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精华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0132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内科学精华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口腔内科学精华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口腔内科学精华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口腔内科学精华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口腔内科学精华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内科学精华总结.docx

《口腔内科学精华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内科学精华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内科学精华总结.docx

口腔内科学精华总结

口腔内科学精华总结

一、

二、三章掌握牙菌斑的定义、结构、组成及致龋性

1、牙菌斑的定义:

寄居在牙面或软组织上以细菌为主体,以糖蛋白为支架的一个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繁殖、衰亡,并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其代谢产物及细菌死亡降解产物在适宜条件下对牙体、牙周组织造成损伤。

2、结构:

①龈上菌斑:

平滑面菌斑:

早期菌斑中以球菌和杆菌为主,其中大多数为G+菌。

7天后丝状菌和杆菌比例达50%。

窝沟菌斑:

在均质性基质中以G+球菌和短杆菌为主,偶尔可见酵母菌。

缺少栅栏状排列的中间层,分枝丝状菌罕见,在一些区域仅见细胞躯壳,在细菌细胞内及其周围可能发生矿化。

②龈下菌斑:

以革兰染色阴性细菌为主,占

52、5%附着菌斑非附着菌斑

3、组成:

菌斑由约80%水和20%固体物质构成。

固体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成分。

4、致龋性:

牙菌斑的致龋作用可以概括为菌斑中的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由于菌斑基质的屏障作用,这些酸不易扩散,使局部pH下降,从而造成牙体硬组织脱矿,最终形成龋齿。

包括

(一)釉质溶解的化学反应过程

(二)菌斑致龋学说掌握龋病病因的现代观念四联因素理论

(1)微生物:

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2)食物:

食糖消耗水平与龋病发病呈正相关关系(3)宿主:

与唾液的流速,牙的形态与结构,机体的全身状况有关(4)时间:

龋病发病的每个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熟悉菌斑的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与龋病与大多数感染性疾病不同,龋病不是由某一种细菌所致,牙面上存在的多种细菌均与龋病发生相关。

没有微生物存在就不会发生龋病;龋病损害只在饲以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动物中发生;凡能造成龋病损害的微生物均能代谢蔗糖产酸;但不是所有能产酸的微生物均能致龋;产碱细菌能减轻牙菌斑中酸的有害影响。

(二)菌斑微生物

1、平滑面牙菌斑:

早期以球菌和杆菌为主,大多数为G﹢菌;7天后丝状菌和杆菌比例达50%;链球菌始终为主要菌群。

2、窝沟牙菌斑:

以兰阳性菌和短杆菌为主,偶见酵母菌。

(三)致龋微生物

1、链球菌属

(1)血链球菌:

很可能与窝沟龋的发生有关。

(2)变形链球菌:

该菌与人类龋病密切相关。

(3)轻链球菌:

目前尚无报告证实该菌与龋病的正相关关系,但它能贮存多糖,使菌斑在缺乏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继续产酸。

2、乳杆菌属:

对人类的致龋作用较弱,它更多地涉及牙本质龋,在龋病发展过程中作用较大。

3、放线菌属:

发酵葡萄糖产酸。

(乳酸,少量乙酸、琥珀酸以及痕量甲酸)龋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

1、急性龋:

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病变进展速度较快,病变组织颜色较浅,呈浅棕色,质地较软而且湿润,很容易用挖器剔除,因此又叫作湿性龋。

牙髓组织易受感染产生牙髓病变。

其中有一种类型称为猛性龋,进展很快,多数牙在短时间内同时患龋,常见于颌面及颈部接受放射治疗者,又称放射性龋。

2、慢性龋:

进展慢,龋坏组织染色深,呈黑褐色,病变组织较硬,又称干性龋。

(静止龋)

3、继发龋:

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部密合,留有小缝隙,或治疗时未将病变组织除净而产生。

(二)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

1、牙合面(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窝沟龋首先在窝沟侧壁产生损害,最后扩散到基底。

龋损沿着釉柱方向发展而加深。

达到牙本质,然后沿釉牙本质界扩散。

平滑面龋可进一步分为邻面龋和颈部龋来年各个亚型,龋病损害呈三角形,底朝釉质表面,尖向牙本质,当损害达到釉牙本质界时,损害沿釉牙本质界部位想侧方扩散,在正常的釉质下方逐渐发生潜行性破坏。

2、根面龋:

龋病过程大多从釉质面开始,但亦有从牙骨质或直接从牙本质表面进入。

损害主要发生于牙龈退缩、根面外露的老年人牙列。

3、线性釉质龋:

主要发生于上颌前牙唇面的新生线处或新生带。

新生带代表出生前和出生后釉质的界限,是所有乳牙具有的组织学特征。

4、隐匿性龋:

好发于磨牙沟裂下方和邻面,病变区色泽较暗,用探针课探入洞中,X光片可确诊。

(三)按病变深度分类

1、浅龋

2、中龋

3、深龋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方法:

1、视诊

2、探诊

3、温度刺激试验

4、X线检查

5、透照

(二)标准:

1、浅龋:

位于牙冠部时一般为釉质龋或早期釉质龋,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和(或)牙本质龋,亦有一开始就是牙本质龋者。

位于牙冠的浅龋有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前者早前表现为龋损部位色泽变黑,黑色色素沉着区下方为龋白斑,呈白垩色改变,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后者早期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可逐渐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用探针或牙线配合X线片自己检查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疑为浅龋时刻定期追踪复查,或借助于其他诊断手段,如荧光显示法、显微放射法、氩离子激光照射法。

最常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作X线片检查。

鉴别:

①釉质钙化不全:

表面光滑,白垩状损害可出现在牙面任何部位;②釉质发育不全:

探诊时损害局部硬而光滑,病变呈对称性;③氟牙症(斑釉症)受损牙面呈白垩色至深褐色,患牙为对称性分布,地区流行情况。

2、中龋: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

患者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饮食也能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显著,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龋洞中处有病变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

临床特征典型,诊断较易。

3、深龋: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

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位于邻面检查较难时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检查。

若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中,食物压迫使牙髓内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产生的疼痛较中龋时更加剧烈。

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易于确诊。

鉴别:

①可复性牙髓炎②慢性牙髓炎第四章龋病的治疗窝洞的制备基本知识点:

㈠窝洞的分类:

I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类洞为发生在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I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V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I类洞牙面界面脱矿与再矿化过程,促进早期龋损的再矿化。

2、硝酸银①硝酸银与人体组织和细菌的蛋白结合形成蛋白银沉淀,低浓度时有收敛、抑菌作用,高浓度时能杀死细菌,有强的腐蚀性。

②硝酸银在使用还原剂后生成的黑色还原银或灰白色的碘化银可渗入釉质和牙本质中,有凝固有机质、杀灭细菌、堵塞釉质孔隙和牙本质小管的作用,从而封闭病变区,终止龋病过程。

③氨硝酸银溶液中的银与氨形成复合离子,更易被还原,且对软组织的腐蚀性较硝酸银小。

④一般只用于乳牙和恒牙后牙,不可用于牙颈部龋。

再矿化的概念:

再矿化是采用人工方法使脱矿的釉质或牙骨质再次矿化,恢复其硬度,终止或消除早期龋损。

再矿化的适应证:

1、光滑面早期龋,白垩斑或褐斑。

2、龋易感者可作预防用。

窝洞封闭的适应证:

1、窝沟有可疑龋。

2、牙合面与充填窝沟相邻的无龋深沟裂,不需作预防性扩展,仅用封闭剂处理即可者。

第五章牙着色与发育异常着色牙(全章熟悉)临床表现:

外源性牙表面条状、线状带状色素沉着内源性同四环素牙,氟斑牙(

1、同时期萌出的釉质上有白垩色到褐色的斑块,严重时可并发釉质的缺损。

2、多见于恒牙,乳牙少见。

3、不耐摩擦,但抗酸蚀能力强。

4、严重慢性氟中毒患者,可有骨骼的增殖性变化,产生腰、腿和全身关节症状。

)治疗:

外源性超声洁治,内源性树脂修复,牙漂白(氟牙症的处理)

1、磨除、酸蚀涂层法,用于无实质性缺损

2、复合树脂修复,用于实质性缺损)四环素牙的处理

1、复合树脂修复法:

只能磨去唇侧釉质0、1mm或不磨牙

2、烤瓷冠修复

3、脱色法:

外脱色法,内脱色法牙结构异常(全章熟悉)

1、釉质发育不全临床表现:

1、轻症:

釉质仅有色泽和透明度的改变。

2、重症:

牙面有实质性缺损

(1)带状缺陷

(2)窝状缺陷

2、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临床表现:

牙冠呈微黄半透明,光照下呈现乳光,釉质易从牙本质表面分离脱落,发生严重的咀嚼磨损,引起功能障碍,继发颞下颌关节紊乱

3、先天性梅毒牙

一、过小牙、过大牙、锥形牙过小牙多见于上颌侧切牙、第三磨牙和额外牙。

二、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

三、畸形中央尖

4、融合牙:

有两个正常牙融合而成;最常见于下颌切牙,一般认为是压力所致。

5、畸形中央尖:

多见于下颌前磨牙,以第二前磨牙最多见,偶见于上颌前磨牙;常为对称性发生,一般位于面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突起。

临床表现:

中央尖折断或磨损后,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黑环,中央有浅黄色或褐色的牙本质轴,轴中央有时可见黑色小点。

6、牙数目异常:

额外牙和先天性缺额牙额外牙来自形成过多的牙蕾或牙胚分裂而成最多见是位于上颌中切牙之间的“正中牙”,常为单个,体积小,牙冠呈圆锥形,根短。

额外牙阻生于颌骨内,影响邻牙萌出,亦可导致牙列拥挤。

个别缺牙多见于恒牙列,且多为对称性,最多见为第三磨牙缺失;其次为上颌侧切牙或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

乳牙列少见。

7、牙萌出异常早萌:

多见于下颌乳切牙,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萌出,可为正常乳牙或多生牙;个别恒牙早萌,多因乳牙早脱所致。

迟萌:

全口牙迟萌多由系统病或遗传因素的影响;个别乳牙萌出可能与外伤或感染有关;恒牙迟萌或异位,多因乳牙滞留或乳牙过早脱落,造成邻牙移位致间隙不足;牙龈坚韧肥厚。

第六章牙外伤

一、牙震荡:

临床表现:

伸长不适感,轻微松动和叩痛,龈缘少量出血;牙髓活力测试反应不一。

诊断:

书上没说,结合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作出诊断治疗原则:

患牙休息1~2周,必要时降低咬合;松动患牙应固定。

定期复查牙髓活力,牙髓坏死时行根管治疗术。

二、牙脱位临床表现:

牙脱出、向根尖方向嵌入或唇舌向移位;疼痛、松动,牙冠伸长或变短而出现咬合错乱;伴有牙龈撕裂和牙槽突骨折。

并发症

(1)牙髓坏死占牙脱位52%,嵌入性脱位96%

(2)牙髓腔变窄或消失(3)牙根外吸收(4)边缘性牙槽突吸收不同表现临床特点X线片嵌入性脱位冠短根尖周牙周膜间隙消失突出性脱位冠长、松明显根尖周牙周膜间隙增宽侧向性脱位向唇、舌、近或远移位一侧根尖周牙周膜间隙增宽完全脱位离体或少许软组织相连牙槽窝空虚诊断:

书上没说,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作出诊断治疗原则:

原则是保留患牙。

1、部分脱位牙:

局麻下复位,结扎固定4周;术后

3、6和12月复查,牙髓坏死者及时行根管治疗。

2、嵌入性牙脱位:

复位2周后作根管治疗术;嵌入性脱位的年轻恒牙,不可强行拉出复位,应对症处理,继续观察,任其自然萌出。

3、完全脱位牙:

在0、5小时内再植,90%患牙可避免牙根吸收。

完全性脱位牙的处理方案:

(1)根尖发育完成的脱位牙:

若就诊迅速复位及时,术后3~4周再作根管治疗术;若脱位2小时以后就诊,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术,并经根面和牙槽窝刮治后,将患牙植入固定。

(2)年轻恒牙完全脱位:

若就诊及时或自行复位及时者,牙髓常能继续生存,不轻易拔髓;若就诊或复位不及时,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术,搔刮根面和牙槽窝后再植入固定

三、牙折临床表现:

1、冠折(crownfracture)前牙可分为横折和斜折,后牙可分为斜折和纵折

2、根折(rootfracture):

多见于牙根完全形成的成人恒牙,引起的外力多为直接打击和面部着地时的撞击。

☆按根折部位分为颈侧1/

3、根中1/3和根尖1/3处,最常见者根尖1/3处。

X线片检查是诊断根折的重要依据,摄片时中心射线必须与折裂线一致或平行时,方能在X线片显示折裂线。

☆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6~8周后可出现反应☆根折恒牙的牙髓坏死率为20%~24%,低于无根折外伤恒牙的牙髓坏死率。

☆根折时可有牙松动、叩痛,龈沟出血,根部粘膜触痛。

3、冠根联合折:

以斜行冠折多见,牙髓常暴露。

诊断:

书上没说,结合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作出诊断治疗原则

1、冠折缺损少,牙本质未露,磨光锐缘;牙本质暴露,轻度敏感者,行脱敏治疗敏感较重者,临时塑料冠,氧化锌丁香油酚粘固剂粘固,6~8周后,氢氧化钙制剂垫底,复合树脂修复牙髓暴露的前牙,牙根发育完成者应行牙髓摘除术;年轻恒牙根据牙髓暴露的多少和污染程度作活髓切断术,以利牙根的继续发育。

凡有活力的牙髓,在治疗后

1、3、6个月及以后定期复查,检查牙髓活力;牙的永久性修复应在受伤后6~8周进行

2、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