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下一缕阳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2626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洒下一缕阳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洒下一缕阳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洒下一缕阳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洒下一缕阳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洒下一缕阳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洒下一缕阳光.docx

《洒下一缕阳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洒下一缕阳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洒下一缕阳光.docx

洒下一缕阳光

NO.62010-11-22第六期

洒下一缕阳光,换出无限灿烂

——听朱震东老师的感悟课改有感

11月10日上午,我认真聆听了朱震东老师的课改感悟,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他头发花白,弯着腰,腿不太方便,没有王崧舟老师俊美潇洒的外形,也没有名家华丽的词藻,但我从朱老师慈祥的目光中看到了仁慈、博爱,从他平实的话语中感受到了朱老师的尽职尽责,他对学生,对我们国培学员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他的课改感悟使我们所有的学员都用心地听着,与他的目光交流着,交换着彼此的心声,朱老师这位慈祥的老人,他让我看到了一位仁师,他的娓娓道来,滋润着我的心灵,让我思绪万千,感慨万千,真是严师易遇,仁师难求啊!

教学工作中,生活中,我全心全意地爱着每一个学生,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出色,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

但今天,“你爱自己的学生吗?

”“你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吗?

”“你真的做到了吗?

”听完朱老师的几个问题后,在座的学员们从激情回答到无语。

“是呀!

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我惭愧地发现自己虽然很爱学生,但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仁师。

正如朱老师所说:

“真正意义上的仁师,是能开启学生心灵之锁的老师。

他要懂得尊重、理解、关爱,通晓激励、呼唤、鼓舞,懂得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呵护学生幼小心灵的老师。

”听完朱老师的课后,我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自己的做法,我也深深地明白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正如一位名家所说: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我也坚信,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暖暖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教育艺术,是一股从心底发散出来的人性芬芳。

教师爱学生毋庸质疑,但爱的方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的满腔热情,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自己的无私奉献,学生却不领情。

为什么呢?

听了朱老师的课后,我明白了,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没有与他们平等对话、沟通和交流,没有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想法,尊重、理解、分享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像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一样去爱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且要懂得将尊重、理解、关爱、严格要求相统一。

其次,要信任、赏识学生。

把每一个学生当天才来培养,当天才来欣赏。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聪明,只有“差异”,而没有“差生”。

我们在教学生活中,要放大学生的优点,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真切的爱,朋友、同学真诚的爱,使他们每天都快乐成长,融入班集体中,体会团体的爱,感受到身边所有的一切都是美的,都是充满爱的。

不要总盯着缺点看,抱怨、批评只会导致学生的失败,招来反感、叛逆,学坏。

不要让孩子在“我慢”“我笨”“我不行”“我是坏学生”的负面情绪下走向自卑,走向失败。

要让孩子在“我行”“我是好孩子”的自信中走向成功。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

说的是看守所内的少年犯的忏悔。

他们反思过去,反思自己之所以走上歧途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学校的不良环境影造成的。

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贪玩、任性的性格。

走进学校,因为贪玩、调皮,在老师的心目中,他们慢慢变成了一个个不爱学习的坏孩子。

老师从来没重视过他们的学习,不愿给他们这样捣蛋的孩子补课,坏事总是拿他们做例子,招来同学们的嘲笑,很少找他们谈心,也没有用心想过他们内心的感受,慢慢的他们觉得老师轻视他们、遗忘了他们,甚至感觉到老师很讨厌他们。

他们也就慢慢地学会与老师对着干,一让叫家长,就吓的不敢上学,进而养成了逃学的坏习惯,还经常在校外打架,为了躲避父母的打骂,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和嘲笑学会了欺骗,慢慢的与社会上的坏人交往,以至于学的更坏,最后由于无知走上了犯罪道路。

面对高墙,他们后悔了,他们声泪俱下的忏悔,让我震撼。

他们是一些多么可怜的孩子,他们是多么想得到老师的鼓励、赞美和老师的平等对待呀!

让我明白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尊重、理解、关心与严格的统一。

是呀,只有严格要求,没有关心与尊重,那不是爱;只有关心、尊重而没有严格要求的爱是溺爱;只有关心,严格要求而没有尊重理解的爱是扭曲的爱。

天真的孩子走上了歧途,是父母的溺爱害了他们,是我们老师一味的严厉的“爱”伤害了他们,没有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感受到真诚的爱,以为我们放弃了他们,几种原因导致他们最后走上了歧途。

对于孩子而言,我们老师适时适宜的赞美鼓励和赏识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的孩子,也会在鼓励的雨露下,变得鲜活起来。

放大优点,并发自内心地赏识孩子,我们就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让我们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做一个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锁的仁师!

我们教师肩负着育人的重任,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学会交朋友,学会处世的能力,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

(李秋娟新乡市获嘉县南务学校)

与吉春亚老师面对面

早就听过吉春亚老师的大名,提起她就有一系列闪耀的光环: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多项荣誉,出版有17本教学类图书,在国内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听说她十一月六日要来,我怀着欣喜的心情早早地奔向教室,怀揣着自己的小小私心,希望能抢占一个好位置,与名师近距离接触。

即使没机会与她交谈,向她请教,也希望能近距离感受名师的魅力。

谁知,我早早奔向目的地后才发现教室还没有开门,但是那里早就聚集了好多人,原来大家都抱着跟我一样的想法啊,果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虽然我听过不少的课,但是还是第一次看吉老师的现场教学,我期待着精彩的课堂。

吉老师讲的是四年级的课《爬山虎的脚》,她将整节课定位在“观察”二字上,从刚开始上课,她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他们观察出来的,他们眼中的吉老师,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观察”,并提出本节课就是观察出来的一篇文章,并用PPT出示写作的秘诀:

观察,观察,再观察。

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为了让孩子们注重有意识地观察,吉老师在课上重复的强调“观察,观察,再观察”。

这堂语文课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热闹的课堂,也没有炫目的手段,但细细品味,却渗透了原汁原味的“语文味”:

有词味、句味、文味、读味、品味、书写味。

整堂课没有一句废话,重点突出,目标鲜明。

吉老师是第一次给这帮孩子们讲课,事先并没有接触,更没有默契可言,但是整节课她却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跟着她的思路走,而一堂课下来却不觉累,我整堂课听下来也不觉累。

这看似很简单的一堂课,其实包含着吉老师怎样用心的设计啊!

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处,虽然是用很平实的语言,很简单的教学手段,就像一节家常课,可我觉吉老师对文本的挖掘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第一处是吉老师引导学生从第一段通到最后一段,边读边讲,引出第一个重点“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哪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仔细地读课文,进而引出作者要想知道这个问题也必须要“仔细观察”。

第二处是,让学生试着体会“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动作。

让每个学生都伸出双手,试着体会并展示爬的动作。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发现还有同学展示的不正确,便借助Flash展示爬山虎爬的过程,使学生们眼、口、手、脑并用,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把握动作及理解书中的用词准确。

第三处是在最后,吉老师说原文并没有写完,通过课文的学习以及Flash的展示,让每位学生都写出自己补的结尾。

在学生写的过程中指导,着力强调“观察仔细,用词准确”。

写完之后又请学生们交流,点评过后,再让同桌交流,当堂吸收其他同学好的用词。

“在每节课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每个老师也都懂得,可是上课时我们又有多少次能真正的做到呢?

短短的四十分钟,我能感觉到吉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关注。

我想,只要我们真正的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亲人那样去爱,我们的孩子一定能感受的到,并能真正的爱上语文课的。

吉春亚老师在讲完课后还就这堂课与老师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沟通,也是让我受益匪浅。

其实阅读教学就要向两个方面发展:

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引导孩子关注课文表达的语言现象。

而在吉老师的课堂上不正是体现着这样的思想吗:

在一节课上,孩子们体会到了怎样观察——仔细的观察,准确的用词,体会到“写作的秘诀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得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意识。

吉老师曾说过,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一要看这节课实不实,二要看对以后他的语文学习有无促进作用。

今天的这节阅读课就是如此,不是重在老师的表演流光溢彩,而是学生的表现精彩,扎扎实实的掌握了这篇课文的重难点,确确实实的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并培养了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其实课堂并不需要太多的华丽,太多的技巧,只要你吃透文本,且怀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怀着你对他们的爱来教学生,走进孩子的心,懂他的心,帮他提高一点,达到了这样的目标:

扎扎实实地掌握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形成能力,为他以后的学习奠基。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做到了这点,这节课不就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吗?

(杜素娟新乡县中街小学)

 

用“生本”焕发课堂的精彩

培训已足整月,在聆听了专家、教授、名师的讲座后,大家的思想都在激烈地碰撞着。

如何做好扎实有效的教学工作,如何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精彩?

我们思索着,也更期待着那些经验丰富的教研员的点拨。

今天的培训,是中原区教研室乔健主任主讲。

她年轻干练有活力,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

熟识她(她不认识我)是在她还是我区某校的业务领导时,语文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已为众人所知。

了解她是在她担任我区的语文教研员后,她重会风,严要求,她重效率,讲策略,她倡生本,求发展(每一位学生)。

今天乔主任讲座的主题是“构建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生本课堂,简言之就是以生为本的课堂。

以生为本就要以学生的学习认知文本,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

乔主任以犀利的语言直击现在语文课堂中的弊端——师本位的霸权主义,这严重制约了课堂的转身——生本位的本色语文,这也是课堂中的不道德行为。

于永正老师的一节鲜活的视频课,例《杨氏之子》,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平实、扎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语文课堂。

于老师在课堂上没有“站”着,而“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的交流。

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读写训练、从学生的需求谋划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实施教学等理念在本节课中凸显。

于永正老师用自己的教学行为阐释着自己本真朴实的语文本色的教学理念。

乔主任凭借这节课例为我们解读了生本课堂就要洗尽铅华呈素姿,还原语文课堂本色;生本课堂就要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就要让学生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生本课堂就是要教会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教会学生做人。

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或与讲课者的目光对视交流,或发出会心的微笑,或随时记下心得感悟。

乔主任引用多家教育者的名言,例举了多个翔实的课堂生成,引领学员解读生本课堂的实质和实施策略。

为了进一步比较师本课堂和生本课堂的效率,乔主任特意例举了暑假期间为儿子报数学班的事例。

她的儿子今年上初一,暑假期间,她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也担心儿子在小学和初中的衔接转变上有所阻碍,也如很多妈妈一样,为儿子选择了主课的预科班。

为了比较,她同时为儿子报了两个数学班,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此班学生总是很多)总是把知识点一一列出来,进行系统的讲解,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做笔记。

结果,很多学生在测试时错了一大半,他的儿子也同样不例外。

而另一辅导老师(一对一式辅导)则采取的是:

让孩子自己看书,思考,提出问题,不懂的老师再讲解。

这种方式效果优于前者。

她给儿子选择了后者。

通过比对,我们更清晰地明确了生本课堂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顺学而教,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当然,有人会质疑大班额的语文课堂如何做好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顺学而教,促使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了解所有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在备课时做好备学生这一环节还要创设学习情境,组织过程活动,提供学习资源,做好反馈评价。

要关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沟通、互动、生成。

我们拿什么奉献给我们的学生,如何达到“不教而教、无为而为”的境地,还需要我们细思量,精琢磨。

(胡静中原区石羊寺小学)

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转眼间,我们来到郑州师院已经一个多月了。

在这里我们聆听了专家和名师的讲座,接触到了国内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理论,可谓是收获颇丰。

我们去参观了河南省博物院,领略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传承和积淀,开展了教育叙事比赛,还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这着实让我增长了不少的知识。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就要开始实习了。

院领导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协调终于把我们全部安排进了郑州市所在的小学。

三百人啊,这其中领导需要做的工作可想而知,而且最让我感动的是对我们所去的小学,详细到了需要坐几路公交,在哪里下车,转哪一路车,可见学院的上上下下做了多少工作。

我们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实习,是既期待又紧张。

期待的是终于可以到省城的学校去感受那里的工作氛围,可以向优秀的老师学习,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呀!

忧的是郑州的公交车实在是难挤,这在我们来的这一个月已经有深深的体会。

再难挤也得挤,咱们也体会体会做一回省会市民的滋味。

紧张的学习之余,总会抽时间打电话回家,问问家里的父母、孩子和老公,总觉得或多或少有些对不起他们。

哎!

谁让他们是亲人呢?

亲人总会理解自己的,难得的充电的机会,没有付出哪有回报。

虽然少了点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过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得到了丰富,这是非常值得的。

就像有首歌唱的,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是的,我选择了教师,我就愿意为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付出!

(韩瑞开封市鼓楼区马头刘小学)

“大餐”与“家常饭”

俗话说:

“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

”“大餐”远比家常饭好吃,但吃多了,消化不了,也许还不如家常饭。

屈指算来,参加“国培”一个月了,这在我的一生中就是一次“大餐。

”这一个月来,名家大腕们把自己的亲身体验、研究成果,有的甚至是毕生的心血,倾囊相授,听后如沐春风,眼前豁然一亮,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到灯塔一般。

人是要吃饭的,但吃了饭必须消化和吸收。

人也是要学习的,但学习之后一定要善于反思。

“大餐”固然好吃,但“家常饭”也不应该忘记。

“名家”们的理论固然高深,但也不能完全忘记自我,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都说美国的教育搞的好,但他们的模式就不能完全复制在中国,他们有他们的文化,我们有我们的国情。

我不禁想起了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城市的教育设施先进,条件优越,人心所向,精英荟萃,农村就不具备。

所以,农村教师听课后眼界大开,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的兴奋。

但“名家”们的“百家争鸣”并不能让我们都能“拿来”,我们要有选择的吸收,博采众家之长,融汇成一个有利于自己健康的食谱,而不是要简单地复制任何一个人的成功经历。

邓小平说过: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此次培训,我们提升了自己,但我们决不会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我,要利用目前的环境去创造一种风景,把“家常饭”做出“大餐”的味道。

(杨素敏新乡市朗公庙中心小学)

从专家名师身上感悟“读书”

今天已经是11月15日了,我们来到郑州师范学院学习已经一个多月了。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们听了许多专家名师的讲座,他们或温文尔雅,或才华横溢;或侃侃而谈,或妙语连珠,都让人着迷,令人陶醉。

名师专家为什么会有如此优雅的风度,如此令人欣赏的魅力?

从他们的讲课中,我得出结论:

“腹有诗书气自华”!

培根说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和生命状态。

当我们专注于一本好书,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与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我们遨游寰宇,给我们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

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读书呢?

循着专家名师的足迹,我领悟了点滴:

首先,我们读书要善于选择,采取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的书可以浏览,重要的书、名著需要精读。

适合老师读的书很多,首选读物就是教科书,其次是其他科目的教科书、优秀的教育刊物和教育经典名著,除了这些,我们还应该读一读本学科最优秀教师的著作和推荐他们的文章,以及一些政治的、哲学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等与教育“无关”的书。

徜徉在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从“非教育”的书籍中读出教育来。

其次,读书要善于思考,积累。

把读到的感悟和重要部分用笔记下来,或制作卡片备查,或分类剪辑,然后静心思考,对所读的东西加以梳理和提升,和自己的思想产生碰撞,形成自己的知识积淀,从而转换成自己专业发展的一种新力量。

最后,读书还要学以致用。

只有将读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才能加深知识的理解,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也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让我们时常感到知识的欠缺和贫乏,从而唤起对知识的渴求。

一个声音又在我耳边响起:

“阅读可能改变不了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可能改变不了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相信我们在书海中畅游,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智慧和真理。

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我们就会拥有源头活水,就会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因“腹有诗书”而“气自华”!

(邓福娥新乡市获嘉县丁村学校)

加强学生写作实践与评议的研究

——听写作有感

摘要: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

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素材。

如学生真能捕捉到生活,学生可写的材料其实是很丰富的,作文时学生也就会少许多的无奈。

关键词:

教育资源感悟生活作文能力写作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是学生语文素质的具体体现。

农村信息闭塞,资料匮乏,教育资源相对比较落后。

近几年办学条件虽有一定的改善,但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由于在农村普及小学六年制,而教育经费紧张,学生大都没有阅读课外书籍的条件。

由此,农村小学生接触的新事物比较少,课外阅读量就比较小,阅读面比较狭窄。

还有,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不够丰富。

这样,小学生写作就失去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也就是造成了学生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没什么可写的主要原因。

农村小学教师自身写作能力也不强,对写作理论掌握的也比较差,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辅导时,不知如何下手,或辅导不准确、不到位,学生作文时既无目标,也无路标。

语文教师不能全面认识作文教学的目标,要么拔高了目标要求,使学生无法达到,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自信心;要么降低要求,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更明确地说: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索真理的愿望。

”托尔斯泰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

”可见,一旦学生对写作训练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对写作“喜欢”,进而“快乐”,才是上策,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

因此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是成功作文的基础和关键。

在探索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时,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训练:

一、帮助学生寻找“下锅之米”,让学生有话想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最苦恼的莫过于“无米下锅”。

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材料库”是他们轻松作文的首要前提。

我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材料,让自己的“米仓”变得充实起来,并且能不断更新。

1.

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阅读对写作的帮助极大,这方面,许多名人均有切身体会。

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鲁迅说:

“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有指导,要教给学生阅读的好方法,而不要只是硬性规定每天阅读多少时间。

且不说有的学生因为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读来没劲而不去读;即使读了,如果没有掌握很好的方法,即使读了也是无法取得很好效果的。

所以,我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

在阅读内容上,不要只局限于作文书,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

在阅读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背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

阅读时要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辩相结合,在读中撷取妙词佳句、古诗名句、名人名言等文字精华,分门别类地摘录在笔记本上,做好读书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待作文时,学生再也不会感到“心中有话写不出”了。

2.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有些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仅仅是生活的旁观者。

因此,他们在写作时就会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即使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语言苍白。

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

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学生间有生活,值得学生众说纷纭的话题是很多的,只是他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新的作文教学目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

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素材。

如学生真能捕捉到生活,学生可写的材料其实是很丰富的,作文时学生也就会少许多的无奈。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

二、指导学生发现“写作之源”,让学生有话可说

1.注重观察,激活写作真情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

(1)细致地观察;

(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然后,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后,再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

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

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

这样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也乐于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写下来,加强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2.选好经典,激活写作激情

选入教材的课文多是典范之作,对于学生学习语言,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语言系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果只是上课时读读、讲讲,那未免太可惜了。

其中不少的经典段落是仿写的好材料。

由仿写到创作是一条客观规律,对于小学生而言,还处在写作的起步阶段,有个样子让他们参照,写起来自然觉得容易许多。

经常性的仿写练习,学生会受益无穷。

还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活写作激情。

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尽量创造机会,建立起语文教材与生活之间的“纽带”。

3.创设情境,激活写作热情

学生的写作训练不能局限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而要时时注意身边发生的事进行及时的练笔,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很多时候,我会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一天,一位学生匆匆向我汇报:

我们班级被扣分了!

我看着她那着急的样子,就和她一起分析扣分原因,想着补救的办法。

当我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议论纷纷,简直是炸开了锅。

我忽然灵机一动,快步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班级扣分以后……”几个大字。

要求学生把刚才的所见、所想、所说、所做等写下来。

成文后,我发现,同学们的真实情感流露无遗:

“我照往常走到大黑板前,看到了我们班级被打了一个大大的三角,我惊呆了,使劲揉了揉眼睛,定睛再看,一下子傻了:

我们班扣分了……”“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地走向教室……”“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大声地叫着:

是你不守纪律,被值周学生查到了……有的挥着手臂嚷着:

谁扣的分就叫谁补回来……”在批阅时,我不仅为学生的谴词造句的通顺、流畅而高兴,更被同学们维护班级荣誉的正义感所感动。

这种情境教学不仅使学生们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同时使他们受到了良好的情感陶冶,还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引导学生迸发“写作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