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反思记录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793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上反思记录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一上反思记录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一上反思记录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一上反思记录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一上反思记录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上反思记录表.docx

《一上反思记录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上反思记录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上反思记录表.docx

一上反思记录表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数一数

教学

过程

得失

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

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在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

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比多少

教学

过程

得失

课堂上利用了实物投影,呈现果树、小兔子、木头、石凳,以及小兔子搬砖、铅笔、学生等景物和场面,师范性地提出了比较谁比谁多、等问题,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

 

种是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了实践活动,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自己的铅笔,哪个的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找几个男同学和女同学看看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另一种是观察花蜜那,作出判断,画面中有些物体的多少关系不是十分明显,需要经过简单的推理才能做出判断。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上下前后

教学

过程

得失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找出自己身边上下前后的物体位置,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有趣。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

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左右

教学

过程

得失

教完本课觉得还有以下的不足,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

个别“学困生”还需要教师适时点拨、留给他们更长的时间去思考,但课堂上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所以我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没有把“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来。

通过作业反馈,还发现少数学生对于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一知识点还没把握好。

另外本节课在时间安排上还不够合理。

 

认识左右比认识上下、前后要困难一些,有关的研究表明,学生常常在判断物体的位置时将左右颠倒。

对此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物体的左右位置,本课我把知识点的切入口是放在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习惯上。

如要发言时你要举那只手,生活中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这些生活的习惯动作,所以一旦与左右的认识结合起来就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也利于今后的记忆。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1—5的认识

教学

过程

得失

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

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说一说书上的那副图里有几只小鹿、几只小象、几只小鸟、几个小朋友等,再让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动手摆摆小棒。

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

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知道1~5代表的实物是多少,而且能将抽象的数的含义具体化,加深学生对1~5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比大小

教学

过程

得失

小于、等于、大于是一组数学符号,主要用来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学生在学习《小于、等于、大于》前,已经学过了比较。

能够很好的掌握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比较。

 

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或多或少接触过两个数量哪个多、哪个少的实际问题,甚至亲自解决过类似的问题。

但是,究竟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不少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的。

根据这些情况,我首先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根据经验来比较家人的年龄大小,从而引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第几

教学

过程

得失

从中穿插进行礼貌教育,之后问有几人在排队?

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

小女孩排在第几?

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学生,他们都能一下子说出答案。

但当我问:

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

第5指的是几个人?

学生们似乎不太清楚这个问题到底如何回答,我又问:

这里的第二是2个人吗?

第五是5个人吗?

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回答了,由此引出:

第2和第5指的是一个人!

之后让学生看图再说说

 

这时就有学生明白了数层数应该看门从下往上数!

随后再请孩子们想想自己家住的房子一共有几层,你家住在第几层?

右边这幅猴子捞月图,答案是有两种,根据从不同的方向数,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回答有的说第2有的说第4,都对,只是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话花了一点时间。

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分和合

教学

过程

得失

《分与合》这一内容是认数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

每一个认数内容中都包含这一知识点,所以让孩子建立分与合的意识,并且掌握分与合的方法是初学分与合时的关键部分。

我在教学《2-5的分与合》时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让孩子理解感受分与合的思想,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2-5的组成,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方法,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本节课我利用鼓掌时手是不断的分开合拢这一生活实例入手引入本节课题。

然后又创设了小松鼠请客这一教学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让其猜测小动物的不同分法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然后让孩子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去感受分与合的思想,去探索有序分的方法。

最后通过猜数、合手指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去巩固2~5的分与合。

课上完后,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

课堂气氛较活跃,孩子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各个活动中来,从巩固练习时孩子的回答来看他们对2~5的组成基本能当堂掌握。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加法

教学

过程

得失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的加法,这些内容,因为学生原来已经接触得比较多,因此,教学之初,学生好像已是轻车熟路,十分轻松,老师也感到没啥可学的了,但进一步探究下去,学生对于加法的内在意义十分模糊,从字义上给他讲解,都越弄越糊涂。

 

我觉得,对于初涉数的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上采取的教学原则,应该克服老师少“说教”,而大部时间应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教师多做示范,结合学生能够接受的说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经过老师简要的通俗易懂的点拨,抓住要害的关键,设计恰当的活动,用上妥帖的精练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比以往花费更大的力气与机智。

而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这些简单的认识能够自觉地进一步去探索,更深一层的认识和规律,用初步的认识去发挥最深层次的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适应创造性的个性发展。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减法

教学

过程

得失

在各个教学活动之后,我缺乏概念性的总结,没有把完整的减法概念总结成理论性的语言,所以学生虽然从活动中理解了减法,会读,会计算,会编写应用题。

但不会用减法的含义说算理。

所以,我询问学生,什么情况下使用减法时候,并让学生举例说明的时候,学生有些茫然,课堂一时之间有些冷场。

我不得不重新引导解释一遍。

学生们才理解我的意思,重新投入学习中。

这样,使学生对减法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是这节课的遗憾。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

如:

开课之初,我把课本上的纸鹤情境搬到课堂上,让三个小朋友手拿纸鹤表演了一场情景剧,全班学生观看完表演以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看到的场景。

这样处理教材,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空前热烈。

课堂效果很好。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0的认识

教学

过程

得失

考虑到学生对0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知道0表示没有的意思,并会计算简单的有关0的加减法,因此设计该课教法时能从学生的实践出发,主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本主题图。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

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

过程

得失

学生有两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学生不能认真的审题,二是不能细心的计算。

这两个问题也直接导致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本课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课的设计从数的认识、分成、加减法、实际应用几个方面,系统的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加深学生对5以内数的认识,并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减法。

为10以内加减法的学生打好了基础。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

过程

得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本节课的教学,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

过程

得失

本节课设计较为严密,能抓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让学生把画好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板书设计上不大好,应该先帮学生分好类,老师先在黑板上贴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然后一组一组轮流上去贴,但是我却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级的学生。

本堂课能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得来的,强调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一定要强调面,例如:

黑板的面是长方形。

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

 

本节课的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为了让孩子们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较为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都与我们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培养他们多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整理和复兴

教学

过程

得失

认识图形这节课堂教学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图形,但不要求学生准确的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基于学生在学习以前,对这些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摸一摸使学生从中感觉每个图形的形状,通过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我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动手操作等经常见到的物体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

另外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抽象概括出了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

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实物素材,例如:

乒乓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等实物,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每种立体的名称。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6和7的你认识

教学

过程

得失

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节课我呈现了图中的金鱼图。

让孩子们数一数“一共有几缸鱼”,“第7缸鱼有几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但是最终有个别学生也没弄清楚“7缸鱼”和“第7缸鱼”的本质区别。

谢老师的建议是换一个情境,如“把7个圈涂色,把第7个圈圈出来”,在涂和圈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学生自觉考虑两者的差异,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6和7的比较大小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通过伸手指游戏达到了巩固的目的。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

过程

得失

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

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

在总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几只小兔和小熊,并看着自己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

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字意识。

可能是让学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些孩子开始开小差,乱说,今后,还要加强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

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

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如:

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

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

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8和9的认识

教学

过程

得失

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在编排上和前面的“6和7的认识”基本一样,不过比“6和7的认识”的要求稍微高一些。

我在教学“8和9的认识”时,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的。

 

在认识了8和9之后,我安排了摆一摆、画一画,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数出8个、9个学具,在以往教学“6和7的认识”时,都是要求用数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而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只要求摆出8个圆形,9个三角形,因此我设计了画一画,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8和9,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也很高,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

在教学比较大小时,我出示“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

过程

得失

学习6,7的加减法时有一图两式的教学内容,学生对减法的数量关系比较难理解,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上课是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部集中,二是数量关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比较难理解,针对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我在教学8、9的加减法时,注重了这两方面的改进。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气氛浓,到下课时间孩子们还意犹未尽,为没有回答更多的问题而懊悔,为没有得到小红花而遗憾,这时我为了进一步鼓励孩子们,我告诉孩子们其实再老师心里你们今天每个人都得到了一朵小红花,在老师的眼里你们今天都是课堂小明星。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10的认识

教学

过程

得失

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

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

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时,所以单独安排了这一节课。

从我的实际教学来看,基本达到了原来所定的教学设想,我觉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0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

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

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教材先让学生摆小棒,并根据摆的过程填10的五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外四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10的加减法

教学

过程

得失

部分练习题的训练方法应该更加的透明和直接,使学生一看到同类问题,脑海中呈现的是老师引导的思路和方法。

反馈应该更注重实效,对错误的学生的训练跟进不够。

有的教学资源没有尽力发挥他们的作用,体现了资源的新意,但是利用的不到位。

 

作为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有限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只有15~20分钟,而要在这些有限的时间里既要落实教学任务,又要使学生兴趣盎然,我觉得练习题的设计与实施形式很重要。

所以我采用了大量的有趣的练习来帮助我完成教学目标得达成,所有的练习不管怎样生动有趣,最终它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脱离了这一点,那只能说是在做无用功,浪费时间。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连加连减

教学

过程

得失

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没有足够了解和掌握。

把一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估计得过高,可是在教学当中,学生因为操作减法时,摆三角形卡片的时候耽误了很多时间,致使后面的练习部分完成得很少。

由于我选择的课题于前面部分衔接处有空白的地方,知识衔接不紧密,导致学生理解连减的意义不够明确,所以“做一做”的第二个联系完成效果不好。

 

在整体当中,画斜线的三角形是要去掉的,用减法,画虚线的部分也要相应的减去,使学生重点掌握。

或者在课前预设,将这个练习做成课件,用动画效果演示,使学生明确连减法的过程和意义。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熟悉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程度,做好充分的准备,争取使每节课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光明镇中心校教师教学反思记录表

学科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加减混合

教学

过程

得失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如在教学《猜数游戏》时,学生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

教师采用先猜测再证明的方法,先用眼看边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已有经验想办法证明自己说的没错。

从而是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