又习惯于陈光标一掷千金的高调慈善时,一位名叫刘胜兰的老人用自己的方式感动了中国。
他是一个孤寡老人,无儿无女,凭借拾破烂资助着十几个学生。
而陈光标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翁。
他一掷千金,虽被人称作高调作秀,但这样的一个社会,我们或许更应赞同如此作秀,也并非每个富翁都愿意如此作秀。
当然也有不拿慈善作秀的富人,古天乐算是其中的一个。
他捐助好几所希望学校,因此曝光之后为人所乐道,他们都是慈善家,有些人是拿出了自己多余的资产,而有些人却几乎奉献全部。
我们无法衡量他们的功劳大小,
却应用更平等的态度看待他们。
高调也好,默默也罢,平视,不取决于财富地位,它只是对人格精神的平等看待。
看见底层,看见事件本身,这就是柴静的《看见》。
平视社会不谄媚,不闪躲。
她作为一个新闻人,深入调查,探寻根源,发现事件本身并找出真相,公之于众,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个新闻事件。
因诺贝尔奖轰动世界的中国作家莫言,站在颁奖演说时,他说自己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的确,他只是把他看见的写下来,如《蛙》中那残酷的计划生育。
他们都是写手,一个谈事件,一个讲故事:
一个是真实再现,一个似真非真。
他们都做到了平视,平视人,不以优越感高居,平视生活,不浓妆淡抹。
平视是态度,是思想的高度,不应外物而改变。
俯仰之间
高三(8)班钱玉琳
古人有训: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在喧器浮华的物质世界,我们更应保持着那份纯真,不高傲、不自卑、不闪躲,不谄媚。
不高傲,用平等甚至谦恭的眼光对待他人。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在如今的辉煌之下,再回首看其创业之初。
一文不名的马云曾寻求马化腾为自己投资,但马化腾却只看见马云的身材之矮小,未发现其前景之远大,断然拒绝。
如今,马化腾也只能捶胸顿足,大叫后悔。
无独有偶,苹果公司建立之初,雅达利曾有机会以五万美元换取苹果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但他却将这机会推给了红杉资本,可惜的是,红杉资本也看不上衣衫褴褛的乔布斯,因而拒绝。
他们都用一副高傲的姿态,把前途无量的有志者看得矮小无比。
也正因那种巨人的姿态,他们未能捕捉到当初微弱的希望之光。
不自卑,即使自己不够光鲜亮丽,也要昂首挺胸,直视人生。
安徽合肥某校校花周岩,因拒绝同校男生的追求而被汽油泼身,烧至毁容。
看到这则新闻,我不禁感叹,如此天差地别的转变,让一个花季少女如何应对。
但没有想到的是,她竟还能坦然接受电视台的采访,直面镜头;还能果敢的剪开粘合在一起的手指,学习画画。
面对不堪直视的容颜,她没有显露出一丝的自卑。
在这个把外表与人生直接而粗暴地勾连起来的世界,“毁容”一词并没有使她心中滋长出自卑的藤蔓。
这不正是物欲横流的现代世界所稀缺的美丽姿态吗?
不闪躲,不论高低贵贱,即使生活在社会底层,也要敢于迎接风雨的洗礼。
还记得当年希望工程宣传海报上的那个大眼睛女孩吗?
她出自贫困地区,但却不逃避现实,她敢于正视
别人的同情,坦然接受他人帮助。
通过努力考上大学的她,如今成为了一名银行工作人员。
苏明娟,一个正视现实,迎接风雨洗礼的女孩,不逃避不闪躲塑造了最美的自己。
不谄媚,贫穷抑或富有都不能抹灭心中的纯真本性。
如今“快餐消费”的娱乐时代,有些癫狂影迷追星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即使偶像犯罪吸毒,却仍大肆宣扬、售卖其同款囚服。
这些粉丝脸上挂着一副谄媚样的表情,似乎要昭告天下,就算你在歧途奔驰,我们也心向往也。
何其病态的价值观,让人唏嘘不已。
秉持着正确的态度,心怀一份理性与纯真真的那么难吗?
我们都是“之一”,无论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之一,还是一个极其渺小的之一,都只是“之一”而已,不高傲、不自卑、不闪躲、不谄媚,生活于俯仰之间!
生活“三做到”
高三(8)班张露
如同“东方时空”二十年的演播历程,我们的生命很短暂,也许一生中干不了很多惊天动地的事,但我们应该做到平等待人;理性看待社会;过平凡而不浮夸的生活。
平等待人是我们作为一个集体中的个体首先应该做到的,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当我们以平等的眼光去认知周围的人时,才真正意味着我们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可与接纳了他人。
由此,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真正充满平等、自由以及人类最起码的尊严和价值。
在观看一些励志类节目时,银幕上会常出现身有疾患的朋友,他们通过自身的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们讲述自己的人生奋斗经历后,观众总会露出震惊和感动的神色,并且总爱用“身残志坚”来形容那些人,而且认为他们的行为不可思议。
我认为人们这样做恰恰是对人的一种俯视和歧视。
如果这些残疾人是健康正常的人并且取得人生和事业上的成功,人们还会有这种不同寻常的反应以及夸张的赞叹吗?
当然不会。
因为观众们没有做到平等待人,在无形之中已经潜意识地排斥了残疾人。
观众对残疾成功人士的褒奖和称赞恰恰流露了人在面对有缺陷的同类时所表现出的劣根性“俯视”行为。
“平等待人”其实尚未被人们做到。
我们真的应该深思这最首要的做人之道。
除了平等待人,我们还应理性看待社会、理性处世,即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不偏激,不扭曲地看待社会中的一切。
在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蔓延的时代,由于人们的身份和处境复杂多样,变化不定,所以人们对社会的理解往往会有不同的偏差。
因此我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应不断随着变化而调整,保持理性。
人们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大环境中,难免会陷入各种说法与评论之中。
种种说法或好或坏,或对自身有利,或是毫无道理,偏激荒诞。
然而我
们自身却仍应保持那份理性,心平气和,不偏不倚地看待周围的一切,用理性构造心灵的家园,以宽容之心接纳和包容这个世界。
最后,我想说,真正的生活是平凡的,而不是浮夸的。
所有的人无论成功者,失败者还是默默奋斗者都将归于平静、平淡的生活状态。
辉煌仅限于短暂的一小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