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825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docx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docx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课程内容

●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

●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

●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由于地理学科学属性的特殊性,黄秉维:

“地理学传统上是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展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内容主要包括:

●地理学思想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分期

●地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近代到现代的发展阶段:

●地理学思想萌芽散布于上古时代的史诗、哲学、历史丛书中,当时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诸国产生了相当规模的地理知识积累,形成了地理学观念的雏形。

从公元5世纪延续到15世纪,是地理学发展的中古时期,宗教势力特别是欧洲的基督教垄断了学术领域,窒息了地理学的思想。

●从公元2~15世纪,中国发达的古代文明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地理研究中心,中国的地理志、地图、专论等从数量到质量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地理学的近古时期约始于地理大发现时代,从15~17世纪中叶,地理学的视野扩展到全球,标志着地理学科学见解的启蒙。

19世纪后半期,进入近代发展时期,地理学思想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现代地理学。

●地理学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定着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功能和发展趋势,是现代地理学思想争论的重点。

●地理学不是机械的拼凑,偶然的堆积,而是有序的,有结构的,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科学体系。

●地理学从古代的数理地理学和描述地理学为主体的学科,经过演化已发展成具有许多分科的有自己逻辑体系和层次的科学结构。

●不同学派或观点依据地理研究客体组成元素的层次性或空间尺度的层次性而进行分类。

许多地理学家为探索地理学的科学结构和逻辑体系作出了艰辛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精辟见解。

●地理学科学性质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地理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领域和范畴,研究对象和任务,其基础理论和核心的探索,历来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和争辩,也是地理学思想的活跃领域。

●地理学的方法论思考

●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詹姆斯(P.E.James)的《地理学思想史》

●赫特纳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哈特向的《地理学性质》和《地理学性质透视》

●哈维(D.Harvey)的《地理学解释》等

——阐发了历史地形成的独特的方法论所反映的地理学思想的发展。

●地理哲学与科学哲学思想

●从地理学发轫初期,各种哲学观念就渗透于地理学领域,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促进了地理学思想的活跃。

●在现代地理学发展中新的科学哲学理论逐渐取代了以往的哲学观念,有益于地理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地理学思想中的有机组分。

第一讲对地理学的基本理解

一、地理学与科学的萌芽

●科学的萌芽大致始于四方面

●对周围地域环境的认识与研究,即早期的区域研究(横向的地理研究)。

●历史的研究或称为编年的研究(纵向的研究)。

●对技术与数理的研究,如最早的数学与天文学等(方法手段的研究)。

●哲学,与上述三者相结合,着重探讨一些共性问题。

基本论点

●早期的地理研究在人类科学历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就发展历史而言,地理科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形成于公元前(埃拉托色尼,前276-前194),是以对人类周围地域的认识研究作为客体,其以后的发展历史主要也是围绕区域而展开的。

二、地理科学是一门学科体系

●1987年10月钱学森在中国科学院地学第二次学部委员大会上,从人类认识世界的思想史出发,从哲学、系统论的高度,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提出“地理科学”的思想。

●“地理科学是一门学科体系,是现代科学体系十大部门之一,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地理系统是开放复杂的巨系统”,要运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来研究。

●三个层次——基础理论层次、直接应用的技术性层次和介于二者之间的技术理论层次。

三、地理学科成熟的标志

●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科学家

●有学科本身的理论体系

●有本门学科特点的方法

●为国民经济服务中发挥非其他学科所能替代的作用

●有大量本门学科的成果资料的积累(数量、质量)

四、地理学科体系(见下图1)

1、区域(空间)方向——区域(空间)地理学

●通过对各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该区域的结构、功能、特征及时空规律,从而把握区域内人地之间的作用机制。

是地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方向,长期以来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

2、理论方向——理论地理学(通论地理学,普通地理学原理等)

●注重从理论上探讨地理环境各构成要素的作用、功能及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

●探讨不同层次(尺度)地理环境的时空(分布、变化等)规律。

●注重探讨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学科体系、方法论、学科发展史、学科哲学基础等地理学的重大理论问题。

●包括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大部门学科。

3、历史(时间序列)方向——历史地理学

●从时间序列来揭示地理环境演进过程。

4、应用方向——应用地理学

●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最活跃和最有发展生命力。

5、方法论学科领域

表1地理学科体系(一种划分方法)

 

地理学

 

地理哲学

 

区域地理学

区域自然地理学

世界自然地理学

本国自然地理学

大洲自然地理学

区域人文地理学

世界人文地理学

本国人文地理学

国别人文地理

 

理论地理学(通论地理学,普通地理学原理)

 

自然地理学

地貌学

气候学

水文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海洋自然地理学

化学地理学

疾病地理学

 

地理学

 

地理哲学

 

理论地理学(通论地理学,普通地理学原理)

 

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世界、本国、国别。

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旅游地理学,资源地理学,国际贸易与地理学,消费地理学等)

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聚落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

政治地理学(选举地理学,军事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应用地理学

建设地理学

规划地理学

环境地理学

灾害地理学

管理地理学

国土整治学

发展地理学

方法论地理学

地理调查学

计量地理学

遥感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图1地理学的金字塔结构(陈传康、刘南威等)

地理哲学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部门地理学、一级综合地理学,二级综合地理学

●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实践地理学

●三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现代地理环境地理学

图2《理论地理学概论》中的地理学体系(王铮,1994)

●第一层次——环境动力学(环境地学的理论核心,部分内容属于模式地理学,重点在于地理环境过程及环境对这种过程的贡献及其机理),区域动力学(重点在空间相互作用基础上的空间动力学、区域结构类型及其演变规律)

●第二层次——模式地理学(研究某种特殊的地理事物类型:

工业、城市、山地、沙漠、冰川、交通、商业、地貌、综合自然地理学等)

●第三层次——现代地理学的应用层次(区域地理学、工程地理学等)

图3《地理学引论》中的地理学体系(白光润,1989)

图4《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中的地理学体系(林超/杨吾扬)

图5《现代地理学》中的地理学体系(蔡建明,1992)

根据发生学原则——各分支学科的发生、发展次序给出

图6《现代地理学图书分类法的探讨》(王祥珩,广州地理学)

图7《区域经济地理学》(陈才,2001,2009)

图8《理论地理学》(牛文元,1992)

图9《论地理学体系建设》(杨开忠,1991)

图10《理论地理学的科学问题》(杨吾扬,1989)

元地理学——从元理论(一般理论的理论)角度研究地理学,由元理论和一般理论两个层次构成。

将地理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地理学本身的工具性的理论即元地理学(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哲学、地理学方法论等分支学科)

图11《地理科学》(吴传钧,1995)

五、地理学的理论结构

●1、地理基本要素——地理学问题表述所必要的指标

●方向:

正对的位置:

自一点向外引伸的路线,顺着箭头的方向。

地理学上所讲的方向和平时所说的方向不完全一样,它主要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东是与地球自转一致的方向,西是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地球上的南北方向是有极点的,指向南极的为南方,指向北极的为北方。

●位置:

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所处的方位。

地理位置是用来界定地理事物间的各种时间空间位置的地理专业术语。

●距离:

距离是指(两物体)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或相隔的长度。

●覆盖度:

指林地中灌木等对于地表遮盖占据的地表面积与总林地地表面积之比。

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郁闭度:

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

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密度:

是指单位面积地表空间上某种事物的数量,是进行有关空间分布的研究最常用的指标。

●强度:

作用力以及某个量(如电场、电流、磁化、辐射或放射性)的强弱程度。

●时间:

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

●······

2、地理学基本概念

●尺度:

一般指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此外还有组织尺度,指在由生态学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组成的等级系统中的位置。

●区位: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区域:

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所划分的空间范围称为地理区域。

同一地点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可能属于多个地理区域,比如:

上海市,从所属地形区来看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角度来看属于季风区。

不同地点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可能属于同一个地理区域,比如:

济南市属于山东省,南京市属于江苏省,但是从我国的地势来看,他们却同处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上。

●景观(环境、空间结构):

是由在各个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单元地域所组成的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的总体,这种相互作用决定景观动态。

●时空耦合:

是四维向量的充分表达,除了高度、经度、纬度(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外,还有时间维的同时考虑。

●网络:

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用于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

亦即在一个地理系统中,通过无数“通道”互相联结的一组地理空间位置

●等级:

指按某一标准区分的高下差别。

●模型(自然或人文现象所构成的一种格局):

指能将地理环境的信息集合起来,并且把实体加以理性的概念化,求得在物理属性、力学属性、化学属性、生物属性等方面的尽可能相似,最终加以高度概括的各种方式的抽象表达。

●循环(地理过程):

往复回旋,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相互联系: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机制:

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

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并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广泛应用。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

在正视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的前提下,协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

……

3、地理学基本公理

●集群公理——各种群体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两种地理区域:

均质区域(形式区域)、功能区域(作用区域)——两种地理区划的类型划分基础。

●势能扩散公理——地理运动和地理过程的原动力。

●距离衰减公理——包含了事物之间接触性和近便性的计量。

●序动公理——集聚向环境发生作用的地理过程依从一定程序。

●时空对耦公理——地理体在时间上的变化(演替或波动)与地理体在空间上的变化(更替或共轭)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表2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公理基础

理论名称

逻辑过程

公理基础

成熟状态

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

归纳,演绎

统一性,集群

成熟,方法论不够完善

土壤发生学理论

归纳

统一性,序动

土壤形成的发生分析。

比较成熟

自然地域分异理论

归纳,演绎

集群,势能扩散,距离衰减,节律性

从单纯的地带性分异演变到地域分异理论。

成熟

地理区域理论

归纳

集群,势能扩散,距离衰减

各种分区的划分理论,通论研究刚开始。

成熟

地理轮回理论

归纳,演绎

序动,节律性

地貌发育的第一理想模型。

成熟

古典区位理论

归纳,演绎

集群,势能扩散,距离衰减

包含各种区位理论的不同级别理论模型。

成熟

中心地理论

演绎,归纳,类比

集聚,势能扩散,距离衰减

服务中心和城镇分布的理想模型。

成熟。

重(引)力作用理论

归纳,类比,演绎

引力理论,距离衰减

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需要进一步检验。

比较成熟。

人地关系理论

归纳,演绎

集群,势能扩散,距离衰减,序动

地理科学核心理论有多种学说,人地协调共生是最先进的理论。

正在研究。

地理演替理论

演绎,归纳,类比

节律性,集群,序动

地理事实基本坚实,理论研究尚欠。

不成熟。

地理系统理论

演绎,归纳,类比

集群,势能扩散,节律性,序动

地理科学主流,系统科学研究是方向。

逐渐成熟。

六、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

●通过地方(水平)、空间(垂直)和尺度的透镜观察世界的地理学方法。

●地理学的综合领域(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离的边界)——“环境—社会动态”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环境动态与自然系统,人类社会动态与经济、社会和政治系统联系起来。

●应用图像的、语言的、数学的和认知的方法的空间表述。

●学科研究前沿——城乡规划、区域经济学、社会学、流行病学、人类学、心态学、环境科学、保育生态学、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广泛应用地理学的视角。

七、地理学的基本价值

●1、地理学的哲学价值

●为哲学研究提供某些基础——以客观世界为基础,地理环境演化发展过程,地理环境空间地域分异等,充满否定之否定规律、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等,发生学思想,生命有机体概念。

●为哲学研究提供一些准确而科学的答案——世界观,多种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共生)。

●部分解决了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充分利用人类系统和地理环境系统之间,以及地理环境内部的正、负因果关系网,人的主观调控。

地理学的方法丰富了哲学方法——空间研究角度和方法,时空统一观,唯物史观,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

2、地理学的科学价值

●对近代科学发展的贡献——知识基础,地球整体性认识等,哥白尼日心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等。

●整体观念——对当前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

●跨学科属性——决定了对综合性问题解决的作用——具有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

●地理学基本规律的作用——地域分异规律,空间分布规律,人文地理规律等。

●地理学重大理论突破的作用——自然地带学说—土壤发生学,现实沉积环境研究成果—地质学成岩、成矿理论,青藏高原隆起研究等。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地理学在科学大厦中的地位——空间系统。

3、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在资源调查、边远地区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编制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城市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为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学在区域发展预测、风险决策中已表现出一定的作用。

●参加国土整治、主体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在空间上和时序上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提供了基本科学依据。

●进行旅游规划和设计。

●参加区域治理的实践,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区域研究为制定某些政策提供依据

4、地理学的教育价值

●地理与个人教育

●知识和理解方面

●技能方面——读写能力、口头表述能力、计算能力、图解能力等,个人素质和社交能力——空间度量,理解国际事务等

●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平等、平衡、可持续发展等。

●地理与国际、环境和发展教育

●国际教育——国际度量、全球观点,全球相互依赖性与合作,权利与义务。

●环境与发展教育——强化环境教育、发展教育。

第二讲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传钧: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地域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个跨学科的大课题,地理学研究目标是协调人地关系,重点在于将人地关系统地域系统的优化落实到地区综合发展基础上,探求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系统的整体行为与调控机理。

●其研究内容包括:

●人地关系的形成过程、结构和发展趋向的理论。

●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强度的分析、潜力估算、后效评价与风险分析。

●两大关系间相互作用和物质传递与转换的机理、功能、结构和整体调整的途径与对策。

●地域的人口承载力分析。

●一定地域人地关系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以及系统内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结构潜力,及特定的地域系统演变趋势。

●地域分异规划和地域类型分析。

●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各种类型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型。

二、人地关系学说的考察

●1、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类的身心、民族特征、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注意人(性格、智慧)与气候的关系。

●18世纪[法]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根据气候修改法律。

●19世纪中叶[英]历史学家巴克尔——气候是影响国家或民族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德]地理学家拉采尔19世纪末《人类地理学》——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

●[美]地理学家森普尔(拉采尔学生)——夸大和突出地理环境作用,介绍到美国。

亨廷顿《文明与气候》——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作用。

二战后[澳]地理学家泰勒——批评“老式”的决定论,提出“决定行为论”(“有限决定论”)

2、地理环境可能论

●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的一种观点——自然环境仅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机会,人类具有相当大的选择自由的观念。

●[法]维达尔—白兰士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力量,不能用环境的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实,一定的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可供利用的可能性,而生活方式则是决定人类集团选择哪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

●[法]历史学家费夫尔1922年《历史学的地理导论》——自然界没有必然性,但到处都存在着可能性,人类作为可能性的主人,才是利用它们的主宰。

●[法]白吕纳(维达尔学生)1910年《人地学原理》——心理因素是地理事实的源泉,是人与自然的媒介,心理因素随不同社会和时代而变迁,人们可以按心理的动力在同一自然环境内创造出不同的人为事实。

●[英]斯帕特提出折衷观点(“或然论”)——人类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可能性的选择,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些可能性的概率大于另一些可能性。

3、地理环境适应论(“生态调节论”)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关系——地理学应当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英]罗士培1930年创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研究控制问题,即从不同侧面论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两个方向——一是人群对其周围自然环境的适应。

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群与其他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美]巴罗斯1923年将地理学称为“人类生态学”——地理学应致力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分析人类活动的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调节论”)。

●19世纪末以来人类学者——在研究中认识到人类分布特性与环境分布特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提出“文化生态学”概念,研究重点亦为人类社会如何协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力发展和人口增长使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力量增强,而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也日益明显。

人类生态学于70年代重新兴起,80年代始“协调论”(主张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协调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受到广泛重视。

4、文化景观论

●地理学应从研究文化景观来分析人地关系——文化景观是地面上可以感觉到的人文现象的形态,人文地理学应该研究这种人类及其劳动所创造的能反映人类集团的文化和经济的景观。

●拉采尔最先系统阐明文化景观的概念(历史景观)——主张对土地、村落、城镇及道路等进行分类,以便了解其分布、相互联系和历史起源。

●[德]施吕特尔1906年提出来文化景观论——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区别,要求文化景观当作从自然景观演化来的现象进行研究。

文化景观可分为可动的(人以及货物等)和不可动的(通过文化作用于景观的全部效果来反映,如道路等)

幻灯片49

●[美]索尔1925年《景观的形态》将文化景观定义——由于人类活动添加在自然景观上的形态。

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是解释文化景观。

●[美]惠特尔1929年提出“相继占用”概念——地理学不应是研究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而是研究一个地区内人类社会占用的历史演变过程。

●但有一些地理学家提出异议

●赫特纳反对施吕特尔关于地理学限于研究景观的可见现象的观点。

●哈特向对文化景观提出疑义,认为在任何地方只有一种景观,如果那里没有人,就不是文化景观,如果人类已进入,自然景观就不复存在。

另外,认为文化景观论不是建立在逻辑的和地理学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等。

5、人地共生论

●[美]马什《人和自然:

或被人类行动改变了的自然地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谨慎,以保持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苏]马克西莫夫——“人过去在改造,现在仍在改造。

但是,技术补充生物圈,并作为统一的运动体系内的组成部分与之相互作用。

形成这种技术圈与生物圈的共生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本质上崭新的全球现象,同时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新阶段。

●[英]Bennett和Chorley《环境系统》——人类对长时间、大范围和大规模的能流和物流没有能力调节,而只有通过共生来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平共处。

●[苏]索恰瓦《地理系统学说导论》——阐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共生,以及共同创造的思想。

●人类对处理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共生”。

三、人地关系的历史分析

●1、农牧业产生以前的阶段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原始共生——动物社会

●2、原始农牧业及小农经济阶段——农业文明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顺应

●3、工业革命阶段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大改造——人类与自然环境多表现“互害”状态

●4、向建设理想环境的过渡阶段

人类和自然环境协调共生。

四、人地关系的实证分析

●1、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命活动的作用

●地理环境为人类种属的形成及分化提供客观基础。

●人体素质是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