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民居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4989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民居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兰州民居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兰州民居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兰州民居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兰州民居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民居调研报告.docx

《兰州民居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民居调研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民居调研报告.docx

兰州民居调研报告

 

兰州百年四合院“柳合山堂”

——兰州民居调研报告

 

 

兰州百年四合院“柳合山堂”

绿树掩映下,青砖高墙、朱漆大门、保护完好的琴桌、八仙桌……一座宽敞、高大、气派的百年四合院展现在世人面前,述说它的历史和传奇。

这就是坐落于七里河区五星坪后街,目前兰州市保存完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百年四合院—“柳合山堂”。

历史文献记载的基础资料

始建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百年四合院“柳合山堂”现坐落在兰州市七里河区五星坪后街21号的百年四合院“柳合山堂”,是老兰州木材行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商誉显著、颇具影响的“祥泰公木厂”大掌柜柳兆甲(字鼎臣,陕西韩城人,以字行世)、及其子“德兴顺”金店(分店“三益兴”)东家柳思孝(字舜如,号龙门樵隐,斋号德福堂,以字行世)的最后一座私

宅,“为目前兰州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之一,是兰州为数不多的清末古建之一,是兰州仅存的‘山陕帮’儒商大宅院,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文化遗迹”(兰州地方志专家邓明语),是兰州百年变迁史的缩影。

砖雕

木雕

三堂五厦,砖雕、木雕、牌匾齐全,建筑形式具有富商之家的殷实,有官式建筑的气派,有文化之家的底蕴,总体风格简洁明朗而不失精巧,沉穆大气而不乏细腻,从整体到局部都体现了传统文化,是“山陕巨商”在金城传奇商史的见证和缩影,对研究兰州百年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为“柳合山堂”亲笔题写了“柳家大院”院匾。

历史沿革

柳氏家族最近的迁移约在清朝由山西到陕西韩城苏东塬相里堡。

清末,已在韩城有相当基业和经营基础的柳鼎臣,由陕西来兰州“安泰堂”药店、“祥泰公木厂”经商后,于公元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在柏树巷梨园(今西藏驻兰办事处后院处)修建了“柳合山堂”。

据史料记载和陕西韩城、三原、华阴,山西太原,甘肃兰州、庆阳,宁夏银川等地本家、在世相公、有关系的77-95岁的20多位老人回忆,原址坐南朝北,整体结构为三堂五厦(堂屋右侧耳房为两层楼),砖木结构,大门门楼、过厅、天井多处有砖雕、木雕吉祥图案、匾额等。

院后有3亩(有的老人回忆是4、5亩,有的说10亩左右,暂按最小的计)梨园(旁边为张家园子)。

大院对面的跨院还有佣人、马车房等附属建筑,整个院落宽敞、高大、气派。

附近有影响的建筑是“彭泽墓”。

1952年国家规划西藏驻兰办事处时,政府将“柳合山堂”主体部分异地迁建五星坪(时称娘娘坪)至今,坐东朝西,主、次建筑基本齐全,现附近有彭泽墓、灵明堂建筑。

大院经迁建、沦为大杂院、文革动乱的岁月洗礼,一些砖雕、木雕等文化信息受损。

2006年,因隔壁邻居自来水管破裂,造成大院西南角地基下陷,房屋墙体开裂,加之年久失修,部分地方风华严重。

柳氏后人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历史”的原则,对“柳合山堂”进行了“不落架”保护性维修,恢复了部分已损建筑、砖雕、木雕等。

在建设“文化兰州”的形势下,柳氏后人打算:

申请列为历史文物挂牌保护。

把“柳合山堂”作为历史文化遗迹打造成一个展示老兰州民俗文化的博物馆,或营造一个书画展示、交流研究的高品位场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兰州的历史遗存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户主柳先生介绍,“柳合山堂”是他太爷、爷爷的最后一座私宅,自存世以来,时代变换,几经风雨,但最终得以原汁原味较为完整地保护下来。

柳家祖辈为当年兰州典型的儒商之家(经营“祥泰公木厂”、“德兴顺”金店)、小官宦之家(供职于甘肃全省禁烟善后总局)、文化之家(书画兼善,与于右任、张大千等名流素有渊源)的大户人家。

是兰州百年社会发展史的见证和缩影,并承载了老兰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个充满着现代气息的城市里,能有一处保存完好的百年四合院却是幸事,让我们有了一份品味老兰州的传奇历史文化。

兰州市地方志专家邓明考察后评价:

“这是我所见兰州老四合院中最好的,确实让人很振奋,要好好保护。

“柳合山堂”含义

“柳”专指四合院是柳家的;“合”历史上韩城曾归合阳管辖。

同时,既含四合院本意,又有“和谐”、“和睦”之意,体现了儒家思想;“山”一来隐含柳家先祖来自“山西”、“陕西”,以示不忘祖宗;二来大院旧址带有小山丘、兰州“坪”的性质,突出了地域性;“堂”堂屋是四合院的主要特征,既突出了四合院的个性,又隐含“堂堂正正”之意。

平面图

建筑形态及朝向

一进四合院,单坡屋顶。

色彩

建筑木结构的色彩是松木的原始色,墙体及用砖的部分全部是青灰色。

门窗

正房房门八扇门

八扇门:

代替了照壁,中间四扇,左右各两扇,平时只开左边或右边的两扇门,如果迎接重要的客人,才开中间的四扇门!

俗称“气死猫”窗

猫都钻不进去,所以俗称“气死猫”

墙体

我国古建筑中全用青灰色陶砖。

施于墙体的有空心砖,条砖,楔形砖,饰面砖等。

构件分析

次子(三层砖)(长子)四层砖

以台基的高低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台基

建筑下施台基,最早是为了御潮防水,后来则出于外观及等级制度的需要。

使用夯土台基的实例,至少在新石器晚期即已出现。

自此已降,它的使用,又自统治阶级逐渐扩大到民间。

周代出现的高台建筑,就是它发展的顶峰。

大约自南北朝起,依照使用功能和外形,大体可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二类。

至于台基的层数,一般房屋用单层,隆重的殿堂用2层或3层。

与故宫等相比,算不上华丽精致,但绝对具有西北地区的特色。

吻兽

椽是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柳合山堂”的历史文化价值

“柳合山堂”建筑遗存及柳氏家族历史,是近代兰州百年人口迁移、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缩影和载体,承载了老兰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作为文物保护的价值。

一、建筑本身保护完整。

北京、南京、上海等地一些历史遗迹颇有名气,主要得益于老房子的保存。

“柳合山堂”自存世以来,几经风雨,建筑屡有增毁,居者时有变迁,后期也曾沦为大杂院,但最终得以较为完整地原汁原味保存,立于世人面前,向人们述说它的历史和传奇,让我们有了一份领略老兰州风韵的鲜活载体。

二、建筑风格兼收并蓄。

由于时代变换,不同风格、工艺在此均有汇集,具有多种建筑特色并存的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细节,都体现了传统文化。

总体风格简洁明朗而不失精巧,沉穆大气而不乏细腻,建筑形式有富商之家的殷实;有官式建筑的气派;有文化之家的文化底蕴;有陕甘建筑的印迹,既有很强的融合性,又保持了地方特色。

三、具有一定的人文历史价值。

柳氏家族从陕西韩城到兰州,至今有5代人,史实清楚,是当年兰州的大户人家之一(主要事件史书上有记载),是展示兰州为一个移民城市的活证。

祖辈为当年兰州典型的儒商之家,经营的“祥泰公木厂”、“德兴顺”金店都是老兰州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山陕帮”在兰州商史的缩影。

小官宦之家,柳舜如曾供职于甘肃财政督查处、甘肃全省禁烟善后总局。

祖上历史上曾做过高官,待进一步考证。

文化之家,典型的山陕儒商,与于右任、张大千等社会贤达素有渊源。

柳舜如、柳栋书画兼善,名重一时。

四、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整个家族口碑甚好,柳鼎臣曾为张大千先生赴敦煌临摹壁画提供资助;大千之子张心智、张心钰曾是大院的常客;柳舜如在那个年代赢得了极不容易的“好少爷”雅称(何笑尘等人评价);柳含润曾参加故宫维修(是甘肃抽调4人中最年轻的一个),并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光荣出席了新中国国庆10周年观礼活动。

兰州地区传统民居特色

兰州的四合院一般为一进院,型制多为长条形,左右厢房间距较窄,房屋大多为‘一坡水’;从用材上看,兰州四合院土坯、青砖、木材兼有,一砖到顶的较少;屋顶多用方砖平铺,很少用筒筒瓦,与兰州雨水少有关;从风俗上看,兰州中位门仅限于有功名的官宦人家。

总之,兰州四合院的规模、用材和装饰等表现形式,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风尚和建筑艺术水平紧密相连。

既反映了兰州人崇尚节俭、实用、朴实的民风,也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有关。

”兰州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历史上有八次大的移民,这使得兰州人具有深厚的包容性——建筑形式有富商之家的殷实,有官式建筑的气派,有文化之家的文化底蕴,有山陕建筑的印迹,既保持了兰州地方的特色,又有很强的融合性。

兰州地区民居聚落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通过调研,我们提出了开发和保护兰州民居的几点建议:

(一)对价值突出的民居进行整体开发保护。

比如河口民居、青城古镇的开发要在科学的可持续的基础上实施,不能任凭地方随意修整。

对已经开发的民居,实施整体保护措施。

(二)对散落在全省各地的零散建筑集中保护。

比如在徽州民居的保护工程中,有一项是将许多个散落的古代民居按照原样集中搬迁,整合成一个有几十座民居建筑的园子——潜口民居园,基本上反映徽州民居的总体风貌。

兰州民居的保护中目前这一项是空白,有许多很有价值的单体建筑在城市兴建扩建中被拆毁。

对待这种有价值的单体建筑,整体移动、集中保护不失为一个有效可行的办法。

(三)成立兰州古民居专业保护委员会。

在开发过程中,取得专委会的认可方能行动。

这一点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英国有一个保护十六七世纪老房子的民间机构,叫托管委员会,这是一个慈善机构,靠着会员们的自愿捐资和支持得以存在。

该委员会的职责是保护有价值的建筑物和优美的环境,特别是那些未被破坏的英国乡村旧式房子和历史建筑物,所有托管的房屋必须保持十六七世纪时的原貌。

托管会成立八九十年里,拯救了约150座老房子。

(四)除对建筑本身予以保护外,应加强对古建筑的人文内涵的开发力度。

由于目前的研究还停留在比较浮浅的认识上,出现了一些虚假难辨、大肆渲染的现象。

专门从事建筑材料学方面的人才匮乏,使建筑图的绘制、建筑材料的使用等鉴定研究受到了限制。

因此,应更加深入地挖掘兰州民居的文化价值,扩大其影响力和辐射力,更好地为山西旅游和经济发展服务。

(五)完善法规,树立全民重视保护文化遗址的观念。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蕴含着人类与自然既矛盾又和谐的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探索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道路,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