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docx
《浅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浅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必要性;可能性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企业竞争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无论是从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来看,还是从入世后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压力来看,无论是从企业各类资源的结构看,还是从管理层级管理幅度看,无论是从中小企业所处的市场形势看,还是从未来发展看,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诸多原因中,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不少中小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大企业的事,我们在挣扎中求生存,无暇顾及。
本文针对此种情况,对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初步的分析。
一、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1.从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看,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我国中小企业近年虽获得长足的发展,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总的来说是寿命短、质量低。
据2005年的一项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的68%寿命不超过5年(《劳动报》2005年4月3日),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
中国中小企业寿命如此之短,和企业主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中小企业的长处就是具有灵活性,而灵活性也同时带来临时性的问题,而临时性就带来企业寿命短,对产品和方向不作认真调查研究,不作长远规则,没有企业战略,没有坚定的信念,凭感觉办事,一遇风浪和困难就转向,转来转去,企业就无以为继了。
甚至有的已经发展得相当规模的中小企业也是凭感觉办事。
浙江一位民企老板在回答记者所提出的“产品过两年市场不好了怎么办”的问题时,不假思索地回答:
“市场不好了就转向”。
这种不重视企业战略,不重视企业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没有长远计划和规划的现象是中小企业寿命短的主要原因,而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靠建设企业文化。
因为企业文化就是要解决企业的观念性、长存性、坚定性问题。
国外的调查多次证实,那些长寿的企业大多是那些有企业文化的企业。
如果中小企业在开办之初或者摸索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认真地研究企业文化的问题,认真研究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和理念,认真研究企业战略和发展方向,相信中国中小企业寿命短、质量低的问题是会得到逐步解决的。
2.从入世后我国面临的市场环境看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市场和世界市场越来越融为一体,原有的各种贸易壁垒逐步拆除,我国的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我国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相对而言,大企业这几年学习走国际化道路,对国际市场知识越来越了解和熟悉,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对国际市场知识却知之不多。
这对中小企业是很不利的。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走过了科学管理,系统协调管理,人本管理,今天走到了文化管理的阶段。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企业管理理论界研究日本企业竞争力强的经验提出了企业文化这个概念,至今已有20多年,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普遍重视文化资源投入,重视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建设,极大地加强了企业管理效能,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竞争力空前提高,而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还相当薄弱,许多中小企业还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更不用谈花力气建设企业文化,这种情况如不改变,中小企业是无法面对国外企业竞争的。
为了能够在入世后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了能够使我国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战胜对手,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建设企业文化。
3.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看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跟踪后联合撰写的《关于企业增长的研究报告》中说:
“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
只要我国坚持走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只要我们还在意国民经济发展后劲,就必须要重视关系着企业寿命、企业活力的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未能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所能顾及的只是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和他们在解决就业问题上所起的作用,这虽然是重要的却又是远远不够的。
二、我国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有利因素
1.从企业资源结构看,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有利因素。
企业资源结构是指企业的人力资源、货币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各自所占的比例。
文化资源是指企业投在建设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上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及其科学合理性。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货币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的数量不及大企业,但在文化资源上,只要中小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合理地建设企业文化,就可以和大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在资源结构中,中小企业文化资源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中小企业的资源结构就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是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因为现代管理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重视文化管理,管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文化理念决定制度形式,制度形式决定技术水平,技术水平决定产品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决定企业竞争力。
既然建设企业文化是很有利于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就有必要建设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知识并不复杂,适当的学习和培训就可掌握。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形成的,为绝大多数职工认可遵循的,具有企业个性的价值观念、经营作风、企业精神、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思想意识因素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灵魂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由企业家倡导并精心培育的被职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和主导意识。
这些概念并不复杂,有的学者把企业精神就等同于企业文化,实践中也有这样的现象。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有一个代表团到日本去考察企业文化,和日本企业主交流接触,许多在我们看来企业文化建设得很好的企业,其企业主根本不知道企业文化,说:
我们只有社训、企业精神,就是用很简练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把员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文化并不复杂,我们众多的中小企业企业主和职工加以适当的学习和培训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企业文化建设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实践中学习纠偏,使其科学化、合理化。
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只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完全可以建设好企业文化的。
3.中小企业管理层级少,管理幅度小,有利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在职工中的解释、贯彻、落实和普及。
管理学上有一个管理幅度原则。
所谓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个人能直接高效地领导、管理下属人数的限度。
早期的法国管理学者格兰丘纳斯(Graicunas)根据管理者和下属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推理出如下结论:
在向经理汇报的人数以算术级数增加时。
他们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的数量就以几何级数增加,其公式为C=n[2n-1+(n-1)],式中C为可能的相互关系的数量,n为直接向管理者汇报的下属数。
这一原则说明,管理幅度越宽,可能的相互关系的数量就越多,管理信息的途中损耗就越大,管理变数就越大,管理效率就越低。
根据这个原则,合理地确定管理幅度是非常重要的。
中小企业恰恰在这一点上,具有优势。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层级少,管理幅度小,企业主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内外环境,企业家个性概括出来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就能有效地向全体职工解释、教育、要求落实并普及到每位职工,每个工作流程和运转环节。
如果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那个环节出了问题,也能及时地发现并检查原因给予纠正。
和大企业管理层级多,管理幅度宽,管理信息途中损耗多相比,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上是有有利条件的。
4.中小企业主可以亲自设计、亲自领导企业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不如大企业资金雄厚,因而也常常没有一定的资金来聘请专家为自己企业设计企业文化、企业形象,这就需要中小企业企业主自己动手设计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并亲自领导企业文化建设。
这种资金上的劣势有时又可转为优势,因为只有企业主本人才对自己的企业最了解最熟悉,才对自己本企业的职工心最亲近最知心,这可以更好地设计好企业文化,更好地领导企业文化建设。
国内外许多知名大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就是在他们还是小企业时开始形成并建设的。
日本京瓷公司董事长稻盛和夫27岁创建了京瓷公司,当时只有28名职工,要解决的问题堆积如山,他说“我不懂得什么是经营,想找个人商量也找不到,十分苦闷,后来我想,既然自己对经营一无所知,不如先去考虑‘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作为一个人什么是不正确的’以此作为一切的起点和根本,去判断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就以‘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这样一个基本点开始了自己的企业经营。
以伦理观和道德观作为根本推动经营。
正是这一点,带来了今天的成功”。
以上事例说明这些大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在企业还是小企业时,企业家亲自设计并领导建设的。
这应该给我们启发。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企业职工素质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经过近20年的摸索也有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也是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坚持在实践中摸索落实,我们就一定能建设好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耿涛.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J].四川财政,2003,(6).
叶陈毅.浙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5,(6).
权汉川.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3,
(2).
刘光明.中外企业文化案例[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稻盛和夫.企业家应有的心态[J].中国中小企业,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