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317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2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的主要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

1.井田制的出现:

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2.井田制的内容

(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3)“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

(4)“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

国王名义上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4.瓦解过程

(1)开始瓦解:

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2)加速瓦解: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代表性的改革有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3)最终瓦解: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误区警示]井田制不同于今天的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以周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是各级贵族私有。

而今天的土地公有制是一种真正的公有制,这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时间:

战国时期,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2.形式

(1)君主私有土地:

由宫廷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2)自耕农私有土地:

自耕农个人支配使用的小块土地。

(3)地主私有土地:

地主阶级获得土地有多种来源,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土地兼并。

3.均田制

(1)时间:

公元485年,北魏。

(2)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3)目的:

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4)内容:

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负担徭役和兵役。

(5)宋初,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兼并非常激烈。

(6)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

[名师点拨]封建社会土地制度主要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

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均田制等。

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发展历程

(1)产生:

早在战国时代,租佃方式就已产生。

到汉代,已比较普遍。

(2)发展:

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3)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3.影响:

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削弱,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主题一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时期: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

井田制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周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封赐给诸侯臣下,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受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向周王缴纳一定的贡赋。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在井田上集体耕种,榨取他们的劳动价值。

井田制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3.战国时期形成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4.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

为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役。

隋代和唐前期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

后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带来的土地买卖及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均田制瓦解。

材料一 

材料二 “围剿公田”

材料三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

——《魏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

其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围剿公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土地制度的实行情况,并分析能否达到其目的。

答案 

(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性质是周王名义上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春秋战国各国进行改革。

(3)均田制在北魏开始实行,隋唐时期继续实施。

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限制土地兼并,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均田制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

图示法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主题二 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

1.封建租佃关系产生的原因

(1)土地兼并造成了大量的大土地所有者和无地少地的农民,提供了租佃的基本条件。

(2)农民的反抗斗争使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有利于租佃关系的产生。

(3)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的加剧,进一步导致了人口的流动。

(4)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2.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历程

(1)产生:

战国时期。

(2)发展:

汉代已较普遍;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经营方式。

(3)高峰: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3.封建租佃关系的特点

(1)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租税,地租以实物为主,又分定额租和分成租。

(2)主要采取订立契约方式,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贵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

据材料一探究分析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形式: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原因:

天灾、苛政、高利贷盘剥。

(2)方式:

租佃经营方式。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农民地位的提高。

图示法理解“租佃关系”

1.《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B.井田制C.屯田制D.授田制

答案 B

解析 读懂诗句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说明当时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

2.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代“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  )

A.周王室衰弱B.井田制的破坏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诸侯的强大

答案 C

解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体现的是西周的井田制,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由此可知,答案为C项。

3.“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兼并B.重农抑商C.闭关政策D.贫富分化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的经济现象。

土地兼并是古代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下无法克服的一种现象。

4.北魏至唐朝初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而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

A.土地公有制B.井田制

C.均田制D.租佃制

答案 C

解析 北魏至唐朝初期,统治者采取均田制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

5.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C.“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

答案 B

解析 根据“租佃关系”可以排除A、C两项。

最早应该发生在明代,故选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材料二 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

——《胶滨语录》

材料三 徒党不下数千,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

——《王文成公全书》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末年怎样的社会问题?

(2)为解决这一问题,材料二提出了什么方案?

能解决问题吗?

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 

(1)土地兼并严重(或土地高度集中)。

(2)借鉴先代的限田制、均田制等并加以改良,限制土地兼并。

不能解决问题。

原因:

土地兼并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统治阶级的改革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私有制。

(3)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进行反抗斗争,用暴力方式改变旧秩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问根据材料中“土地多归有力之家……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等信息判断。

(2)问材料中提出沿袭“限田”“均田”等方案,结合史实加以分析。

第(3)问根据材料三的描述概括归纳。

基础巩固

1.右图反映的土地制度,到春秋时期走向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C.贵族之间争夺土地的现象

D.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答案 A

解析 图片反映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而生产工具则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故选A。

2.在私有土地中,除自耕农私有土地以外,还有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  )

A.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B.土地兼并

C.将原来占有的“公田”转化为私有土地

D.通过兼并战争强占其他诸侯国的领土

答案 B

解析 地主获得土地的方式有立功受赏、花钱购买、土地兼并等方式,但最主要的是土地兼并,花钱购买大多也都是低价强买,实际上也是土地兼并的一种方式。

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A项不能说明题干;B、C两项未触及实质;正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才使土地兼并成为可能并日益普遍。

4.“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A.井田制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

答案 B

解析 通过“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可知,该制度实行于汉代以后,首先排除A项,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这项制度实施的目的是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5.下列图表(注:

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趋势的是(  )

答案 B

解析 联系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