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通俗讲解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漏屋精简速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265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语习得通俗讲解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漏屋精简速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二语习得通俗讲解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漏屋精简速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二语习得通俗讲解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漏屋精简速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二语习得通俗讲解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漏屋精简速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二语习得通俗讲解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漏屋精简速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语习得通俗讲解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漏屋精简速览版.docx

《二语习得通俗讲解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漏屋精简速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语习得通俗讲解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漏屋精简速览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语习得通俗讲解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漏屋精简速览版.docx

二语习得通俗讲解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漏屋精简速览版

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漏屋)

一、理论篇

克氏理论:

“二语习得”概要

12岁以下的儿童到了国外环境.无论基础.只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每天几小时.外语就讲得非常流利了.和当地人几乎一样好.没有一点口音。

其实掌握母语也只用了这么长的时间。

研究表明.儿童是“习得(acquisition)”外语.获得过程是:

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思维。

成人是“学得(learning)”外语.过程是:

记忆>记忆区>知识。

克拉申(Stephen.D.krashen)认为:

语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即我们前面探讨的有效的声音.也就是可以懂意思的外语)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和使用语法知识;它不能一夜速成.开始时会比较慢.说的能力比听的能力实现得晚。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以上语言实现的特点来设计的。

他的理论由以下五大支柱组成.被他称为五个“假说”。

五个假说不分先后.分量不同.下面一一说明:

1.“习得-学得”差异假设(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

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掌握第二语言能力的。

第一条途径是“语言习得”.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

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

该假设认为.成年人并未失去儿童学语言的能力。

克拉申进一步指出.如果给予非常理想的条件.成人掌握语言的能力还要比儿童强些。

而别人在旁帮你纠正错误.对你的语言掌握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2.自然顺序假设(TheNaturalOrderHypothesis)

  这一假设认为.无论儿童或成人.语法结构的习得实际上是按可以预测的一定顺序进行的。

也就是说.有些语法结构先习得.另一些语法结构后习得。

克拉申指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

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习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那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初学时的语法错误是很难避免的.也是没必要太介意的。

3.监检假设(TheMonitorHypothesis)

  一般说来.下意识的语言习得是使我们说话流利的原因;而理性的语言学习只起监检或“编辑”的作用。

换句话说.当我们开口说话时.话语由“习得”系统产生.经“学得”系统监检后成为“真言”而吐露出口。

语言学习的这种监检功能可能在我们说话或写作之前.也可能在其后。

  在口头交谈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去考虑斟酌语法。

语法规则如果不是习得而是背出来的.也用不上。

但在事先准备的正式发言和写作中.语法的使用能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为演讲或文章增添色彩。

这一条可以说是克拉申对语法知识的用处做出的最大让步。

4.输入假设(TheInputHypothesis)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如果你的现有水平为“i”.那么就要给你提供“i+1”水平的输入。

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有足够的理解输入时.就自动地提供了。

克拉申认为.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只是一种噪音。

按照输入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是自然达到的.是不能直接教会的。

对输入假设的理解关键点就是comprehensibleinput“i+1”。

+1就是在自己现有水平上加了“一点点”难度。

换句话说.我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点点难度才提高的。

其实大家寻找的答案.最主要的出处就在这一条上。

我们对一系列误区的分析.很多都能从这一假设中找到依据。

我们今后掌握的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不断自己创造这一条件。

稍后我们详细说明。

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沉默期”(Silentperiod)的概念.是在这假设里引入的。

克拉申认为.无论成人或儿童.在掌握说话能力前.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直到听懂的量达到一定程度而有足够的自信时.才可能说话。

这一沉默期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所以大家不要急着上来就想说.说的能力要来得慢.同时它是自然到来的。

5.情感过滤假设(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

  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心理上的因素影响着他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

这些因素是:

1)动力。

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2)性格。

比较自信.性格外向.乐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快。

3)情感状态。

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

同样.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然学得更好。

这一假设的重要性也常被忽视。

6.可理解输出ComprehensibleOutput

  语言学家发现如果仅有输入条件而缺乏输出体系.学生就会听得懂但说的能力差。

于是斯韦恩(Swain)在1985年提出了“可理解输出理论”.即在输出时尝试做一些高出他们目前水平的练习。

因为输出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寻找合适的形式来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他们碰到一些不知该如何表达其意思的困难时.就会去努力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自己尝试总结一些新的规则.从对方的反馈中总结经验.最终形成比较稳固的体系。

  

这一理论是对克氏理论体系的补充。

至此.“二语习得论”框架已经比较完整了。

这些讨论.是学习语言方法的“战略”层面。

不要急着进入“战术”层.战略上的失误会导致全盘皆输。

有“二语习得”的理论结构.可以制定战术了。

聪明的同学已经独立做了.下面我根据经验帮大家搭个架子。

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按照制定出的战术具体实践.对于教学者而言.要根据正确的理念设计课程和教学模式。

我们先谈学习者的战术制定。

二、实践篇

外语学习能力过程四个阶段

外语获得可分为四个阶段:

    1.早期(EarlyStage)或初始理解期(Pre-production/ComprehensionStage)。

    2.提高期(UppingtheAnte)

    3.增长期(GettingSerious)

    4.高级期(ScalingEverest)

每个阶段情况不同.每个人的英语现有能力情况也很不同.应用的方法也不同。

对于中国大部分大学生.基本处在第三阶段“增长期”。

对于从未接触SLA理念的同学.理解一下SLA.快速过一下第一和第二阶段.然后即可使用第三阶段的“ASampleAcquisitionCycle”进行练习。

早期(EarlyStage)

概述—关键是建立声音和图像的直接联系

如果单纯从零基础开始.早期(EarlyStage)应该是一到两个月(由于英语与中文差异比与其他语言大.中国同学至少两个月.但也不应过长。

我们的经验是一般中国同学会拖长时间。

)具体实施方法建议如下:

大量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直接建立“画面”与“声音”在大脑中的“联系”。

最典型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看图识音”(不是看图识字.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看图片的同时听与图片相关的英语声音;另一个是我们以前谈到过的“全身肢体反应”(TPR)。

在这一时期.有几个严格的要求:

  1.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

  2.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

  3.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何妨?

  4.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

  5.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

这一过程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短语量。

顺便说一句.以前学过一种外语的同学.再尝试这种方法时会出奇的快.而且发现跟以前学的其他语言一点不会混淆。

下面说明“看图识音”和“TPR”的具体操作技术。

方法一:

看图识音

看图识音.就是眼睛看着图片.耳朵听着声音.找出和声音对应的图片。

这是简单的说法.实际原理还是挺复杂的。

练习时.一定要尽力把声音和图片直接联系.不要加杂中文翻译于其中。

要用标准音。

最终的效果要达到:

一听到声音.脑海中就闪现对应的形象.而不是中文翻译。

目前中国看图识音的产品不多见.受中国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家记单词还是硬来。

方法二:

全身反应法

TotalPhysicalResponse(T.P.R).TPR“全身反应法”是上世纪60年代(那个语言学“火红的年代”)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Asher提出的。

他分析研究母语实现的过程.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左右脑的共同协调训练建立语言思维.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

具体实现方式是:

通过语言学习者听到一个外语指令.用身体动作对它做出对应的反应.从而使听者逐渐自然建立语言能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听到“StandUp”就从坐位上站起来.听到“Touchyournose”就去摸自己的鼻子。

应用更多的手势和简单实物教具.TPR完全可以展示动词的不同时态以及复杂的句子形式。

T.P.R是典型的符合二语习得基本理念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体系。

它的特点符合SLA的关于语言形成的各项假说和建议:

1.主张学习者通过“可理解输入”先建立听力能力.不强迫学生开口说;

  2.降低学生紧张情绪;

  3.左右脑协调使用.共同实现语言能力(左脑负责接受指令.右脑负责做动作);

  4.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

  5.不教语法知识.也不急于学读写;

TPR一般需要由有经验的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特别是零基础者。

但有一些基础的同学可以在学友之间甚至自己(先把指令录下)完成。

本人认为有一点基础的同学也要自己尝试一下TPR。

通过TPR的经历.可以很好地帮助建立英文思维。

所以同学们不要认为:

我懂Standup的意思.不用做了。

知道你懂了.但可能它只是一个记忆中的知识或中文的解释.它还不是你思维的一部分。

直到重复过几遍.最后能迅速对指令不假思索地作出反应后.才逐渐实现融入自己的思维。

大家可以想象这对咱们今后听复杂句子的“反应速度”会有多么重大影响。

  大家要注意“Response”的意思是作出反应.所以是听指令反应。

最理想的状况是大家一起做游戏.听一个人发“指令”.大家都照做.要快.最慢的和做错的“出局”或“受罚”。

  各国的对比实验和测试都表明.这种学习方式比传统外语教学方式效率高出几倍.它实现的是“外语思维”。

提高期(UppingtheAnte)

概述—关键是可理解性听力内容设计

UppingtheAnte?

这可是第四阶段的词。

没办法.GregThomson用这个词代表第二阶段.看着喜欢.继续沿用。

  经过两三个月的“图象+声音思维”训练.已经掌握了1000个左右的“声音”.它们会在很多英语句子中频繁出现.而且大部分是句子的“骨架”。

虽然这时听完整的句子还不懂.但已经不再是完全莫名其妙的声音了。

而且经过了TPR等条件反射式的训练.对很多“声音”的反应速度还是相当好的。

这时.我们要开始提高了。

首先明确目标:

1.要学会听懂简单的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

  2.达到能听懂简单的.可能是慢语速的整段英文;

  3.在提高期后期开始尝试简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

  4.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不是学习如何阅读);

  另外还有.很小声地说:

“要了解一点英文语法。

”.了解英文的一些语法现象以及与中文的不同点。

这是本人对语法知识在整个外语掌握中能容忍的最大限度.还是因为我们中文造成的。

这一时期听力训练的材料准备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平时和同行讨论最多的问题。

先把原则告诉大家:

  关键还是要提供“可理解性输入i+1”。

这时.材料最理想还应该是有视觉辅助的.最重要的是其新增内容的出现(+1)是在我们现有水平(i)下“可预测”(Predictable)的。

介绍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条件.它可以是如下形式:

(我们先分析理想条件可以是什么样的.后面会分析如果在缺少资源的情况下怎么办?

其实就是如何模拟或寻找理想条件的替代品。

我希望最后能帮助大家的是达到自己会判断分析如何能让自己接近理想状态的能力。

大家的水平(i)已经有1000个左右的“声音”在脑子里了.“可理解性”的实现难度降低了。

这时候.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体系可以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个部分.顺序也是在先.叫做“续列法”(SeriesMethod).第二部叫做“生成对话”(DialogueGeneration)。

两部分可单独使用.一起用最理想。

第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TPR的发展和延续.需要外教的参与。

方法一:

续列法(SeriesMethod)

  外教用简单英语结合肢体语言.实物和实景向你描述你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连续动作.难度控制在有(+1)为大约为10%-20%的新词汇(用1000个左右的词汇描绘这类动作很容易做到)。

这种连续动作典型的是:

  如何泡茶?

如何开车?

如何用钥匙打开房门?

如何刷牙等等一些生活经历的全过程.用全程动作和实物配合来边说边完成。

  比如如何开门:

“Firstyoutakeoutyourkeys.(拿出钥匙)Thisisthekey.(晃晃钥匙)Thenyoufindthelockonthedoor.(找到锁)Useyourkeytounlockit.(用钥匙开锁)Turnthedoorknobthisway.(拧门把手)Thenyoupushthedooropen.(推开门)entertheroom.(进屋)andthenclosethedoorbehindyou.(回身关上门)。

有第一级基础的同学.结合老师动作完成听这个难度没问题。

又形象.又直观。

这种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很快就能听懂各种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简单句了。

上面这种训练还是单人的“独角戏”.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就可以进入接下来第二部的“生成对话”(DialogueGeneration)。

方法二:

生成对话(DialogueGeneration)

  大家注意.“生成对话”不是自己试着对话.还是听人家对话。

对话只是指从“续列法”(SeriesMethod)中的单人独白式的解说.变成了有交流.有反应的实景对话。

对话的背景先用“续列法”同样方式单人介绍完毕.让你已经对对话的程序和大致内容了解.然后听对话。

比如“如何打车”。

先由“续列法”开始:

First.walktothestreet.Thenholdoutyourhandwhenyouseeanemptytaxi.Ifthetaxistops.yougetontothebackseat.Sayhellotothedriverandtellhimwhereyouwanttogo.Makesurehehasresetthemeter.Whenyouarrive.paytheamountshowsonthemeterandsaygoodbye.Thenclosethedoorbehindyou.(当然不一定为此真打一趟车.可用教具模拟)然后听对话:

一个人拦住了出租车.司机问“去哪里”.答“去….离什么著名大楼或什么街很近”。

路上人多车多.司机颇有怨言.“周末会好些…”到站了.“多少钱?

”“多少多少”“给你100”“找钱50”.“拿好发票.别忘了东西”“再见”。

这一对话可以再来一段.程序差不多.内容不同.句子不同。

但由于背景熟悉.程序限定.所以很容易“预测”对话内容。

几个回合下来.这种场景的对话就非常熟悉了。

生成对话的制作可以都用真人.但也可以找到一段对话的录音.再由外教把背景介绍和对话程序按上述方法表述出来加在对话前先听.再开始听对话。

续列法和生成对话的练习原则

这两部听力练习的原则大家要掌握的是:

  1.使用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情景或经验能够预测的情景;

2.尽量使用视觉或动作代替语言解释.全过程都用“亲身经历”完成;

  3.启始难度控制在第一遍听能到80%~90%能懂;

  4.注意听.不要试图说话;

  5.绝对禁止阅读和记笔记;

  6.可以把过程录音以后听。

  美国、加拿大有一电视节目“YanCanCook”.一个著名华裔电视厨师Yan教大家做中国菜。

他一边幽默地叨唠一边切菜、炒菜.几乎把每个菜、原料.制作过程的每个动作等.全部同步地用英文仔细地叙述一遍.当时惊叹为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体系!

只是没好意思介绍给周围人.怕他们说我拿他们开逗。

寻找人工替代品

第二阶段“提纯后理想体系”应该的样子的简单描述:

这样一个系统.能在这一阶段语言难度下.由简单句组成的.对带有画面的故事情节进行连续的语言描述。

故事最好是连续的.情节和画面的设计.应该是通过我们的观察.现有语言成分的掌握.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上下文的关联.“预测”得出每句话的含义。

当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很发达.英语学习系统很多.大家应该本着二语习得的原理进行科学的甄选。

比如.看原版电影好不好?

对于以动作为主的电影.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关键是.电影的场景要能够帮助用户实现“理解性输入i+1”。

能够适合这一阶段的电影不是太多.真正的看电影学英语最好放在第三阶段。

有的同学找到的一些专门教语言的教程.是有带图象的。

拿来一看.两个老外在画面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进行英语对话.这些也是典型的“无效画面”.因为从影片中完全无法根据图象推断和对话内容有任何联系.跟回家听录音差不多。

该背时就背吧

  进入第三阶段之前.有两个迟早要讲问题:

单词、拼写。

  不过到了这里.谁还再问:

“那到底要不要背单词啊?

”就太不应该了。

因为到现在应该知道“背单词”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

如果单纯背英文单词的中文解释.词性和拼写的话.那是在背知识.结果一定是哑巴英语.背多少又有什么意义?

弗朗索瓦在100多年前都证实过了。

如果“背”下来的是这些单词的全部“声音”(可不是音标)和实物或概念的直接联系.那对交流才可能有帮助。

但大家已经知道这种能力不是靠背来的。

但无论如何.单词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对单词有正确的了解有助于语言的掌握。

英文到底有多少单词呀?

韦氏字典有四十五万个.牛津字典五十万个.英国伯明汉大学曾编纂的单词集有两千万个。

这就是英语的特点.单词量巨大。

那一般NativeSpeaker掌握多少单词?

有人认为是50000.这显然有问题。

让一般NativeSpeaker考GRE单词.才20000以内.大部分人已经很困难了。

一般认为NativeSpeaker应该在15000到30000单词量之间。

跨度如此之大.跟个人受教育程度十分有关联。

在英文中说一个“大词”.经常有人听不懂.不是让别人感到惭愧.就是让人反感.会不客气地说一句:

“Englishplease!

”。

另外我们看中文小说.很少有不认识的字或词.但NativeSpeaker看英文小说.碰到不懂的词是常事。

我们一般能有15000以上的单词量.应该算可以了。

当然NativeSpeaker除单词外还掌握了大量的短语.这一点我们先不讨论。

这15000左右的单词.出现频率和非常不同。

某个统计资料显示:

最常用的2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10%。

  最常用的20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80%。

  最常用的前50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97%。

  最常用的前100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98.5%。

  最常用的前150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99.5%。

  统计的背景和条件不同.这一数据会有所不同.但大致比例如此。

大家发现单词量越大.使用频率增长百分点越小。

经常有同学说:

“一般英语交流就使用5000个单词。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道理的。

一方面是使用中97%的单词就是这5000个.另一面是假如你就流利使用就这5000个单词组合的句子.完成复杂交流也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但阅读还有困难。

最前200个单词.虽然量少.使用率最高。

这些单词是:

hello.bye.good.bad.this.that.he.she.is.are.come.go.before.after.on.in等。

这些词汇太基本了.使用频率太高.相信大家就算当初是背的.也基本上换成自己的思维了(he和she可能还没有)。

第二层2000个单词.应该是高中英语范围内的。

如果能流利使用.已经可以听懂简单生活对话了。

第三层的5000单词(包括那2000).是无论对话和书面.使用最频繁的单词.达97%了。

所以这5000单词.一定要建立“声音的思维”.否则交流困难。

大家常说的“哑巴英语”现象的表现之一就是已经掌握这5000单词的知识而没有建立“声音的思维”。

建立方法我们已经在第二阶段讨论了简单形象2000到4000左右的单词。

还有一些.特别是一些抽象的词汇怎么办.我们到第三阶段讨论。

从5000到15000这10000个单词.数量巨大.但使用频率低。

依在下的意见.您愿意背就背吧.不用管什么“英文思维”了。

英语词汇大多是由法语.拉丁语的词根构成的。

了解和掌握这些词根.可以成倍加快背单词的速度。

用俞敏洪老师的话讲:

“如果巧妙地采用词根记忆的方式.10000个单词应该在100小时以内解决.很多同学只用大约60小时。

”我们大多数考过GRE的同学都作到了.他们是在大约200小时的时间里背下了20000个新单词。

不考G的同学根本用不着这么多.再有10000个单词就是高手了。

简单重复一下词根记忆的原则和方式:

1.大家希望掌握的英语单词中.80%以上由词根构成.而且刚好是大家现在不会的复杂词(2000个基础词以上)。

越简单越不用词根.比如this.that.big.bag.

  2.同一词根使用的单词在几个到几十个之间.会一个就会了一串;

  3.常用英文词根有几百个.大家只需要250个左右就可以了。

而且这250个中.有大约100个大家已经认识了.可能没意识到;

  4.每天不要贪多.用30分钟就记100个.再用10分钟稍微看一下昨天的。

三个月一到.10000个拿下.才花了60小时。

方式嘛.举一组词根大家玩一下吧:

pel推.tract拉.pro向前或向上.er/or人或机器.re再次或往回.dis离开.com/con一起.ex出.at去。

  Propel.propeller.repel.dispel.compel.expel.

  Protract.tractor.retract.distract.contract.extract.attract.十几个即使都是生词.三分钟足够了。

社会上很多快速记单词的课程或书籍.大多是这一方法的变种。

个别走得太偏的还有给每个单词讲故事.大家可千万别跟着跑。

还有人讲什么词头.词尾.词中.词节.词根.词缀.搞得好复杂.一个简单的方法.把250个小玩意分6类.实在没必要。

当然有的词根和词的意思稍有一点远.但关联性还是比较强.稍饶一下.还是很好记的。

(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