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赤壁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409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赤壁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学设计赤壁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学设计赤壁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学设计赤壁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学设计赤壁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赤壁赋.docx

《教学设计赤壁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赤壁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赤壁赋.docx

教学设计赤壁赋

《赤壁赋》教学设计

语文_高中_滕州二中_林莉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苏轼,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

2、体会本文情、景、理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      

3、探讨本文中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知识;

2、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的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情、景、理的完美融合

知识目标:

   掌握本文出现的重要文言知识。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诵读的规则。

2、学会多角度品析精彩语句,通过朗读背诵提升效果。

3、在理解文句深层含义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睿智超群的人生哲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品味文中写景抒情的名句,提升自己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

      2 、领悟作者高超的人生哲学,培养学生豁达开朗、乐观进取的人生品格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方法:

串讲+探究、鉴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利用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着重了解被贬赤壁这段经历及与之有关的材料,了解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简单知识等。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籍解决字词问题,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2、教师准备

(1)若用多媒体教学,收集资料,制作好多媒体教学课件。

(2)准备好相关的巩固练习课前课中课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齐读

是谁在江边吟诵:

“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惆怅;

是谁在月下低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

是谁在沙场上豪言:

“西北望,射天狼”的威武;

是谁在赤壁诵唱: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豪迈;

是你----一生坎坷永不服输的苏轼

引出作者,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21岁中进士,一生仕途坎坷。

正是人生的苦难造就了这位“古今第一才子”的文学成就,而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我们今天要学的《赤壁赋》,就是他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三、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在这里,为排遣内心郁闷,他经常来赤壁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他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些名篇。

《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文体简介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2、关于赋的特点:

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

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五、文本研习

(一)任务一:

吟诵穿越千年的美文咀嚼极致古典的魅力

文言文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以形表意的语言,体现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

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学校开展“自然与人生:

《赤壁赋》——名家经典导读”活动,作为一名导读者你将引领同学们学习文中哪些文言知识呢?

提示:

找出文中你认为比较重要文言知识。

(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重要句式及重点语句等)

师生共同交流,解决学生的疑惑。

可以采用学生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教师点拨。

师ppt展示当堂巩固:

正襟危坐  形作动整理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名作状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东向西名作状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下江陵攻占名作动

哀吾生之须臾 片刻

顺流而东也向东进发名作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捕鱼、砍柴名作动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意动用法

翻译下流语句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却始终未曾流走;时圆时缺的就像那月,却最终没有消减或增长。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当他占领荆州,攻下江陵,沿长江东进的时候,战船千里相连,旌旗遮天蔽日,他面对长江畅饮,横握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英雄,而现在在哪里呢?

(二)任务二:

心灵的远游——山水与人生

红尘喧嚣,生命寂寞,不少文人墨客便在山水之境中漫游,因自然而生彻悟,苏轼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自然与人生:

《赤壁赋》——名家经典导读”活动的导读者,你怎样引领同学们去感受苏子与自然物我相融、神与物契的精神世界?

提示:

1、制作名家名片。

(作者的简介、写作背景等)

2、注意本文中表示情感变化的词语并结合语句分析原因。

生互相讨论派代表发言展示

师:

下面哪个小组的代表先来发言?

生1: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21岁中进士,一生仕途坎坷。

正是人生的苦难造就了这位“古今第一才子”的文学成就,而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我们今天要学的《赤壁赋》,就是他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生2: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在这里,为排遣内心郁闷,他经常来赤壁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他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些名篇。

《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师: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生快速诵读课文找出表示心情变化的词语。

师明确乐甚———愀然——-喜而笑

赏析“乐”

师:

作者为何而乐?

请同学们找出能表现乐的原因的句子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沟通交流达到悟读。

生1:

时间是七月既望良辰

生2:

美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这些都点明景色非常美,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澈,如梦境一般。

生3:

乐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出去游玩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

师总结:

作者的这一段描写蕴涵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诗的国土,沉醉在山水风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深蕴的人生意义。

作者以传神的笔墨,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丽、静谧以及与客人夜游的逸兴。

本段写赤壁夜景,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风”、“水波”和月出后的“白露”、“水光”,既烘托了游人自由愉悦的心绪,又为后文对“水”、“月”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作了铺垫。

这时作者面对这样的美景体现的实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汤显祖的牡丹亭有云: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苏轼的这段文字包含了良辰、美景、乐事所以会感到快乐。

赏析“悲”

师:

面对如此美景作者悲从何来?

请同学们诵读课文二三段,找出引起悲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生:

“望美人兮天一方”表现求而不得的苦。

师点评:

这里的“美人”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的感慨。

悲从何处来,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而发出天各一方之叹,在游赏之“乐”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这“乐”本就属于苦中作乐,借山水而暂时排遣其内心的郁闷。

所以从“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望心情中进一步引出忧患整个人生的哀思来。

这是由乐到悲的第一层心境。

  

师ppt插入写作背景:

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师:

由乐到悲的第二层心境是通过什么来写呢?

 

生:

客人的洞箫声。

 

师:

如何写箫声?

 

生: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连用了四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

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流泪。

师:

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完成了两段之间的过渡。

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不露一丝圭角,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面的对话。

师:

悲的原因还有,请同学们继续往下找。

生1:

古(一世之雄)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

生2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生3:

:

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

师点评: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与人生短暂。

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

这么个一世之雄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

有为者尚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生命短暂,有志无为者,惟有羡长江之无穷,哀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注意思想。

师:

客所悲实乃古今哲人共同的困惑,他们彻悟了天地宇宙的无穷后,产生了一种渺小感和迷茫感,你能举出诗句吗?

生1:

李白: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生2:

庄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

生3: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植: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生2:

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师总结过渡:

作者因景而乐,因情伤悲,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由悲转喜?

生讨论,师点拨:

作者从眼前的自然景物出发,得出了自己观于天地人生的认识。

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和不变的一面。

   

水月     人

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师总结:

悲和喜其实只是一念之间的情感,关键在于对问题如何看待。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

不必因吾生须臾而羡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乐上来了。

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箫吹奏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认识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任务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这也是课文的感情线索。

文章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中,满腔悲愤寄寓旷达的风貌之下。

师:

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

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

生讨论交流

师点评:

1、主与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2、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

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

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

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

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3、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斥低劣小人”。

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倒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

—方方《喜欢苏东坡》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三)任务三:

写作训练

每一片风景都是一种心境

师展示图画

描写上面这幅图画并加入你的感悟,不少于50字。

生写作生展示

师:

美文共欣赏

残荷和秋天一样带给人很多感悟和思索,哪些残破的荷叶和数株枯黄的荷杆相依相伴,无声无息,或昂首,或弯曲,或蜷缩,或扩展,似乎在向世间倾诉它们往日“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采,以及“留着枯荷听雨声”。

“出淤泥而不染”清白的一生。

师:

无论怎样的风景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要向苏轼一样多角度看问题,无论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都能闲庭信步,洒脱豁达,如果这样什么样的人生的高峰不能逾越呢?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学案》本课内容。

八、板书设计

赤 壁  赋

苏  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