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疾病护理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705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8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疾病护理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外科疾病护理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外科疾病护理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外科疾病护理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外科疾病护理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疾病护理讲义.docx

《外科疾病护理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疾病护理讲义.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疾病护理讲义.docx

外科疾病护理讲义

第十三章腹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1.掌握急性腹膜炎、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熟悉急性腹膜炎、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3.掌握胃肠减压术及护理。

4.掌握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与腹部损伤病人护理常用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

5.熟悉腹外疝、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结直肠癌、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6.掌握腹外疝、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结直肠癌、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7.熟悉各类急性腹痛的特点,掌握外科外科急腹症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8.掌握胃肠疾病病人护理常用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

9.熟悉肝脓肿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10.掌握原发性肝癌、门脉高压症、胆道疾病、胰腺癌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11.了解肝胆胰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2.掌握肝胆胰疾病病人护理常用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

急性腹膜炎、腹部损伤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

局限性腹膜炎和单纯性腹壁损伤的病情一般较轻,但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内器官损伤的病情较复杂、严重,抢救不及时将导致病人死亡。

所以,对这类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

第一节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腹膜分为相互连续的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两部分,具有润滑、渗出和吸收、防御和修复等生理功能。

壁层腹膜主要受体神经的支配,对各种刺激敏感,痛觉定位准确。

腹前壁腹膜在炎症时,可出现局部疼痛、压痛和腹肌紧张。

脏层腹膜受自主神经支配,对牵拉、胃肠腔压力增加或炎症、压迫等刺激比较敏感,痛觉定位较差,重刺激时常可引起心率变慢、血压下降和肠麻痹。

急性腹膜炎(acuteperitonitis)是腹腔脏层腹膜和壁层腹膜的急性炎症,可由细菌感染、化学性或物理性损伤等引起。

按病因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两类。

按累及的范围可分为弥漫性腹膜炎和局限性腹膜炎两类。

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两类。

继发性腹膜炎主要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的炎症、穿孔、破裂、外伤、手术等,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其次为厌氧拟杆菌、链球菌等,大多为混合感染。

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细菌经血行、泌尿道、女性生殖道等途径播散至腹腔,引起腹膜炎,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杆菌,多见于营养不良或抵抗力下降的儿童。

临床上的急性腹膜炎多指继发性的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细菌或胃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后,腹膜受刺激而充血、水肿、失去原有光泽,并产生大量浆液性渗出液,以稀释腹腔内的毒素;渗出液中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细菌、坏死组织和凝固的纤维蛋白,使渗出液变混浊而成为脓液。

脓液呈黄绿色,有粪臭味。

病变轻者,大网膜包裹,形成局限性腹膜炎或脓肿。

病变加重,腹膜严重充血和水肿,渗出大量液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降低,加之肠管麻痹后腹腔内大量积液使血容量明显减少;细菌入血、毒素吸收,易导致感染性休克;肠管扩张,使膈肌抬高而影响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可加重休克而导致死亡。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了解病人有无腹腔内脏炎症、穿孔病史,近期有无腹腔手术史或腹部损伤史。

2.了解病人有无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或抵抗力下降等情况。

(二)身体状况

1.腹痛是最主要症状,为持续性剧烈腹痛,深呼吸、咳嗽、改变体位时加重。

疼痛先以原发病灶处最明显,随炎症扩散而波及全腹。

2.恶心,呕吐最初是腹膜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恶心、呕吐,较轻微,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时可发生持续性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甚至呈粪汁样。

3.体温、脉搏原有炎症病变者,初始体温已上升,继发腹膜炎后更趋增高,但年老体弱者体温可不升。

如果脉搏快而体温反下降,提示病情恶化。

4.全身中毒表现随病情发展,可相继出现高热、寒战、脉速、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感染中毒表现。

5.腹部体征①腹胀、腹式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

腹胀加重是病情恶化的一项重要标志。

②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称为腹膜刺激征(signsofperitonealirritation),是腹膜炎的重要体征,以原发病灶处最明显。

腹肌紧张的程度与病因和病人的全身状况有关。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可呈“板状腹”。

幼儿、老人或极度衰弱的病人腹肌紧张不明显。

③叩诊呈鼓音,胃、十二指肠穿孔时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腔内积液较多时移动性浊音呈阳性。

④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⑤直肠指检若直肠前窝饱满并有触痛,提示盆腔感染或盆腔脓肿。

(三)心理-社会状况

急性腹膜炎一般病情较危急,病人及家属对生命健康担忧,可产生无助、焦虑等情绪。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病情危重或机体反应能力低下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升,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有中毒颗粒出现。

2.诊断性腹腔穿刺抽液或腹腔灌洗根据抽出液的性质有助于判断病因。

如结核性腹膜炎为草绿色透明腹水;急性重症胰腺炎时抽出液为血性、胰淀粉酶含量高;胃、十二指肠穿孔时抽出液为黄色、无臭味、含胆汁;腹腔内出血时抽出液为不疑血。

3.腹部立位平片肠麻痹时可见小肠普遍胀气并有多个液平面;胃肠穿孔时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4.B超显示腹腔内有不等量的液体。

(五)治疗要点

1.病情较轻,全身情况良好时可采用非手术治疗,给予半卧位、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应用抗生素等。

2.腹膜内炎症较重或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后,腹膜炎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处理原发病灶、彻底清洗腹腔、充分引流等。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急性疼痛(acutepain)与毒素吸收、腹膜受炎症刺激有关。

2.体液不足(deficientfluidvolume)与炎症渗出、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3.体温过高(hyperthermia)与腹膜毒素吸收有关。

4.潜在并发症(potentialcomplication)腹腔脓肿。

【护理目标】

病人疼痛程度减轻或缓解,水、电解质维持平衡,体温在正常范围,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疗法及术前护理

1.体位休克病人取平卧位或休克中凹位;无休克者取半卧位,使腹腔内渗出液流向盆腔,减少吸收和减轻中毒症状,有利于炎症局限和引流;腹内脏器下移,减轻因腹胀挤压膈肌而影响呼吸和循环。

2.禁食、胃肠减压胃肠道穿孔的病人禁食和胃肠减压,可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有利于控制感染的扩散;减轻胃肠道内积气,降低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供给,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

3.输液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及时调整输液的量、速度、种类,保持每小时尿量达30ml以上。

4.使用抗生素继发性腹膜炎多为混合性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用药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副作用。

5.观察病情定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腹部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判断病情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

观察期间不宜用吗啡类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禁止灌肠以免肠穿孔,加重腹腔污染。

6.对症护理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已确诊的病人,可用止痛剂,减轻病人的痛苦。

(二)术后护理

1.体位全麻未清醒者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清醒或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卧位,并鼓励病人多翻身、活动,预防肠粘连。

2.禁食、胃肠减压术后继续胃肠减压、禁食,待肠蠕动恢复,拔除胃管后逐步经口进食。

根据病情补充水、电解质,必要时输新鲜血血、血浆,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控制感染术后遵医嘱继续使用有效抗生素,进一步控制腹腔内感染。

4.病情观察

(1)定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等变化。

(2)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渗液、切口愈合情况,有无切口感染征象。

(3)观察有无并发腹腔脓肿的发生:

①膈下脓肿可有持续高热、呃逆、患侧上腹部疼痛,并向肩背部放射,局部有深压痛和季肋区叩击痛;X线检查可见患侧膈肌抬高,活动受限,肋膈角模糊、积液。

②盆腔脓肿可有典型的直肠或膀胱刺激征,表现里急后重,大便数增多而量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直肠指检可发现直肠前壁痛性肿块,有波动感。

③若出现明显的发热、腹痛和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提示并发肠间脓肿。

5.腹腔引流和腹腔灌洗的护理①严格无菌操作。

②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并经常更换体位,以利引流。

③妥善固定引流管,并对每一根引流管做好标记。

④保持引流管的通畅,维持一定的负压,检查引流管有无折叠、受压或扭曲;及时清除双套管内的堵塞物,可沿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松动外套管或将双套管的内管取出清洗。

⑤持续腹腔灌洗时,应遵循开放灌洗—随即吸引—停止灌洗—关闭吸引器的顺序。

⑥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色泽和量,一般待引流量少于每日10ml、非脓性、无发热和腹胀时,表示腹膜炎己控制,可以拔除腹腔引流管。

(三)健康指导

向病人说明禁食、胃肠减压和半卧位的重要性;解释术后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肠功能恢复,防止术后肠粘连的重要性,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活动和尽早下床走动。

【护理评价】

病人疼痛程度是否减轻或缓解,水、电解质是否维持平衡,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有无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是否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

第二节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腹部损伤(abdominalinjury)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其发生率在平时约占各种损伤的0.4%~1.8%;战时占各种损伤的50%左右。

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根据有无腹膜破损,开放性损伤分为穿透伤和非穿透伤。

无论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都可导致腹部内脏损伤。

开放性损伤中以肝、小肠、胃、结肠、大血管多见,闭合性损伤中受损器官以脾、小肠、肝、肠系膜居多。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伤者或现场目击者及护送人员,了解受伤时间、地点、致伤因素和伤后病情变化、就诊前的急救措施等。

(二)身体状况

单纯腹壁损伤的症状和体征较轻,可有受伤部位疼痛,局限性腹壁肿胀、压痛或皮下瘀斑。

实质性脏器(肝、脾、肾、胰)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腔内出血,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脉压变小,甚至失血性休克;腹痛及腹膜刺激征相对较轻,如果肝破裂并胆汁性腹膜炎或胰腺损伤伴胰管断裂者,也有明显腹痛和腹膜刺激征。

肝脾被膜下或中央型破裂,临床上可无明显内出血征象,但在某些微弱外力的影响下,可突然出现活动性大出血。

空腔脏器(胃肠道、胆道等)损伤,主要表现为腹膜炎症状,出现胃肠道症状、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腹胀,严重时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泌尿系损伤时可出现血尿;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呕血或便血时,提示有胃肠道、胆道等破裂;出现鲜红色血便,说明有直肠损伤的可能。

(三)心理-社会状况

腹部损伤大多为突发事件,情况紧急、病情危重,病人和家属均感到生命受到威胁,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

需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了解他们对治疗和预后的认知程度。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大量出血时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积明显下降;血、尿淀粉酶值升高提示胰腺损伤;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白细胞可升高。

2.X线检查空腔脏器破裂,腹部平片显示膈下新月形阴影,提示有膈下游离气体;腰大肌阴影消失提示为腹膜后血肿。

3.B超检查对实质性脏器损伤和腹腔积液的诊断意义较大。

4.CT检查可判断实质性脏器有无损伤及其损伤程度,有助于判断腹腔内出血量及腹膜后损伤情况。

5.诊断性腹腔穿刺术(diagnosticperitoneocentesis)和腹腔灌洗术(irrigationofabdominalcavity)如果抽出的血液不凝固,提示实质性器官破裂出血,因腹膜的脱纤维作用而使血液不凝;穿刺液中若淀粉酶含量增高,提示胰腺损伤。

灌洗液检测符合下列标准之一为阳性结果:

①肉眼所见,灌洗液为血液,含胆汁、胃肠内容物、尿液。

②显微镜下,红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或白细胞计数超过0.5×109/L。

③淀粉酶超过100Somogyi单位。

④涂片发现细菌。

腹部不同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见表14-1。

腹部实质性脏器与空腔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比较,见表14-2。

表14-1腹部不同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

损伤器官

临床特点

脾破裂

 

小肠破裂

肝破裂

 

结肠、直肠破裂

 

左季肋区或左腰部受伤史;左上腹腹膜刺激征明显;B超示脾区异常征象

中或下腹部受伤史;腹部体征显著;部分病人可有气腹表现

右季肋区或右腰部受伤史;右上腹腹膜刺激征明显;可有黑便或呕血;B超见肝区异常征象

腹周围或腰背部受伤史;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重;可有气腹或血便;腹穿可见粪性液体;腹膜后结肠损伤可有腰部胀痛、血便和腹膜后积气、积液征象

 

表14-2腹部实质性脏器与空腔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比较

实质性脏器破裂

空腔脏器破裂

临床特征

血常规

X线、B超

腹腔穿刺液

以急性内出血为主

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下降

腹腔积液及肝脾破裂有关征象

不凝固血液

以腹膜炎为主

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

腹腔内积气,膈下游离气体

混浊液体,胃肠内容物等

(五)治疗要点

1.单纯性腹壁损伤按一般软组织损伤处理。

2.暂不能确定有无内脏损伤者;诊断已经明确的轻度单纯性实质器官损伤,生命体征稳定或仅有轻微变化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3.对已确诊为腹腔内脏器损伤或非手术治疗,观察期间病情进行加重的病人,应及时手术治疗。

腹内活动性大出血者,应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剖腹止血。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恐惧(fear)与突发创伤刺激有关。

2.急性疼痛(acutepain)与腹部损伤及手术切口有关。

3.体液不足(deficientfluidvolume)与损伤性渗出、腹腔内出血有关。

4.潜在并发症(potentialcomplication)失血性休克,腹腔感染。

【护理目标】

病人情绪稳定,恐惧感减轻,疼痛减轻或缓解,体液维持平衡,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能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疗法及术前护理

1.急救护理

(1)腹部损伤常合并多发伤或复合伤,抢救时须迅速判断危及生命的情况,如有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开放性气胸、大出血等,应首先处理,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输液抗休克等。

(2)对己发生休克的病人,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必要时输血。

(3)开放性腹部损伤者,应妥善处理伤口,及量止血,包扎伤口;伴有腹腔内脏脱出情况,不能将脱出物强行回纳,以免加重腹腔污染,可用清毒碗覆盖保护。

若有大量肠管脱出,肠系膜受牵拉引起或加重休克,应先将其还纳入腹腔,暂行包扎。

2.心理护理 主动关心病人,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向其解释腹部损伤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知识,使病人解除焦虑、恐惧心理,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3.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可取半卧位。

应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

禁食期间应充分补液,防止水、电解质失衡。

4.病情观察 每15~30分钟测定呼吸、脉搏和血压一次,注意有无腹膜炎体征及其程度和范围的变化;观察期间不宜随便搬动病人,以免加重伤情;诊断明确前禁用镇痛剂,以免掩盖伤情;疑有结肠破裂者禁忌灌肠。

有下列情况之一,考虑有腹腔内脏损伤:

①短时间出现明显的失血性休克表现。

②腹部有持续性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

③腹膜刺激征明显加重。

④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有气腹表现。

⑤腹部有移动性浊音。

⑥有呕血、便血或尿血。

⑦直肠指检盆腔触痛明显、波动感或指套染血。

5.遵医嘱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止腹腔感染,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6.除常规准备外,还要留置胃管、尿管、备血,血容量严重不足的病人必需迅速补充血容量。

(二)术后护理

按急性腹膜炎病人术后护理原则实施,并注意相关腹腔脏器手术后护理,如肝、脾、肾损伤行修补术或部分切除术者,手术后要注意有无继发性出血的危险等。

(三)健康指导

加强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安全行车等知识的宣教,避免意外损伤的发生。

普及急救知识,在意外事故发生后能进行简单的救护或自救。

出院后要适当休息,加强锻炼,增加营养,促进康复。

如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应立即就诊。

【护理评价】

病人情绪是否稳定,恐惧感是否减轻,疼痛是否减轻或缓解,体液是否维持平衡,有无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是否能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

第一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hernia)。

疝最多发生在腹部,尤以腹外疝(externalabdominalhernia)为多见。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白线疝等。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1.腹壁强度降低先天性因素:

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

先天发育不全的腹白线也可成为腹壁的薄弱点。

后天性因素:

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后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体弱和过度肥胖致肌肉萎缩等,均导致腹壁强度降低。

2.腹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原因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

在腹壁强度降低的基础上,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生的重要原因。

【病理解剖】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1.疝环是疝内容物突向体表的门户,即腹壁薄弱区或缺损处。

2.疝囊是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所形成的囊袋,由疝囊颈、疝囊体和疝囊底组成。

疝囊颈位置相当于疝环,是比较狭窄的部分。

3.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之。

其他如盲肠、阑尾、乙状结肠、横结肠、膀胱等,也可作为疝内容物进入疝囊,但较少见。

4.疝外被盖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通常为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

【临床类型】

1.易复性疝(reduciblehernia)凡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称为易复性疝。

2.难复性疝(irreduciblehernia)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者,称难复性疝。

其内容物多为大网膜。

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导至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性疝,也属难复性疝。

3.嵌顿性疝(incarceratedhernia)疝环较小而腹内压力骤增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因疝囊颈的弹性收缩,将内容物卡住而不能回纳腹腔,称为嵌顿性疝。

若为肠管嵌顿,因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肠管壁淤血、水肿、颜色由鲜红变为深红,囊内可有淡黄色渗液积聚;若能及时解除嵌顿,病变肠管可恢复正常。

若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

如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通常是Meckel憩室),则称Littre疝。

4.绞窄性疝(strangulatedhernia) 嵌顿若不能及时解除,可使嵌顿组织动脉血流减少,甚至完全阻断,疝内容物缺血坏死,即为绞窄性疝。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病史,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肝硬化引起的腹水,婴儿经常啼哭,长时间屏气劳动的搬运等。

举重、扛抬重物等引起腹内压骤然增高可发生嵌顿性疝。

询问有无腹壁薄弱或先天的缺损病史,如腹部有无接受过手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腹部外伤造成腹壁缺损或腹壁神经损伤,年老体弱及过度肥胖造成的腹壁肌肉萎缩等病史。

(二)身体状况

易复性疝病人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局部坠胀不适,常在无意中发现患处有隆起的肿块,尤其在用力提重物或咳嗽时更明显,平卧休息、安静时消失。

难复性疝病人除了局部坠胀不适外,主要特点是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巨大疝块者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嵌顿性疝病人在腹内压骤增时如强力劳动、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时发生。

表现为突然出现腹部局限性包块,伴有剧烈疼痛,疝块不能回纳,且有明显触痛,若嵌顿的内容物为肠袢,则有类似肠梗阻的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发展为绞窄性疝,临床症状加重,甚至发生脓毒症。

腹外疝由于发生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

1.腹股沟疝

(1)腹股沟斜疝(indirectinguinalhernias):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

(2)腹股沟直疝(directinguinalhernias):

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见表15-1。

表15-1斜疝与直疝的临床表现及鉴别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突出途径

疝块外形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

嵌顿机会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经腹股沟管突出,进入阴囊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疝块不再突出

精索在疝囊后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较多

多见于老年人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半球形,基底较宽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极少

2.股疝(femoralhernias)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

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

在病人的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可触及一半球形的肿块,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并不完全消失,这是因为疝囊外有很多脂肪堆积的缘故;由于囊颈较狭小,股疝易发生嵌顿,并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

3.切口疝(incisionalhernias)是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

病人腹壁切口处逐渐膨隆,有肿块出现,平卧时缩小或消失,伴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部隐痛等难复性疝表现;多数切口疝无完整疝囊,疝内容物常与腹膜外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因切口疝环宽大,很少发生嵌顿。

4.脐疝(umbilicalhernias)疝囊通过脐环突出的疝称脐疝。

小儿脐疝多见,患儿啼哭时脐疝脱出,安静时肿块消失。

成人脐疝少见,多数是中年经产妇女,由于疝环狭小,发生嵌顿或绞窄者较多。

(三)心理-社会状况

腹外疝的肿块可反复突出,并有胀痛感,影响其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表现为焦虑不安;婴幼儿腹外疝,患儿家长因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而表现出紧张、焦虑等;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腹外疝发生绞窄时,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

2.X线检查嵌顿或绞窄性疝可见肠梗阻X线征象。

3.透光试验腹股沟斜疝做阴囊透光试验以排除睾丸鞘膜积液。

(五)治疗要点

1.非手术治疗

(1)腹股沟疝6个月以内婴儿的小型疝有自愈的可能,无需治疗,但要警惕嵌顿性疝的发生。

疝带常可压伤皮肤,并有发生疝带下嵌顿的危险,不适用于小儿。

且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会影响小儿局部肌肉等组织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疝的自行闭合。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白天在回纳疝内容物后,使用疝带压迫疝环。

(2)脐疝小儿脐疝除了嵌顿或穿破等紧急情况外,在2岁之前采取非手术疗法,原则是回纳疝块后,用大于脐环的、外包纱布的硬币或小木片抵住脐环,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加以固定。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术如不能自愈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