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docx
《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1、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重视学生的的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要把整体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个体认识的过程。
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产生新知识的过程,而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正是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非常重视让学生实践操作,使实践操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
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
在测量圆的周长的时候,光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自主的寻求合作。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去。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
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和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非逻辑的,也叫似真推理)。
我们要重视猜想这种非逻辑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以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
2、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导"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环境)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所谓"导",从宏观上来说,意味着教育是有方向和有目标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
从微观上来讲,"导"就是引起学习主体注意和唤起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使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和形成共识,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促进保持和迁移。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引导学生通过内部动因,自主地经过注意、观察、记忆和情感去主动感知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使其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生长新知。
但是,目前课堂教学的现实是年级越高,学生举手发表自己见解的人却越少,这种现象除了学生方面的原因外,与老师未能创造有效认知的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一是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如果总认为教学中什么都重要,不抓重点、难点,不精讲、精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和进行认知策略的指导,你的课讲得再好,也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促使其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必须创建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转变师生的角色:
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变教师的主导、指挥为引导、服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向活动为师生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变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为大众参与;变学习活动只重视课堂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
例如在进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阅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知识小结、作业检测"的五步学习法,越来越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
重视研究学法,使教法适应学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持者,成为诊断学生的认知障碍,并帮助学生分析妨碍认知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的指导者。
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反馈机制、学生自主评价机制以及学习"共同体",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大胆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拔,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导与学的统一。
4、课堂教学中如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与情意的关系
认知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本身所具有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学力因素,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条件;情意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兴趣、情感、动机、意志、需要等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
传统的教学活动忽视了情意因素对于学习者的影响力,把生动、丰富的学习活动变成为简单、枯燥的单方面的知识授、受活动,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贬低了发现和探究,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知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地、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这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知道,情意需要是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学生情感需要的满足是推动其有效认知的进步的基本动力源泉,它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情感上的创伤,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远甚于知识学习的不足,而且还会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要了解和合理满足学生的情意需要,那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哪些情意需要呢?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意需要主要表现为:
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关注和尊重的需要等。
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采取阅读预习,小组讨论、辩论,自主提出研究问题,进行成果展示、汇报等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并合理满足了学生的这些需要,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乐学"、"好学"。
学生有了乐学的内驱力,就会观察更仔细,注意更集中,记忆更深刻,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敏捷,进而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并能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增强意志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有效的学习还取决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交往,重视情意在教学交往中的动力调节作用,既是实现课堂交往互动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教学效益,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可靠途径。
在教学活动中,单纯的行为参与是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的,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质量,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师生单向交往的状况,重建人性化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多向交往模式,使师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的体验,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5、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发展一般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能力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般能力是指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创新能力是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极富个性化的创造能力,它是一般能力的升华,是能力的最高层次。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首先关注那些既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能力等;同时又要关注那些有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加强对学生学科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视培养综合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终身培养,而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却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呢?
一是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二是程序性而非事实性的知识;三是高度精确,亲和力强的知识;四是以主题为中心而构成的结构性知识;五是多方面、多类型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要做的就是使学生始终以一种陌生的眼光看待新事物,而且不怕失败,把失败也能看作是探索上的成功;要为高质量的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创造最佳的外部条件;要传授知识,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或介绍独特的观点,有待解决或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想象的矛盾产生,以开阔思路,促进联想,形成创新素质。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西安事变"一节内容时,设计出融历史内容、语文阅读、政治观点、地理知识的一组讨论问题:
①西安曾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曾在此定都的封建统一王朝有哪些?
②阅读补充材料,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体现了什么哲理?
④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有何优势和劣势?
⑤西安有哪些闻名全国的人文景观?
你认为西安在开发建设中,应发展什么特色产业?
⑥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去图书馆、网上查询西安事变的有关资料,写一篇500多字小论文,题目为"西安事变留给我们的启示"。
在上列问题中,①②体现了一般能力;③④⑤⑥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这样做,随着的时间推移,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发展一般能力的同时,也形成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6、请你谈一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各有侧重,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如生动的语言信息,美观大方的板书设计,意味深长的体态语等等,仍具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情感共鸣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重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素质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它信息量大,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有强烈的感染力,概括性强,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谋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积极思维、讨论、探索及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最优的外部条件,使其在人机交互作用下,在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中,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用具,更给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个黑板的原始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向现代化、多样化的转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因此,综合利用录像、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仪器,不仅使课堂组织形式新颖、逼真,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活动生活化,而且更能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现实的幸福,学会认知,学会生存。
8、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对教材的处理和创新性使用的能力,谈一谈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创新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的?
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
"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
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
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当然,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篇课文。
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老师要先与文本对话,"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会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就是能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顺利。
另外,有效教学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出发点。
有效教学,是当代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
它指的是教学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1、合理地调整教材的编排内容.2、适当地拓展教材的文化内涵。
3、充分地挖掘教材蕴含的价值。
9、教师问题设计的水平往往决定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水平,你认为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
(1)课堂提问必须有启发性
(2)课堂提问必须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3)课堂提问必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堂提问必须有一定的梯度、深度和难度(5)课堂提问应该避免无效性,力求有价值
(6)课堂提问应该力求新颖(答案四点即可)
补充: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的科学性、正确性,课堂提问要注意对学生的中肯的评价
提出问题往往比回答问题更重要,教师"想"好、"问"好,是学生"答"好的重要前提。
为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进行,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和设计恰当数量的问题。
这些提问既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又要难易适中。
(1)要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在问题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2)领会新课标,设置梯度控制难度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全盘考虑,注意提问的坡度,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辅性提问,即设计课堂提问要考虑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
对此,教学中要设置梯度,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创设好问题情境,促进有效教学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促进和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提高课堂提问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尤为重要。
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①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②通过学生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③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④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⑤通过学生的自学阅读创设问题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景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10、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你怎样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一是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因为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谈不上培养能力、发掘潜力。
一堂课的教学要面向全体,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参与的机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如果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另一部分却默默无言,这样的课堂只会形成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二是看学生思维是否积极。
即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师生交流是否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同学间的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看学生是否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提出的问题和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
三是看学习习惯是否养成。
即看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是否形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听讲是否专心致志、发言是否完整流畅、书写是否美观工整等。
四是看学习活动是否有效。
即看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是否适时有效。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活动流于形式,学生一会儿分组讨论,一会儿回归原位,一会儿跳,一会儿唱,就像得了"多动症",其实效果平平。
好的活动应该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五是看目标是否达成。
通过师生问答和课堂巩固练习,看三维目标是否达成,看课堂上教师讲过的、学生学过的知识重点,大多数学生是否初步掌握并能够运用。
如果课堂检测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课堂练习多数出错,这自然是低效乃至无效的课堂。
11、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倾听,请谈一谈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的?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倾听。
事实上,需求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全神贯注是不现实的.教育专家安尼福来斯特常说:
"你的教室将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享和交流是轻松气氛的关键.新的发现和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喜悦,会引导学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教师可以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喜闻乐件的卡通形色,有许多鲜艳的插图.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利用谜语、故事等引入,诱发学习兴趣,再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故事这样创设情境,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产生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这样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明确目标,引导倾听。
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一门艺术.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有了倾听的欲望和热情,并不代表学生会听了,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抽象语言极不敏感,往往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另外,他们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此课堂上往往是一名学生在回答问题或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另外的学生却在干别的事情,或发呆,或摆弄文具盒,或乱画着什么,好像这不关他的事.这时,教师要耐心仔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带着思想去倾听,如:
"你听明白他说的话了吗?
"、"你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你能帮他解释得更清楚吗?
"、"你能象他这样阐述你的观点吗?
"等。
用这些问题去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使学生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把同学们的发言经过选择、消化,转成自己的东西,实现听的目标.
三、教给方法,善于倾听.
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
榜样示范法。
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我自己首先做到认真倾听,不管是对还是错,不管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偶尔提示一下,从不打断。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认真倾听不打断学生的发言,其他学生也就会跟着教师做,长期这样形成习惯,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就会认真倾听,从而养成学生上课时认真倾听的习惯。
评价法。
一个学生讲完后,请其他同学来评价,这时学生往往会认真倾听,因为学生都会担心如果没有认真倾听,叫自己来发言评价时回答不上来就很尴尬。
教学中充分运用评价法,可以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因为学生很在意其他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时往往他们会认真倾听。
发散法。
对于一些开放题,在学生说出一种方法后,教师提出:
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就会认真听课,因为如果学生不认真听,就不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否和别人一样。
语言暗示法。
"瞧,某某今天听得多认真呀!
""大家看,某某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啊!
"采用语言暗示法,其他学生就会认真听讲,因为学生都喜欢得到教师的赏识和表扬。
同时,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学生指导了倾听的方法。
明理法。
使学生明白,听和说是同等重要的。
说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
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发言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而且还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会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四、"听"与"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听的目的不只是听,倾听能力更多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
而"说"不是只給自己听,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
这样把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五、以身作则,示范倾听.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会给学生带来潜移化的影响,要让学生倾听,教师自己首先要用心倾听,为学生做好榜样,当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要"无意"加入他们的听众席,真诚地和他们一起倾听,同时用非语言信号或语言信号同学生做积极地信息交流.非语言信号包括交换眼神,侧身倾听、举目凝视、含笑点头等,语言信号可以说出表示支持或鼓励性的语言,如"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啊!
"、"这么一点小错误都被你听出来了,真是金耳朵呀!
"、"这位同学不仅认真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啊!
"、"我被你说服了"、"你说得有道理"、"你的见解很独特!
"、"你的思路真清晰!
"等等。
当学生感到老师在倾听自己的发言时,定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也会采用同样活力的倾听策略,并在听完后提出建设性的回馈.
六、恰当评价,鼓励倾听.
正确适当评价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
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认真倾听的甜头,获得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满足感,如经常说:
"你听得最认真,可是尊重人的表现啊!
"、"这么一点小错误都被你听出来了真是金耳朵呀!
"、"这位同学不仅认真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啊!
"、"你不但听明白了,而且还能指出不足,真了不起!
"……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都能鼓励学生认真倾听,逐步养成听的习惯.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听众"状态,激起学生"倾听"的兴趣。
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只有学生学会倾听,才会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2、新课程强调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分析学生、了解学生?
一、关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分析和研究在学习理论中,"认知"有较广的涵义。
一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感性知识和体验),智慧技能(理解、应用能力)、动作技能和智力发展等,都反映了他的认知水平。
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认知学习。
它必须以学生认知结构作为起点,故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是教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作业情况,测验情况等可以获得有关信息。
把握全班的知识掌握和智慧技能水平,一般要通过对重要测验、考试的分析,了解各知识块和各级水平的失分情况(或得分情况)去把握。
把握个别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学习档案中记录主要测验的主要错误、错误原因。
这是一项颇费精力的工作,可以先抓两头建立部分学生的学习档案,并且发动学生自己记录。
让学生建立和翻阅自己的学习档案,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常见错误。
要十分重视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分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智力发展有明显的三个阶段:
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它们各有不同思维特征。
以后法国人加尔则把学生智力分为具体型智力、想象型智力和理论型智力等类型。
研究现象表明,学生可能有几种类型并存的情况,但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
二、关于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了解和研究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希望并认为学生在按自己讲授的思路来掌握学习内容,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各按自身积累的学习经验、方法进行阅读、听课、作业、以及记忆、理解等。
在教学中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学习策略是关于学习的知识及其执行技能。
它包括在学习环境中,促进获得知识初步技能的方法总和,在诸多学习方法中选择适合自身的最好方法;监控、调整自身学习活动的一系列操作过程等。
每个学生都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只是水平高低、调控能力和意识程度不同而已。
最后谈谈关于元认知的问题。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两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析学生学习策略的方方面面,可以从两种类型,即智力中等而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