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音乐上册教案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0170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音乐上册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音乐上册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音乐上册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音乐上册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音乐上册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音乐上册教案DOC.docx

《人教版八音乐上册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音乐上册教案DOC.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音乐上册教案DOC.docx

人教版八音乐上册教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教案

第一单元歌舞青春(第1课)

教学内容:

1、唱歌《青春舞曲》

2、选唱《共青团员之歌》

3、竖笛演奏《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演唱、演奏《青春舞曲》,体会音乐中人科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青春的珍惜之情。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对节奏的模仿与反复练习中体会音乐要素对表现歌曲情感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疆典型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准确地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同时,也能带着问题学习,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主动探究歌曲创作的特点。

教学用具:

钢琴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唱歌《青春舞曲》

(1)请学生边聆听歌曲边小声地哼唱歌曲旋律。

(2)让学生了解新疆音乐的典型节奏型并随老师练习。

附点节奏:

切分节奏:

(3)学生跟随老师的钢琴演唱歌曲的旋律,并找出歌曲的旋律创作特点。

(4)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旋律创作特点。

A请同学们找出歌曲旋律中“鱼咬尾”的部分,并请学生按此手法进行四个小节的旋律创编。

 

B请同学们找出歌曲旋律的目的,为实现最后背唱歌曲的目标做好铺垫。

(5)请同学们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跟随老师的伴奏填词反复演唱,并能背唱歌曲。

(7)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这首歌曲设计相应的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并请同学们踊跃展示。

(8)介绍新疆的常用民族乐器,并请同学们选用一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9)请同学们分成四组,一组演唱歌曲,其他三组用自己的乐器同时拍击下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10)随老师学跳新疆舞的几个典型动作。

(11)将学生分成五组,一组同学演唱歌曲,一组同学跟随老师表演舞蹈,另外三组同学用打击乐器来拍击节奏。

3、竖笛演奏《青春舞曲》

(1)请同学们观看竖笛演奏视频,体会不同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随老师练习指法及双吐技法。

(3)分声部练习吹奏。

(4)与老师一起合奏乐曲,注意表现出乐曲的欢快情绪。

4、选唱《共青团员之歌》

(1)请同学们完整聆听歌曲,边听边思考歌曲的结构。

(2)请同学们分析不同段落的不同情绪。

(3)请同学们跟琴演唱歌谱,分析歌曲的调性。

(4)老师介绍大调式,小调式。

(5)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大跳)及典型节奏(附点节奏、弱起节奏、切分节奏)。

(6)随老师的伴奏填词演唱歌曲,注意表现出两部分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教学反思:

 

第2课

教学内容:

1、唱歌《拉起手》

2、集体舞《校园圆舞曲》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演唱与舞蹈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珍惜友谊,友好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讲解、演唱歌曲、探究情感等活动中,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和谐的声音准确演唱合唱歌曲《拉起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巩固所学歌曲,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歌唱状态。

教学用具:

钢琴

教学过程:

1、复习阶段

(1)教师用柯乐文手势带学生轻声演唱C大调音阶:

注意坐姿,控制气息。

 

(2)随琴演唱歌曲《青春舞曲》。

2、唱歌《拉起手》

(1)请同学们聆听歌曲《拉起手》,并思考问题:

A歌曲所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

B歌曲的速度、节奏、节拍各是怎样的?

(2)跟着钢琴轻声视唱高声部旋律,注意气息的控制。

可根据学生歌唱情况先从D调开始再到A调。

只练习前两个乐句旋律即可。

唱会后,其他旋律集体跟唱。

(3)认识切分音,并随老师拍击切分节奏。

切分音常见形态:

A

B

C

D

E

(4)请按连续切分节奏对以下旋律进行改编,说一说改编前后有何不同。

 

(5)学生按要求再次视唱高声部旋律,注意唱准切分节奏。

(6)视唱低声部旋律。

(7)分组做歌曲前两个乐句的二声部练习,注意音准,控制气息,轻声演唱。

(反复练习)

(8)在以上步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歌曲后面的视谱合唱任务。

(9)教师播放范唱音频,学生注意聆听。

思考: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10)学生随钢琴轻声填词演唱高声部旋律。

提示坐姿及气息控制。

(11)解决吐字咬字问题:

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前两句,要求口腔打开。

(12)学生随琴轻声填词演唱低声部旋律,要求口腔打开、气息支持、声音有跳跃感。

并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B每个乐段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C怎样表现这些不同的情绪?

(13)随琴合唱歌曲,注意音准及声部间的和谐。

可根据学生合唱水平,选择只唱一部分低声旋律,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多声部音乐的和谐美。

(14)随伴奏音乐有感情地完整合唱歌曲,注意看着指挥、控制气息、咬字清晰。

3、集体舞《校园圆舞曲》

(1)播放《校园圆舞曲》录音,请同学们思考:

A这段音乐是几拍子?

B这段音乐属于哪种音乐体裁?

(2)老师介绍圆舞曲的概念。

(3)老师介绍乐曲并带领学生识读乐谱,既可让学生随琴唱乐谱,也可以用竖笛(口风琴、口琴)吹奏乐谱。

(4)老师示范2~3个舞蹈动作,学生自由组合,随音乐跳起来。

播放《校园圆舞曲》视频。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第3课)

教学内容:

1、认识电声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

2、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动物世界》片头曲。

3、唱歌《我的未来不是梦》。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积极体验电子音乐作品,感受电声乐器带来的丰富音响。

主动学习、乐于探究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的作用,并产生想进一步了解电子音乐、探究电子音乐及其相关文化的愿望。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掌握通过对比聆听和探究来学习音乐的方法。

3、知识与技能

能够跟随录音演唱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及其音色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唱歌《我的未来不是梦》

(1)播放由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思考乐曲表达的基本情

感。

(2)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

(3)教师带领学生重点练习弱起节奏和倚音的唱法。

(4)学生挥拍随录音跟唱歌曲,注意唱准弱起节奏和倚音。

(5)跟着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

(6)请学生讨论:

这首歌曲伴奏乐器的选用与以往我们听到的有何不同?

2、介绍电声乐器

(1)电声吉他:

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

(2)电声贝司:

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3)电子琴:

用电子元件来发声,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带有多种自动功

能。

(4)电子鼓:

用电子技术来模仿各种鼓声的打击乐器。

3、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

(1)聆听音乐,思考:

乐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是如何转换的?

(2)向学生介绍有关西班牙斗牛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说说电子琴在性能上的特点。

4、欣赏《丝绸之路》

(1)请学生介绍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

设想一下:

假如你是一个作曲家,准备

采用怎样的音乐手段来表现它?

(2)介绍曲作者喜多郎。

(3)聆听音乐,思考以下问题:

1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来描绘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

2作曲家是如何描绘出“丝绸之路”画面的?

3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4)视唱《丝绸之路》主题曲。

(5)聆听音乐,思考:

乐曲的结构是什么?

乐曲的主题出现几次?

每次出现有

什么变化?

(6)集体讨论:

电子合成器在音乐表现方面的特点及其与真声乐队的区别。

5、欣赏《动物世界》片头曲

(1)聆听音乐,思考:

这首作品采用了哪些特殊的音效?

表现了哪种场面?

(2)随录音哼唱主题,听辨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出现时发生的变化。

(3)对比欣赏《丝绸之路》,讨论:

两首作品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

说一说为

什么?

6、音乐工作站

请同学们用手机或录音机等设备在课余时间收集校园里的各种声音,下节课

交流。

教学反思:

 

第4课

教学内容:

1、欣赏《雨林》、《橄榄树》、《夜莺》。

2、音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电子音乐及电声乐队的相关知识,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能力:

在欣赏过程中,能分辨作品中使用的主要乐器音色,感受电子音乐中电声乐队与自然音响、真声乐器音色的完美结合。

情感:

在欣赏电子音乐优秀代表作品的同时,加深对电子音乐及电声乐队的了解,感受到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对电子音乐发展的影响,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关注电子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学生欣赏《橄榄树》的声乐版本及学唱《橄榄树》主题,加深学生对《橄榄树》主题的熟悉程度,并通过与乐队版《橄榄树》的对比,让学生了解电声乐队的相关知识,感受电声乐队演奏的丰富表现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电子琴、电吉他、电钢琴等电子乐器演奏的音响片段,请学生们听

辨乐器音色。

并复习电子乐器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电子乐器与真声乐器发声原理的不同之处。

2、欣赏《雨林》

(1)完整聆听音乐,思考:

这段音乐描写什么?

音乐中都有哪些声音?

乐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欣赏

1请同学们聆听第一段,思考:

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画面?

音乐中有哪些

自然界的声音?

使用了哪些乐器?

2请同学们聆听第二段,思考:

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画面?

音乐中有哪些

自然界的声音?

使用了哪些乐器?

3请同学们聆听第三段,思考:

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画面?

音乐中有哪些

自然界的声音?

使用了哪些乐器?

(3)完整聆听音乐,请同学们说一说听后的感受,并总结这部音乐作品在

制作上的特点,并介绍现代录音技术。

(4)集体讨论:

《雨林》这样的音乐作品是否属于常规意义上的音乐范畴?

如何为这类音乐定位?

这首音乐作品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5)教师归纳总结:

科技的发展和录音技术水平的提高给音乐创作和演出

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3、音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

(1)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录制的校园中的各种声音:

下课铃声、眼保健

操的音乐、上操的广播、读书声、体育课加油声、笑声等。

(2)教师播放歌曲《童年》,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将录制来的校园中的各种

声音与歌曲串联起来。

(3)学生设计各种声音进出的时间顺序,由教师现场通过电脑软件合成。

(4)完整欣赏师生共同制作的《校园的一天》。

4、欣赏《橄榄树》

(1)完整聆听乐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首乐曲的名字是什么?

是由什

么乐器演奏的?

(2)教师介绍电声乐队与保罗·莫里哀及其著名轻音乐团。

(3)欣赏校园歌曲《橄榄树》,并随录音哼唱,思考:

歌曲表达了什么情

感?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再次欣赏电声乐队版《橄榄树》,想一想:

电声乐队是如何用乐器、

用哪种乐器来“演唱”主旋律的?

乐队演奏版与声乐版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5、欣赏《夜莺》

(1)导入:

教师播放2013年央视春晚《琴筝和鸣》视频,提问:

舞台上

的演奏家是谁?

他在表演中使用的乐器及乐队的构成形式有什么特点?

(2)播放《夜莺》录音,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这首乐曲描绘了什么?

给你

怎样的感受?

(3)教师介绍雅尼及其乐队。

可请学生观看1997年雅尼紫禁城演奏会的

《夜莺》现场表演片段。

(4)分段欣赏

1聆听引子部分音乐,思考:

这段音乐运用了什么乐器?

作曲家为什么用这件乐器?

表现了什么意境?

2聆听第一部分音乐,找出音乐主题,并随音乐哼唱。

3聆听第一部分音乐,边听边思考:

主题出现了几次?

每次出现都有什么变化?

(演奏乐器、音区、节奏等)

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找出这部分的音乐主题,并随音乐哼唱。

想一想:

这部分的主题与第一部分的主题有什么不同?

5聆听第二部分音乐的a段,边听边思考:

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哪两种?

它们的音色有何不同?

作曲家用这两种乐器表现了什么意境?

6聆听第二部分音乐的b段,边听边思考:

在这段音乐中,作曲家又在乐器演奏的基础上加入了什么声音?

表现了什么?

6、集体讨论:

与传统的真声乐队相比,电声乐队具有哪些特点以及哪些独特性?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歌剧之夜

第5课

教学内容:

1、唱歌《洪湖水,浪打浪》。

2、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唱《洪湖水,浪打浪》的片段,感受、体验人们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音乐情绪,了解装饰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能够对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和《白毛女》的剧情有一定了解,能够说出作品及作者名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歌剧、歌剧音乐含义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之后欣赏到的歌剧音乐片段。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介绍歌剧、歌剧音乐的含义。

2、唱歌《洪湖水,浪打浪》

(1)聆听音乐,关注歌词,了解歌曲表现内容及旋律特点。

(2)通过交流,了解剧情,人物及唱段的内容,深入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及

情绪。

(3)聆听音乐的前奏部分,找出装饰音,思考装饰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随琴慢速学唱歌曲曲谱,注意唱准倚音和波音。

(5)听辨两个乐句,再次体验有无装饰音的音乐表现区别。

 

(6)随琴慢速填词演唱歌曲。

(7)随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注意要仔细聆听前奏和间奏,准确起唱;声音

要优美、圆润;吐字清晰。

3、欣赏《北风吹》

(1)介绍《北风吹》剧情。

(2)聆听歌曲,思考: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

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

演唱者是歌剧中的哪个角色?

(3)随录音学唱歌曲。

(4)介绍歌曲的曲调是根据民歌《小白菜》和《青羊传》改编,教师带领学生

随琴哼唱这两首民歌。

(5)引导学生总结《北风吹》《小白菜》《青羊传》在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演

唱速度、旋律进行等方面的异同。

(6)随音乐表演,注意表现出喜儿天真活泼、淳朴开朗的性格和等待爹爹回家

过年的心情。

4、欣赏《扎红头绳》

(1)聆听歌曲,思考:

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音乐表达了哪种情绪?

歌曲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

演唱者是歌剧中的哪个角色?

(2)随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3)请同学们思考:

在这个唱段中,喜儿和杨白劳分别演唱的旋律的节奏有什

么不同?

这种不同对不同人物心情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请同学们分角色演唱歌曲。

(5)请同学们分角色边表演边演唱歌曲,注意表现出喜儿的天真活泼和杨白劳

作为父亲对女儿的一片深情。

5、实践与创造

(1)请学生总结歌曲的基本演唱形式的种类。

(2)聆听以下歌剧选段,分辨哪几个选段的演唱形式是对唱。

1歌剧《伤逝》选段《紫藤花》

2音乐剧《歌剧魅影》选段《AllIAskOfYou》

3歌剧《塞尔维来理发师》选段《好朋友,假如你想知道》

教学反思:

 

第6课

教学内容:

欣赏《今夜无人入睡》《卡门序曲》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相关的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和学唱《今夜无人入睡》,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能够听辨男高音的音色,了解美声唱法以及咏叹调与宣叙调。

知识与技能:

能够感受、体验《今夜无人入睡》的音乐情绪,体验歌剧唱段的深刻内涵和韵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欣赏《今夜无人入睡》和学唱B主题,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能够听辨男高音的音色,了解人声分类、美声唱法以及咏叹调、宣叙调的相关知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习歌剧、歌剧音乐的含义。

2、欣赏《今夜无人入睡》

(1)介绍《图兰朵》剧情和作曲家普契尼。

(2)完整聆听歌曲,边听边思考: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是用什么

唱法演唱的?

歌曲的旋律音调有什么特点?

(3)分段欣赏:

请聆听A主题,边听边思考:

这个主题的旋律音调有什么

特点?

描绘了什么场景?

(4)介绍宣叙调的相关知识。

(5)分段欣赏:

请聆听B主题,边听边思考:

这个主题的旋律音调有什么

特点?

它与A主题的旋律音调有什么不同?

描绘了什么场景?

(6)介绍咏叹调的相关知识。

(7)随音乐轻声哼唱B主题的旋律片段。

(8)拓展练习:

1歌剧《图兰朵》中运用中国民歌曲调,你们知道这首中国民歌的名字吗?

请唱一唱。

2请同学们课下听一听《饮酒歌》与《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这两首

歌剧选段,想一想:

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

它们属于咏叹调还是宣叙调?

3、欣赏《卡门序曲》

(1)完整聆听音乐,思考: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描绘了什么场面?

音乐的结构是什么?

演奏乐器是什么?

(2)介绍《卡门》剧情和序曲的相关知识。

(3)再次完整聆听音乐,寻找主题。

(4)分段欣赏:

聆听第一主题,想一想,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描绘了什么场景?

演奏的速度、力度是怎样的?

表现了什么情绪?

(5)分段欣赏:

聆听第二主题,想一想,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描绘了什么场景?

演奏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

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6)分段欣赏:

聆听第三主题,想一想,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描绘了什么场景?

调性和节拍有变化吗?

演奏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二主题相比又有何变化?

情绪上又有什么变化?

(7)请学生跟随录音哼唱第三主题。

(8)分段欣赏:

聆听第四主题,想一想,与前三个主题相比,这段音乐发

生了什么变化?

演奏的速度与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暗示了什么呢?

(9)聆听全曲,记录每个主题出现的顺序。

(10)介绍回旋曲式。

教学反思:

 

第7课

教学内容:

欣赏《猎人合唱》《回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和音乐剧音乐,对歌剧、音乐剧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歌剧、音乐剧的相同与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猎人合唱》,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和男声合唱的特点,了解合唱在歌剧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随音乐跟唱《猎人合唱》,体会合唱带来了不同感受与不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欣赏和跟唱《回忆》,感受音乐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剧的热爱,了解音乐剧与歌剧的不同。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除了咏叹调和宣叙调之外,歌剧中还有哪些声乐形式?

2、欣赏《猎人合唱》

(1)聆听歌曲,思考: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表现了什么内容?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演唱速度是怎样的?

歌曲能分为几段?

(2)介绍《自由射手》剧情与作曲家韦伯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3)分段欣赏:

聆听引子部分,想一想:

这段音乐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具有怎样的节奏特点?

描绘了什么场景?

(4)分段欣赏:

聆听第一段,思考:

这段合唱描绘了什么场景?

它的

旋律、节奏、力度、伴奏分别有什么特点?

(5)分段欣赏:

聆听第二段,思考:

这段合唱描绘了什么场景?

它的

旋律、节奏、力度、伴奏分别有什么特点?

(6)分段欣赏:

聆听第三段,思考:

这段合唱的歌词与前面有什么不

同?

它描绘了什么场景?

它的旋律、节奏、力度、伴奏分别有什么特点?

(7)讨论:

这段合唱的伴奏有什么特点?

是如何烘托歌曲情绪的?

度变化对音乐画面的描绘有什么作用?

(8)唱一唱以下主题,注意弱起节奏和二声部音准。

 

(9)随音乐完整跟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10)讨论并总结:

合唱在歌剧中的作用。

3、欣赏《回忆》

(1)介绍音乐剧的相关知识、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及音乐剧

《猫》的剧情。

(2)完整聆听《回忆》,边听边思考:

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

现了“魅力猫”怎样的内心世界?

演唱方法属于美声还是通俗?

演唱速度是怎样的?

(3)请同学们跟首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

(4)哼唱《歌剧魅影》主题曲旋律,感受它与《回忆》在音乐情绪上

的不同。

(5)讨论:

音乐剧与歌剧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者有什么不同?

你更喜

欢哪一种?

为什么?

(6)拓展练习:

请同学课后搜集《猫》和《歌剧魅影》中的其他唱段,

进一步感受音乐剧的无穷魅力。

4、课堂检测

(1)聆听音乐片段《回忆》《今夜无人入睡》《卡门序曲》《猎人合唱》,

说一说它们分别出自哪部歌剧或音乐剧。

(2)聆听音乐片段,回答问题:

1聆听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段《你们可知道》,回答:

这段唱段是

用哪种唱法演唱的?

2聆听音乐剧《西贡小姐》选段《SunAndMoon》,回答:

这段唱段的

演唱形式是什么?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三)

第8课

教学内容:

唱歌《采花》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四川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旋律特点、进行节奏与听音练习等方式学习歌曲,了解民歌风格。

知识与技能:

了解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与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切分节奏。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1)节奏练习

 

(2)唱一唱民族五声调式音阶:

doremisolla

(3)观察以下三组音与之前的练习有什么联系。

 

(4)用do、re、mi、sol、la五个音创编带有切分节奏的简短乐句。

2、学唱歌曲

(1)请同学们聆听歌曲,想一想:

歌曲中一共用了哪几个音?

歌中唱了什么内容?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介绍民歌的相关知识。

(3)跟着录音哼唱歌曲,想一想:

歌曲可以分为几句?

前一句的结束音和后一句的起始音有什么关系?

这种创作手法的名称是什么?

(4)跟着老师学唱歌谱,注意旋律的上下行级进,唱准四度大跳。

(5)填词慢速演唱歌曲,注意节奏要准确,吐字要清晰。

(6)跟着伴奏欢快地演唱歌曲。

(7)分组自选段落及演唱形式(齐唱、对唱、一领众和)演唱歌曲。

试一试用四川方言演唱,了解民歌与方言的紧密联系。

(8)根据曲调即兴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教学反思:

 

第9课

教学内容:

欣赏《火把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聆听彝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情感及音乐特点,了解彝族的传统文化,并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并听辨、分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的文化特点,认识彝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及文化。

知识与技能:

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1)用右手划拍,读下面的节奏短句。

(2)唱一唱下面的乐句,注意音准。

 

(3)跟着老师的琴视唱下面的旋律,想一想:

这段旋律具有什么地区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为什么?

 

(4)观看云南的景观与服饰的图片,并思考:

这是我国的什么地方?

那里居住着哪个少数民族?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5)教师小结:

对云南的认识。

重点从音乐、舞蹈两方面说。

可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火把节”的来历。

2、进入新课

(1)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