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制度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4883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28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不良事件制度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护理不良事件制度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护理不良事件制度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护理不良事件制度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护理不良事件制度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不良事件制度本.docx

《护理不良事件制度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制度本.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不良事件制度本.docx

护理不良事件制度本

第一节护理不良事件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规程,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各护理单元认真执行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3、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6、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

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科主任、护士长,由病区护士长当日上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表。

7、各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

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24小时内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缺陷进行调查,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措施。

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措施报送护理部。

8、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每月、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9、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对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作认真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10、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护理部将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二、护理不良事件非惩罚性报告制度

1、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内的跌倒、坠床、压疮、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

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有效避免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

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

不良事件报告后的信息共享,可以使相关人员从他人的过失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

3、护理不良事件的范围: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压疮、跌倒、坠床、导管滑脱、用药错误、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因护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严重院内感染等。

4、护理不良事件非惩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

护理部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报告本人的或科室的,也可以报告他人或其它科室的,可以实名报告也可以匿名报告。

对于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相关信息,护理部将严格保密。

5、上报内容:

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的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整改措施等。

上报形式以个人或科室为上报单位。

6、报告形式:

1)口头报告:

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2)书面报告:

护理人员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

3)网络报告:

护理人员登陆内网,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电子表格,以电子邮件形式报告。

7、激励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及时上报事件的人员或科室给予表扬,并按照报告人的意愿对报告人给予保密;

2)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责任护士奖励人民币20—50元;

3)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奖励人民币50—100元;

4)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虽未形成医疗纠纷,但被职能部门发现的给予处罚人民币300—500元。

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我院目前识别患者的系统为:

1)执行查对制度(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等);2)腕带识别;3)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4)身份证识别。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4、认真执行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产房、ICU、NICU之间)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5、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

6、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必须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7、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

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新生儿、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8、重点环节转送病人时,均按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及程序规范交接班。

急诊科与病房、手术室、ICU;手术室(麻醉)与病房、ICU,病房与手术室、ICU,产房与NICU之间;各病房之间;要紧密衔接,双方确认病人身份,交接规范,完整填写病人交接记录并签名。

9、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二)身份识别措施及程序

1、各病区及急诊抢救病人均使用“腕带”做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标志,外科系列用红色腕带,内科系列用蓝色腕带,新生儿用绿色腕带,急诊抢救病人用蓝色腕带。

2、腕带信息首次填写责任人:

病区新入(转入)病员首次腕带信息由总务护士或责任护士填写并给病人佩戴;急诊抢救病人首次腕带信息由接诊护士填写并给病人佩戴;剖宫产新生儿首次腕带信息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填写并给新生儿佩戴,经阴道产新生儿首次腕带信息由产房接生医务人员填写并给新生儿佩戴

3、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4、腕带填写的信息必须完整、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5、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6、科室护士长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级护理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发现腕带漏执行一人次,扣科室质量分2分。

7、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及记录:

1)急诊科与病房、ICU交接规范及流程:

①急诊科在与病区、ICU交接时,为保障危重病人绿色通道通畅,急诊护士先电话通知相关检查科室做好优先检查准备,必要时立即电话通知相应的住院科室,并告知入院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的病情与护理措施,以便提前做好接待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②病房、ICU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作好接待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床单位及抢救用药(心电监护仪、输氧用物、吸痰用物等)并检查设备的性能情况,主动迎接新病人。

③急诊科医务人员护送病人到相关科室后,由病区、ICU护士与护送医务人员及家属共同核对腕带标识各项信息是否与病历相符,并详细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等,确认无误后急诊科医务人员方可离开;④如需更换腕带,由病区、ICU护士核对后准确填写腕带各项信息并佩戴至病人腕部,并撤去原有腕带。

2)急诊科与手术室交接规范及流程:

①急诊科与手术室管理流程与交接规范:

急诊护士接到需急诊入手术室手术的病人时应立即通知手术室及相应的科室做好准备,并告知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以便手术室及相关科室作好相应的准备。

②手术室接到急诊科的电话立即通知麻醉师并做好手术准备,必要时通知二线班协助抢救;③手术室接到电话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到手术室抢救病人,并协助科室的其他值班医生和做好接收新病人的准备;④特危重的抢救病人应由急诊科医务人员在病人有输液输氧的情况下护送至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共同核对腕带信息并确认无误,交接病人门诊资料及相关资料,并由急诊科医生或护士口述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的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等。

⑤手术室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急诊科医生或护士所交的内容,确认无误后急诊科医务人员方可离开。

⑥交接流程:

紧急手术患者→急诊科电话通知手术室→简单介绍病情→同时手术室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急诊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完善术前准备和护理记录→选派医生护士护送患者入手术室→严格交接并记录→进行手术。

3)病房与手术室交接规范及流程:

外科系统各病区责任护士对医嘱准备手术患者,认真查对腕带各项标识信息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术前准备,双侧手术部位应注明左、右。

手术当日,手术室人员应与病区责任护士共同核对标识上的内容,并与患者和家属核对,无误后方能离开病房送入手术室,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做好记录并签名。

术后手术室仍应按腕带识别卡与病区责任护士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无误后方能离开。

4、手术室与病房、ICU之间管理流程与交接规范:

①手术病人在手术结束时巡回护士应电话通知所在科室病人或ICU回病房或ICU的大致时间,并告知病人术中的一般情况,以便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②病房、ICU护士接到电话后,应根据手术室告知的情况做好接待术后病人的准备(再次检查床、输氧装置、吸痰装置等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③手术后病人必须由手术室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护送回病房或ICU,并协助科室护士安置病人到病床上,告知其麻醉方式及术中病人情况,目前病人情况:

包括神志、瞳孔、T、P、R、Bp、皮肤、各种管道、输液穿刺部位及输入药物情况等。

④接病人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所交内容,测量T、P、R、Bp并记录,共同核对腕带标识各项内容,确认无误后手术室医务人员方可离开。

⑤病房、ICU护士要根据麻醉方式采用合理的体位,并将病人的头部稍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⑥妥善安置病人的管道,对多管道的患者在交接时应做好标记,并向病人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术后指导。

⑦手术室与病房交接管理流程:

待手术患者→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病人→病房护士完善术前准备及护理记录→手术室护士手术开始前到病房接患者入室→根据手术通知单与病房护士、病人一起核对患者→携带手术中所需物品→做好交接记录→患者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术毕与麻醉师一起送病人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或ICU护士交接患者→做好交接记录。

5、产房与病房之间管理流程与交接规范:

①急诊产妇由急诊医生和护士负责护送至产房并与产房护士进行交接,共同核对腕带标识信息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②产妇出现临产表现时,病房护士应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及时将病人和病历送入产房,共同核对;接班人员应及时检查胎心、宫缩、胎方位和宫口开大情况。

③入产房交接内容包括:

腕带信息、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宫缩情况、胎膜是否已破、羊水量和阴道出血量、产妇的治疗情况和卫生处置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④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后由产房护士护送回病房,和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共同核对。

⑤出产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内容包括:

腕带信息、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会阴伤口情况、母乳喂养(早吸吮、皮肤早接触)情况、治疗情况、卫生处置、皮肤情况和产后宣教的情况。

6、新生儿的交接:

①剖宫产新生儿:

由妇产科护士与护送医生及患儿家属共同核对腕带标识各项信息是否与病历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交接;如需更换腕带,由病区护士核对后准确填写腕带各项信息并佩戴至病人腕部,并撤去原有腕带。

②经阴道产新生儿:

由妇产科护士与接生医务人员共同核对腕带标识各项信息是否与病历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交接;如需更换腕带,由病区护士核对后准确填写腕带各项信息并佩戴至病人腕部,并撤去原有腕带。

③新生儿如因病情需要转至NICU治疗。

A、由妇产科转至NICU:

由NICU护士与妇产科护士或患儿家属共同核对腕带标识各项信息是否与病历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交接;如需更换腕带,由NICU护士核对后准确填写腕带各项信息并佩戴至病人腕部,并撤去原有腕带。

B、由手术室转至NICU:

由NICU护士与护送医生及患儿家属共同核对腕带标识各项信息是否与病历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交接;如需更换腕带,由NICU护士核对后准确填写腕带各项信息并佩戴至病人腕部,并撤去原有腕带。

C、由NICU转至妇产科:

由妇产科护士与NICU护士或患儿家属共同核对腕带标识各项信息是否与病历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交接;如需更换腕带,由妇产科护士核对后准确填写腕带各项信息并佩戴至病人腕部,并撤去原有腕带。

7、病房与ICU交接:

为保障危重病人绿色通道通畅,病房护士先电话通知ICU做好接收准备,并告知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的病情与护理措施,以便提前做好接待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②ICU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作好接待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床单位及抢救用药(心电监护仪、输氧用物、吸痰用物等)并检查设备的性能情况,主动迎接新病人。

③病房医务人员护送病人到ICU,由ICU护士与护送医务人员及家属共同核对腕带标识各项信息是否与病历相符,并详细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等,确认无误后病房医务人员方可离开;④如需更换腕带,由ICU护士核对后准确填写腕带各项信息并佩戴至病人腕部,并撤去原有腕带。

8、转科交接:

患者如因病情需要转科治疗时,由病区护士与护送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共同核对腕带标识各项信息是否与病历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交接;如需更换腕带,由病区护士核对后准确填写腕带各项信息并佩戴至病人腕部,并撤去原有腕带。

(三)相关查对措施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医嘱查对制度】

1、转抄和处理医嘱后应每班查对并签全名。

2、执行医嘱“五不执行”:

口头、电话医嘱不执行(抢救除外);医嘱不全不执行;医嘱不清不执行;用药时间剂量不准确不执行;自备药无医嘱且无业务院长签字不执行。

3、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4、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次,经双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两人核对后再弃去。

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医生据实补齐医嘱并签字。

5、整理、转抄长期医嘱执行单(输液、注射、服药、其它治疗等)后须经两人查对。

6、医嘱必须每班查对,总务护士每日与当班护士查对白班医嘱并双签名,上夜班与下夜班查对上夜班医嘱并双签名,下夜班与总务护士查对下夜班医嘱并双签名,护士长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不在时,须指定护士进行查对并签名。

转抄、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认真核对后方可执行。

【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处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

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

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一注意:

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效及副作用,做好记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对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用前须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输液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

【输血查对制度】

1、检验科必须检查血液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块、溶血及血袋有无破裂;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血袋号、血型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结果。

血液质量合格,所有项目正确无误方可发出。

2、病区医护人员到检验科取血时与检验科必须共同做好“三查八对”。

“三查”:

即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查血液颜色及质量是否正常;

“八对”:

即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住院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液有效期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仔细进行“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进行输血,并两人签名。

4、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保存于规定回收桶内,由输血科统一回收,至少保存一天,统一处理。

【手术查对制度】

1、择期手术:

认真查对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患者的知情同意与手术切口标志等,在各项准备工作皆已完成后方可手术。

2、认真核对每例手术患者“腕带”标识信息,严格按照病房与手术室之间的交接程序交接病人,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与病房医师、护士严格按照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逐项交接,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

3、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①手术安全核查概念:

是指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由麻醉医师主持并填写表格,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由手术医师主持并填写表格。

②手术安全核查内容及流程:

麻醉实施前:

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手术医师逐一回答,同时巡回护士对照病历逐项核对并回答。

手术开始前:

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

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名称,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三方核对人确认后签字。

当核对人为非本院医师时,应当由上级医师复核后签字确认;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步骤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4、确保手术前预防性抗生素规范的使用,在术前,由病房医师下达医嘱;在手术室,麻醉医师负责下达医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对实施。

5、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

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6、核对病人:

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及配血报告,把好“四关”:

(1)接病人之前,与病房护士查对。

(2)进入手术间之前,与巡回护士查对。

(3)进入手术间之后,与麻醉医生查对。

(4)麻醉之前,与手术医生查对。

7、查对无菌包外3M指示带、包内灭菌指示卡显示灭菌是否合格,查看手术器械是否齐全、适用。

8、手术物品查对:

(1)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使用的器械、缝针、纱布、纱垫等须认真点清数目。

(2)把好四关:

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清点数目相符。

(3)清点责任人:

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

四清点时,洗手、巡回护士应对每件物品唱点两遍并准确记录。

9、手术取下的标本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随同病理检验单送检。

10、临床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持续改进活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11、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归入病历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包装器械包时,查对物品品名、数量是否齐全、配套,性能是否良好,质量、清洁度是否符合要求。

2、发放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数量及灭菌日期、失效期。

3、收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与物品是否相符,以及器械的数量、质量及清洁处理情况。

4、高压消毒灭菌后的物品,要检查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查对是否注明失效期,并固定位置放置。

【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查对床号、姓名及饮食的种类。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治疗饮食、肠内营养查对品名、剂量、方法。

4、就餐前在病人床前再查对一次。

四、压疮风险评估制度

1、评估对象:

凡年龄>75岁患者、卧床患者、危重患者、低蛋白水肿患者、手术时间>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2、评估时限及责任人:

1)首次评估:

于入院或手术当天由责任护士完成风险评估并作好筛查登记,评分≤12分患者评估原始资料入病历;

2)再次评估:

每周一次,由压疮监控小组副组长(普安院区:

杨君婷、严晓玲,下寺院区:

朱剑颖)完成,并填写好压疮、难免压疮监控记录入病历;

3)随时评估:

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4)停止监控:

患者BradenScale评分≧15分,科室上报压疮监控小组、护理部审核通过后方可停止监控。

3、评估量表使用:

使用压疮评估量表BradenScale

五、压疮报告制度及程序

1、难免压疮上报:

对符合难免压疮申报条件的患者,由当班责任护士立即口头或电话报告护士长并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交由护士长审核签名,护士长24小时内书面上报难免压疮申报表至护理部,由护理部24小时内组织压疮监控小组相关成员进行会诊、讨论,并形成会诊意见反馈给科室遵照执行。

2、压疮上报:

院内发生压疮或院外带压疮,当班责任护士立即口头或电话报告护士长并填写压疮上报表交由护士长审核签名,护士长24小时内书面上报压疮上报表至护理部,由护理部24小时内组织压疮监控小组相关成员进行会诊、讨论,并形成会诊意见反馈给科室遵照执行。

3、高危压疮上报:

对符合高危压疮申报条件的患者,由当班责任护士立即口头或电话报告护士长并填写高危压疮申报表交由护士长审核签名,护士长24小时内书面上报高危压疮申报表至护理部,由护理部24小时内组织压疮监控小组相关成员进行会诊、讨论,并形成会诊意见反馈给科室遵照执行。

4、压疮会诊制度:

1)对难免压疮患者、Ⅲ期、Ⅳ期压疮、不可分期压疮、疑难病例等需压疮监控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

2)对难免压疮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护理部组织压疮监控小组相关成员进行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5、压疮处理: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Ⅰ、Ⅱ期压疮由科室责任护士在压疮监控小组成员指导下处理,Ⅲ期、Ⅳ期、不可分期压疮或者疑难伤口由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及本科接受伤口造口专科培训合格的专责护士进行处理。

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由科室当班责任护士进行压疮高危筛查,填写《BradenScale压疮评估量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情况,班班交接,及时准确记录《压疮、高危压疮、难免压疮患者护理记录》,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BradenScale压疮评估量表》和《压疮、高危压疮、难免压疮患者护理记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

7、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1)申报条件:

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特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或评估分值<12分,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3项中的1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2)申报程序:

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申报表,护理部和压疮监控小组成员到病区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

3)跟踪处理:

对批准的难免压疮病例由护理部组织压疮监控小组相关成员进行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