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312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肃州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肃州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肃州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肃州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肃州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肃州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doc

《肃州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肃州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肃州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doc

肃州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2008年——2011年)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均衡、健康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现状及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从2001年开始,我区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精神,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对部分办学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教学点进行了撤并,共撤销农村小学23所。

2006年,撤销清水、临水、总寨3所完全中学的高中部,学生并入城区普通高中,完成了普通高中的布局调整任务。

至2007年,全区共有中小学183所,其中:

完全职中3所,初级中学14所(其中农村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其中农村7所),小学157所(其中农村146所),城乡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64所。

全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2991人,在校中小学生51098人,其中:

中学生20008人,小学生31090人。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入和城乡人口变化日益加快,学校布局与城乡教育资源、就学人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学生急剧增加,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农村学校生源外流,办学规模萎缩,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是全区共有农村中小学166所,100人以下的农村小学就有76所,占到农村中小学的46%,这种“乡乡有中学、村村有小学”的教育布局结构,办学规模小,师生比例失调,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城市,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是我区农村中小学原有校舍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砖土木结构房屋,随着时间的推移,破损越来越严重,从2001年到2006年,全区先后投入2.35亿元用于学校危房改造,消除危房3.6万平方米,但5年间又产生危房1.8万平方米,这种状况既加重了办学负担,也影响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办学条件始终得不到根本改善。

因此,调整全区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

  二、学校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按照“四区一中心”战略目标要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整体推进,分段实施,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以改扩建为主建设寄宿制学校,加快初中教育调整,稳步推进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调整,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使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城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基本思路

  调整思路是:

中学向城区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幼儿园向乡镇中心幼儿园集中或联片办园,新增教育资源主要向城区和乡镇所在地投入。

  3.基本原则

  ——区乡联动,分级负责。

区政府统筹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内小学和学前教育布局调整,区教育局负责制定全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做好城区学校、农村中学布局调整工作。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

原则上人口在2万人、中小学生在2500人以上的乡(镇)按“一乡两校”的模式办好两所学校,其余乡(镇)按“一乡一校”的模式办好一所学校。

对于居住分散,上学道路偏远、交通不便的行政村可保留小学或改为教学点。

办学条件和生源好的小学原则上予以保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在着力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根据城市建设和城区人口分布、变化情况新建或改扩建学校,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坚持“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避免因学校布局调整而造成班额过大、教育资源紧张、生活设施缺乏等问题。

把学校布局调整和校舍改造、教学设施配备、教师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积极稳妥,提高效益。

根据全区中小学生数量及结构变化,打破城乡之间、乡镇之间、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之间的界线,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实现学校布局的最优化和资源配置的集约化、优质化。

把保证入学率、普及率作为学校布局调整的底线,既要积极推进,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又要稳步实施,防止因过急、过快,造成学生流失和新的上学难问题。

  三、学校布局调整的目标

  全区学校布局调整的具体目标是: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规模和效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使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力争到2010年,完成全区中学布局调整任务;到2011年,基本完成小学布局调整任务,使全区中小学由2007年的183所减少到55所,其中:

普通高级中学2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六年制完全小学42所。

  四、实施步骤及重点任务

  1.高中阶段教育

  2008年,整合职教资源,撤并银达、上坝职中和区职培中心,组建肃州区职教中心,建成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完成区内高中阶段教育布局调整工作。

  2.初中教育

  2008年,组建酒泉市第三中学,撤销清水、丰乐、金佛寺等3个沿山乡镇5所初级中学和黄泥堡学校初中部,学生全部集中到第三中学;完成西洞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2009年-2010年,组建酒泉市第四和第五中学,扩建酒泉市第三中学,完成全区初中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3.小学教育

  2008年,清水、屯升、丰乐、金佛寺、红山等6所农村初级中学改建为六年制寄宿制中心小学,所属区域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全部集中到中心小学。

  2009年-2011年,将泉湖乡泉湖小学、春光小学划入城区,由教育局直接管理;扩建酒泉市北苑小学,进一步完善城区教育资源,优化城区学校布局。

农村力争全区60%以上的小学低年级学生集中到乡镇中心小学,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4.学前教育

  按照一个乡镇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相邻行政村联片办园的路子,逐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力争到2011年,全区60%以上的乡镇实现幼儿教育联片办园。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各乡镇、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支持和配合。

为了切实推动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区上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教育、财政、发改、人事、建设、国土、卫生、公安、交通、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布局调整领导小组,统筹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实施。

教育局负责全区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的制定、审核及实施、指导、督促工作;财政局负责布局调整所需经费的测算、补助及调剂工作;发改委负责布局调整规划宏观监控及具体项目审核工作;人事局负责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审核及落实工作;建设局负责布局调整涉及的规划、建设的指导、监督和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国土局负责布局调整所需土地的协调、落实和校舍、勤工俭学用地等不动产的处置工作;卫生局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工作;交通局负责寄宿制学校学生接送车辆的调配和安全监管工作;公安局负责校园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治理;监察局负责对布局调整实施过程的纪律监督和专项督导工作。

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广泛调查论证,制定本乡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并报请区学校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确保布局调整工作按期顺利完成。

  2.深入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布局调整方案。

区教育局和各乡镇要加强调查研究,对不同区域的教育发展状况、人口变动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调研,特别要对中小学校的布局、学生的分布情况、道路交通、学生的需求、群众关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调查研究既要有定量统计,又要做定性分析,力求做到掌握情况客观全面,调整方案符合实际,解决办法切实可行,努力使布局调整工作让群众满意。

  3.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对于各学校空缺的领导岗位,按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全部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产生,切实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健全完善“凡进必考”的教师录用和调配制度,新建学校和城市学校教师空缺岗位,除个别紧缺学科从区内外师范类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中公开录用外,其余教师根据学科结构需要按照不同年龄段面向全区学校公开考试选调。

根据寄宿制学校特点,合理配备教师编制,健全完善学校安全保卫、生活管理、卫生保健机构。

按照“新学校、新机制、新模式”的改革思路,布局调整后的新建学校实行“经费总额包干、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节余部分学校自主分配”的管理运行模式,激发学校内部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4.加大投入,确保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实施。

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加大教育投入,切实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努力保障学校布局调整所需资金。

区政府根据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年度计划,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寄宿制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的配备。

区教育局和各乡镇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

国家、省、市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要重点用于实施布局调整学校的建设,保证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

  5.严格管理,合理处置闲置校产。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校园、校产处置管理的政策精神,加强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校产的管理,明晰产权,防止平调校产,依法保护和合理处置闲置校产,确保教育资源不流失。

按照“资源最佳利用、资产保值增值、教育最大收益、归属就近学校”的原则,区教育局要加强对校舍、校产及勤工俭学用地的管理、使用和处置。

对于动产的教学设施设备,按照“物随生走”的原则,由区教育局或学区统一调拨撤并后的学校使用。

对于不动产的校舍、校产及勤工俭学用地等,根据布局调整总体规划的需要,需保留的可用于发展当地幼儿教育、成人教育,或者作为撤并后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无法集中或不需要长期保留的由区国土部门负责,有关乡镇、部门配合,报请区政府批准后,采取公开转让、拍卖、出售、租赁等方式进行处置,所得收益全部用于义务教育,任何个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或挪作它用。

  6.加强宣传,为学校布局调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各乡镇、区属有关部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学校布局调整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的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