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精讲 第七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632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热学精讲 第七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热学精讲 第七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热学精讲 第七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传热学精讲 第七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传热学精讲 第七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热学精讲 第七章.docx

《传热学精讲 第七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学精讲 第七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热学精讲 第七章.docx

传热学精讲第七章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气态工质在饱和温度下,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或冷凝;而液态工质在饱和温度下以产生气泡的形式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沸腾。

第一节凝结换热

一、概述

二、膜状凝结换热

1.层流膜状凝结理论解

图7-1膜状凝结换热膜内温度及速度场

(1)纯蒸气层流液膜,物性为常量

(2)液膜表面温度等于(饱和温度)

(3)蒸气是静止的

(4)液膜很薄且流动速度缓慢

(5)凝结热以导热方式通过液膜

(6)忽略液膜的过冷度

(1)

=g

(2)

y=0,u=0;

y=δ,

(3)

(4)

y=0;t=

y=δ;t=

t=+(-)(5)

kg/s(6)

dM=(7)

r=

r=

(8)

(9)

=(7-1a)

W/(·K)(7-1b)

h=0.725W/(·K)(7-2a)

2.层流膜状凝结换热准则关联式

图7一2液膜的流动

图7-3垂直壁膜状凝结理论解与实验关联式的比较

图7-4层流液膜表面波动

凝结液膜雷诺数

=(10)

润湿周边U=L,液膜断面积f=L·δ,==4δ。

==(7-3)

(11)

=(7-4)

凝结准则Co

Co=为无量纲数群Co=,(Ga伽利略准则)。

垂直壁理论解Co=1.47(7-1c)

水平管理论解Co=1.51(7-2b)

(7-5a)

(7-5b)

Kutateladze推荐的准则关联式(7-6)。

(7-6)

3.紊流膜状凝结

当>1800时

(7-7)

(12)

4.水平管内凝结换热

图7-5水平管内低速蒸气凝结

=

<35000时

(7-8)

(7-9)

5.水平管束管外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图7-6水平管束凝结液

三、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及增强换热的措施

1.影响因素

(1).蒸气速度

(2).蒸气含不凝气体

(3).表面粗糙度

(4).蒸气含油

(5).过热蒸气

2.增强凝结换热的措施

(1).改变表面几何特征

(2).有效地排除不凝气体

(3).加速凝液的排除加装中间导流装置、使用离心力、低频振动和静电吸引等方法加速凝液的排泄。

(4).采用能形成珠状凝结的表面

第二节沸腾换热

当壁温高于液体的饱和温度时,发生沸腾过程。

如水在锅炉中的沸腾汽化,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都属沸腾换热,为液相转变成气相的换热。

沸腾分为大空间沸腾(或称池沸腾)和有限空间沸腾(或称受迫对流沸腾、管内沸腾)。

而这些又可分为过冷沸腾及饱和沸腾。

本节主要分析可润湿壁的液体在大空间的沸腾换热,重在阐明沸腾换热机理及基本计算。

2-1大空间沸腾换热

在具有自由液面的液体中热壁面上产生的沸腾称为大空间沸腾。

此时产生的蒸汽泡能自由浮升,穿过自由表面进入容器空间。

研究大空间沸腾换热的目的是揭示液体沸腾的一般规律。

一、饱和沸腾过程和沸腾曲线

图7-7大空间沸腾曲线(水,1.013)

二、泡态沸腾机理

图7-8汽泡上的作用力

图7-9汽泡在核化点上生成

图7-10汽泡在壁上的形状及随p的变化

图7-11大空间沸腾水的、、

作功量为

dW=0,即

对于球形,

(1)

(2)

近似表达

(3)

饱和曲线上压强随温度的变化率,克劳修斯-克拉贝隆提出了下列计算式

=(4)

=(5)(6)

(7)

三、大空间泡态沸腾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

(8)

1.沸腾表面传热系数整理成与沸腾温差的函数。

如米海耶夫(Михеев)推荐水在(1~40)计算式:

·K)(7-11a)

q=h

·K)(7-11b)

2.罗森瑙(Rohsennow)关联计算式:

(7-12)

水s=1.0;对其他液体s=1.7。

值表7一1

液体及壁面材料组合情况

水一有划痕的铜

0.0068

水一抛光的铜

0.0128

水一化学浸蚀过的不锈钢

0.0133

水一机械抛光不锈钢

0.0132

水一抛光不锈钢

0.0060

水—铂金

0.013

常用制冷剂表面张力(mN/m)值[8]表7-2

制冷剂

温度范围

(0C)

0(mN/m)

(C)

温度T(K)时

临界点(K)

n

R12

-148112

56.52

385.01

1.27

R22

-15896

61.23

369.32

1.23

R134a

-30101

59.69

374.18

1.266

2-2管内沸腾换热简述

图7-13垂直管内沸腾

图7-14水平管内沸腾

过冷沸腾

泡状流

块状流

环状流

液膜的对流沸腾

单相蒸汽流的对流换热过程。

第三节热管

图7-15热管工作原理

1-蒸发段;2-绝热段;3-凝结段;4-管芯;5-工作液;6-蒸汽

1热管的加热区(蒸发段);

2蒸汽输送区(绝热段);

3散热区(凝结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