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0375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docx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docx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复习提示

      一、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包括了商品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所有基本原理,知识点多,内容庞杂,对其重点难点,考生头脑中应有个清晰的框架。

      重点: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及其规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其关系;商品的二要素:

价值和使用价值及其关系;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商品和价值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本质及其职能;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及其表现形式;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等。

      难点: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间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纸币与信用货币之间的关系;货币流通规律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等。

      二、历年考点分析

      本章涉及的重点内容比较多,是历年命题的热点。

同时由于本章的知识点都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属于以各种形式考查的热点。

如:

使用价值与商品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2000年文、理科单选题第4题),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说明邯钢主要改革举措的科学依据、谈谈邯钢经验的成功所在、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2001年理科材料题第36题),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002年理科单选题第4题),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的体现(2002年文科单选题第4题),价格标准(2002年理科单选题第5题),通货紧缩的一般表现(2002年文科多选题第18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2002年理科多选题第20题、文科第21题),价格与价值的关系(2002年文科辨析题第32题),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矛盾的完备外在表现形式(2003年单选题第5题),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2003年多选题第8题),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2005年单选题第5题)等。

      可以看出,近几年本章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的流通规律,价值、价格与供求关系以及价值规律等问题上。

      三、命题趋势预测

      由上述分析可知,近几年本章考查的频率比较高,几乎每年都有试题,而且单选、多选、辨析和材料等各种题型都有,考察的知识点也相对比较集中(见上),有些知识点还反复考查,这就提醒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将本章知识作为面,将上述知识点作为点,全面而有重点地复习。

      四、大纲解读

      本章没有新增知识点,也没有新修订的内容。

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去年新修订(尤其新增)而没有被考查过的内容,这往往是考题的考点。

      精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经济制度反映()

      A.生产力的发展变化B.生产关系的性质

      C.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

      A.都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B.都是货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相等引起的

      C.都使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D.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3.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在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的要求则表现为()

      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

      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4.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5.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6.当农业受灾,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里()

      A.随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随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也减少

      C.随着价值量增加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随着价值量减少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9.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有()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1台电视,一周后付款1000元

      C.顾客用4000元钱购买了1台电脑

      D.顾客向蛋糕店以98元的价格预订了一个蛋糕

      1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2.2000年6月1日《经济日报》载文说,联合开利(上海)空调有限公司的卫先生卖的是大型中央空调设备,但他却说,“我不是卖机器,是把我们设备的使用价值卖给用户。

”该观点()

      A.割裂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B.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根本对立的

      C.看到了商品的价值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D.认识到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3.假定劳动投入不变,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影响是()

      A.价值和财富同方向同比例增长B.价值和财富同方向增长,但比例不同

      C.价值总量不变,但财富总量增长D.价值总量不变,财富总量也不变

      14.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价值生产和财富创造是既紧密联系又有质的区别的过程,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5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2.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下面选项中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定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会成为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满足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话就不是商品

      3.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存在的矛盾有()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4.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

      A.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B.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D.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5.小王花38元在某商店购买了一副网球拍,商店将其中的8元用于交纳税收。

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6.恩格斯指出:

“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这就是说,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

      A.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B.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

      C.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D.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7.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采取

      的资源配置方式。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A.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

      B.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C.一定的经济制度可以与不同的经济体制相联系

      D.一定的经济体制可以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相联系

      8.由于货币形式的发展,现代更普遍的货币贮藏方式是银行储蓄存款。

关于纸币储蓄与金属货币贮藏的说法正确的有()

      A.纸币储蓄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B.金属货币贮藏会减少流通中货币量

      C.纸币储蓄能发挥蓄水池的作用D.金属货币贮藏能发挥蓄水池的作用

      9.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只知道石油可用来作燃料,以后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又发现了石油可以用来进一步提炼成为许多化工产品的这说明()

      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断变化的

      B.同一件商品往往具有多种使用价值

      C.使用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属性

      D.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发现商品越来越多的使用价值

      10.原始社会末期,在偶然的物物交换中,一袋米可以换两只羊,或用公式表示:

1袋米=2只羊。

在这个公式中,不正确的是()

      A.一袋米和两只羊的使用价值的质不同,但其量相等

      B.羊的价值通过米表现出来

      C.一袋米的价格和两只羊的价格相同

      D.二者交换是个偶然的行为

      11.在商品的物物交换中,如果某人用一头牛换回了他人的三只羊,那么三只羊就是一头牛的()

      A.一般等价物B.交换价值

      C.价值D.等价物

      12.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

      A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D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1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这说明()

      A.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自觉地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

      C.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原则

      D.市场经济中,相同的商品只能卖一样的价钱

      14.随着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价值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的特点有()

      A.还没有固定在金银上

      B.交换活动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

      C.不表现自身的价值,只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

      D.在同一个时期,同一个地点往往固定地把某一种商品作为等价物

      15.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因而不是商品

      三、分析题:

每小题10分,共7题。

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商品的生产必须具备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两大要素,商品的生产就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包含在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必然有两个来源:

自然物质和人类劳动。

      2.怎样理解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马克思指出:

“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

于是各国的平均数形成一个阶梯,它的计量单位是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

因此,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而这又表现为更多的货币。

      请根据这一论述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下面是有关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材料: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劳动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历了剧烈膨胀后,比重逐渐减少;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总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劳动向其他领域转移和延伸。

商品生产劳动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生产领域,而且延伸到了社会服务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

……劳动正由以体力劳动为主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转变。

      摘自《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结合材料,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论述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英国《卫报》1991年12月10日刊登题为《如何说西方没有完全取胜》的文章,指出: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缺点跟往常一样显而易见,清晰可辨。

市场不可避免地产生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

”“五十年代中期以来英国发生过七次严重的经济衰退,每次衰退都使失业人数超过上一次的顶峰。

迄今的十二年来,美国发生的巨变使人们的期望不断下降,自1972年以来,美国人平均实际工资没有任何增长。

经过二十五年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1948年至1973年——之后,主要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生产和就业率确实都已明显下降。

      材料2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

“中国正成功地把市场因素引进中央管制经济中去。

”英国《经济学家》发表文章说:

“中国尽管在1991年遭受了50年代以来最大的涝灾,但经济增长仍高达8%,再次在世界名列前茅。

”“这1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居世界之冠。

”“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加了中国的国家财富。

”法国报纸《我们的时代》1991年第20期发表胡戈·布劳恩的文章,认为这是“计划经济与市场关系合理调配的结果”。

      材料3

      199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着重研究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同年11月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加强社会化服务,搞活农产品流通,逐步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试运用有关知识回答:

      

(1)对比分析材料1和材料2,说明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

      

(2)联系你在回答第1个问题时所得出的结论,谈谈你对材料3的认识。

      6.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说明如何解决通货紧缩问题。

      7.下面是一段关于劳动创造价值论的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自动化水平达到了空前规模。

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使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除了“蓝领”和“白领”以外又增添了“钢领”即机器人。

      据此,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声称劳动价值论过时了,现代化的机器和劳动一样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比如丹尼尔·贝尔说:

“在电子计算机时代,技术起着决定作用,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要改变,过去是劳动创造价值,现在是知识与技术创造价值。

”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

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指出:

“在信息经济社会,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来实现的。

      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评析上述材料观点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经济制度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上层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它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性质。

      2.B【解析】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造成的;通货紧缩则是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致。

      3.D【解析】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作为商品交换的中介的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的要求就只能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只不过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现实中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

      4.B【解析】商品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但商品的所有者和购买者都不能同时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生产出商品后,拥有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他所要实现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而商品生产者最终要让出的使用价值却恰恰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所以马克思有此一说,故选B。

而D的表述虽然是正确的,但题干没有论述二者的统一,因此不正确。

      5.B【解析】没有用的东西人们不会付出劳动创(制)造它,就没有劳动的凝结在其中,也即不会创造出价值,所以说,价值的存在是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的,而不是互为前提。

AD明显错误。

      6.A【解析】同一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是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下降,所得到的使用价值量减少,那么平均到单位产品上的价值量就上升了。

      7.A【解析】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但是它必须借助于有形的东西或物质作载体,这就是有具体形态、具体方式的具体劳动。

      8.B【解析】使用价值与价值不能同时为一个人所兼得,二者的矛盾必须通过交换得以解决,货币出现以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矛盾了。

      9.C【解析】本题考查对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的理解。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选项C中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A项执行的是价值尺度的职能;BD是支付手段职能。

      10.D【解析】本题属于识记性的,考生在平时备考时一定要记清楚各选项所对应的题干,以免失掉本该得到的分。

      11.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价值规律实现途径的认识和理解。

价值规律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市场机制,即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当然,在这些机制作用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如果此题是多项选择,则ABCD都正确,由于本题是单项选择,因而D是最佳选择。

      12.D【解析】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其物质形态就是商品本身,它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生产者实现商品的价值并得到价值增殖的物质载体。

卫先生的观点是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高度看问题的,而不是仅仅从有形的物质产品看问题,属于正确的观点。

      13.C【解析】在任何条件下,等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只是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而已,但却使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总量增加。

      1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个别劳动时间与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获得价值总量的关系的理解。

个别劳动时间越少,即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时间越少,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越多,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个别劳动时间越低,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越多。

只有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才有可能获利。

      15.A【解析】财富的物质内容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而自然物质和具体劳动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而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物质生产的作用,就是认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源泉,关键是对同一劳动过程中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个不同方面的理解。

      二、多项选择题

      1.ACD【解析】只要清楚记得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搞清楚价格为何以及怎样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上下波动能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2.ABCD【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其次必须用来交换,即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以价值为基础。

所以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缺一不可,题中四个选项都正确地反映了这种关系。

      3.ABCD【解析】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就是使用价值是否能转化为价值的矛盾(即商品能否交换得出去的矛盾)、具体劳动(创造商品使用价值)能否通过等价物转化为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互比较以确定个别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能有多少会被社会承认的矛盾、私人劳动会不会被社会承认以及承认多少的矛盾等,故全选。

      4.ABCD【解析】题中备选项全是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容易选。

      5.BD【解析】小王购买球拍是执行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商店纳税执行的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故选BD。

      6.ABC【解析】恩格斯的话尽管比较长,其实质是论述了价值规律的有关内容,只要理出了这一点,不用再分析原话,可很容易地选出正确答案。

      7.ABC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关系的理解,题干中有关概念的解释就降低了本题的难度,据其解释推断分析,可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8.BD【解析】纸币的流通是以金属货币的流通为基础的,金属货币的减少或贮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