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师考试题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4423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案例分析.docx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师考试题案例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案例分析.docx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案例分析

案例1:

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

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

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

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

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题要点:

1.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维的需要,具体阐述如下:

P107-109

•⑴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的需要。

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⑵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

家庭要给小亮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的管教环境。

⑶满足学习的需要。

受教育基本权利应当得到维护。

⑷满足娱乐与休闲的需要。

小亮文化娱乐的基本需要应当被加经考虑。

⑸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

家庭和学校应当培育小亮具有人际交往、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⑹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

家庭和学校应当协助小亮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促进社会性发展。

⑺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小亮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应当受到保护。

本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可以从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方面加以分析:

⑴如何改善小亮的自卑、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

⑵如何修正小亮在校的不良学习行为,以及使用暴力对待同学的行为。

⑶如何改善离异家庭中小亮与母亲的关系,改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与打骂的情况;

⑷如何改善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

•3.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⑴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小亮理解母亲对他的良苦用心,增强小亮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⑵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在校行为进行修正,帮助他改正撒谎、不交作业的行为,并且改善其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

⑶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母亲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旨在能够让小亮的母亲认识到打骂的管教方式对小亮造成的身心危害,改正其打骂儿子的管教方式,缓解母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⑷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老师进行沟通,为他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修正争取老师的理解和帮助;

⑸通过合理途径为小亮争取父亲的抚养费用,并且鼓励协助小亮母亲找到一份工作。

•案例2:

阿强是一位初二的学生,近半年来酷爱网络游戏,天天沉迷于网吧,成绩一落千丈,母亲到网吧里哭着劝他也无法将他劝回。

后来,阿强不仅三天两头旷课,甚至经常一星期不回家,只愿意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

阿强的父母已离异,他目前由母亲抚养,父亲另组家庭,很少来看他。

其父母经济收入都不高,迫于生计,母亲四处打零工挣钱,没有时间过问阿强的学习。

问题:

•1.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阿强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针对阿强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题要点:

1.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P155

⑴青少年服务中,建立关系阶段具有主动性、外展性和技巧性的特点;

⑵青少年服务预估的焦点,既包括青少年的需要评估,也包括开展专业服务所需要的资源评估;

⑶服务计划的制订必须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意愿;

⑷服务计划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着重在提升青少年能力、改善支持关系、优化朋辈群体、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开展各类介入和行动;

⑸评估应兼顾结果评估和过程评估。

•2.阿强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⑴阿强沉迷网游、难以自拔的现状;(本人)

•⑵阿强母子关系不良,亲子沟通存在障碍,以及阿强对母亲冷漠的态度;

•⑶阿强在校表现不佳,学业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

•⑷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

•3.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⑴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协助案主缓解网络成瘾的情况。

例如,拓展阿强其他的兴趣活动,参加社会工作者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等。

⑵社会工作者与阿强及其母亲进行会面,提供母子交流的机会。

一方面,协助阿强了解母亲对他的关爱,鼓励阿强关心体谅母亲;另一方面,帮助母亲了解阿强的想法和需要,改善和提高亲子沟通的技巧。

⑶修正阿强的不良行为,改善其留宿网吧、彻夜不归、逃学旷课的行为。

(1)合并?

⑷协助阿强的母亲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以便她能够有较多的时间关心儿子。

•案例3:

李阿婆今年83岁。

她一生养育了6个子女,老伴已去世多年,平时她与独身的小儿子一起居住,其他5个子女则分别居住在同一个城市的其他地方。

2004年冬天,李阿婆的小儿子遭遇车祸不幸身亡,李阿婆一下子变成了依靠低保金生活的独居老人,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

几年来,李阿婆的其他几个子女在照顾母亲的问题上互相推诿,谁都不肯承担照顾和赡养母亲的责任。

现在,年老多病的李阿婆孤身一人独自生活,行动不便很少出门;有时烧一顿饭要吃好几天,有时烧不动就只有饿肚子。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李阿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李阿婆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题要点:

•1.李阿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

生活无人照料、年老多病、缺乏精神慰籍;

•2.主要介入策略

(1)与李阿婆的5个子女进行联系,要求他们通过协商,确定照顾李阿婆的实施方案,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援助中心实施法律监督。

(2)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联系,请医生定期上门为李阿婆做检查治疗,

(3)组织社区志愿者经常上门看望李阿婆,与李阿婆聊天,加强慰籍。

•4.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

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

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

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

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

•运用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优势、个人的缺失。

•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她。

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身是一个勤恳的人。

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

•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战胜自我。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

由于张女士目前自认没用,是个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张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5:

•林某于1992年入伍,其间因公致残,《革命伤残军人证》证明林某为三等乙级残疾(套改后为八级),在市民政局换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里同样写着三等乙级残疾。

1995年林某退伍后回乡,由县民政局负责安排在县棉织厂工作,并签了为期三年的合同。

1999年11月10日,县棉织厂发出通知,称林某的劳动合同至1999年12月11日到期,要他办理终止合同手续。

2001年9月,因县棉织厂改制,林某领了一笔自谋职业安置费后,不仅再也没有享受过伤残军人应享受的待遇,而且也没有得到企业主管部门的妥善安置。

当林某到县棉织厂原主管劳动部门反应情况时却得到了这样的解释——“妥善安置”并非一定要安排一个新的工作。

按照县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伤残职工在办理终止合同时,除了安置费外还可以领到一笔伤残补助金;但有个前提,是否伤残及等级得由劳动部门加以鉴定,部队及民政部门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不能作为凭证。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林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对于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1.林某面临的主要困境:

•林某是在受伤致残后回乡安置的残疾退伍军人。

因林某就业的企业改制,他成为一名失业人员,其伤残军人的待遇也随之被取消。

这样一来,林某失去了工作,除了一次性的企业安置费外,没有其他收入。

因此,林某面临再就业的压力,基本生活保障受到威胁。

•因此,林某现在面临的问题包括:

(1)在失业情形下如何维持伤残军人应享受的待遇。

伤残军人应享受何种待遇需进一步了解。

(2)确定《革命伤残军人证》和《伤残证》的合法性以及有效性并争取伤残补助金。

•(3)如何实现再就业;林某的困难在于他身体残疾,要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易。

•(4)心理调适。

一方面,林某难免会因失业而产生沮丧、灰心,甚至因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而愤怒的情绪;另一方面,林某也存在着对安置过度依赖的心理。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林某有其优势资源:

林某的军旅生活经历将为他提供就业的勇气和信心;他的主动求助也反应了他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

•2.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1)工作目的:

调动资源,落实国家对残疾退伍军人的优抚安置政策,帮助林某摆脱困境。

(2)工作目标:

确定《革命伤残军人证》和《伤残证》的合法性以及有效性;争取伤残补助金;争取优抚待遇;调整心理,摆正对安置政策的认识;帮助其找到工作。

•(3)介入策略(间接和直接的方法)

•首先,研究和咨询相关政策,根据《军人优待抚恤条例》 第二十三条规定, 因战、因公、因病致残性质的认定和残疾等级的评定权限是:

义务兵和初级士官的残疾,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认定和评定。

因此,县里所说的“是否伤残及伤残等级得由劳动部门

•加以鉴定,部队及残联发的伤残证不能作为凭证”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林某与有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沟通无效可采取法律援助。

•其次,在解决了伤残认定的问题之后,即可争取伤残补助金。

•第三,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按照残疾等级享受残疾抚恤金”,而且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依靠残疾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残疾军人,可以增发残疾抚恤金或者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助,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社会工作者可以据此协助林某向民政部门争取相关福利待遇。

•第四,在初步解决相关待遇问题并获得林某信任的基础上,采用个案方法对其心理疏导,并帮助其接受“安置”并非指令性安排就业的现实。

帮助其认识自己就业的障碍,避免对工作挑拣;帮助其发掘自身的优势,树立信心。

•第五,设法为其寻找资源,为其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

•案例6:

•材料Ⅰ: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社会救助就是体现这一规定的具体制度。

材料Ⅱ:

新华网报道,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首都实施10年来,北京市先后9次提高低保标准,目前已由23.2万城乡居民被纳入保障范围。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吴文彦在7日召开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说,10年来,北京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城乡低保制度日臻完善。

经过9次调整,保障标准已经从1996年的月人均170元提高到现在的人均310元。

2002年,北京市城乡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全面覆盖。

2004年,北京对城市低保对象实行了分类救助制度,提高了救助系数。

今年分类救助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三无”人员、重残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得到更多的救助,并分别建立了城市、农村低保标准调整机制。

材料Ⅲ

据人民网报道,2008年1月10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两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此次雨雪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导致安徽、河南、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新疆等9省市遭遇雪灾,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给灾区交通造成极大困难,部分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路线一度中断,部分地区供电、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受损。

据统计,此次雪灾已造成248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紧急转移安置15.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36.6千公顷;倒塌房屋2.2万间,损坏房屋8.5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1.1亿元。

民政部对此次雨雪天气过程高度重视,及时与中国气象局和地方民政部门沟通,了解灾害发展,收集灾情信息;针对湖北灾情,于1月21日16时紧急启动四级救灾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黄冈灾区,查看灾情和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情况,协助地方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问题:

1.结合上述三个材料,社会救助主要是指什么?

包括哪些领域?

2.针对材料,请分析自然灾害救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题要点:

•1、社会救助是在社会成员由于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救助的领域主要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2、材料Ⅲ主要反映的是民政部门进行的自然灾害救助,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P310-312

(1)灾害应急救助。

它主要是指应急救援、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救灾资金与物资拨付等方面的工作,它也包括社会秩序维护和受灾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

(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

它是灾害救助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与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能源、交通和设施建设等,最终恢复社区正常的生活和经济秩序。

(3)社区救灾。

它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社会预防灾害能力和减少灾害的损失至关重要;在社区减灾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和专业减灾机构开展社区灾害风险分析,减灾宣传和知识普及及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

一般的困境和介入策略:

第一、生理方面的困境(生理需要、免于被伤害)

1、遭遇意外伤害,如遭遇暴力、或导致身体残疾等。

介入策略:

(1)首先可以考虑采用危机介入模式;

(2)帮助其进行医疗康复、进行康复辅导等。

2、疾病伤痛

介入策略:

为其提供有关疾病和康复方面的知识

第二、心理方面的困境(情感需要)

1、情绪方面。

表现:

服务对象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落、愧疚等。

介入策略:

(1)帮助服务对象进行情绪疏导、缓解或消除情绪压力;

(2)行为疗法中的放松练习,以舒缓服务对象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紧张。

2、认知方面:

服务对象对……的认识存在不当之处,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婚姻过于苛求、对他人缺乏应有的信任、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有些想法有些不切实际等。

介入策略:

(1)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服务对象对非理性信念、认知进行检查和辩论。

(2)指导服务对象运用理性的信念替代原来的非理性信念,逐渐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3、其他心理方面:

如服务对象性格较内向、缺乏自信心、依赖性较强、自卑感较重等。

介入策略:

(1)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调适;

(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第三、行为方面的困境

服务对象在行为方面存在偏差:

如撒谎、说脏话、网瘾等。

介入策略: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厌恶、满灌、模仿、代币管制等方法进行行为修正。

第四、社会交往、社会参与方面的困境(交往需要)

服务对象存在与(家人、同学、同伴、老师等)关系比较紧张的困境。

介入策略:

(1)帮助其学习人际沟通技巧(参加小组)。

(2)鼓励服务对象主动与……进行交流沟通;

(3)行为疗法中的果敢训练。

第五、因环境原因而产生的困境

1、服务对象的……需要(如生活照顾需要、医疗健康需要、安全、居住、受教育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

2、缺乏来自家庭等方面的关爱和支持。

3、失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4、来自环境的歧视、不当的评价对服务对象产生了压力甚至伤害。

介入策略:

(1)帮助服务对象寻找有关社会政策方面的资源支持;

(2)社会工作者主动与服务对象的家人、学校、所在社区的有关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进行沟通,争取或寻求他们服务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既包括工具性的支持,如提供物质、照顾、工作等,也包括表意性的支持,如鼓励、精神慰藉等;

(3)社会工作者主动与服务对象的家人、老师、同事等进行沟通,教导相应的技巧、提供有关建议等,改变他们对服务对象产生不利影响的某些认知和行为。

(4)进行资源整合,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较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六、因服务对象自身资源不足而产生的困境

1、没有一技之长,职业技能较差。

2、缺乏必要的知识,其他方面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3、过去失败的经历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介入策略:

(1)帮助服务对象参加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

(2)对服务对象提供专门辅导,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如帮助外来务工子女进行课业辅导、人际交往辅导等,从而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学习与生活。

(3)帮助服务对象挖掘自身潜能、发挥其特长,注重培养其自我成就感和自信心。

•1.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师来到社区的家庭服务中心,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

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请设计一个服务工作方案。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儿园周老师,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施巧巧可能受到母亲虐待的的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案主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师,而是施巧巧及其母亲张女士。

所以通过和周老师会谈、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需要拜访张女士,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辅导。

•⑴接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张女士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

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同理心、尊重、真诚、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期待。

社会工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⑵预估阶段。

在现有资料的帮助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

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

•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

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

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女儿等。

此外,女儿施巧巧也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辅导。

•⑶计划阶段。

社会工作者协助张女士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

•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张女士的心理压力和教养方式,使其用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处理情绪,对于女儿也要采用适当的教养方式;处理施巧巧由于被打而带来的情绪议题。

•为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张女士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修正。

•其一,协助张女士宣泄积压于心头的负面情绪;

•其二,帮助张女士学习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及压力管理技巧;

•其三,改变张女士不适宜的教养方式,教导其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

与此同时,对施巧巧进行必要的辅导,一则处理被打的情绪伤害,二则教导其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可以推荐张女士参加有关小组)

•⑷实施阶段。

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

•其一,增强案主力量,处理张女士的负面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压力管理技巧及教养技能(本人);

•其二,处理施巧巧的情绪伤害,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人际关系:

母子)

•其三,改善案主环境,强化家庭及幼儿园对于施巧巧及其母亲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社会环境)。

⑸评估阶段。

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

此处,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约见张女士的女儿施巧巧,询问其母亲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

此外,需要提前告知个案辅导即将结束。

⑹结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要与张女士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

在张女士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地处理其离别情绪,鼓励她坚持采用个案辅导中学到的方法来处理自身情绪及女儿的教养问题(自助)。

⑺跟进服务。

个案结束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并请求幼儿园给予施巧巧更多的关注与关心。

2:

假如你在某一青少年福利机构实习,该机构专门服务于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

机构督导希望你能够设计一个小组工作服务方案,为10名有逃学、撒谎、偷窃等行为的青少年提供服务。

请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小组工作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⑴研究表明,青少年逃学、撒谎、偷窃等偏差行为的产生受到内部不良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包括家庭、朋辈、社会风气等的影响,具有以下特征:

①自身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②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③朋辈群体的不良影响;④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教育功能偏颇;⑤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⑥业余生活贫乏。

⑵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发现这些青少年可能存在以下的需求:

①控制情绪放松的技巧;②改善偏差行为的技巧;③自我管理的技巧;④朋辈群体正向支持的需求;⑤沟通的技巧。

2.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在所服务的社区内开展一个“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小组活动,方案如下:

⑴小组名称:

我的人生我做主

⑵小组工作目标:

①总目标:

帮助社区青少年改善行为上的偏差,调节不良心理,舒缓情绪。

②具体目标:

协助成员意识到行为偏差的后果和对他人的影响,帮助成员学习情境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技巧,在偏差行为发生时坚决“不”,学习自我管理的技巧,情绪波动时学会处理及放松技巧。

⑶小组性质及特征:

教育成长性小组。

⑷小组成员特性:

福利机构内有逃学、撒谎、偷窃等偏差行为,希望改变的青少年。

⑸拟定小组成员人数:

10人。

⑹小组人员招募方法:

所在福利机构转介。

⑺小组执行计划:

•⑻方案执行:

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⑼方案评估:

 ①小组的过程评估,由小组成员填写评估表,在小组执行过程中进行评估;

②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由小组成员对小组进行成效评估;

③小组工作报告,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反思。

3:

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

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越来越多,请针对这类儿童的需求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隔代教养是由于社会的变迁而产生的,例如人口结构老龄化、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愈加核心化、妇女劳动率提升及夫妻双职工等原因,造成儿童无人照顾,加之又缺乏政策上的支持,所以才造成这样的情况。

生活在隔代教养家庭的儿童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⑴爱与关怀的需要。

隔代家庭教养的产生往往由于年轻父母需要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孩子的关爱、抚育、管教和照顾时间大大减少。

然而,对儿童期的孩子而言,建立对父母安全的依恋可以发展儿童的许多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心理、智力和社会化的发展。

•⑵交友和游戏的需求。

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在受到家庭保护的同时,更加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