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年、月、日
第1课时认识年、月、日
教学内容:
P.44-46页例1和“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
你知道你出生的具体时间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
×年×月×日,有的同学还知道×时×分,你知道这些信息里都包含哪些信息吗?
(年、月、日、时、分)
2.揭题:
这些都是时间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秒,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年、月、日。
二、探究
1.教学例1。
(1)观察、统计。
学生分组探究课前准备的2014年年历,把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数
(2)小组交流。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指名展示统计结果,教师相应板书。
讨论:
观察黑板上2014年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各月的天数并不完全一样,1个月最多有31天,最少有29天,有31天的月份比30天的多……)
介绍:
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是小月。
引导:
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3)认识大月、小月。
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归纳。
①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②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③2月有28天即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4)记忆大月、小月。
提问:
你有办法记住那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归纳。
①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
②拳头记忆法:
(出示教材第45页拳头图)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
③儿歌记忆法:
A.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2.试一试。
提问:
2014年全年有多少天?
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在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
指名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预测。
方法一:
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方法二:
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
31×7+30×4+28=365(天)
(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
师小结:
2014年全年有365天。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交流题中节日的日期,再独立在年历上圈出来,最后集体订正答案。
2.第2题
让学生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六一国际儿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并分别说说是星期几。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第3、4题
学生先填空,再集体交流,最后订正答案。
4.第5题
让学生观察年历,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过完了,下一天就是下一年的元旦。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一年有7个大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4个小月,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第2课时平年和闰年
教学内容:
P.47-48页例2和“想想做做”1-3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2.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年份数是整百年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小华每次过生日都要种一棵“生日树”,她在12岁生日那天种下了第3棵“生日树”。
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教师不做评价。
2.揭题:
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你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课件分别出示2005~2016年的年历,将每年的2月份用不同的色块提炼并排列起来。
引导:
这是2005~2016年2月的天数,依次观察,每年的2月有多少天?
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年份
(年)
2005
……
2014
2015
2016
2月的天数(天)
(2)组织交流
①反馈填写结果。
(学生说,教师板书)
年份
(年)
2005
……
2014
2015
2016
2月的天数(天)
28
……
28
28
29
②引导观察: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008、2012、2016年的2月有29天,其他年份的2月有28天)
③揭示平年和闰年的含义:
根据2月的天数的不同,我们把年份分为两种,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板书)
(3)探究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提问:
仔细观察表格,平年和闰年的出现是随意的,还是有一定的规律?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
指名回答并引导学生共同发展“四年一闰”的规律,再让大家将表格中的闰年圈出来。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
(4)提问:
现在大家知道小华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了吗?
学生根据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回答:
2月29日。
2.数学文化。
谈话: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四年一闰”的规律吗?
这里面包含很多的天文知识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48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指名阅读短文,并让学生理解“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并板书:
公历年份数是整百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如2000年、1600年是闰年,2100年、1800年、1700年是平年。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再指名回答,最后集体订正。
2.“第3题”
提问:
你知道什么是季度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一年有4个季度,把12个月平均分成4份,每3个月是一个季度。
师出示表格并追问:
你能算出今年每个季度的天数吗?
学生计算,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追问:
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年和闰年,知道了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第3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
P.49-50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题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年
()个月
大月
小月
1.出示表格,
并让学生
填写表格。
2.填空:
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
通常每()年里有()个平年,()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二、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
引导猜测:
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
要求:
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
2.第2题
(1)提问:
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在今年的年历上把他们圈出来。
(2)追问:
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
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
还没有过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3.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
(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应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还想说些什么?
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50页“动手做”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
(1)要求:
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
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2)要求:
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
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3)追问:
还可以框出几个数?
怎样框?
试一试。
2.出示教材第50页“你知道吗”内容
提问:
同学们,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四季与一年的四个季度有区别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第4课时24时记时法
教学内容:
P.51-52页例3和“想想做做”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
2.能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计时法之间的互相转换。
教学重点:
会用24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羊村要召开羊羊运动会,这一天,懒羊羊通知喜羊羊:
“明天5时到羊村体育场参加跑步比赛。
”第二天,喜羊羊天没亮就出发了,早上5时赶到体育场却发现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一直到傍晚时才开始比赛,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自由发表各自观点)
师:
原来,一天有2个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还是傍晚的5时,导致喜羊羊早上5时就到达了。
生活中经常因为这样的描述出现错误,为了简易、不出错,广播、电视等部门都用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
二、新授
1.出示教材第51页例3的节目预告表。
提问:
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预告表,你从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
怎么会有14:
00呢?
引导学生明确:
这里用的是24时计时法,14:
00是下午2时。
2.课件演示钟表。
(1)出示倒计时的场面,提问:
见过这个场面吗?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时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
(12)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
(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2)演示:
结合演示,教师介绍:
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是几时?
(夜里12时)夜里12时,月亮高高挂,我们正在睡觉,时间继续走,早上8时,我们在哪里?
(在学校)时间继续走,中午12时,我们回到家,在家里吃饭。
到这时,时间已经悄悄走过钟面上的一圈,回到了12时。
时间继续走,开始第二圈的旅程,到了晚上8时,我们要上床睡觉了。
当时间走到12时时,这一天就过去了,它又将开始新的一天。
提问:
现在时间一共走了几圈?
(结合彩条,让学生看清走了2个12,是2圈)一共走了多少个小时?
(24小时)
小结:
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钟正好走了2圈,共24小时,第一圈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共12小时,第二圈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共12时。
所以夜里的12时我们用24时计时法就可以说成是这一天的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
(板书:
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作24计时法)
3.介绍24计时法
用24计时法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
4.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关系。
提问:
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明确:
(1)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这个时刻从0时起超过了几小时,就直接说几时;而普通计时法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时段,要在时间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下午、晚上等词。
(2)中午12时之前表示的时刻相同,1时之后,表示的时刻相差12时。
追问:
16:
00是下午几时?
18:
30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16:
00是下午4时,18:
30是下午6时30分。
三、巩固练习
1.说说羊村运动会上的喜羊羊早到是谁的错?
如果你是懒羊羊你会怎样通知喜羊羊?
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分别描述:
明天下午5时或明天17时。
2.“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
钟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记法表示,各是几时?
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指名汇报。
3.第2题
出示图标,提问:
认识这个图标吗?
(禁止机动车通行),7:
30—18:
30表示什么?
从上午几时几分禁止机动车通行?
(提醒学生将24计时法装换为普通计时法)
4.第4题
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白天,也可能是晚上。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渗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的时间,懂得了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和联系。
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在生活中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第5课时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内容:
P.53-55页例4和“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24时计时法?
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第53页的节目预告表,并提问:
你能把这些时刻改成普通计时法吗?
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
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新授
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1)出示例4,提出问题
提问:
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
最喜欢哪一个节目?
(学生自由回答)根据你的观察,你觉得那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
播放的时间是这个节目从开始到下个节目开始的时间,《动画剧场》从什么时候开始?
(14:
00)什么时候结束?
(16:
00)一共播放了多长时间?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提示学生用钟表拨一拨,教师巡视指导)
师:
钟面上是从2:
00到3:
00经过几小时?
(1小时)从3:
00到4:
00经过几小时?
(1小时)一共就是经过几小时?
(2小时)
指名上台拨一拨,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
提示:
画线段时只要画出经过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部分,如下图
2时
师明确:
从14:
00到16:
00经过的时间,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可算出播放时间。
16—14=2(时)
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
谈话:
刚才我们计算了《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
(出示教材第53页“试一试”问题)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候开始播出,什么时候结束?
(8:
10播出,8:
40结束)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线段图:
说说线段图的起点和终点。
(起点是8时,终点是9时)
追问:
8:
10应该怎样表示?
中间的这段线应该平均分成几份?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开始时8:
10,应该把8时和9时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钟。
用图这样表示:
教师演示从8:
10到8:
40,用不同颜色的线段表示出来。
提问:
现在你能计算从8:
10到8:
40这段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40—10=30(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情景图,提问:
根据这个情景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
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
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引导:
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每天借书的时间。
用减法算:
13—12=1(时)17—15=2(时)1+2=3(时)
2.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具体说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的营业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提问:
算一算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多少个小时?
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
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师生共同讲评。
3.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指名说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提问:
能直接用下午5时减上午9时吗?
怎么办?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交流讨论,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结:
如果两个时刻不在同一时刻,可以将普通计时法时间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计算。
4.第5题
(1)引导:
小明是几时睡觉的?
(晚上8时)什么时候起床的?
(第二天的早上6时)这个时间从第一天晚上的8时跨越到第二天的早上6时。
能不能用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计算?
应该怎样计算?
(2)指名交流,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计算方法:
方法一:
先想第一天24时前睡了多少时,再和第二天睡觉的时间加起来,即24—20=4(时),4+6=10(时)。
方法二:
先想晚上8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经过了12时,再减去2小时,即12—2=10(时)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让它轻易地从我们手中溜走。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第6课时练习七
教学内容:
P.56-57页练习七1-7题。
教学目标:
1.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装换方法,能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化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的方法与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知识及两种时间表示法的装换方法。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1题。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24时计时法的相关练习。
二、练习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2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
教师适当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第3、4题。
第3题:
从9时开始,每一次向后推4小时,或用加法计算。
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从问题中找到数学信息,进行分析理解。
3.第5题。
先让学生填空,再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
1时=60分1分=60秒
三、巩固练习
1.第6题
出示小华星期日一天的主要活动安排表。
(1)根据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小华周末一天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制作一张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与同学交流。
2.第7题
(1)先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明确思路。
(2)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表格。
(3)提问:
王叔叔11:
40到车站,准备乘车去机场,能赶上什么时间的班车?
3.思考题
(1)课件出示火车票,让学生观察火车票。
(2)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推算时间的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给于必要的指导。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