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卷1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366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卷1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卷1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卷1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卷1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模拟卷1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卷1语文.docx

《高考模拟卷1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卷1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卷1语文.docx

高考模拟卷1语文

 

绝密食启用前

姓名

准考证号

高考模拟卷

(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2道小题。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新时代:

富而好礼,强而有义

谷文国(孔子研究院)

中国实现由富到强的巨大转变,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的富强得益于文化的强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

富而好礼、强而有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不仅是古人治国理政经验智慧的历史总结,一直以来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新气象和新风貌,与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礼义之邦的大国君子形象一脉相承。

早在春秋之际,我国古人就注意到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的问题,并提供了可资镜鉴的解决之道。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强调的“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的宝贵思想。

据《论语》记载,子路曾经向老师孔子请教“富而无骄”如何?

孔子回答说,已经很不错了,但要是能做到“富而好礼”就更好。

这与孔子回答其另一弟子冉有之问“既富矣,又何加焉”,而告诉他要“教之”的道理相辅相成。

国家在富庶之后该怎么

办,古人以其独特的经验智慧给出了“教之”的方案。

所谓教之,即以礼教之或教之以礼,即按照礼的规范和要求上至治国理政、平定天下,下至日新其德、修身齐家,从而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个良好风气。

在古人看来,“富而元骄”虽然可堪称道,但仍不过是一种被动的不作为,亦可说是没有责任和担当意识,久而久之必然会流于为富不仁。

“富而好礼”则展现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有为精神,更能彰显自身的道德自觉和追求,对整个社会和国家良好风气的塑造和维

系大有梓益。

“以礼示之,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如果不依照礼的要求治理国家,就好比盲人失去搀扶,在黑暗中寻找东西,必然不知所措、事与愿违。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践行的外交原则和行为,无不折射着一个富而有礼的国家的风度和涵养。

除了“礼”,作为国之四维,“义”也是古人治国理政所主张和恪守的一个重要原则。

“强而有义”就是从伦理角度对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提出的道德引领和规范“强”既不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一一过于追求隐忍、包容,也不是“征金革,死而不反”的北方之强一一崇尚勇力、果敢,而是孔子推崇的“和而不流川中立而不倚”的君子之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指的是把义作为立身之本,依礼而行事。

立身之本亦可化为治国之道。

能做到“强而有义”的君子之强的国家,必然不会忘记和改变自身抱有的信念和使命,而会恪守德义的初心,坚定不移地按照道义的要求循礼而动,通过践行道义而最终实现其理想追求。

这也就是“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的道理所在。

中国已经向世界庄严承诺,“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这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一贯坚守“强而有义”信念的真实流露。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16日第2版J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历代都彰显出新气象和新风貌。

B.我国在春秋之际就明确提出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怎么办的可资镜鉴的解决之道。

C教之以礼是关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情,能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D.“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人一贯坚守的治国理政信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二项是(3分)()

A.全文论述了中国新时代富而好礼、强而有义与五千年文明一脉相承。

B.第二段引述孔子的话旨在论述国家富起来之后“礼”的重要性。

c.文中“盲人失去搀扶”的比喻从反面阐明中国外交的风度与涵养。

D.末段否定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两个极端为的是凸显对君子之强的推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的传统文化必将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精神基础。

B.“富而无骄”缺乏责任和担当意识,久而久之就会为富不仁,这是孔子也是作者所抨

击的。

c.与“富而好礼”一样,“强而有义”同样展现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有为精神道义担当。

D.循礼而动,依义而行,从而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会是中国对于人类的文化

贡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娘娘庙大会萧红

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也是为着神鬼,而不是为着人的。

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远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女子们平晨起来,吃了早饭,就开始梳洗打扮。

打扮好了,就约了东家姐姐,西家妹妹的去逛庙去了。

竟有一起来就先梳洗打扮的,打扮好了,才吃饭,一吃了饭就走了。

总之一到逛庙这天,到不了半晌午,就车水马龙,拥挤得气息不通了。

娘娘庙是在北大街上,老爷庙和娘娘庙离不了好远。

那些烧香的人,虽然说是求子求孙,是先该向娘娘来烧香的,但是人们都以为阴间也是一样的重男轻女,所以不敢倒反天千。

所以都是先到老爷庙去,打过钟,磕过头,好像跪到那里报个到似的,而后才上娘娘庙去。

①老爷庙有大泥像十多尊,不知道哪个是老爷,都是威风凛凛,气概盖世的样子。

有的泥像的手指夫都被攀了去,举着没有手指的手在那里站着,有的眼睛被挖了,像是个瞎子似的。

有的泥像的脚趾是被写了一大堆的字,那字不太高雅,不怎么合乎神的身份。

似乎是说泥像也该娶个老婆,不然他看了和尚去找小尼姑,他是要忌妒的。

这字现在没有了,传说是这样。

娘娘庙里比较的清静,泥像也有一些个,以女子为多,多半都没有横眉竖眼,近乎普通人,使人走进了大股不必害怕。

不用说是娘娘了,那自然是很好的温顺的女性。

就说女鬼吧,也都不怎样恶,至多也不过披头散发的就完了,也决没有像老爷庙里那般泥像似的,眼睛冒了火,或像老虎似的张着嘴。

不但孩子进了老爷届有的吓得大哭,就连壮年的男人进去也要肃然起敬,好像说虽然他在壮年,那泥像若走过来和他打打,他也决打不过那泥像的。

所以在老爷庙上磕头的人,心里比较虔诚,因为那泥像,身子高,力气大。

到了娘娘庙,虽然也磕头,但就总觉得那娘娘没有什么出奇之处。

塑泥像的人是男人,他把女人塑得很温顺,似乎对女人很尊敬。

他把男人塑得很凶猛,似乎男性很不好。

其实不对的,世界上的男人,无论多凶猛,眼睛冒火的似乎还未曾见过。

那么塑泥像的人为什么把他塑成那个样子呢?

那就是让你一见生畏,不但磕头,而且要心服。

就是磕完了头站起再看着,也绝不会后悔,不会后悔这头走向一个平庸无奇的人白白磕了。

至于塑像的人塑起女子来为什么要那么温顺,那就告诉人,温顺的就是老实的,老实的就是好欺侮的,告诉人快来欺侮她们吧。

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来欺侮,就是同类也不同情。

所以男人打老婆的时候使说:

“娘娘还得怕老爷打呢,何况你一个长舌妇!

可见男人打女人是天理应该,神鬼齐一。

怪不得那娘娘庙里的娘娘特别温顺,原来是常常挨打的缘故。

可见温顺也不是怎么优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结果。

甚或是招打的原由。

I

两个庙都拜过了的人,就出来了,拥挤在街上。

街上卖什么玩具的都有,多半玩具都是适于几岁的小孩子玩的。

卖哨子的,卖小笛子的,卖线蝴蝶的,卖不倒翁的,其中尤!

以不倒翁最著名。

买不倒翁要当场试验,间或有生手的工匠所做出来的不倒翁,因屁股太

大了,他不愿意倒下,也有的倒下了他就不起来。

所以买不倒翁的人就把手伸出去,一律把他们按倒,看哪个先站起来就买哪个,当那一倒一起的时候真是可笑,摊子旁边围了些孩子,专在那里笑。

不倒翁长得很好看,又白又胖。

并不是老翁的样子,也不过他的名字

叫不倒翁就是了。

其实他是一个胖孩子。

做得讲究一点的,头顶上还贴1一簇毛算是头发。

有头发的比没有头发的要贵二百钱。

有的孩子买的时候力争要戴头发的,做母亲的舍不得那二百钱,就说到家给他剪点狗毛贴。

孩子非要戴毛的不可,选了一个戴毛的抱在怀里不放。

没有法只得买了。

这孩子抱着欢喜了一路,等到家一看,那簇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飞了。

于是孩子大哭。

虽然母亲已经给剪了簇狗毛贴上了,但那孩子就总觉得

这狗毛不是真的,不如原来的好看。

也许那原来也贴的是狗毛,或许还不如现在的这个好看。

②但那孩子就总不开心,忧愁了一个下半天。

庙会一过,家家户户就都有一个不倒翁,离城远至十八里路的,也都买了F个回去。

回到家里,摆在迎门的向口,使别人一过眼就看见了,他家的确有一个不倒翁。

不差,这证明逛庙会的时节他家并没有落伍,的确是去逛过了。

歌谣上说:

“小大姐,去逛庙,扭扭搭搭走的俏,回来买个扳不倒。

(节选自《呼兰河传》)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画线句①描写了老爷庙中泥像的残破,却又说它们“威风凛凛;气概盖世”,话语中充

满对男权和男权社会的调侃与讽刺。

B.画线句②运用夸张,写出了孩子在得到不倒翁的高兴后又陷入失望失落的心理,影射了当时的人们不知足的社会心态。

C小说前半部分写人们对老爷庙与娘娘庙的不同态度,表现了小城的丑陋和保守,作者于无尽的悲悯中透露出沉重的批判。

D.最后几段凭着一个女性作家的细致观察力和细腻表现力,着重表现了儿童的稚拙和朴实,显得内蕴深藏,浑朴醇厚。

5.有人说萧红的回忆“总是进出于童年和现实之间”,选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5分)

 

6.小说并不着力塑造典型人物,也不追求故事情节,却是一种散文笔法。

试结合文本做一点赏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量子之父”

从1997年算起,潘建伟己与量子结缘20多年了。

即使在最初那些被人质疑为“伪科学”的日子,他也执着向前,终于在国际量子信息科学领域从追随者变成了超越者。

问潘建伟院士是什么支撑他一路走到量子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他的回答是“兴趣和责任”。

在中科大念本科时,潘建伟第一次接触量子力学。

毕业后他留在中科大攻读理论

物理学硕士学位,研究量子基本理论。

然而,验证量子理论的设想需要夫端的实验技术,但当时国内的实验科学和国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1996年,潘建伟到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攻读博士。

在导师塞林格的实验室里,他很快进入状态。

他和同事先后在国际上首次完成量子纠缠交换,三光子、四光子纠缠及其非定域性检验,量子纠缠纯化等重要实验;以他为第二作者的论文《实验量子隐形传态》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后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2001年,潘建伟回国组建了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实验室。

但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

有人说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