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编程基础补充案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522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ava编程基础补充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Java编程基础补充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Java编程基础补充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Java编程基础补充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Java编程基础补充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Java编程基础补充案例.docx

《Java编程基础补充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ava编程基础补充案例.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Java编程基础补充案例.docx

Java编程基础补充案例

第二章Java编程基础

案例2-1定义不同类型的变量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

00102005

名称:

变量的定义及其数据类型

2、练习目标

Ø了解变量的定义方式

Ø掌握如何为不同类型的变量赋值

3、需求分析

变量用于存储程序运行期间的一些数据。

为了加深初学者对变量的认识,本案例针对八种基本数据类型,分别定义了八个变量,并进行赋值操作。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编写一个类Example01。

2)在Example01的main()方法中,针对八种基本数据类型,分别定义变量并赋值。

3)使用println语句打印变量的值。

二、案例实现

定义Example01类,其代码如下:

classExample01{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定义字节变量

byteb=12;

System.out.println(b);

//定义短整型变量

shorts=1234;

System.out.println(s);

//定义整数变量

inti=12345;

System.out.println(i);

//定义长整型变量

longl=12345678912345L;

System.out.println(l);

//定义单精度类型(7-8位的有效数字)

floatf=12.5F;

System.out.println(f);

//定义双精度类型(15-16位的有效数字)

doubled=12.5;

System.out.println(d);

//定义字符类型

charc='a';

//重新赋值,Java中的字符采用的编码是Unicode编码。

占用2个字节。

c='中';

System.out.println(c);

//定义布尔类型

booleanflag=true;

System.out.println(flag);

}

}

运行结果如图2-1所示。

图2-1运行结果

三、案例总结

1、Java对变量的数据类型有严格的限定。

在定义变量时必须声明变量的类型,并且变量值的类型和变量类型必须一致,否则程序会报错。

2、byte类型的变量存储的值必须是-27~27-1之间的整数。

赋值的时候,尽量不要超出范围,如果超出可能损失精度。

3、定义变量的方式有两种,具体如下:

方式一:

数据类型变量名=初始化值;

方式二:

数据类型变量名;

变量名=初始化值;

案例2-2变量的自动类型转换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

00102006

名称:

变量的类型转换

2、练习目标

Ø了解变量进行自动类型转换的条件

3、需求分析

变量的自动类型转换,指的是两种数据类型在转换的过程中不需要显式地进行声明。

为了明确哪些数据类型可以实现自动转换,本案例演示的是将一种数据类型的值赋给另外一种数据类型变量的情形。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编写一个类Example02。

2)在类Example02中,定义byte类型的变量a,int类型的变量b,float类型的变量f,double类型的变量d,其中,变量a的初始值为10,变量f的初始值为12.5f。

3)将变量a的值赋给变量b,变量a、b、f相加后的结果值赋给变量d。

4)使用println语句打印出变量b和变量d的值。

二、案例实现

定义Example02类,其代码如下:

classExample02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

//隐式转换

bytea=10;

intb=a;

floatf=12.5F;

System.out.println(b);

doubled=a+b+f;

System.out.println(d);

}

}

运行结果如图2-2所示。

图2-2运行结果

三、案例总结

1、要实现自动类型转换,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两种数据类型彼此兼容,第二是目标类型的取值范围大于源类型的取值范围。

2、列出三种可以进行自动类型转换的情况,具体如下:

(1)整数类型之间可以实现转换,如byte类型的数据可以赋值给short、int、long类型的变量,short、char类型的数据可以赋值给int、long类型的变量,int类型的数据可以赋值给long类型的变量。

(2)整数类型转换为float类型,如byte、char、short、int类型的数据可以赋值给float类型的变量。

(3)其它类型转换为double类型,如byte、char、short、int、long、float类型的数据可以赋值给double类型的变量。

案例2-3变量的强制类型转换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

00102006

名称:

变量的类型转换

2、练习目标

Ø掌握不同数据类型间的强制类型转换

3、需求分析

强制类型转换也叫显式类型转换,指的是两种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需要进行显式地声明。

例如,两种类型彼此不兼容,或者目标类型取值范围小于源类型,都需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为了明确两种不同类型的变量如何进行强制类型转换,本案例以int和byte类型为例,演示如何将int类型的变量强转为byte类型。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编写一个类Example03

2)在Example03中的main()方法中定义一个int类型的变量i和byte类型的变量b,并将变量i的值赋给变量b

3)使用println语句打印出变量b的值

二、案例实现

定义Example03类,其代码如下:

classExample03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

inti=10;

byteb=(byte)i;

System.out.println(b);

}

}

运行结果如图2-3所示。

图2-3运行结果

三、案例总结

1、强制类型转换,具体格式如下:

目标类型变量=(目标类型)值

2、在对变量进行强制类型转换时,会发生取值范围较大的数据类型向取值范围较小的数据类型的转换,如将一个int类型的数转为byte类型,这样做极容易造成数据精度的丢失。

int在内存中占用4个字节。

byte类型的数据在内存中占用1个字节,当将变量i的数据在内存中占的内存大于1个字节时,前面3个高位字节的数据会丢失,数值也会发生改变。

案例2-4变量的作用域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

00102007

名称:

变量的作用域

2、练习目标

Ø了解变量的作用域

3、需求分析

在程序中,变量一定会被定义在某一对大括号中,该大括号所包含的代码区域便是这个变量的作用域。

为了让初学者熟悉变量的作用域,本案例将在三层的大括号内分别定义三个变量x、y、z,用输出语句输出变量的值,观察变量的作用域。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编写一个类Example04

2)在main方法下定义变量x,并在每一层大括号内都使用一次x,观察x的作用域

3)在第一层括号内定义变量y,并在第二层括号内使用y,观察y的作用域

4)在第二层括号内定义z,并在第一层括号内使用z,观察z的作用域

二、案例实现

(1)定义Example04类,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classExample04{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intx=12;

{

inty=96;

{

intz=0;

y=x;

}

System.out.println("xis"+x);

System.out.println("yis"+y);

z=x;

System.out.println("zis"+z);

}

System.out.println("xis"+x);

}

}

运行结果如图2-4所示。

图2-4运行结果

(3)对上述代码进行修改,修改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classExample04{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intx=12;

{

inty=96;

{

intz=0;

y=x;

System.out.println("zis"+z);

}

System.out.println("xis"+x);

System.out.println("yis"+y);

}

System.out.println("xis"+x);

}

}

运行结果如图2-5所示。

图2-5运行结果

三、案例总结

1、第一次程序编译错误是因为程序在变量z的作用域外进行访问,所以程序找不到变量z。

如果在变量z的作用域内访问z,程序就会编译成功。

2、x定义在main方法下,所有main方法下的任何位置都能够使用变量x。

3、y定义在第一层括号下,因为第二层括号在第一层括号内,所以在第二层括号内使用变量y也不会报错。

案例2-5算术运算符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

00102008

名称:

算术运算符

2、练习目标

Ø了解算术运算符的用法

3、需求分析

在程序中,经常会使用算术运算符进行四则运算,为了让初学者熟悉算术运算符的用法,本案例将以++、--、\等运算符为例,讲解不同算术运算符的作用。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编写一个类Example05

2)在main方法下定义变量a,并赋值为2,定义变量b,并赋值为4;

3)首先运算表达式++a+b++,并把计算结果赋给变量x,然后将b/a的值赋给变量y;

4)输出变量a、b、x和y的值

二、案例实现

publicclassExample05{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inta=2;

intb=4;

intx=++a+b--;

inty=b/a;

System.out.println("a="+a);

System.out.println("b="+b);

System.out.println("x="+x);

System.out.println("x="+y);

}

}

运行结果如图2-6所示。

图2-6运行结果

三、案例总结

1、在进行自增(++)和自减(--)的运算时,如果运算符(++或--)放在操作数的前面则是先进行自增或自减运算,再进行其它运算。

反之,如果运算符放在操作数的后面则是先进行其它运算再进行自增或自减运算。

2、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当除数和被除数都为整数时,得到的结果也是一个整数。

如果除法运算有小数参与,得到的结果会是一个小数。

案例2-6赋值运算符

一、案例描述

5、考核知识点

编号:

00102009

名称:

赋值运算符

6、练习目标

Ø了解赋值运算符的用法

7、需求分析

在程序中,经常会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