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035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docx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docx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

A085开平二幼裴炜玮

[内容摘要]: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明确养成教育的内容,寻求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通过成人严格要求,幼儿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幼儿受益终生。

[关键词]: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问题的提出:

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科技、知识、人才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面对形势发展的需求,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优良素质为基础。

对于幼儿而言,优良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培养。

就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看,由于长期受中小学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有不少家长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看作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作为软任务,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

不少幼儿在回答科学常识、讲述故事、加减数时做得头头是道,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

有的幼儿尚未形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以及交往、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求知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也不尽人意。

幼儿园教育不仅忽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而且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途径各方面都是欠缺的。

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畸形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

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另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

一是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常规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二是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纲要》提倡终身教育,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是幼儿终身收益的品质;四是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有较大差异,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

二、养成教育研究现状

1、从研究重点看:

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多侧重目标体系的研究,轻方法和过程的研究。

2、从研究内容看:

缺乏环保、守规则、情感、合作意识、自信心等方面的研究。

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习惯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21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

因此在新的时期我们重新提出幼儿养成教育的研究,把养成教育纳入主题课程中,并把家长纳入到教研中,家园配合共同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概念界定:

行为一词是心理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名词,其含义是:

内在的、外显的意识与潜意识一切活动。

即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及内隐性的意识历程。

关于习惯和养成教育在学术界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做了如下解释:

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如习惯成自然;

2、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参见《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348页)。

这一解释说明习惯存在两个层次,个人的和社会的。

在英语中,习惯一词用"habit"表示,它有以下两种基本含义:

①习惯,就是某人已经习惯了的不能放弃的某种东西;②指习性、脾性、惯常的行为(参见,《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

习惯是一种熟练的行为或行为方式,一经形成不易改变;习惯与个人和社会都有密切联系,对人和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我们认为可以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上对习惯进行定义。

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在长时间里由于学习、训练或者受到环境的影响等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或倾向,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

从社会层面(或者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稳定的、自然的或自动的行为方式或倾向。

按其对于人的价值和作用,习惯可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或积极的习惯和消极的习惯。

凡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起积极作用,适应人的正常需要的习惯就是良好的习惯,反之则是不良的习惯。

而我们对养成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解为: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意义

1、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幼儿成才、成人

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一位:

“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

”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

“是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老人答: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他们认为终生所学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得以培养的良好习惯。

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

著名学者竺可桢先生从小就做事认真,注意留心观察世间事物的变化,而且从小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

这种良好的习惯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华罗庚教授的刻苦自学习惯等等,都成为他们走上成功道路的基石。

所以习惯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

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曾对1560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主要考察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27.2%的学生认为不良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其余72.8%的学生认为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影响。

这部分人中,认为习惯对学习成绩有轻度影响的占32.7%,有中等程度影响的占20.1%,有较重影响的占13.2%,有严重影响的学生占7.5%。

从这项调查中完全可以看出:

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

他访谈过200名高考状元,他认为这些状元们都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就是爱学习,可以说每个状元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习惯已经成为他们素质的一部分,如果不让他们学习,他们都会觉得难受。

因此,在总结高考状元的父母培养孩子的秘诀时,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有利于幼儿成才,也有利于家庭的幸福。

我国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孩子习惯的重要性,而且认为孩子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必须从家庭培养起。

孔子曰: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我国家庭教育是有传统的。

古代人重视家庭中的习惯培养固然与对孩子成才、成人的期望有关,但直接的原因往往是孩子的行为习惯与家庭幸福直接关系。

诸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收拾房间、洗衣服、做简单的饭菜,会洗刷餐具、扫地、倒垃圾,主动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如果孩子能达到这些要求,家长能不高兴?

家长不仅有了小帮手,还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

反之,孩子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不时还发脾气,家长能高兴吗?

为了家庭的和谐、幸福,为了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

行为习惯涉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具有积极作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界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能够有利促进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论述素质教育时强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

“中小学加强德育首先从文明礼貌做起。

文明礼貌的传统不能在新一代人中丢失,如果一旦丢失了,小而言之,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大而言之,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带来耻辱。

”礼仪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有礼仪规范,才能使社会井然有序。

要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要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必须抓紧人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现在的幼儿十多年后都将走向社会,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到我们的社会风气。

为了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必须抓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人们的行为习惯如何,标志着国家的文明程度。

外国人来中国,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

因此,抓好行为习惯教育,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

从德育方面而言,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在开平区第二幼儿园1个小班,2个中班,共80人中进行的,小班平均年龄3—4岁,中班平均年龄4—5岁。

研究方法

贯彻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按照提出问题、收集整理信息、拟订计划、行动实施和评价总结的总体步骤,真正实现行动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为行动提供理论指导的目标。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需要,采用了调查问卷法、观察记录法、个案跟踪法、抽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

如在前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观察记录法,用书面问卷形式,就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及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观念、方法、教育内容等问题,对班内抽样的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

对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教师不加任何干预,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在对幼儿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中,选用了个案跟踪法:

以个案临床研究为主,通过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运用观察、访谈等多种手段,来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寻求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年9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精心选题。

2、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3、课题组集体讨论,形成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方案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本阶段我们主要从四个问题入手,每个问题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式。

1、分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并进行研究;

幼儿行为习惯分为生活卫生习惯、社会交往习惯、语言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健体习惯、审美习惯等七种。

其中宋春梅老师针对小班的年龄特点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内容作了细化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

幼儿行为习惯分为生活卫生习惯、社会交往习惯、语言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健体习惯、审美习惯等七种。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在一些行为习惯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

争抢玩具、挑食等等。

所以,我认为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从幼儿抓起。

具体有以下方面:

1、认识国旗,能分辨是不是国歌。

2、愿意上幼儿园,爱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3、听老师的话。

4、听家长的话,在家长面前不撒娇,不缠人。

5、有了好吃的先让父母,不吃独食。

6、每天上幼儿园时,在成人提醒下老师会问好,离开幼儿园中“再见”。

7、认识的人大声称呼,如喊“老师”、“阿姨”、“叔叔”。

8、别人讲话时,自己不乱嚷嚷。

9、不说难听的话。

10、在老师提醒下不争抢玩具,不独占玩具。

11、在老师提醒下不打架,不用手抓人。

12、在老师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遵守幼儿园秩序。

13、在老师提醒下不学坏人的样子。

14、不说慌话。

15、有了错误,经老师提醒后要改正。

16、不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

17、在成人的帮助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衣服、脱衣服、穿鞋、洗手等;自己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

18、爱惜食品、玩具、图书等物品。

19、爱护花草,在公共场合不掐花折枝。

20、讲卫生,天天洗脚、洗脸;早晚漱口、刷牙。

21、打针、吃药、跌倒时不哭,不怕生人,敢在全班面前讲话、唱歌。

有这样一句话说的好:

“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一个人的习惯对他的一生至关重要。

幼儿正处在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应该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明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

集体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

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

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

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2、探索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1)、一日活动都是课程,课程必须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

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

例如:

我在教幼儿玩“世界商贸银行”游戏时,把幼儿分成六人一组,共分成五组,每组发一种工具若干件,制造不同形状的纸币,规定在五分钟内完成,然后把纸币存到银行,数量越多就胜利。

游戏过程中需要每一组把多余的工具相互交换成自己那一组所需的工具才能完成的,这样幼儿不仅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集体相互配合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学会了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良好品德。

达到了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2)、一日活动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惩罚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

一位哲学家说:

“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弱智,我就能把他变成优等生。

”有人问他成功的密诀时,他说:

“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

”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

比如:

我所教的班是一个混合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差,有的不团结友爱、有的不讲卫生、有的没有礼貌、有的没有整理玩具物品的习惯。

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一个“每天竞选班长”的行动,由本班幼儿推选,说出他的优点,然后举手表决,超过本班幼儿人数的一半就当选,最后教师总结,今天没有当选的幼儿还有很多都表现不错,可能有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希望继续努力明天当选。

这样既不让没有当选的幼儿感到不如别人而垂头丧气,同时又教育了他,使他该掉了不良行为习惯。

(3)、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态度要温和,切忌粗暴

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

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比如:

有一次,我带幼儿玩“三只小羊”时,发现大羊头饰不见了,于是我奇怪地问:

“小朋友们,大羊生气了,跑到哪一个小朋友身旁了,快找找。

”我话刚一说完,发现廖峻洁小朋友突然脸红了,他见我在看他,连忙把头饰藏起来。

我又说:

“我知道有一个小朋友最喜欢扮演大羊了,所以大羊早就跑到他那里去了,我们欢迎他上来好吗?

”这时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大羊”的出现,结果他上来了,我摸了他的小脑袋一下,给他带上头饰,开始玩游戏了,我笑了,他也笑了。

(4)、一日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

我有一本很大的绘画书,突然“不翼而飞”,我“明察暗访”才发现是本班的一位家境有点困难的李美容小朋友拿的,我问她“你喜欢这本画画书吗?

”她点点头,我说“老师就送给你吧!

”她高兴地说“老师,我错了,谢谢!

我喜欢画画,可妈妈就是不给买,这样我就把画画书带回了家。

”我说“孩子,以后你需要什么,给老师说一声,老师会尽量满足你的。

”她搂住我的腰说“我能叫您一声老师妈妈吗?

”我激动地说“可以,可以。

”通过这件事,让我感悟很深,家长和老师要满足孩子的合理正当要求,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这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

(5)、借助文学作品的力量,贯穿一日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美的文学不仅能陶冶幼儿的情操,让幼儿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

教育他们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比如:

我班有一位不讲卫生的小男孩,每天来到学校口袋里都装得满满的,什么东西都有,每天检查他睡觉的床上也有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师给他说了几次他还是老样子。

针对这种情况,我每天抽十分钟的时间给小朋友讲“你喜欢谁?

”、“小猪变干净了”、“母亲河哭了”等等讲卫生的故事,每一周请校医来上卫生保健课一次。

这样过了不久,他真的改变了许多,同学们喜欢跟他玩了,老师也喜欢跟他做好朋友了。

3、探索家庭教育在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中作用。

我们通过抽样调查和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总结出了家庭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间的关系——家长的职业差异、素质高低等因素,导致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和力度有所不同,使得幼儿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表现迥异。

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使家庭教育成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力量,而不是成为幼儿不良习惯滋生的温床。

但是家庭教育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4、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及矫正策略。

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个案跟踪法,针对不同的个案,教师记录了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但是我们的研究不全面,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搜集不同的个案继续研究。

第三阶段:

研究总结阶段(2007年1月—2007年2月)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所谓习惯,是指由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其心理学基础是动力定型,大脑皮层由于经常受到按一定顺序出现的刺激物的作用,而形成某种与之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当再接触相同的刺激物时,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

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倾向。

如,一个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的孩子,不论在什么场合下都会自觉做到,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不舒服。

行为习惯所包含的类型一般有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语言习惯、社交习惯、劳动习惯、健体习惯、工作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审美习惯等。

每种类型的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一)、生活习惯:

主要包括饮食习惯、衣着习惯、睡眠习惯,每种习惯的内容有:

饮食习惯:

固定就餐地点、按时就餐、就餐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不用手抓饭菜,会使用餐具进餐,进餐姿势正确;不挑食、不偏食、荤素搭配、营养平衡;集体就餐时要兼顾他人(如果和客人一起就餐时要照顾客人,入座时请客人先坐,上菜后请客人先吃);吃饭时要安安静静地吃饭,不说话、不东张西望;定时喝水、随渴随喝、每天保证喝水1600毫升至1800毫升;剧烈活动后不要马上喝水;少喝饮料、不能用饮料代替水。

衣着习惯:

衣着舒适、整洁、朴素、大方、便于活动;不穿奇装异服;衣着干净、卫生;不穿紧身衣服;能结合气温高低和活动量的大小变化增减衣服;穿透气好合脚的布质鞋、运动鞋和棉线袜。

睡眠习惯:

睡眠姿势正确(右侧卧或仰卧,枕头高低合适);早睡早起,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睡觉前不做剧烈活动;自己独立安静的睡眠(自己单独一床,不用别人哄睡,不用辅助物入睡);睡眠时不乱翻身,不蹬被;睡眠前后情绪稳定(不哭闹,不乱发脾气);入睡迅速;有午休的习惯;睡眠时能自己起床排便。

饮食卫生习惯:

饭前必须洗手,饭前不进行剧烈活动,生吃瓜果要洗净后再吃,不吃过多的甜食,不乱吃零食,不暴饮暴食,要细嚼慢咽,不喝生水和不清洁的水,不用汤泡饭或边喝水边吃饭。

清洁卫生:

每天早晚各洗脸、刷牙一次;饭前便后洗手,手脸脏了随时洗;饭后漱口、擦嘴;每天晚上要用温水洗脚、女孩要洗屁股;每周剪指甲一次;每周洗头发2----3次,头发长了要及时理发,女孩尽量不留长发、不用金属发卡;每天换洗手帕、鞋袜;注意保护皮肤,每周洗澡一次;定时大便。

环境卫生:

东西要放在固定地点,摆放要整齐;不乱丢果皮纸屑;不在地上、墙壁上、家具上、床单上乱写乱画;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

器官保护卫生:

(1)用眼卫生:

读书姿势正确(眼离书本一尺远,光线充足不晃眼,姿势端正拿好书,一页一页认真看);书写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远,拿笔姿势经常练,眼睛本子离一尺,胸口桌子隔一拳);不在运动的车上看书,不躺着看书,不走着看书;看电视距离远近适宜(距离为电视屏幕对角线的两倍),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小时,每天看电视时间不超过2小时;不用脏手揉眼睛;异物入眼睛后,不揉搓。

(2)用嗓卫生:

注意保护嗓子,不高声喊叫、不尖叫;唱歌时,用最好听的声音唱,唱歌后不马上喝凉水;正确朗读,声音洪亮;用嗓子时间长时,要及时休息、润喉;上呼吸道感染时,尽量不唱歌、不大声说话。

(3)用耳卫生:

遇到噪音时,用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巴;不用硬物抠耳朵。

心理卫生:

活泼开朗、勇敢坚强、热情大方;性情豁达,遇事不钻牛角,不计小节;不嫉妒别人,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为别人的成绩喝彩;公平竞争,不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与别人竞争;不过高评价自己,对人对事心平气和;对别人有意见时当面提出,不在背后议论别人;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紧急事情会妥善处理。

(二)、学习习惯:

主要包括好问习惯、善思习惯、探究习惯、评价习惯。

每种习惯包括的内容有:

好问习惯:

对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见到新鲜的事情多问为什么。

善思习惯:

爱动脑筋、勤动脑筋;能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不满足标准答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依从于别人的见解,敢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探究习惯:

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满足于单纯解决问题的现状,喜欢寻根问底,喜欢自己动手实验,验证已有结论。

评价习惯:

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明确努力的方向;对同伴的学习成绩有恰当的评价,不贬低同伴的学习成绩。

(三)、语言习惯:

主要包括听的习惯、说的习惯,每种习惯包括的内容有:

听的习惯:

听别人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别人说话时不插嘴,会倾听,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

说的习惯:

准确使用普通话;想说,喜欢与人交谈;会说,语言条理、清楚,用词恰当;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社交习惯:

主要包括会使用礼貌用语,对同伴谦让,对长辈尊敬、有礼貌等等,具体内容包括:

会恰当地使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您好”等礼貌用语。

尊敬长辈,主动与长辈打招呼,主动为长辈让座。

友爱同伴,不争抢玩具、图书、食品,关心比自己年龄小的弟弟妹妹。

进别人房间时要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待人接物热情周到,初次见面时,主动自我介绍。

与别人交谈时,坐、立、行姿势正确。

(五)、劳动习惯:

主要包括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每种习惯包括的内容有:

爱劳动的习惯:

主动自愿地参加劳动,劳动时心情愉快;劳动时不拈轻怕重,不怕脏,不怕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能自己吃饭、穿衣、洗刷、梳头;自己整理房间、床铺、衣物、书包;自己洗手绢。

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摘菜,擦桌子、扫地、抹地板、倒垃圾,摆放碗筷、洗碗,购物,浇花、拔草,农村的孩子农忙时帮大人做一些农活。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友爱同伴,不欺负弱小;心中有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遵守公共道德: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不攀折花木;爱护公物,注意节约水电;在公共场所守秩序,自觉排队。

(六)、健体习惯:

主要内容有:

喜欢锻炼,坚持锻炼;

固定时间进行锻炼;

运动强度适宜,运动时心情愉快;

不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安全的地点锻炼,不参加不健康的运动;

坚持户外活动,每天不少于3小时;

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

(七)、审美习惯:

主要内容有:

热爱美好的事物,看到美好的事物心里高兴;

会欣赏美好的事物;

能辨别事物的美丑;

会用恰当的手段表达对美的感受。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幼儿正处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