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种植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5848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梅种植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杨梅种植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杨梅种植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杨梅种植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杨梅种植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梅种植技术.docx

《杨梅种植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梅种植技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梅种植技术.docx

杨梅种植技术

杨梅种植技术

1林地选择与整地。

杨梅喜湿耐阴,树冠大,根系分布广,杨梅园要求建在海拔低于800米,坡度小于45度,腐殖质层厚的,pH值为4.5-5.5的酸性黄壤、红黄壤,向阴通风,便于集约经营,交通运输方便的山地、丘陵、光照不强、土层深厚之地。

气候条件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在光辐射较大、热量充分、冬春季积温较高、夏秋降水分布适度偏少的小气候条件下,优质、丰产性更显著。

整地应因地制宜,在11月至翌年3月定植前完成。

坡度较小,坡面平缓的林地,开设环山梯土或梯田挖穴;坡度较大,地形复杂的林地,也挖1米见方的鱼鳞穴或三角形穴,在以后的抚育中逐步改为窄带形梯土。

2、定植。

杨梅的定植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气温已开始转暖时,最好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此时定植单株成活率高。

品种选择应视不同地域,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适合我省栽种的有荸荠种和东魁杨梅。

选择健壮、根系丰富、无病虫害的优质杨梅嫁接苗,在挖好的穴内填入腐熟厩肥10-15千克加焦泥灰5-10千克,适度浅栽,然后在植株四周培上小土畦并及时覆土,以免露根。

杨梅雌雄异株,定植时需配栽1-2%的雄株作授粉用。

3、肥水管理。

当年林地可间种一年生菜、药或绿肥,以提高土壤肥效。

幼树以速效性肥料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常年施肥2-3次。

成年树一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萌芽抽梢前的冬末春初,逐株根施农家肥或过磷酸钙1-2公斤;或每株施硫酸钾1千克加尿素0.2千克,或尿素0.25千克加焦泥灰15-20千克。

施后即覆土。

第二次是在采果后,占全年施肥量50-55%,按多结果多施肥的原则,逐株在树冠滴水线下开10-20厘米的沟,施氮肥0.5-1公斤,0.3-0.5公斤的磷、钾肥和30-50公斤土杂肥覆土。

杨梅树的肉质根容易损伤,开沟挖穴时避免伤根。

果实发育期还可追施叶面肥,可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或0.3%硫酸钾等l-2次。

此外,做好土壤改良,排除渍水等工作,确保杨梅的优质、高产。

4、整形修剪。

杨梅树形以自然圆头形为主。

幼树的修剪主要是定干造型,培养早实丰产的树体。

一般采用“一干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树冠。

即对定干后萌发的新梢,选留3-4个生长强健、方位分布均匀、相互间有一定距离(约20-30厘米)的枝条作主枝,并在各主枝上选留2-3个副主枝或侧枝,使之分布合理,层次分明,在3-5年内基本形成树冠骨架。

成年树的修剪主要是培养丰产的群体结构,调节生长与结实的关系,促进持续、优质、高产。

整形修剪分为夏剪(开张角度、摘心、扭梢、抹芽、拉枝、拿枝、刻剥等)、冬剪(疏删、回缩、短截)。

5.生长与结果的人工调控

(1)、抑梢促花保果。

对于5年生以上生长势旺盛的未投产树、初结果幼树及生长势旺结果少的成年树,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同时,于10月至翌年3月(以11月为最适期)土施多效唑。

方法为:

将树冠投影面积内的土扒开,以见细根为度,将定量的多效唑与30倍左右的细土拌和后均匀撒在树冠下,然后覆土;或在开花前喷800pp多效唑,抑春梢保花果,终花期喷20-30ppm赤霉进行化学保果,3月上旬喷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10天喷一次,连喷2次,以提高座果率。

5年生以下的幼树不宜施用。

土施只可每隔4-5年进行1次,叶施也要间隔1-2年进行1次。

(2)疏花疏果。

一般于2月至3月中旬,对花芽分化过多的大年树,全树均匀短截结果枝1/5-2/5,同时每株施尿素等速效氮0.5-1千克,促发营养梢;或在盛花期用“疏5”200倍液或“疏6”100毫克/千克液进行化学疏花。

疏果多在谢花后20天,根据树体挂果数,适量进行,一般是树冠上部多疏少留,下部少疏多留,通常进行2-3次;也可视树势灵活进行。

6、适时分批采收

杨梅果实成熟期不一致,需分批采收。

在全树20%果实成熟时即可开始采摘,一般每天或隔天采1次。

以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宜,避免雨天或雨后初晴时采收。

杨梅果实无果皮保护,极易擦伤,应轻采、轻放、轻运。

所采果实盛于底部和四周衬有新鲜蕨类或柴草的小竹篮或小竹篓中,随采随装,减少挤压。

每篮(萝)不宜超过5千克,以利于果实完好、新鲜、好销。

7、病虫害防治。

杨梅的抗逆性强,病虫害极少发生。

不过,因生态环境变迁大范围的种苗交流,因地制宜搞好病虫害观察和综合防治也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虫害有长白蚧、卷叶蛾和袋蛾类害虫。

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癌肿病等。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及时剪除病枝和枯死枝;做好冬季清园,清除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

癌肿病,可在春、秋两季季雨后,先用快刀削除病瘤,然后在伤口涂“402抗菌剂”50-1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200ppm进行消毒保护,15天后再涂一次。

褐斑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喷洒树冠,7-10再喷一次,连喷2-3次。

 

杨梅的生态效益和市场前景

-、习性产量用途

  杨梅树性强健,易于栽培,经济寿命长,生产成本明显比其他水果低,因此,被人们誉为“绿色企业”和“摇钱树”。

主产地浙江兰溪马涧、余姚、慈溪的荸荠种杨梅,嫁接苗如栽培得法,一般4~5年即可挂果,8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量50~80公斤,大树株产高的达300公斤,最高达到500公斤,连片种植平均亩产1000公斤,高的可达2000公斤。

慈溪市三北镇黄国耀农户,承包集体448株杨梅,1998年(小年)杨梅产量9000公斤,收入4.2万元。

主产地浙江黄岩的特大果形的东魁杨梅,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能稳产高产,一般5~6年始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30~50公斤,15~40年生大树平均株产70~80公斤,最高达350公斤。

浙江黄岩、兰溪连续6年的市场平均售价均稳定在每公斤20元,因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杨梅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糖水杨梅罐头、果酱、蜜饯、果汁、果干、果酒等食品,其产品附加值成倍提高。

近十年来,杨梅鲜果或产品还空运到香港、新加坡、法国、俄罗斯等市场。

在香港超级市场的东魁杨梅,每只售价高达1美元。

2000年浙江青田东魁杨梅空运法国,每千克售价约人民币280元。

  二、杨梅的生态效益

  杨梅树喜阴气候,喜微酸性的山地士壤,其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形成根瘤,吸收利用天然氮素,耐旱耐瘠,省工省肥,是一种非常适合山地退耕还林,保持生态的理想树种。

如福建省南安市用杨梅代替马尾松大面织绿化荒山,杨梅从种植后第6年开始,使本来水土流失1900~2000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约50~60吨/平方公里•年,其土壤含水量增加4.1%,明显提高了土壤肥力,调节了微环境气候,有效地抑制水土流失,减少了洪涝灾害,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此外,浙江舟山、象山的马尾松线虫危害后,成片死亡,改用杨梅绿化荒山,成效显著。

  三、杨梅的地位

  杨梅原产我国温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海南岛以北,即北纬20度至31度之间,与柑桔、枇杷、茶树、毛竹等分布相仿,但其抗寒能力比柑桔、枇杷强。

目前分布的省份有云南、贵州、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湖南、广西、江西、四川、安徽、台湾等,其中以浙江的栽培面积最大,品种质量最优,产量也最高。

其次是江苏、福建与广东。

国外,如日本和韩国有少量栽培,东南亚各国,如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有分布,但因其果形小、味酸,多种植在庭院供作观赏,或作糖渍食用,没有作为经济果树栽培。

因此,杨梅是我国南方的特色水果。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1年底,我国杨梅栽培的总面积约320万亩,约占全国水果总面积的26%。

浙江省杨梅栽培的总面积约为70万亩,年总产量为21万吨,比1985年(26万亩,462万吨)分别增长了62.9%、78.0%,增长势头非常明显。

  四、杨梅市场前景

  杨梅营养价值高,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

据测定:

优质杨梅果肉的含糖量为12%~13%,含酸量为0.5%~1.1%,富含纤维素、矿质元素、维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果胶及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其果实中钙、磷、铁含量要高出其他水果10多倍。

杨梅生长在远离大城市的山区,极少或没有被大气污染,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危害较少,具有“绿色无公害水果”之美誉。

  杨梅用途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杨梅树姿优美,叶色浓绿,15年生左右健壮的杨梅树冠,己被园林工程用作观赏性绿化苗。

杨梅枝叶冬季绿色,不落叶,己被鲜切花店冬季用作配叶(切叶),还出口到日本。

杨梅的新鲜枝叶不易燃烧,可作为森林防火带种植,防上森林火灾。

杨梅的叶、根与枝干表皮富含单宁(含量高达10%~19%),可提炼黄酮类与香精油物质,用作赤褐色及医疗上的收敛剂。

杨梅的核仁中含有维生素B17,这是一种抗癌物质,还含粗蛋白32%、粗脂肪21%,被称为高蛋白、高植物油脂食品,可供炒食或榨油。

此外,杨梅具有消食、御寒、消暑、止泻、利尿、治痢疾以及生津上渴、清肠胃、除烦愤恶气等多种药用价值,我国的医学界对此有较高评价。

  我国西部地区,杨梅生产前景广阔。

我国贵州、云南、四川、广西、湖南等西部山区上世纪80年代从浙江大量引进杨梅试种成功。

特别是云南与贵州,由于春季雨量偏少,而夏季雨量较多的自然条件,更加适应杨梅的生长和结果,表现在成熟期提早、品质变优。

如贵州省贵阳地区海拔3000米以下均有杨梅分布,最长树龄达600多年,最高株产约2000公斤。

云南的富民县和石屏县,最近引进种植的10万亩杨梅,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该区杨梅开始结果期提早,品质更好,贮藏期延长,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更高。

全国320万亩杨梅面积,90%在沿海省份,不到10%在中、西部,因此,西部发展杨梅生产,前景非常广阔。

  杨梅还可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开辟杨梅观光区,入园采杨梅”活动,吸引客人。

  无论鲜果,还是加工产品,杨梅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水果。

目前,优质杨梅果实大部分仍以鲜销为主,通过杨梅保鲜技术,不但延长了本地销售期,还远销到我国北方以及出口。

杨梅还可加工成杨梅干、杨梅果汁、杨梅蜜饯、杨梅果酒等,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

如宁波象山的“永成”杨梅干红酒,在第90届广交会上,得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外商的青睐,签订了1000万元的销售订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品种的选育、品质的提高、成熟期的拉长以及包装、保鲜和加工业的兴起,无论国内国际市场,杨梅的市场前景都十分广阔。

  杨梅在潮汕还流传着一曲凄怨美丽的传说。

据说,古时有姑嫂二人相依为命,小姑心灵手巧,善绣百花,唯因杨梅花开之期极短而尚未学会。

一年,小姑在除夕夜执意上山观察杨梅花开形状,不幸却被老虎所害。

其嫂次日上山寻找,遍山呼喊姑姑,见有血迹,方知姑姑已为老虎残害,随断断续续惨呼“姑—虎、姑—虎”,终化为青鸟。

潮汕民间故事《姑嫂鸟》由此而生。

至今,当杨梅出产时,必有“姑嫂鸟”飞至杨梅山上,哀叫“姑虎、姑虎……”,令人闻之心酸。

 

杨梅绿色栽培技术浅述

摘要:

本文从绿色杨梅果品生产的矮化栽培技术、平衡大小年和疏花疏果技术、土壤环境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作了概述,并结合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就杨梅栽培技术存在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杨梅;绿色;栽培;技术。

杨梅是我国江南特有的珍果,主产浙江,而慈溪市又是浙江省的杨梅主产区,现有杨梅面积0.43万hm2,年产量3.0万t,占宁波市杨梅面积和产量的1/4强,在全国名列前茅[1]。

目前杨梅已成为我市山区农民的“摇钱树”,并逐步成为我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近年来在利益的驱使下,化肥、农药的不当使用和生活垃圾的污染等造成产品品质下降,影响了原有的产品形象。

因此,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进行绿色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于充分发挥杨梅资源优势,规范杨梅生产管理,提高杨梅生产经济效益,推动宁波乃至全国杨梅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矮化栽培技术

1.1杨梅幼树矮化栽培技术

杨梅幼树矮化栽培能促进早结果,试验证明比常规栽培方法能提前2至3年投产,其主要技术措施有:

1.1.1适当密植

根据不同的品种生长习性不同,制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一般来说东魁品种株行距以5m×6m为宜,其他品种如荸荠种、丁岙、早色以4m×5m为宜。

1.1.2开心形树形的培养

定植后春梢摘心,不留主干,留侧枝2到3枝养成第一级主枝,第二年再从第一主枝中选留2到3芽培养成第二级骨干枝,这样经3年的培养,形成无主干开心的矮化树型基础。

1.1.3修剪、摘心

整形修剪上注意培养矮化开心形树冠,选留3~4个方位均匀、上下错开的枝条作为主枝,每一主枝上再选留适量的副主枝和侧枝。

同时剪去密生枝、细弱枝、病虫枝、枯死枝,在夏秋季进行拉枝,开张树冠角度,控制主干高度在3m以下,剪截强枝,削弱顶端优势,上压下促,促进抽发侧枝,形成树体矮化、枝组布局合理、通风透气、立体结果的开心形树冠。

这样,可以克服一般放任生长情况下树冠上强下弱高大密闭树形的形成。

一般一年经过2次修剪、摘心,去强留弱,促平衡,去密留边扩树冠,使树冠内通风透光,达到压低树型扩大树冠的目的[2]。

1.2成年杨梅树矮化技术

成年杨梅树如果任其自然生长,极易造成结果部位不断上升外移,常形成圆头形或半圆头形树冠。

到了盛果期树冠不再扩大,造成顶端枝叶密集,而下部和内膛则骨干枝光秃空虚,使得树体产量低、衰老快。

同时也给采收、喷肥、喷药带来许多不便,必须进行矮化改造。

整形修剪一般采用“开天窗”的方法,将圆头形或半圆头形杨梅树冠改造为自然开心形树形。

其方法是:

首先要确定杨梅树冠主枝,疏除、短截对主枝起严重遮阴作用、无结果能力或产量很低的大枝。

将生长势强弱、大小相对一致的3个主枝等角分配在3个方向,确定为改造后的树冠主枝,主枝在主干上的着生位置彼此相距20cm左右。

主枝与主干的角度在60~70度,第三主枝比第一、二主枝较细而短,以免顶枝因顶端优势、生长过旺而影响下面枝条的结果。

第二,配置好副主枝。

副主枝的部位应在主枝的侧方,不能处在主枝上方而影响主枝的生长,粗度比主枝略小。

主枝和副主枝安排在不同的立体空间,避免互相遮阴。

第三,对侧枝进行回缩修剪。

将原来侧枝由于争夺阳光竞向往上生长而形成扇形,造成下部枝条严重遮光的部分逐年进行回缩修剪,使之边更新边结果。

在侧枝回缩时要注意,靠近主枝或副主枝下端的要长放,靠上端的宜短截,避免重新出现上强下弱的局面,最后使一个侧枝成为圆锥形的结果枝组。

第四,剪去密生枝、细弱枝、病虫枝、枯死枝。

通过上述“开天窗”整形修剪,使成年杨梅树改造成矮化开心形树冠,树冠内膛通风透光,增强内膛枝条生长、结果,并便于喷肥、喷药、采摘等管理,对提高产量(立体结果)、增进品质、减少内膛病虫发生等诸方面都有好处。

2平衡大小年和疏花疏果技术

平衡大小年的重要技术措施有两个,一是修剪,二是疏花疏果。

2.1修剪技术    

2.1.1大年树

在2~3月份应看树进行整枝修剪。

对较密的交叉枝,可从基部疏除;对通风透光较差的树,可结合改善树体光照条件,在树冠中上部的外围进行较重的疏剪,将过多的结果枝疏除,并对花量较多的结果枝进行适当短截,使其减少一定的花量,促发较多数量的春梢,以增加来年的结果枝数量。

杨梅采收后的6~9月份,对全树进行适当轻剪,以疏剪为主,疏除过密枝、交叉枝和病虫枝。

2.1.2小年树

在2~3月份因开花量较少应轻度修剪,尽量保留结果枝。

对部分少量的过密交叉枝和病虫枝,应从基部剪除,但要注意疏除过强的徒长枝,因为它会与结果枝争夺养分,导致落花、落果。

6~9月杨梅采收后应适度重剪,因结果少、新梢抽发量大且生长过密,树的上部及外围较密的部分枝梢可多疏少短截,以减少翌年的结果枝数量。

 

2.2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分药剂疏花疏果和人工疏花疏果两种方法。

2.2.1药剂疏花疏果

实际应用中主要使用盐水和石硫合剂。

石硫合剂是对东魁杨梅疏花的最好药剂,已被一些果农应用多年,效果显著。

喷石硫合剂的时期应掌握盛花期过半,或是盛花末期,即:

有85%~90%的花都已开过。

使用时注意要正确掌握浓度:

即以波美30度的石硫合剂原液,每kg加水50kg。

单株喷药液的量不能过多,要根据天气、树势等情况,灵活掌握药液量。

石硫合剂不能与其它农药或营养元素混用,以免产生药害。

盐水疏花疏果主要使用在荸荠种杨梅树,浓度一般在0.5%~1%,在盛花末期全树喷雾1~2次。

2.2.2人工疏花疏果

疏除花枝。

即在开花前短截少量(约1/6~1/5)的花枝。

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要注意控制春梢。

疏去幼果。

在幼果快速肥大前,约5月中旬~下旬,留果量其一根据结果枝长度、长势等情况,每个结果枝只留1~2个果,少数留3个;其二按10支果枝,选留其中的5支,每支疏后只剩2个果,而另外5支,将果实全部摘掉;其三疏果要树冠上部多疏少留,下部少疏多留。

疏去病虫果、小果、畸形果及第一果,以促春梢。

3科学施肥

适时、定量地对杨梅进行科学的施肥,可以增加其结果数量,特别是可以明显提高杨梅果品质量。

杨梅树的施肥时间必须把过去采后施一次肥改为每年施2次肥。

首先是每年11月份施基肥,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和春梢的提前萌动。

其次是施采后肥,对于大年结果的杨梅树,一般在采后及时补施一次速效有机肥,但对小年结果的树,一般不再施肥。

肥料以农家肥中的草木灰和菜籽饼肥为主,其营养元素比例最适合于杨梅的生长,各地应大力推广;化肥中以进口硫酸钾肥较适合于杨梅的生长。

此外,还可适当追施硼肥和钼肥。

根据杨梅的需肥特点,其氮、磷、钾的比例,一般10年生以下的幼树,为促进生长、增大树冠,可为氮∶磷∶钾=1∶1∶1;进入投产的大树,可为氮∶磷∶钾=1∶0.3∶4[3]。

      

4土壤环境选择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4.1土壤环境选择

4.1.1果园选择

绿色食品杨梅园地宜选择在自然植被好,远离城镇居民区、工矿企业、废弃物和废旧物资堆放地。

果园大气环境应达到CB3095-82大气质量一级标准,水质应达到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汞、铅、镉、砷、氯化物、氟化物等重金属离子和有害化合物含量应低于万分之一[4]。

果园应建在年平均温度16℃和有效积温在5000℃以上,冬季极端最低温≥-9℃,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地区。

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含有石砾的黄砾泥及黄泥砂土,pH值以4.5~5.5的酸性土为宜。

地形以缓坡地为好,同时果园周围最好有水系阻隔,利于果园形成良好的小气候生态系统[5]。

杨梅宜选择北坡及东西坡种植,北坡果实口感柔软,风味佳,品质好于南坡。

4.1.2土壤改良方法

有客土法、增施有机肥、增施石灰等。

4.1.3土壤保护方法

土壤保护方法有地面覆盖和园地维护2种。

地面覆盖分为地膜覆盖和生物覆盖。

生物覆盖包括生草覆盖、套种等,要提倡生草覆盖园地,禁用除草剂喷杀。

亦可以蕨类等杂草为材料,每年进行两次干草覆盖,第1次在5月中、下旬,第2次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

园地维护就是要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

要求:

其一要开筑梯田栽种;其二要在园间建好水沟和道路;其三要在雨后及时维修梯田、水沟、道路,既可以使园地完整,又能防止水土流失。

4.2杨梅病虫害防治

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重点,尽量减少化学防治的次数和农药污染。

4.2.1病害

杨梅主要病害有杨梅癌肿病、杨梅褐斑病、杨梅干枯病等。

防治上多采用清园、修剪、配方施肥、避雨栽培等农业防治技术并结合喷洒1∶2∶200波尔多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波美0.5~2度石硫合剂等。

4.2.2蚧类

近几年蚧类危害较重,在修剪的基础上适时结合进行1~2次喷药防治,能减少农药污染,减少虫口基数,促进枝梢更新,能及时恢复树冠,促进丰产。

4.2.3其他蛾类、果蝇、白蚁等

防治以综合治理为主,在冬季清园,扫除落叶,铲除园边杂草,集中烧毁;摘虫袋、剪虫叶、灭卵块。

要保护利用好螳螂、瓢虫、草蛉、蜘蛛等有益天敌;用灯光、毒饵、黄板诱杀害虫的成、幼虫以及用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0.5%大印5000倍液喷杀或苏云金杆菌等防治。

 

5杨梅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杨梅的绿色栽培技术目前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成熟期的雨水问题、疏花疏果的用工量过大问题,化学药品的滥用问题等,重点是加大已有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

另外,目前我国杨梅已开始进入迅猛发展期,发展速度在南方水果种植区已远远超过其他水果,因此,品种单一、成熟期过于集中的问题也愈显突出。

种植杨梅的收益远比柑桔等南方水果品种高,且杨梅种植技术相对于柑桔而言要简单易行,生产成本又低,以规模种植0.33hm2以上的农户为例,杨梅价格按10元/kg、株产量以40kg计算,综合成本在15%以内,这与柑桔30%左右的成本差距显著且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相对较容易。

因此,尽管市场风云变幻,适度规模发展高品质绿色杨梅果品投放市场,其效益相对于一般水果而言应该还是看好。

但是,对杨梅的发展要注意防止一哄而上,以免误入“少了喊,多了砍”的发展歧途。

要认真总结柑桔、荔枝等水果盲目发展造成的经验教训,合理规划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延长鲜果成熟、供应期,加强对杨梅加工和保鲜技术的研究,以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更重要的是,杨梅绿色栽培技术的推广必须与杨梅产品优质优价有机结合,这就需要建立起一整套杨梅产业化技术措施。

具体地一是强化生产监管,筑牢品牌理念;二是加大品牌培育,优化创牌环境;三是加强政策扶持,搞好产品整合;四是强化基地建设,保障持续发展,其中基地是品牌生存之本;五是构建特色平台,力促品牌营销,推进绿色品牌建设。

 

杨梅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楼主

杨梅系杨梅科(Myricaceae)杨梅属(MyricaLinn)植物。

原产我国东南部,是我国的珍贵果品之一,它营养丰富,果色艳丽,甜酸可口,风味佳美,又于初夏成熟,正是水果缺少的农间时期,因此,格外受人喜爱。

杨梅的枝叶繁茂,树冠整齐美观,既是优良的绿化、水土保持树种,又是理想的庭园观赏树种。

松阳县属浙闽低山丘陵,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跨E119.10’~119.427。

N28.14’~28.377,盛产杨梅有六千余亩。

有丰富的杨梅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现将杨梅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园地选择.

杨梅是较耐瘠薄的果树,几乎所有山区土地都能栽植,但以山塘水库边的山坡地和山峦重叠的山岙中土层深厚、微酸性的土壤为宜。

同时为拉开成熟期。

实行梯度种植,在海拔500~700m的中山区宜以迟熟品种为主,可酌情搭配适量中熟花色品种,以进一步延长上市时间;而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安排早熟品种为主,适当搭配中、迟熟品种。

如果立地条件差些,通过人为的改良措施,也能种植杨梅,如山坡较陡。

可筑等高梯地或水平带、鱼鳞坑种植等。

如果在光照及太阳辐射较强的平地建园,则最好间种树体高大的乔木,以遮阳增湿。

凡蕨类生长繁茂的地块,也是杨梅最适宜种植的地方。

毛竹、松、杉、杜鹃、麻栎、橡子生长良好的地方,也非常适宜种植杨梅。

2精选苗木。

配好授粉树要求嫁接苗的品种纯正,无杂质;根系发达,须根多;嫁接口愈合良好;新梢粗壮;无病虫害及受冻等症状。

由于杨梅是雌雄异株,所以建园时要配置1%的

雄株作为授粉树。

最好选择无风的阴天或小雨天起苗。

若遇苗圃地干燥,则应先浇透水,后再掘苗,以减少根系损伤。

起苗后,应剪去伤残的根系或剪平伤口,促进愈合,如远途运输的苗木,还应用黄泥浆蘸根,后用稻草包扎护根,再用草包或编织袋盛好,视苗木大小,每包50~100株后安全运输。

3栽植技术)

3.1栽植时期:

杨梅宜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栽植。

3.2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要根据品种、气候、肥力及管理措施来确定,一般以栽苗450株/hm2左右为宜,但为使幼树提高前期产量,可栽600株/hm2左右,特别是荸荠种杨梅,密度可适当提高。

栽植时,可配置1%雄株,且分散栽植,以提高授粉能力。

3.3杨梅栽植:

栽植杨梅总的来讲要做到“大穴、大肥、大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