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6265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1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科学探究题

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你知道吗】通过实验(图1)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C

A.张青莲   B.达尔文  C.拉瓦锡 D.牛顿

【查阅资料】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实验问题】实验室常用图2所示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为保证测定结果,实验中所取红磷必须足量或过量。

同学们发现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时在集气瓶外点燃红弹不但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伸进集气瓶速度慢了会影响测定结果。

他们查阅资料发现白磷40℃即可燃烧燃烧产物与红磷相同,于是改进装置(图3)重新探究。

【实验探究】先在容积为200mL的集气瓶里装进50.0mL的水,再在量筒内装入100.0mL的水,然后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1)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水,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能够加快集气瓶冷却,还起到吸收五氧化二磷作用。

(写出一种即可)

(2)如果白磷停止燃烧时立即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偏大”、“偏小”或“不变”)。

(3)如果实验结束时量简内剩余水的体积是73.0mL,则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8%(用百分数表示)。

【拓展探究】用压强传感器可以测得可燃物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并绘制成图(装置气密性良好,P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1)其中可以表示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是图4(填“图4“或“图5”)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4、图5中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是反应放热,导致集气瓶中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

答案:

解:

【你知道吗】通过实验(图1)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故填:

C;

【实验问题】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保证测定结果,实验中所取红磷必须足量或过量;故填: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足量或过量;

【实验探究】

(1)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水,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能够加快集气瓶冷却,还起到吸收五氧化二磷的作用。

故填:

吸收五氧化二磷。

(2)如果白磷停止燃烧时立即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从而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故填:

偏小。

(3)如果实验结束时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是73.0mL,则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

100mL−73.0mL

150mL

×100%=18%,故填:

18%。

【拓展探究】

(1)足量的红磷燃烧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冷却至室温后,装置内的压强与反应前相比减小;故填:

图4;

(2)物质燃烧会发出热量,导致微粒间隔变大,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故填:

反应放热,导致集气瓶中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

2、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1】如图1所示,将点燃的红磷伸入带有刻度的集气瓶中,塞上胶塞进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放出黄光、冒出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实验结束后待红磷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集气瓶约五分之一体积。

(2)璃容器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3)此反应中红磷要过量,目的是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

【实验2】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

(4)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

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木炭燃烧虽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新的气体,致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在明显变化(写一条即可)。

【注意:

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5)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生成物最好不是气体,如果生成物是气体,则应用其它物质将其完全吸收(写一条即可);若只能选择木炭来完成实验,则可对图2装置进行改进,改进的措施为在集气瓶内事先加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解:

(1)红磷燃烧时放出黄光、冒出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实验结束后待红磷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集气瓶约五分之一体积;故填:

放出黄光、冒出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五分之一;

(2)空气主要是由氮气与氧气组成的,足量的红磷耗尽了集气瓶内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故填:

氮气;

(3)为了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所以实验中红磷必需足量;故填:

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

(4)小军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木炭燃烧虽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新的二氧化碳气体,致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故填:

木炭燃烧虽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新的气体,致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在明显变化;

(5)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时只消耗氧气;生成物最好不是气体,如果生成物是气体,则应用其它物质将其完全吸收。

二氧化碳能与碱性溶液反应,所以若只能选择木炭来完成实验,则在图2装置的集气瓶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故填:

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生成物最好不是气体,如果生成物是气体,则应用其它物质将其完全吸收;在集气瓶内事先加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1)[经典赏析]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BCD

A.汞俗称水银,常温下呈液态,安全无毒         B.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反应生成的氧化汞是固态,不影响压强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2)【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4P+5O22P2O5。

图2中集气瓶底部的水的作用为AB。

(填字母)

A.吸收有害物质       B.降温,快速冷却         C.保护瓶底

但是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低于21%。

(3)【提出问题】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为什么低于21%?

【进行猜想】①装置漏气;②红磷不足,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4)【实验与交流】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5)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6所示。

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温度(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趋势。

【反思拓展】结合Y、Z两条曲线,解释图6中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导致压强增大,而消耗氧气又导致压强减小,AB段燃烧放热造成的压强增大强于氧气减少造成的压强减小。

(5)【实验探究1】已知,铁丝在纯氧中才能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3Fe+2O2Fe3O4

,一般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因此无法用铁丝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

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铁在常温下可以和氧气、水生成铁锈)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

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的主要优点AB(填字母)。

A.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

B.反应更彻底,实验结果更准确

C.铁丝生锈比红磷燃烧反应更快

(6)【实验探究2】小明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

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20.2%(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1mL

90.0mL

63.6mL

(7)【拓展延伸】铜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请计算:

①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

②11.1g Cu2(OH)2CO3中含有6.4g铜元素。

答案:

解:

(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反应生成的氧化汞是固态,不影响压强,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故填:

BCD。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图2中集气瓶底部的水的作用为吸收有害物质五氧化二磷,吸热降温,快速冷却。

故填:

4P+5O2

2P2O5;AB。

(3)【进行猜想】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不足,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故填:

装置漏气;红磷不足。

(4)【实验与交流】

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温度变化趋势,这是因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至室温。

故填:

温度。

【反思拓展】

结合Y、Z两条曲线,解释图6中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导致压强增大,而消耗氧气又导致压强减小,AB段燃烧放热造成的压强增大强于氧气减少造成的压强减小。

故填:

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导致压强增大,而消耗氧气又导致压强减小,AB段燃烧放热造成的压强增大强于氧气减少造成的压强减小。

(5)【实验探究1】

铁丝在纯氧中才能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

故填:

3Fe+2O2

Fe3O4。

【交流与反思】

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的主要优点:

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反应更彻底,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填:

AB。

(6)【实验探究2】

空气中氧气含量为:

90.0mL−63.6mL

131mL

×100%=20.2%,

故填:

20.2%。

(7)①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64×2+(16+1)×2+12+16×3=222,

故填:

222。

②11.1g Cu2(OH)2CO3中含有铜元素的质量为:

11.1g×

128

222

=6.4g。

故填:

6.4。

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②③④⑥(填序号)。

①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②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只和氧气反应。

③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见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④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⑤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中,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

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⑥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分解温度高于汞的沸点,易与汞分离。

(2)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结论。

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

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

(3)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BCD。

A.臭氧    B.一氧化碳  C.PM2.5     D.PM10

【教材回顾】

如图3是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图中所示实验,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有、吸收白烟防止空气污染,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其中气体体积的

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没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答一条即可)。

【探究改进】同学们发现利用教材装置进行实验时,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一方面会造成空气污染,另一方面伸进集气瓶速度慢了会影响测定结果。

他们查阅资料发现:

①白磷40℃即可燃烧,燃烧产物与红磷相同;

②氢氧化钠(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且通常条件下,与白磷不反应。

于是改进成图4装置,重新探究。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锥形瓶中装满氢氧化钠溶液,测其体积为VmL,用铁网包好过量白磷,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空气,按图连接好装置。

(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空气全部排出,可观察到。

(3)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

(4)关闭弹簧夹K1、K2,向烧杯内加入,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

(5)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可观察到。

(6)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mL。

(7)计算:

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的表达式是×100%,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表达式是×100%。

(8)反思: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填字母)。

A.若第一次仰视量筒读数,会使测得的V1数值偏小

B.若第二次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会使测得的V2数值偏小

C.若第一次仰视读数,第二次俯视读数,会使计算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

答案:

解:

(1)根据资料卡片可知:

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见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故填:

②③④⑥;

(2)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目前,已经准确地测定了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

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故填: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

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

(3)臭氧、一氧化碳、PM2.5和PM10均属于空气污染物;故填:

ABCD;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水倒流,倒流进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若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其中气体体积的

1

5

,产生该实验误差的可能原因:

装置漏气或没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或红磷的量不足,故填:

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没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探究改进】(7)实验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表达式是:

V−V1

V

×100%;氧气的体积分数表达式是:

V1−V2

V

×100%;故填:

V−V1

V

×100%;

V1−V2

V

×100%;

(8)A.若第一次仰视量筒读数,会使测得的V1数值偏小,正确;

B.若第二次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会使测得的V2数值偏大,错误;

C.若第一次仰视读数,第二次俯视读数,会使计算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正确。

故选:

AC。

4、某实验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实验过程】

(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3)等冷却至常温,打开弹簧夹;

(4)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低于预想的高度。

【查阅资料】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

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

【改进实验】

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与氧气的氧化反应。

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

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6%。

【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用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有更充分吸收氧气、操作简便、测量结果更准确。

【拓展探究】小组同学利用图3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1/5,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有氮气。

答案:

解:

【实验原理】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

4P+5O2

2P2O5;

【实验过程】

(3)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故填:

冷却至常温;

【改进实验】玻璃瓶内空气的体积为250mL-20mL=230mL,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进入玻璃瓶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所以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45mL

230mL

×100%≈19.6%;故填:

19.6;

【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

更充分吸收氧气,使结果更准确;实验操作简单;不污染空气等;故填:

更充分吸收氧气、操作简便、测量结果更准确;

【拓展探究】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1/5;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故填:

1/5;氮气。

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

(1)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BCD。

A.实验装置简单,加热时间短

B.汞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红色粉末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2)通过该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至1处。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12%,发现结果明显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①装置漏气;②红磷不足,导致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结论与反思】多次试验证明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都明显低于21%,通过查阅资料显示:

氧气被消耗到一定程度,红磷就要熄灭。

【实验探究1】已知铁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生成一种暗红色的固体。

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实验结束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

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主要优点是:

实验结果更准确。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蒸馏水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0mL

 90.0mL

 63.6mL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20.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铁粉、炭粉、氯化钠和蒸馏水(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推测实验中炭粉、氯化钠的作用是加快铁粉的生锈。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Cu2(OH)2C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铜+二氧化碳+水+氧气→碱式碳酸铜或2Cu+CO2+H2O+O2=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不能;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只有大约0.03%,铜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接近耗尽。

答案:

解:

【经典赏析】

(1)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A.汞本身是有毒的,加热变成汞蒸气毒性更强。

错误;

B.由于是持续缓慢加热,长时间反应,所以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正确;

C.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也是随时补充装置内反应用的汞。

正确;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正确。

故选:

BCD。

(2)根据通过该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填:

1/5;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至1处。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12%,发现结果明显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①装置漏气;②红磷不足,导致装置内氧气有剩余;故填:

水进入集气瓶至1处;红磷不足;

【交流与反思】铁丝生锈消耗氧气,所以实验结束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由于不是采用燃烧法,所以对氧气最低浓度要求小,所以在长时间反应后,残余氧气更少,这样结果更加准确;故填:

铁丝生锈;实验结果更准确;

【实验探究2】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所以空气中氧气含量=

90mL−63.3mL

130mL

×100%=20.3%;故填:

20.3;

,所以主要优点因:

装置内的氧气残留更少,结果更准确。

【结论与反思】根据新探究的方法,改进了所用物质,采取铁粉和一些盐类物质,让生锈过程加快,所以实验中炭粉、氯化钠的作用是加快铁粉的生锈;故填:

铁粉、炭粉、氯化钠和蒸馏水;加快铁粉的生锈;

【拓展延伸】铜和二氧化碳、水、氧气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铜+二氧化碳+水+氧气→碱式碳酸铜或2Cu+CO2+H2O+O2=Cu2(OH)2CO3,由于铜生锈需要同时消耗二氧化碳和氧气,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很少,密闭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不足以支持铜丝去消耗尽装置内的氧气,所以不可以采用铜丝生锈法进行空气中氧气的测定。

故填:

铜+二氧化碳+水+氧气→碱式碳酸铜或2Cu+CO2+H2O+O2=Cu2(OH)2CO3;不能;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只有大约0.03%,铜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接近耗尽。

6、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做了两个课题研究:

第一个课题:

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所示连接。

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装置冷却至室温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V1-V3(选填“V1-V2“、“V1-V3”或“V2-V3”)

第二个课题:

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

       做了如下实验: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