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不孤《京话日报》主笔彭翼仲发配新疆至生还京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0791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吾道不孤《京话日报》主笔彭翼仲发配新疆至生还京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吾道不孤《京话日报》主笔彭翼仲发配新疆至生还京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吾道不孤《京话日报》主笔彭翼仲发配新疆至生还京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吾道不孤《京话日报》主笔彭翼仲发配新疆至生还京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吾道不孤《京话日报》主笔彭翼仲发配新疆至生还京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吾道不孤《京话日报》主笔彭翼仲发配新疆至生还京门.docx

《吾道不孤《京话日报》主笔彭翼仲发配新疆至生还京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吾道不孤《京话日报》主笔彭翼仲发配新疆至生还京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吾道不孤《京话日报》主笔彭翼仲发配新疆至生还京门.docx

吾道不孤《京话日报》主笔彭翼仲发配新疆至生还京门

吾道不孤:

《京话日报》主笔彭翼仲发配新疆至生还京门

2014年01月15日10:

01来源:

新闻春秋作者:

彭望苏

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254

  【英文标题】IAmNotAlone—PengYizhong'sExperienceduringHisBanishmentinXinjiang

  【作者简介】彭望苏,贵阳学院教授,彭翼仲之孙(贵阳 550005)。

  【内容提要】 “彭翼仲案”是清末北京查封报馆、惩处主笔的大案。

民间报人彭翼仲在从发配新疆到生还京门的艰难历程中,虽然遭受摧残和迫害,但还获得世人的同情、关心和敬重;而他始终不改合群爱众的真性情和执著不渝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严峻境遇平添壮色。

本文搜寻爬梳历史资料,揭示彭翼仲在这一时段的经历和心境。

  "PengYizhongcase"isanimportantcaseofclosingdownnewspapersandpunishingeditorsinlateQingDynasty.PengYizhongsufferedalotduringhisbanishmentinXinjiang,buthehadnevergivenuphisdutyasajournalist.Inthisarticle,theauthoruncoveredPengYizhong'sexperienceduringthatperiodbasedonhistoricalmaterials.

  【关键词】彭翼仲发配新疆PengYizhongBanishment

  彭翼仲,名诒孙,以字行,清末民初著名的民间报业先驱。

彭翼仲以“开启民智”为宗旨,以“爱国图强”为基本主题,创办《启蒙画报》、《京话日报》和《中华报》三报,在北京社会建构了新的信息空间和舆论平台,使原本落后于南方的帝都出现了新的报刊传播情势,将众多平民大众引入新的舆论环境,发起并推动了多项社会改革运动。

学界作出这样的评价:

彭翼仲是“清末爱国维新运动一个极有力人物”[1],“知名全国的爱国报人、北京报业的先驱与巨擘、清末北京社会中享有相当声望的闻人”[2],“报纸和受众的关系亲密到如此程度,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3]

  彭翼仲坚守刚直、正义的新闻从业态度,自谓:

“报馆是替天下人说话的地方,专讲公理,不徇私情;徇了私,便够不上报馆的资格。

”[4]“报馆的说话,一秉大公”[5],“一定要作完全国民的报”[6],“应该争论的,刀放在脖子上还是要说”[7]。

1906年八九月之间,《中华报》连续报道保皇党人吴道明、范履祥被捕并被处死等消息,披露奕劻、那桐和袁世凯等高官要员秘密处决保皇党人的实情,揭露了清廷黑幕,由此深受执政者忌恨。

9月29日,巡警部悍然作出逮捕报人、查封报纸的决定,其《堂谕》称:

“《中华报》妄论朝政,捏造谣言,附和匪党,肆为论说。

主笔人杭慎修即杭辛斋、《京话日报》主笔人彭诒孙即彭翼仲,均着提解到案。

咨由顺天府即日递解回籍,交地方官严加禁锢,以示惩儆,勿得迟延。

”①京师外城巡警总厅随即执行此谕,到报馆逮捕彭、杭二人,并自当日起封禁《中华报》和《京话日报》。

关押数月之后,杭辛斋被解往原籍浙江海宁,而彭翼仲以所谓“枪伤看管委员”的新罪,改判为“发配新疆,另加监禁十年”,从而造成二人的“同罪而异罚”。

“彭翼仲案”是清末北京第一个查封报馆、惩处主笔的大案,专制统治者在这一大案中留下了钳制社会舆论、镇压民间报人的丑恶纪录。

  关于彭翼仲遭受迫害的原委、过程及原判、改判细情,姜纬堂已述在前②,索阅可知,这里就不赘述。

使人感受尤深的是,彭翼仲在身陷冤狱之后,虽然遭受官方的迫害和摧残,同时却屡屡得到世人的同情、关心和敬重。

彭翼仲在其自述史中,曾以简要之笔叙说自身性情,指出:

“热心社会,固属天职”[8],素有“合群爱众之真性情”[9],“办报沽誉以及壮游万里,随地欢迎,几经变迁,始造成此一种特别人格,而不致为社会可有可无之淘汰品。

”[10]因此,在从发配新疆至生还京门的苦难历程中,身为“政治犯”的彭翼仲表现出来的真性情和社会责任意识,尤其令人感佩。

  1907年4月16日(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四日),彭翼仲从刑部监狱提出,至直隶司,官方宣布如下判决:

“从重改发新疆效力赎罪,到配后酌加监禁十年。

”[11]彭翼仲闻之,不禁反诘道:

“效力赎罪又加监禁十年,先效力乎?

罪已准赎,焉能再禁?

先监禁乎?

现年四十三矣,十年狱底,衰颓必甚,命且不保,力从何来?

究援何律,竟敢如此轻入?

诸公不问天良乎?

”[12]他随即自知讲理无用,便不再言,接着被送往陆军部。

门外,观者密集,形如人墙。

街头说报人醉郭、在北京首创讲报处的卜广海等立于人群中,举手召唤。

至陆军部,领取“火牌”——这是一种证件,亦称“邮符”,供被遣者在途中交驿站或地方官府查验,以获取车马食宿等用。

诸事办毕,天色已晚,就在大佛寺③寄宿,醉郭、卜广海等人陪伴在身旁。

  第二天天气晴朗,辰刻起解,“市民去送者数千人,赠送程仪者无算”④。

醉郭坚决要求陪伴同往新疆,但彭翼仲念其年高不胜边地寒苦,便力劝回京。

行至保定,一行人停留数日,家人和送行者齐聚于此。

众多友朋前来探望,“畅谈往事,几欲流涕”,“谈及狱事,大发义愤”,彭翼仲闻之,不禁深感“云泥霄壤,故旧不忘,古道君子也”[13]。

几天里,彭翼仲与多位友人交谈,将自己入刑部监狱后的陈述书《亲供》大量印刷,让亲友予以散发;向苏州老家和多位旧交老友寄发信件,信中均附《亲供》;拍摄照片数张作为纪念;还做了一些物质上的准备。

  1907年5月6日上午10时,远戍之行正式开始。

“骨肉生离,凄楚难堪。

忍泪登车,寸肠如割,妻子儿女辈均哭失声。

”[14]夫人孙氏与彭翼仲执手道别,这是患难夫妻的永诀。

兄长星伯紧随车后,步行约二三里,直送到西村外,高声呼喊:

“壮哉,游也!

”[15]随着亲人声音和身影的渐渐隐去,彭翼仲一行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前行。

  彭翼仲之妾段耘蓝从一开始就决心陪伴同往新疆,送报人苗凤梧早在入狱探看时就主动要求跟随同行,于是,彭翼仲在段耘蓝和苗凤梧的陪同下行进在漫漫陌路上。

每日朝发而夕宿,行程约六七十里。

先行于冀,继而过晋、陕、甘,出玉门,走戈壁。

行行复行行,经过8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在1907年年底抵达新疆省会迪化(即今乌鲁木齐市)

  京城报界对彭翼仲蒙冤离京满怀义愤,并寄予深切同情。

《北京画报》⑤第32期刊登了刘炳堂⑥绘制的《彭翼仲起解》。

虽然此图未能反映满城痛别彭翼仲的大场面,但仍弥足珍贵。

图中,彭翼仲拱手向送行者道别,右上角是充满感情的题词,其词曰:

“北京近两年,风气稍开,京话报不能说没有力量。

彭翼仲因为一支秃笔,闹了个发往新疆,十年监禁。

定案之后,由法部交陆军部,三月初五日,由大佛寺起解。

是日学界商界中人,纷纷去送行。

讲报的醉郭,直直陪伴了一夜,临行之时,挥泪而别。

嗳,这也算替北京社会给他道谢了。

”(图1)

  

  彭翼仲自起解之日起逐日作记,至抵达迪化,得日记三卷,名为《戍程载笔》。

后来回京出版的《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收录了《戍程载笔·卷一》。

这些日记是北京至西安历时两个月的行程实录,记叙了沿途的自然景象、风土人情、社会情状、文化古迹等诸多方面内容,不愧为百年之前清晰可信的风情长卷。

令人钦佩的是,虽然蒙受冤狱,彭翼仲并没有沉浸在个人痛苦中不能自拔,他仍然怀抱忧国伤时之心,关注满目疮痍的土地。

像“老大病国,无一不病”;“绿营腐败,由于贫苦”;晋女“研究缠足”,“恶俗可悯,革除匪易”;晋省矿权,“远大之利,拱手让人”;“遍地皆罂粟,大好水利,不种谷而种罂粟,人民见利忘害如此”⑦等,都反映了他的炽热之心。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行经山西王胡(今名王湖,属榆次市郊区),友人程伯嘉骑马由省城来,告诉彭翼仲,已约定两个日本人,要保护其出洋。

彭氏深领其意,甚为感谢,但仍然秉持夙来心志:

“遇了危难,便去依赖外国人,当初何不挂上一面洋旗,也免得招出这番是非来了。

”[16]于是不为所动,婉词谢之。

身处厄难,仍然坚守刚直的人格操守,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抵达新疆,接收此案的是迪化府长官汪步端。

汪氏之祖汪元方,字友直,与彭翼仲之祖彭蕴章同朝同僚,二人的交谊,非同泛泛。

有这样的特殊关系,又加上“天高皇帝远”,于是汪步端就采取特别的方式执行公务:

让彭翼仲寄住在迪化府下属的迪化县典史署。

典史署掌管缉捕、关押狱犯等事务,彭翼仲居于典史署但并不下狱,只是造成被拘禁的假象,真是不幸中的幸事!

  彭翼仲在新疆的流戍生涯(自1907年年底至1913年初)现今所见的历史资料甚少,不能获知详尽情况。

不过,依据零星资料大致可知:

第一,彭翼仲在友人的关心、帮助下,间或找到一些补给生活费用的差事,像抄抄写写的书记生之类。

因为是“囚禁十年”的戴罪之人,外出营生必须严守秘密,所以往往“朝去暮归,惟恐人知”[17]。

后来,随着清廷统治逐渐弱化,新疆官府对“政治犯”的管束逐渐放松,彭翼仲曾被当地官员梁玉书请作家庭教师。

[18]第二,清廷将倾前夕,日趋活跃的社会变革力量把彭翼仲纳入社会活动之中。

可以举言者有:

1911年,天津爱国知识分子温世霖流放到迪化,曾与彭翼仲见面,温氏拟联络彭翼仲创办一报纸,提倡西北实业,但因辛亥革命已在全国风起,办报计划未能实现。

[19]保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的迪化民军起义原始资料中,有“彭曾参与刘先俊领导的迪化起义”的记载。

⑧第三,民国成立,清朝的政治犯皆获大赦,彭翼仲检点行装,欲入玉门关。

这时忽然接到陈干从徐州来电,劝其且勿回归,“留此身为边氓谋幸福”。

来电者陈干是彭翼仲终生不渝的忘年之交,他于1902年从山东昌邑到北京从军,行前母亲叮嘱道:

“务必要择人为师,长长学问。

”来到京城,读到彭翼仲的《启蒙画报》和《京话日报》之后,“心里佩服的没了法子”,遂拜彭先生为师。

[20]此时陈干已为陆军第三十九混成旅旅长,而来电上署“新疆省城维持统一会会长彭翼仲先生”,表明辛亥革命之后,彭翼仲已成为当地一位重要的社会人物[21](按:

姜纬堂先生对笔者口说,经他考求,彭翼仲实为新疆省城维持统一会副会长)。

第四,与彭翼仲相依为命的段耘蓝,身患重病,力治无效,于1909年5月2日逝去。

彭翼仲沉痛万分,多日心情惨苦,口不能宣,笔不能述。

彭翼仲为她题写了这样的墓碣:

“爱国被罪,夫子荷戈;从戍万里,之死靡他。

”[22]

  1910年1月至7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⑨进行了为时半年的中国西部考察,用文字和摄影镜头留下了亲历、亲闻、亲见的丰富资料⑩。

尤为珍贵的是,莫理循在乌鲁木齐与彭翼仲相见,拍摄了三张照片,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录(图2)。

  

  彭翼仲于民国二年(1913年)春踏上返回北京的途程。

当年陪伴彭翼仲从京城出来的苗凤梧,抵达新疆之后被安排到阿尔泰山营务处汪伯章处任事,后来就定居在那里,没有与彭翼仲一同走上返京之路。

  返京途中,彭翼仲与友人阮经伯在长安相遇。

二人抵掌而谈,畅叙世态炎凉和离别之情。

阮氏问道:

“翼公,您回北京,将作何打算?

”彭翼仲情不自禁地回答道:

“我回北京,继续做我想做的事,还是以办报为业,誓为社会之人更新思想。

”[23]

  1913年4月22日,彭翼仲携在新疆新娶的湖北咸宁女子侯燕玉及第三子抵达北京,亲属旧好前来相见和叙旧,北京报界和社会大众纷纷表示慰问和欢迎。

白话报纸《群强报》连续多日刊登文章,称赞彭翼仲在北京首创报纸、开通风气的功绩,对他表达了热烈的欢迎。

  在《群强报》的演说栏目中,吴梓箴撰文指出:

彭君捐弃财产,牺牲生命而办报,“专以改良风俗,维持社会为宗旨,号呼挽救我四万万同胞于水深火热之内”,“所有一般普通社会中人及妇人孺子,无不津津乐于观听”。

彭君怀抱救世之苦心,“其所历遇摧陷、诅詈、停禁、逮捕、拘留、遣戍、长途跋涉,艰苦备尝,皆苦心之代价耳!

”[24]隐鸣指出:

七八年前,京民全不开通,彼时彭君不肯袖手旁观,独自创出《京话日报》,可称白话报的起源。

彭君在办报的同时,常常赞襄公益,但凡事关义举,无不十分尽心。

彭君此次回都,谁不格外的钦敬呀!

[25]书屏以《时势英雄论》为题撰文,作出这样的评价:

在那内政不修、外辱迭至的境况下,彭君不顾自家性命、提倡各项公益,奋力挽救世风与人心,把那爱国的热心、救世的苦心和盘托出,做成了一鸣惊人的举动,以致因公惹嫉,被遣新疆。

艰难的时势造就了彭君这样的英雄;而彭君使北京社会开通,人心觉醒,不愧是造就时势的英雄。

因此,清末的北京和报人彭翼仲,向世人昭示了“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愿用此语,敬贺彭君:

“假如他没有受这种时势所迫,也不过以为官清正、勤政爱民了却一生而已,又焉能如今日之名响全国,功加当世,作当代之英雄啊?

”“鄙人翘首企足,引领拭目,以俟先生将来之作为!

”[26]

  吴梓箴投函《群强报》,倡议为彭翼仲举行欢迎大会,《群强报》诸位主持者赞成此议,一致主张改作共同发起,以壮声势。

1913年6月2日,欢迎大会在鹞儿胡同平介会馆举行,与会者400余人。

《群强报》编辑杨曼青致欢迎词,彭翼仲致答词,报界和多方面人士纷纷发表演说,大会自始至终充满文明庄重的气氛。

杨曼青在欢迎词中指出,彭先生办报,持论不阿,不独开北方报界的先声,实为我国民言论界的第一首倡,“名为营业,实是公益,遇公益事首先提倡,遇不平事秉笔直书,可称是报界中的先觉,社会中的异人”,“今日开会欢迎,不是为彭君一人吐气,正是为北京社会吐气”[27],道出了与会者的心声。

彭翼仲在答词中回忆了流放经历和在新疆数年的种种情形,阐说了对新疆政治、经济、人文的感受,最后表白了这样的心愿:

“走了这一遭,增了许多的涵养,长了许多的识见……等我追随诸位,再出来办报,必定要发挥发挥,也免得空空的往返这一万七八千里。

”还语重心长地道出一种忧患意识:

“诒孙到京月余,仔细旁观,觉着政体虽然改变,人心反倒不如从前。

从前诒孙办报时候,有人做了错事,还怕报上登出来。

如今是笑骂由他笑骂,索性置之不理了。

我报界同人,要打算挽救这样的人心,说句老生常谈,还得反求诸己,培养言论的价值为第一要义。

”[28]平实的语言一如旧貌,人们感到,亲切近人而又犀利中肯的彭翼仲,果真回来了。

  1913年,声名渐盛的京剧名角梅兰芳从上海回到北京。

梅先生的头脑中盘旋着“时装新戏”的思潮,他总在思考一个问题:

“直接采取现代的时事,编成新剧,看的人岂不更亲切有味?

收效或许比老戏更大。

”梅先生选定了反映彭翼仲旧事的一个戏本,“故事是叙说一个开妓院的恶霸叫张傻子,逼良为娼,虐待妓女,让主编《京话日报》的彭翼仲把张傻子的罪恶在报上揭发出来,引起了社会上的公愤;由协巡营帮统杨钦三讯究结果,制裁了张傻子。

同时采纳彭翼仲的建议,仿照上海成例设立济良所,收容妓女,教他们读书识字,学习手工。

最后这班被拐骗的女子由他们的亲属到济良所领回,骨肉得以团聚。

”这出名为《孽海波澜》的时装新戏,经过几个月的设计、修改和排练,10月中旬在鲜鱼口的天乐园公演。

戏中,梅兰芳饰民女孟素卿,王蕙芳饰另一妓女贾香云,李敬山饰老板张有,郝寿臣饰协巡营帮统杨钦三,刘景然饰彭翼仲,阵容颇为强大。

这出戏是梅兰芳创编并演出的第一出时装新戏,具有警世的现实意义。

[29]值得关注的是,剧中彭翼仲、杨钦三的原型被请来观看,成为了“座上的戏中人”。

这出戏的创演,反映了彭翼仲在北京社会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戏剧舞台上,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最早表现了报人形象和报人事迹,这是中国戏剧史和中国新闻史的一个重要史实。

  

  1913年6月,友人诚厚庵与彭翼仲相见。

这位诚厚庵1905年在朝阳门外大街路南关帝庙内开设乐群阅报处,因《京话日报》而成为彭翼仲的知心友人,后来他成为报界中人,参与了主要由旗人创办的《京话公报》的编辑事务。

诚厚庵由衷喜爱彭翼仲的报纸,敬佩其为人,便建议彭先生回忆历史,将其整理成文,他自愿充当执笔人,彭氏允诺其意。

后来,《京话日报》社于1913年冬出版“厚庵编订,翼仲自述”的《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一书。

  在社会各界的期盼下,在友人陈干的倾力相助下,《京话日报》于1913年8月7日(阴历七月六日)复刊。

整整9年之前的这一天(1904年8月16日,光绪三十年七月六日),《京话日报》创刊。

选择这一天恢复出版,凝聚了报主厚重的感情。

彭翼仲在复刊之日留影纪念,配以这样的题辞:

“人活报活,社会欢迎,拈髭自忖,敢负生平。

——民国二年七月六日自志。

”(图3)

  照片上,彭翼仲左手拈髭,眼神从容,心态淡定,显现了内心深处的欣慰与自信。

他的神情道出了这样的心声:

“吾道不孤。

  注释:

  ①警厅传票.见《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之预备立宪修改法律时代之纪念》(上编)[M]。

转引自姜纬堂、彭望宁、彭望克编的《爱国报人维新之士彭翼仲》,大连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第187页。

以下凡引《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者,均出自是书。

  ②姜纬堂.“彭翼仲案”真相[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第16-24页;姜纬堂.爱国报人维新志士彭翼仲[J].新闻春秋第8辑,2004年3月,第39-51页。

  ③大佛寺,本名普德寺,在今北京美术馆后街东西向段西首路北。

  ④管翼贤:

《北京报纸小史》第五节《报界故事》,第299页,转引自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上)》[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217页。

  ⑤《北京画报》,报人张展云在《北京女报》之后创办的画报,以“爱国图强”和“开启民智”为基本内容,图文结合,采用白话,颇受欢迎。

  ⑥刘炳堂(1866-1924年),名用烺,以字行,河北永清人。

彭翼仲创办《启蒙画报》,即聘其担任画师。

《京话日报》创办以后,又聘其绘制插图。

此后,刘先生还为多家报纸绘画,如《北京画报》、《益森画报》等。

刘炳堂作画不同于旧日文人写意一派,他虽然没有学过西洋画法,但颇得西洋写实之妙,画得细腻逼真,情趣盎然。

后来,刘先生到教育部任事,为画图处重要人物。

  ⑦转引自姜纬堂《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爱国报人维新之士彭翼仲[M],第45页。

  ⑧杨增新等.迪化民军起义分类一览表.转引自魏长洪、艾玲.解放前新疆报学史纵述[J].西域研究,2005年4期,第81页。

  ⑨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GeorgeErnestMorrison,1862-1920年),澳大利亚人,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

1897年,莫理循被《泰晤士报》聘为驻北京记者,从此在中国生活了20余年,亲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日俄战争、辛亥革命、民国成立、袁世凯称帝、巴黎和会等。

  ⑩福建教育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的《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窦坤、海伦编译),依照行程收录了莫理循拍摄的照片约600张,配以中英文字说明。

  

  

  【参考文献】

  [1]梁漱溟.忆往谈旧录[M].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49.

  [2]姜纬堂.“彭翼仲案”真相[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16.

  [3]方汉奇.铁肩担道义 热血荐轩辕——纪念彭翼仲诞辰140周年和《京话日报》创刊100周年[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1期,36.

  [4]劝长九[N].京话日报第376号,1905年9月4日.

  [5]彭翼仲制造厂的弊端[N].京话日报第179号,1905年2月18日.

  [6]彭翼仲演说:

答书吏[N].京话日报第228号,1905年4月8日.

  [7]彭翼仲演说:

瑕瑜不掩[N].京话日报第164号,1905年1月26日.

  [8]姜纬堂、彭望宁、彭望克编.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爱国报人维新之士彭翼仲[M],大连:

大连出版社,1996,187、157.

  [9]姜纬堂、彭望宁、彭望克编.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爱国报人维新之士彭翼仲[M],大连:

大连出版社,1996,153.

  [10]姜纬堂、彭望宁、彭望克编.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爱国报人维新之士彭翼仲[M],大连:

大连出版社,1996,94.

  [11]姜纬堂、彭望宁、彭望克编.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爱国报人维新之士彭翼仲[M],大连:

大连出版社,1996,200.

  [12]姜纬堂、彭望宁、彭望克编.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爱国报人维新之士彭翼仲[M],大连:

大连出版社,1996,159.

  [13]姜纬堂、彭望宁、彭望克编.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爱国报人维新之士彭翼仲[M],大连:

大连出版社,1996,217.

  [14]姜纬堂、彭望宁、彭望克编.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爱国报人维新之士彭翼仲[M],大连:

大连出版社,1996,221.

  [15]姜纬堂、彭望宁、彭望克编.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爱国报人维新之士彭翼仲[M],大连:

大连出版社,1996,221.

  [16]彭翼仲.彭翼仲回京后在欢迎会上的答词[N].群强报第361号,1913年6月5日.

  [17]姜纬堂、彭望宁、彭望克编.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爱国报人维新之士彭翼仲[M],大连:

大连出版社,1996,172.

  [18]G.E.Morrison(莫理循)著,窦坤,海伦编.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M].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19]魏长洪,艾玲.解放前新疆报学史纵述[J].西域研究2005年4期,80-81.

  [20]陈干.一个步兵的志向[N].京话日报第205号,1905年3月16日.

  [21]姜纬堂、彭望宁、彭望克编.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爱国报人维新之士彭翼仲[M],大连:

大连出版社,1996,176.

  [22]姜纬堂、彭望宁、彭望克编.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上编)·爱国报人维新之士彭翼仲[M],大连:

大连出版社,1996,173页.

  [23]阮经伯.报界创业大家彭翼仲[M].北京:

京话日报社,1921年5月.

  [24]竹木川.痛昔哀今[N].群强报第328号演说,1813年5月3日。

竹木川系吴梓箴之号.

  [25]隐鸣.彭翼仲[N].强群报第332号演说,1913年5月7日.

  [26]均见书屏.时势英雄论[N].群强报第353、354号演说,1913年5月28日、29日.

  [27]杨曼青.欢迎彭翼仲先生开会记事[N].群强报第360号演说,1913年6月4日.

  [28]彭翼仲.答词[N].群强报第361号演说,1913年6月5日.

  [29]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M].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1月第1版,211-2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