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孝经》《孙子兵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1980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孝经》《孙子兵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孝经》《孙子兵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孝经》《孙子兵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孝经》《孙子兵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孝经》《孙子兵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孝经》《孙子兵法》.docx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孝经》《孙子兵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孝经》《孙子兵法》.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孝经》《孙子兵法》.docx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孝经》《孙子兵法》

《孝经》

(一)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我是小助手

显:

显赫荣耀。

聿:

发声助词。

修:

学习,发扬。

厥:

其,他们的。

《大雅》:

《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

“我们的身体、毛发和皮肤,都是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的,不敢让它们损坏受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显扬声名到后世,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实行孝道的终极目标。

孝,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忠心对待君主,最终目标是要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

要称学习发扬先祖的美德啊!

’”

考考你的智慧

1.孔子为什么说不敢让我们的身体发肤受到伤害呢?

2.实行孝道的终极目标在文章中是哪两句?

3.推行孝道的三个阶段都是什么呢?

在原文中用“”画出来。

弘扬传统文化

曹操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

“大小将校,通过麦田,只要有践踏的,全部斩首。

”因此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走过,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

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按照规定处罚自己。

官员说:

“我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

“这条规定我我亲自下的,现在我的马踩坏了麦田,我理应受到惩罚。

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

”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便要自刎,他的手下连忙上前拦住了他。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

“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者。

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曹操沉思了好久说:

“既然古书《春秋》上这样说,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

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

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代替斩首的处罚。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

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大不孝的表现。

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二)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

我是小助手

慢:

怠慢。

尽:

尽心尽力。

一人:

一个人,这里指在高位的人,即天子。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

“爱护亲人的人,是不会在别人面前恶行恶言的;尊敬亲人的人,是不会去怠慢别人的。

以爱护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去侍奉双亲,并将这种德行教化施加于天下百姓,使大众都效法遵从,这就是天子的孝道。

《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个人有了善行,万众黎民都会仰赖于他。

’”

考考你的智慧

1.文章中“不敢恶于人”中恶的含义是()。

A不好B坏的行为C讨厌

2.天子之孝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用原文中的句子表示。

3.下边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一个人在家里爱护亲人,到了外边就不敢面对恶人了。

B.君主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用来规范百姓的言行。

C.身教甚于言传,因此作为一个君主应该首先修养自己的身心。

弘扬传统文化

大孝天下惠苍生

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他母亲病了,他就亲自熬药,尝好了冷热才给母亲端过去。

然而,刘恒的孝,并非只针对自己的母亲,作为一个皇帝,他对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

他登基时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这和其他皇帝没什么两样。

但他登基的第二道圣旨“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则是很多皇帝做不来的。

这道圣旨表达了刘恒爱护百姓、体恤民情、关心老人的意愿,“对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

赐给90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其他由啬夫来送达。

”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刘恒可说是首开先河。

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么会不拥护呢?

中华历史上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汉文帝刘恒以皇帝的身份入选,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一国之君,他以孝治天下,提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节俭敦朴、厚养薄葬,靠仁孝的表率作用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彪炳史册也就成了必然。

(三)

经典国学再现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我是小助手

社稷: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

诸侯:

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我是小翻译

身处上位却不骄傲,那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谨慎守法,那财富再多也不会有损溢。

身居高位却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地保持尊贵的地位。

财富丰裕却不奢侈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富有。

能够保有自己的富贵,然后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家,让自己的民众和睦相处。

这就是诸侯的孝道。

《诗经·小雅·小曼》中说:

“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潭旁边唯恐掉落,就像踩在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考考你的智慧

1.在上不骄,高而不危。

这句话的意思是()。

A.站在上面不骄傲,那么再高也不危险。

B.身处上位却不骄傲,那位置在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

C.在山上不骄傲地乱跑,那么爬再高也不危险。

2.如果我们想要长期保有自己的富贵,因该如何去做呢?

3.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下面哪个说法正确?

()

A.这两句话其实说的一个意思,都是很危险。

B.这两句话,都是很危险,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如履薄冰更加危险。

弘扬传统文化

今天学的知识虽然是说诸侯的孝道根本的,其实也是一个人的孝道根本。

在《四书·大学》里面有一段话说得好,“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这就是说,君子应该先注重自己的德行,当你有了高尚的品德,就会有有才之人来跟随你、帮助你,有了人才,你就等于有了最初的创业的资本,这样做起事情来,就会很顺利。

慢慢的,你就会积累下你的财富,有了财富才能够才尽其用,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

所以说,作为一个人,最根本、最应该注重的就是德行的修养,而不是追逐财富。

只有小人才舍弃德行,追逐财富,但是这样本末倒置的结果,必定是没有好的结果的。

那么,这和我们学的孝道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慎乎德”也就和我们学的“在上不骄,节制谨度”是一个意思,这个也是孝道的根本了。

(四)

经典国学再现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我是小助手

服:

①服饰,衣服。

②穿衣服。

身:

引申为行为。

宗庙:

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诗:

《诗经》

我是小翻译

不是历代明君规定的合乎礼法的服饰不敢穿戴,不是历代明君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历代明君推行的有德行为,不敢去做。

所以不符合礼法的话不说,不符合道德的行为不做;说话不需要选择就能符合礼法,行为不必刻意考虑也不会不当。

做到这样,那么说出去的话传遍天下也不会有过失,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和厌恶。

服饰、言语、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历代明君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先宗庙的香火延续。

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

《诗经·大雅·民》里说:

“日夜都要勤勉不懈,专心侍奉天子。

考考你的智慧

1.“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这句话里,两个“服”字的意思一样吗?

要不一样,都是什么意思呢?

2.“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的意思是()

A.开口不用选择语言,身体不用选择行为。

B.说话不需要选择就能符合礼法,行为不必刻意考虑也不会不当。

C.我们说话可以口不择言,做事可以随心所欲。

3.文章中提到的“三者备”,指的是哪三者。

4.这段话的总体含义是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

古代衣服的讲究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古代,人们穿什么服装都是很有讲究的。

衣服是一个人的外表,它不仅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也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表现。

在古代,统治者制定了不同阶层的人所穿的衣服,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古人的衣料只有丝织品和麻葛织品。

丝绸这种高级的布品,只有统治者才能穿,而一般的贫民百姓,则只能穿麻布衣织品。

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

后来一般读书人在没有考取功名,没有入仕之前,也称为布衣。

比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自称“臣本布衣”,也就是从这种说法中得来的。

另外,就算是统治阶层,他们的衣服也是有等级区分的。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五种人都穿的不同的衣服,这就是所谓的章服。

什么级别的人,只能穿什么级别的衣服,不可以乱穿,如果穿错了,就犯了僭上逼下的罪过。

比如卿或大夫穿了天子的服装,那就是冒犯了天子,那是大不敬,是要治罪的。

而且,他们也不能穿诸侯的服装,如果穿了,那就是等于逼迫下面的人了,这也是不对的。

所以,古人在上朝的时候,就算彼此之间互不相识,只要看看你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官衔。

看到你衣服上面的花纹,人们就知道你是属于什么地位,这也是是便于不同等级官员互相之间行礼,位卑的人要主动向位尊的人行礼,不能失礼。

其实,在古代,有关穿衣的讲究还很多很多,要是有兴趣的话,你们可以自己去找找,看看还能找出多少呢。

(五)

经典国学再现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我是小助手

分:

区分。

谨:

谨慎。

庶人:

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我是小翻译

利用天时四季、节气的变化,区分土地的高低、好坏,行为谨慎,生活节俭,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平民百姓应该遵循的孝道了。

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孝敬父母是不分地位贵贱的,孝道是没有始终,永远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做不到行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考考你的智慧

1.名词解释:

1.区分谨慎百姓

分:

谨:

庶人:

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是什么意思?

()

A.用上天的东西,来把地上的利益分了。

B.我们要利用天气的变化和随意利用土地资源。

C.我们要利用天时地利,来劳作生息。

3.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施行孝道是没有始终的,它是永远存在的。

B.我们在赡养父母的时候,要尽量节俭。

C.天子和平民百姓不同,所以天子尽孝要多点,百姓尽孝可以少点。

4.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你因该如何施行孝道呢?

弘扬传统文化

蔡顺采桑

西汉末年,河南汝阳有一个名叫蔡顺的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只有母亲和他相依为命。

有一天,蔡顺看见母亲又在帮别人洗衣服,很是辛苦,就边给亲捶背,边告诉母亲以后他长大了会好好孝顺她的。

母亲听了很高兴。

  

当时正是战乱时期,到处都在打仗,蔡顺的家乡遭遇了饥荒,到处寸草不生。

家里什么吃的都没了。

可是他的母亲却在这个时候生病了。

为不让母亲饿着,蔡顺决定上山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野果来吃。

蔡顺找了很久,发现了一些桑葚。

他摘下桑椹尝了尝,发现这些桑椹有甜的有酸的,就决定把酸的留给自己吃,甜的给母亲吃。

于是他把桑椹分别放到了两个篮子中。

回家的路上,蔡顺很不幸遇到了强盗。

强盗要他留下值钱的东西,并看到他拎着一篮黑色的果子和一篮红色的果子,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蔡顺告诉他们自己的母亲生病了,自己是去给母亲找吃的,他篮子里的是桑葚,黑的甜给母亲吃,红的酸留给自己吃。

强盗们看到小小的蔡顺那么孝顺,就把他放了过去,不仅也没有拿走他的桑椹,还送给了他一头牛和三斗米。

孝顺的蔡顺感动了强盗,他们也不再做强盗了,而是去投身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为老百姓争取权利去了。

而蔡顺的母亲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病也终于好了。

蔡顺孝敬母亲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下来,还被编进了二十四孝中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孝敬父母,并不需要等到拥有了荣华富贵才可以做到,只要我们有一颗孝敬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的。

(六)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我是小助手

经:

常规的,恒久不变的。

则:

效法。

因:

根据,利用。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

孝道就好像天际日月星辰恒久不变的运转,也如地上万物生长的规律一般,是人们行为的根本。

天地之间的这种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也是人们应该效法的。

效法天道运转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变换的优势,来平顺施教天下大众。

历代明君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大众,所以就率先施行广博的爱护,因此民众就没有敢于遗弃他的亲人的,向大众传播道德、仁义,民众就会兴起去执行。

用恭敬和谦让做出表率,民众就不再相互争斗,用礼仪和音乐来做引导,民众就会和睦相处;把好坏的标准呈现出来,民众就知道什么是禁止的而不会犯法了。

考考你的智慧

1.“则天之明”中则字是什么意思?

()

A.否则B.规则C.效法

2.解释句子“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3.古代的明君是如何教导大众的呢?

4.“天经地义”这个成语是指指理所当然的事。

它是含有反义词的成语,这样的成语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弘扬传统文化

冯谖客孟尝君

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说他愿意在孟尝君家里当个食客。

孟尝君问:

“客人有什么爱好?

”回答说:

“他没有什么爱好。

”又问:

“客人有什么才能?

”回答说:

“他也没有什么才能。

”孟尝君听后就笑着接受了他,按照对待其他客人的样子对待他,并且知道冯谖还有一个母亲,孟尝君就让人给她送吃的和用的。

有一次孟尝君需要找人去薛邑收回他的债务,冯谖就自愿站出来替他到薛邑去了。

临走时,冯谖问孟尝君是不是需要用这些钱替孟尝君买些东西回来,孟尝君就对冯谖说:

“您收了债,看看就我里缺少什么东西就替我买回来吧。

冯谖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

借契全核对过了,冯谖就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返送给那些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

老百姓们欢呼万岁。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

“您说‘看我家所缺少的就买回来’,我考虑到,您宫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满堂,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

所以我就用债款给您买了义。

”孟尝君问:

“义是怎么买的?

”答道:

“现在薛是属于您的,可是您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没有去爱护他们,反而趁机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

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并且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式。

”孟尝君很不高兴,只好说:

“好吧,先生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遭到罢官,孟尝君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邑去了。

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的时候,就看到薛邑的百姓扶老携幼,都站在路上来迎接他。

直到这时,孟尝君才明白了冯谖给他带来了什么。

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感激地说:

“先生给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算见到了。

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相,没有一点祸患,都是(由于)冯谖的计谋啊。

(七)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

“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

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

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诗》云: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

我是小助手

遗:

遗弃。

治国者:

治理国家的人,这里指诸侯。

鳏寡:

失去妻子的男人和失去丈夫的女人。

引申指孤苦无依的人。

然:

这样,如此。

觉,伟大。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

“以前那些圣明的先王,以孝道来治理天下时,连那些非常卑微的小国臣子也不敢遗弃,何况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诸侯呢?

因此他们能够得到各国的欢心,愿意帮助他去侍奉他的先王。

治理一个国家的诸侯,连那些孤苦无依的鳏夫寡妇都不敢轻辱,更何况是那些士人和百姓呢?

因此能够得到百姓的欢心,让他们愿意帮助诸侯祭祀他的先祖。

因此,天下太平和睦,灾害和霍乱也不会发生。

所以圣明的君王用孝道来治理天下也能得到这样的效果。

《诗经·大雅·抑篇》上说:

‘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各国都来归顺。

’”

考考你的智慧

1.“有觉德行中”,觉字的含义是?

()

A.感觉B.睡觉C.伟大

2.以前的明君是如何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

()

3.明君用应该以孝道治理天下,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因该如何去做呢?

弘扬传统文化

郯子鹿乳

郯子是我国东周时期的人,他的父母在年迈的时候,都患了很严重的眼疾,郯子非常焦急,想方设法四处求医。

  一次,他听医生说,治这种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鹿乳。

但是,鹿乳在市场上买不到,就算要去深山里找,可还没走到跟前,鹿就早逃走了!

怎么办呢?

郯子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张鹿皮披在身上,然后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远远看去,极像一头顽皮的小鹿。

就这样,郯子扮成小鹿,学着鹿走路的样子,学着鹿“呦呦”的叫,骗取鹿的信任,混进了鹿群中,取母鹿的乳汁给父母亲治病。

  有一次,混在鹿群中的郯子忽然发现林中有一支箭对准了自己,顿时意识到,那是猎人的箭。

他赶紧站起来,大声喊:

“别射!

别射!

我是人!

我是来取鹿奶回去孝敬父母的。

”猎人得知郯子取鹿乳的事,非常感动,就帮他一起挤出鹿奶,并护送他出山。

从此郯子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后来,郯子做了一个叫做郯国的小国国君,也是以仁德感化国民。

郯国虽是个区区小国,但却很有名气,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郯子的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赢得了百姓的心。

郯子治国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因此使得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当时的一些典章制度也都长久地保持了下去,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八)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

“君子,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

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

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

《诗》云: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

我是小助手

容止:

指(人)仪容举止。

度:

榜样,这里是做榜样的意思。

临:

治理。

忒,差错。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

“君子,他的言谈,必须想到要受到人们的称道;他的作为,必须想到要给人们带来欢乐;他立德行义,必须能让人们尊敬;他的所作所为,必须能够让人们来效法;他的仪容举止,必须合乎规矩,可让人们仰望;一进一退都可以作为人们的榜样;以这样的方式来治理国家,管理百姓。

所以人们会敬畏而爱戴他,并且效仿他想要和他一样。

所以就能成就他的德育教化,顺利推行他的法规和命令。

《诗经·曹风·鸤鸠》篇中说:

‘善良的君子,其容貌举止端正而没有过错。

’”

考考你的智慧

1.以临其民中,临字的含义是什么?

(   )

A.治理  B.面对  C.降临

2.下边哪句话的含义是正确的?

(   )

A.君子说的话要让别人去评判,行为要能取悦别人。

B.君子的穿衣打扮要漂亮,可以让人们观赏。

C.善良的君子,其容貌举止端正而没有过错。

3.文章中提到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人们的榜样,那么,你心里有能作为你的榜样的人吗?

为什么他能作为你的榜样呢?

弘扬传统文化

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

我们在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行的端,坐得正,这样才能心中坦荡,无愧于天地。

后汉有个人叫杨震,他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老百姓都很尊敬他。

杨震去做东莱太守的时候,路经一个叫做昌邑县的地方。

昌邑县的县令王密曾经被杨震重用过,心里一直十分感激他,只是总没有机会报答,很是遗憾。

当他听说杨震赴任要路过昌邑,心里就非常高兴。

杨震一到昌邑,王密就立刻上门拜见他,两个人相见,非常高兴,谈天说地,一直聊到深夜。

这时,王密看看其他人都睡觉了,于是就悄悄拿出黄金十斤送给杨震。

杨震立刻拒绝了他,说:

“我了解你才推荐你,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

王密没有理解杨震的意思,继续说道:

“深更半夜,没有人知道的。

”杨震却认真地说:

“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听了杨震的话,立时醒悟了过来,非常羞愧地走了。

(九)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我是小助手

致,竭尽。

严:

端庄严肃

丑,同类。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

“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恭敬之心地侍候;在奉养的时候,要尽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做;父母生病的时候,要带着忧虑的心态尽心尽力地照料;父母去世时,要竭尽悲痛的心情去料理后事;祭奠祖先的时候,要竭尽严肃地去对待。

这五方面都做到了,才能算作是尽到了侍奉父母的责任。

侍奉父母的时候,要做到身居高位而不骄横傲慢,身居低位而不违法作乱,在同事之间,要和顺相处而不起纷争。

身居上位,如果骄横傲慢就会导致灭亡,身居低位违法作乱就会遭受刑罚,在同事间纷争不断就会引起互相残杀。

这三项恶事如果除去,让父母每日担心自己,就算每天都用猪牛羊肉去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啊。

考考你的智慧   

1.选择加点字的合适意思。

A.送给,给予。

  B.招引,使达到。

C.竭尽。

(1)大会开始,由主席首先致辞。

()

(2)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

(3)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冬天很容易致病的。

()

2.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有五致、三戒,都是什么呢?

3.为什么说“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弘扬传统文化

泰伯采药

商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两全的人,姓姬名泰伯,是诸侯周太王的长子。

他有两个弟弟,大弟叫仲雍,二弟叫季历。

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姬昌出生的时候,有红色的雀鸟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上,表示有圣人出世的祥瑞。

周太王看祥瑞的出现,又发现这个小孙子姬昌的确有不凡之才,就有意将王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姬昌。

泰伯知道了父亲的心意,就和大弟仲雍商量应该如何顺从父亲的意愿。

这时,刚好周太王生病了,于是泰伯就跟仲雍以采药为名离开了周国,远远地来到南方荆蛮之地。

当时有许多人到荆蛮寻找泰伯,泰伯为了不被认出来,就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纹上了花纹。

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两个长兄也没有回去奔丧。

这样,泰伯成全了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季历的心愿,免去了世人说父亲不按规矩传位的嫌疑,让季历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

泰伯让天下,成全了父母的心愿;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后来,孔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十)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者,敬而已矣。

我是小助手

善:

好。

悌:

敬爱兄长。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

“教育人们相亲相爱,没有比推行孝道更好的(办法)了;教育人们礼让和顺,没有比敬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民风,改变民俗,没有比音乐的教化更好的了;让君主安于其位,治理民众,没有比用礼教来感化更好的了。

礼教,就是敬爱而已。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名词

善:

礼:

悌:

2.仿写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