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去理解、背诵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五步品诗法”教学,不但让学生理解古诗而且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课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
看来同学们的课余时间真是丰富多彩,但是这些古代儿童的课余师生活一定会让你们羡慕的,想不想看看这些宋朝的孩子是怎么度过同年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强调“宿sù”的读音,“店”的写法。
(ppt 出示课题、出示拼音加强记忆)
二、诵读《宿新市徐公店》,感知春的幽静安逸。
1.抓住诗题,整体感知诗意。
(1)“宿新市徐公店”是什么意思?
(结合学生理解,重点理解“宿”的意思,说明“宿新市徐公店”其实理解为为“投宿在新市一家姓徐的客栈”)
(2)结合诗题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情预设:
)
2.理解《宿新市徐公店》第一句,体会田园之美。
(1)谈话:
老师觉得杨万里这首诗就像一幅画一样,所以老师想把它给画下来。
大家帮我看一下画得如何?
是否符合诗意?
(教师在学生的语言指导下画出诗中的景色。
让学生通过纠正老师画中的错误,来加深理解“疏疏”“深”“树头”“未成荫”的含义。
)
(2)结合教材插图,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感受幽静的田园春光。
(课件出示插图)
3.品读3.4句,感受“追”出的勃勃生机。
(1)老师不画“儿童”和“黄蝶”是因为他们是会动的,而画出来的画却不会动,不如我们来想象一下,“追”黄蝶追出了哪些美丽的春景?
(学情预设:
树枝上那一片片翠绿的嫩叶在迎风招展,它们正一个劲地往外钻;小草迎着风儿在歌唱,让过路的人感到小草的快乐;孩子们一路上蹦蹦跳跳地,欢蹦乱跳的来到街头,来到学校;鸟儿似乎也看到了春天的身影,看着她那温柔的充满阳光的身影,鸟儿们便齐声唱起它们最美丽的歌儿,让路人感到了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美丽。
)
(2)说说诗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急走、无处寻”的意思。
进而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
(学情预设:
嬉戏的孩子从小路上追着一只蝴蝶急匆匆地跑来,转眼间,蝴蝶翩翩飞进了菜花丛里。
小家伙们找啊,找啊,在一片黄菜花中,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
)
(3)练习朗读,读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4.创设情境,感情诵读,指导背诵。
(1)谈话:
同学们,假设杨万里是想从外地回家,路过新市这个地方,天晚了不能再赶路了,于是他就来到一个姓徐的人家开的旅馆来借宿。
常年在外漂波,他很疲倦,也很想家,可以说他当时的心情很着急,很失落、很迷茫。
就在这时,他一抬头望向窗外,看到了这稀疏的篱巴,这刚长出新叶的树木,这一望无际、金灿灿的油菜花,这漫天飞舞的蝴蝶,这天真可爱的儿童。
他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
于是他有感而发,略加思索便吟出一首诗来,就是——《宿新市徐公店》。
你就是诗人,练习吟诵这首诗。
(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自主练习吟诵,然后全班展示。
(2)看着黑板上这幅图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三、回归整体,感受不同景和情。
1.让我们把《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诗放在一起读一读。
同样是在春天,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学情预设:
相同:
都是描写春天的生机勃勃,
不同之一:
第一首诗是通过一直出墙的红杏写春天的生机勃勃,第二首诗则是通过追黄蝶的儿童展示春天的生机勃勃。
不同之二:
心情不同。
第一首诗写了诗人)
2.教师总结:
这就是借景抒情,把情融入景物中,情景交融。
)
3.再读这两首诗,体会两大诗人的不同心境。
(对比朗读,感受诗人不同的心情带来的不同感受。
)
4.学习“借景抒情”,写出你眼中生机勃勃的春景。
5.拓展。
今天我们跟着两位诗人去感受了截然不同的春景图,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或文章,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练习设计
1.学习吟诵古诗。
2.继续搜集阅读写春天的诗和文章,想一想他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情感?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
一起来吧!
(学生背诗)
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
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
(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
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3、了解诗人。
(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
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
从哪个词读到的?
理解“桑阴”师:
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
(交流学习方法)
师: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
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同桌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
“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
“傍”,他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2)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
(故事)谁再来试试?
(指名,同桌互相说说)
刚才,我们就借助【板书:
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
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
(齐读)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
(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
(指名读)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谁再来读?
你的感受呢?
预设:
1、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学生读)
评语:
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
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2、忙碌:
(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
就这样日夜忙碌着。
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
(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和谐:
怎样和谐的画面?
(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
)评语:
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呢?
(板书:
插图)
4、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
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
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
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
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4、品读第二句
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交流)
懂事:
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
快乐:
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可爱:
瞧,他的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
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
来,把这种心情带进朗读中去。
(指名读)
5、升华
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
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读) (配乐读)
6、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
(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过渡)师:
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
知道这首诗是从描写那一幅幅劳动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忙碌的乡村生活。
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
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随机:
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
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
(写景)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
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
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
(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
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首诗吧!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是啊!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
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
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
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词意,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读词,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喜爱宋词(能融入课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宁静祥和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能看图描述。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它就像一位好朋友陪伴着我们成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
(板书课题:
清平乐村居)谁来读课题?
2、正音:
乐(yuè) 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读课题时,中间的间隔号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我们学过的词牌名有《满江红》《虞美人》《卜算子》等。
3、浏览“居”字的演化,感受居字的含义,理解课题。
课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
(居住在农村的人家/农村人家的生活);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印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
(指名说)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农村图片。
4、设疑:
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
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音乐导入(ppt1)
---好听吗?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词出自哪里吗?
---清平乐.村居(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首词,你还记得词和诗有什么不同吗?
(长短句,题目,上下阕)(乐,在这里读”yue”,这首诗最开始是配乐歌唱的歌曲。
既然是歌曲,那就读做“yue”。
)我们一起读课题。
了解词的特点:
----虽然都是词,这首词和第一首词有什么不一样?
谁能迅速的发现?
(题目\上下阕)(ppt2)
----空行分成了两部分:
这就相当于歌词的两段,在这首词里我们称它们为上阕和下阕.朗读时,上下阕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
----题目:
这是一首配乐歌唱得诗,用什么样的曲调来歌唱呢?
清平乐的曲调.所以说清平乐其实是一种曲调,一种歌曲节奏,村居才是题目.
引入古诗
----通过题目村居,你能猜到描绘的是一种什么画面吗?
----为了更好的理解词的内容,体会意境,请同学们试读这首词,要求读得正确、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词,解决字词读音、辨析。
(1)剥:
两个音意思完全一样,但bao一般用作口语、土语,比如剥皮剥花生,所以不能用在这里,。
bo属于书面语,所以这里读bo)
(2)莲蓬:
这是诗词里合仄押韵的需要,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3)翁媪:
强调读音。
翁指的是——媪指的是——(引导从偏旁理解翁媪)
3同学们再读词,结合注释看你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吗?
自由读,同桌讨论,同学汇报,其他人认真听。
(1)茅檐:
指代茅草屋。
(2)相媚好:
彼此亲热地在一起。
(3)无赖:
不是耍赖皮,而是顽皮、可爱。
(4)翁媪:
老年夫妇。
(5)吴音:
吴地方言,文中指的是江西上饶一带的方言。
因为吴地方言很柔软、富有音律感,像唱歌一样,所以人们又叫吴侬软语。
4.当我们知道了这些词的意思时,对整个作品的理解就更深入了,让我们同桌之间互相读读,指明展示读。
四、读出画面:
(一)、环境图: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清平乐村居也是如此,每一句诗都是一个生动的画面。
——这些画面有些是写景的——请你读(指名读诗句),有些是写人的——齐读诗句。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第一个画面。
(ppt3)
2.出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请自由地摇头晃脑地反复读读,读着读着:
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甚至闻到了什么?
试着连成一段话说说。
——交流:
低矮的草房边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动,岸边草儿青青。
(指名2生)
——简简单单9个字,却让你有这么丰富的联想,真了不起,请你读一读。
——这是这句诗带给你的丰富想象,请你读。
——这样的农村风光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清新秀美、朴素雅静)
——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指名读(这样的风景真令人向往)(指名读)——齐读
——这句诗中,诗人只描述了三样事物,分别是“茅檐、小溪、青草”,正如同学们所想像的那样,诗人看到的景象也不仅仅只有这些,他为什么只写这三样?
有什么特点吗?
(“茅檐、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极具农村特色的景物,淡淡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农村风光展现出来。
辛弃疾真不愧是大诗人!
)
——好,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乡村美景——齐读。
(二)其他图
1.这就是高度凝炼诗的语言,简约却有着极为宽广的想象空间。
词中的人物画面我们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去读懂,请同学们再读人物画面,想想这首词,一共描写了几个人?
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重点1:
醉里吴音相媚好,关键词:
醉里、相媚好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翁老太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只听他们正在“相媚好”的交谈着,他们在聊什么呢?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多么勤劳、孝顺、能干的孩子啊。
----再看小儿:
溪头卧剥莲蓬呢?
------卧什么意思?
还可以用哪个字?
(躺、趴、睡)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
(生读)
------为什么?
你觉得小儿可能是怎么卧的?
可以趴着,可以躺着,可以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看到这样的小儿,你想到了哪个词?
(活泼、可爱、调皮)
-----诗人用了哪个词?
(无赖)我们现在理解的无赖是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而在这里呢?
(是一种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你有调皮的时候吗?
父母可能会这样说:
调皮鬼,你怎么不听话?
看似责备,实则喜爱。
---通过学习,你觉得辛弃疾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体会了词人什么感情呢?
随着辛弃疾的描述,我们听到了翁媪的吴侬软语,看到了他们的三个儿子,他们就这样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村居图,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中感受这茅舍一家老小幸福、和谐的生活吧。
放配乐朗读---配乐跟读(ppt)
也让我们在脑海中深深地记住这幅村居图——齐背诵。
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温馨,多么清新秀丽幸福和谐的场景阿。
读着读着就陶醉其中了,如果让我们我们给这首诗送一个字用文中个字好呢?
对,所有的景物都汇成了诗中一个醉字,我们都被陶醉了,身临其境的大诗人辛弃疾更是深深的沉醉其中…….(板书:
醉)
五、感受情怀: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出示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出生时,家乡就已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他二十一岁就参加了抗金义军,投身到国家统一的大业之中。
他还写文章上书朝廷,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
可是他的主张不仅没有被当权者采纳和施行,还被免去官职。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只有将自己的一腔忠愤倾吐在文学创作之中,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这首词,就是作者晚年遭受投降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
读了辛弃疾的介绍,你对“醉”字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他看到这幸福的一家五口,想到沦陷区百姓的痛苦遭遇,想到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心碎!
为自己的志向得不到伸展而心碎。
为受苦受难的百姓而心碎,此时的作者是多么希望,所有人都像这个五口之家一样幸福的生活啊。
可是。
。
。
。
。
所以作者也写了非常多的词来表达自己的这这种感情。
让我们一起欣赏《破阵子》
六、作业:
1、课外欣赏辛弃疾的《破阵子》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文扩写成400字的作文。
七、板书:
清平乐.村居
茅檐小溪青草秀丽恬静
翁媪
大儿\中儿幸福和谐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