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普通用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655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普通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普通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普通用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普通用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普通用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普通用卷.docx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普通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普通用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普通用卷.docx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普通用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父母的叮嘱在耳边响起,你会觉得“好烦哦”;长辈与自己的看法有分歧,有时你会不屑一顾,把孝道置之脑后;同学的无心之言,认为是在贬低自己;老师多看两眼,觉得是“不怀好意”……青春期敏感心灵中“忽忽”燃起的小火苗,让我们不由得开启“怼”模式,成为屡屡伤害父母和同学老师的“刺猬少年”。

避免因敏感而冲动“怼”人,我们应该(  )

①做到尊重他人,虚心听取意见

②全面地看问题,坚持我行我素

③学会换位思考,善于沟通交流

④学会与人为善,合理调控情绪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红楼梦》中的贾母受到贾府上下的爱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无论是点评大观园里“丫头们”的才情,还是赞叹刘姥姥的风趣,都是那么恰如其分,让大家心里很舒坦。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学会欣赏他人    

②要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③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   

④对他人的优点,给予积极评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诚实信用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过程中,讲诚实,重诺言,守信用。

这对建设诚信社会、规范经济秩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下列对于诚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B.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

C.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

D.诚信就是在任何时候都将事实的真相告知对方

4.我国之所以将诚实信用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因为(  )

①诚信是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诚信是企业的有形资产                  

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②④

5.根据上题的结论,我们应该(  )

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②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 

③不保留自己的任何隐私 

​​​​​​​④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A.②④B.①②C.①③D.①④

6.小乔和同学约定周日上午8点到学校排练节目,但因睡懒觉迟了半小时。

同学批评他,他说你们等我一下有什么关系。

对此,你的正确看法有(  )

①不诚信的行为,会失去他人信任

②应该信守承诺,做一个诚信的人

③勇于承认过错,争取他人的谅解

④不必小题大做,小事失信没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杭州图书馆接纳拾荒者进馆休息、读书的这一举动被网名在网上热传,杭馆负责人表示:

无权让任何读者离开。

为此杭馆被网友赞为“最温暖的图书馆”。

这一事例启示我们(  )

①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②要平等对待他人

③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

④要主动营造互尊互敬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某次参观博物馆后,我遇见了一位流浪汉……我尝试像描绘贵族或圣人那样描绘他,因为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关心,人类的尊严不应该只建立在社会经济地位的基础上”,这是画家对其参赛作品的解读,精湛的技巧加上一颗平等心,使他赢得肖像画大奖。

这幅肖像画传达出的思想是(  )

①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认真对待他人

②只有把对方当成贵族或圣人,才是真正的尊重

③要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且独立存在的个体

④要全面认识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揭示的道理是(  )

A.我们要平等待人B.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

C.我们要学会宽容他人D.我们要积极帮助他人

10.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尊重他人我们应该(  )

①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

②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③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

④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一名失去双手的顾客前往餐厅就餐,他请求餐厅服务生给予帮助,一名年轻男服务生立即坐到他的对面,面带微笑地细心喂食,全程逾半小时。

这一善举启示我们(  )

①要主动帮助和关心他人

②要平等待人,不歧视他人

③要学会尊重他人

④要学会欣赏他人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2.“我欣赏盈盈。

她的学习成绩虽然不算好,但她没有自卑,也没有怨恨和嫉妒……”“我比较欣赏欣欣。

欣欣作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不骄傲自满,还乐于帮助别人……”某校7年级

(1)班的以《学会欣赏》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

召开这次主题班会有利于同学们(  )

①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

②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③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④给以他人积极的评价,忽视对自己的评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学会欣赏他人。

欣赏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人生大智慧,是一种难得的处世之道。

现实生活中,学会欣赏他人,要做到(  )

A.仅仅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

B.夸大他人的优点,忽略他人的缺点和不足

C.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D.对他人只说恭维话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②道德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③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社会危害性最严重的行为  

④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15.2019年6月9日,D1806次列车上,一名女乘客带着4岁的孩子乘车,而座位却被一男子霸占,男子称"要吃面"拒绝让座。

有关部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相关规定,对该男子作出罚款200元、180天内禁止购买火车票的处罚。

该男子的行为(  )

①扰乱了公共秩序        

②属于犯罪行为

③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④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李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李某缴纳的5000元是承担的民事责任

③这是依据我国刑法对李某作出判决         

④有期徒刑的三年属于主刑,是行政处罚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7.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刑事附带民事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

分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B.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

C.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18.2019年4月3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共安徽省委原常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陈某隆受贿、滥用职权等一案。

判处陈某隆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其违法所得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陈某隆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无期徒刑与罚金属主刑

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④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与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19.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有(  )

①都属于违法行为           

②都对社会有危害性

③都要负法律责任           

④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朱某在校园的操场上捡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朱某的这一行为(  )

①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②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③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④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统称一般违法行为,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都违反了法律法规 

②对社会的危害都相对轻微 

③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都会受到刑罚的处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西安市民张女士不小心丢失了手机,捡到手机的人向她索要2000元感谢费,最后,她给对方付了1800元才拿回手机。

对捡到手机的人,你的看法有(  )

①这种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的,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②捡到手机的人索要感谢费是人之常情,不构成违法

③这种拾物拒还的行为应当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④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3.凌晨2:

00,一群醉汉拎着酒瓶,在某小区院内放声高歌,吵亮了灯光无数。

他们的行为违反了民事活动的哪一基本原则(  )

A.自愿原则B.诚信原则C.公序良俗原则D.公平原则

24.下列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

①开发商逾期交房 

②男子网上“自学成才”制造大量冰毒  

③风雨天王某阳台花盆跌落伤了路人   

④李某酒后驾车闯红灯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5.小李在家闲着无所事事,听说拨打“110、119”紧急电话不要钱,便用公共电话打“119”电话,谎称险情。

他的行为是(  )

A.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B.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C.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D.一种过错,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秩序的原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是“无序”的对应词。

一般而言,秩序可以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

自然秩序由自然规律所支配,如日出日落、月盈月亏等;社会秩序由社会规则所构建和维系,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结构和状态。

材料二:

秩序对于我们的生活,就如同空气对于小草、水对于鱼儿,不可缺少。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

正如瑞士哲学家阿米尔指出的那样,“秩序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

(1)根据材料一,说说你对社会秩序的理解。

(2)联系材料二谈谈,为什么说“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日,南京铁路公安处接到求助电话:

“能不能麻烦你们给火车通知一下,稍微等我一下,我20分钟就到……”接警员解释:

“火车属于公共交通工具,车厢里还有更多的旅客,他们需要准点到达目的地,所以你的要求,我们无法达到。

(1)请从社会秩序的角度评析接警员的解释。

   材料二:

2018年1月5日,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

最终,罗某因违反《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被公安机关责令认错改正并处以2000元罚款。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社会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意义。

28.中国高铁内装的主要供应商俞金坤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曾经一锤“砸”掉1000多万元的缺陷产品,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和认可。

他始终坚守自家产品永远“零缺陷”的诺言,和中国轨道交通紧密相连,陪伴着中国铁路从“和谐”走向“复兴”。

是怎样的道德品质使俞金坤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和认可?

坚守这种道德品质有何重要性?

我们应如何践行这种道德品质?

29.【平等的追求】

◆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请从法律意义上,说说平等具有哪两层含义。

平等是珍贵的,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需要我们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请简要回答,践行平等,我们该如何做呢?

30.材料一市民王某因酒后驾驶被交警查获,经检测王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65毫克/100毫升,属于酒后驾驶。

交警大队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王某作出罚款2000元,扣12分,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

材料二刘某在自家阳台上玩手机时不慎将手机掉到楼下,被同楼住户李某拾走。

但李某称手机是坏的,已将其丢弃,拒绝归还。

刘某遂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刘某1000元。

材料三胡某醉酒后闯入一商铺,持枪将店主吴某、蔡某夫妇击伤,致使怀孕的蔡某抢救无效死亡。

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胡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材料中的三种行为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

分别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胡某的行为与王某、李某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应得出什么启示?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钟在回家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当失主小黄找到他要求归还时,小钟以种种理由拒绝归还。

小黄只好向人民法院起诉小钟,法院判决小钟限期归还手机。

材料二中学生小亮为了试试消防队的出警效率,打电话报警称自己家着火了。

不一会儿,消防车就赶到了他家。

材料三十七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财物,得赃款1500元。

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1)材料一中小钟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应承担什么责任?

(2)材料二中小亮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应承担什么责任?

(3)材料三中赵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应承担什么责任?

(4)材料三中赵某的行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至少两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避免冲动“怼”人的做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析】

题干中进入青春期因敏感而冲动“怼”人的行为,时常伤害父母和同学老师,这不利于我们青春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避免因敏感而冲动“怼”人,我们应该做到尊重他人,虚心听取意见,学会换位思考,善于沟通交流,学会与人为善,合理调控情绪,①③④符合题意;要全面地看问题,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而不是我行我素,②说法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会欣赏他人,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解答】

《红楼梦》中的贾母受到贾府上下的爱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无论是点评大观园里“丫头们”的才情,还是赞叹刘姥姥的风趣,都是那么恰如其分,让大家心里很舒坦。

这启示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要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对他人的优点,给予积极评价。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

1.【分析】

此题考查对诚信的认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注意此题是逆向选择题。

【解答】

依据教材知识,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他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

【分析】

此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析】

依据教材知识,我国之所以将诚实信用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因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②④符合题意;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①错误;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③错误。

​故选D。

3.

【分析】

​此题考查践行诚信,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析】

上题的结论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②④符合题意;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他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①③错误,排除。

​故选A。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诚实守信,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解答】

题干说明不诚信,会失信于人,我们应该信守承诺,勇于承认过错,争取他人的谅解,做一个诚信的人。

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大事小事都要讲诚信。

故选A。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尊重他人,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解答】

杭州图书馆接纳拾荒者进馆休息、读书的这一举动被网名在网上热传,杭馆负责人表示:

无权让任何读者离开。

为此杭馆被网友赞为“最温暖的图书馆”。

这一事例启示我们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要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要主动营造互尊互敬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平等待人,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解答】

根据题干可知,这幅肖像画体现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与人之间有着平等的人格,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都要受到尊重,所以我们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故①③符合题意;尊重他人,不一定非要把对方当成贵族或圣人,故②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B。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会欣赏他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做到取长补短,故B观点正确;ACD排除,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和帮助他人,在题文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如何尊重他人,考查学生准确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把握课本重难点知识。

 

【解答】

由教材可知,尊重他人我们应该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还要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尊重从我做起,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析】

年轻男服务生的举动启示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真诚帮助他人,友善待人,①②③说法正确;④与题干无关,应排除。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会欣赏他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

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会自以为是,孤芳自赏。

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就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赏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题干中的主题班会有利于同学们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我们应正确评价自己。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会欣赏他人,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解答】

现实生活中,学会欣赏他人,要做到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C正确;ABD做法没有做到欣赏他人,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法律知识,考查学生准确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把握课本重难点知识。

注意此题是逆向选择题。

【解答】

依据教材可知,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②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③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违法行为相关内容,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相结合,确定答案。

【解答】

根据题干可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相关规定,霸占男子被处以罚款200元、180天内禁止购买火车票,说明该男子扰乱了公共秩序,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故①③④符合题意;根据处罚可知该男子是行政违法,而不是犯罪,故排除②。

​故选C。

16.【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犯罪行为的认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

依据教材知识,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题干中李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这说明了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依据我国刑法对李某作出判决,①③符合题意;李某的行为受到刑罚处罚,罚金是附加刑的一种,②说法错误,排除;有期徒刑的三年属于主刑,是刑罚处罚,④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A。

17.【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根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

【解答】

根据所学,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故A正确;赔偿经济损失不属于附加刑,故B错误;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故C错误;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故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