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语文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9014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财语文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财语文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财语文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财语文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财语文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财语文测试.docx

《中财语文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财语文测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财语文测试.docx

中财语文测试

中央财经大学2012年4月本科学生汉语应用水平测试试题

一、汉语基础知识及运用(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音、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平仄(zè)窥测(kuī)

恰如其分(分量)四方辐辏(轮辐集中到毂上)

B.中肯(zhóng)钥匙(yuè)

痛哭流涕(眼泪)防微杜渐(开端)

C.编撰(zhuàn)雪茄(jiā)

汗牛充栋(充满)信手拈来(捏,用手指夹取)

D.引擎(qíng)吗啡(mǎ)

车载斗量(zǎi,装载)余勇可贾(jiǎ,买)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知迷不悟言简意该阴谋诡计

B.再接再厉谈笑风生首屈一指

C.走投无路一愁莫展勇往直前

D.草菅人命异口同声变本加利

3、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参与参差人参参透

B.高着着急衣着看着

C.塞外搪塞瓶塞堵塞

D.和平附和搅和和诗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项背相望。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5、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他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以至生命。

B.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C.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以致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再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6、把标点符号填在标出号码的位置上,正确的一组是:

我们这次代表大会的重要议程有三项

(一)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

(二)审议和通过新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

(三)按照新的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A.:

;《》;、

B.,,《》,,

C.:

;“”;、

D.,,“”,,

7、从上下文呼应、协调方面考虑,与下面的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服装厂中,男女工人面对面地坐着,他们缝制同样的衣服,付出同样的劳动,可是当一个月劳动结束的时候,

A.老板给女工发300元的工资,但男工的所得却是400元。

B.女工从老板那儿领到300元的工资,而男工的所得却是400元。

C.男工从老板那儿领到400元工资,而女工却只能得300元。

D.老板给男工发400元工资,但女工却只能得300元。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以致产生误会。

B.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认识的方法。

C.一辆挂着“普天同庆澳门回归”的巨幅标语的旅游车,载着我们在蜿蜒曲折的路上向长城慢慢驰去。

D.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创造和使用工具。

9、下列五句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塔下通回廊。

廊中向下看教堂里,觉得别人小得可怜,自己高得可怪,真是颠倒梦想。

教堂里非常高大,顶高160英尺。

尖塔可以上去,玲珑剔透,有凌云之势。

大石柱一行行的,高的148英尺,低的也有60英尺,都可合抱。

A.

B.

C.

D.

10、下列数字的使用,符合数字用法的国家标准的一项是:

A.也许还需要三、四年时间

B.这是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C.某部5连2排3班

D.“9.18”事变

二、阅读题(每题2分,共20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在文学创作中,有“愤怒出诗人”一说。

遥想当年,抗金名将岳飞“怒发冲冠”,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满江红》。

在发明创造中,“愤怒出创意”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海里有种生物叫藤壶,它对船壳“情有独钟”,总是一往情深地寄生在船壳上。

航海人对这种藤壶十分讨厌,总想除之而后快。

早期,人们只能手持刮刀驱除藤壶,然而效果不很理想,时过几天,藤壶又卷土重来。

后来,当人们将一种含有毒性的特种防护漆涂在船壳后,藤壶果然“敬而远之”。

然而海洋生物也因此受到“株连”。

为了防止“滥杀无辜”,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人们耗费了多年时光寻找理想的除藤办法,直到有一天美国人K.费斯奇怒火中烧时,事情才有了转机。

那天,费斯奇进食早餐,心不在焉地将辣味酱酒当作饮料大喝一口,顿时嘴里火烧火燎,辣得他直吐舌头,他破口大骂该死的保姆缺少心眼。

等他心情略加平静,猛然想起自己的死对头藤壶,心想何不也让藤壶常常辣味。

于是,他马上用辣椒粉调上油漆刷地板砖;然后把刷上这种油漆的地板砖浸到海水里。

几个月后,当他拎出地板砖看时,高兴地跳了起来。

原来他发现刷有辣椒粉油漆的砖面不见藤壶,没刷的那面则云集着藤壶。

通过进一步的试验研究,一种既能清除藤壶又不伤害海洋生物的辣椒漆问世了。

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职员加藤信三,常因刷牙时牙刷使牙龈出血而感愤怒。

愤怒促使他要改进传统牙刷以清除刷牙时的不快。

经过实验,他发现若把牙刷毛端的四角形磨成圆形,那么用起来牙龈就不出血了。

他据此发明出保健牙刷,并被公司商品化为牙刷换代产品。

由于狮王牌保健牙刷能克服传统牙刷的缺陷,其市场占有率高达40%。

后来,加藤也从一个小职员晋升为公司的董事,但是谁也不知道他的飞黄腾达竟与愤怒有关。

在中国也可以找到与愤怒有关的发明。

在不久前举办的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展出的一次性防伪酒瓶博得人们喝彩。

该项发明采用瓶盖与瓶口合二为一的整体结构,用启瓶器开瓶后,瓶颈便断为两截,酒瓶立即报废。

有了这种酒瓶,那种以旧瓶装假酒的造假伎俩也就寿终正寝了。

这项荣获金奖和新星奖的发明,其创意也源于人们对假酒害人的“怒发冲冠”。

分析了许多与愤怒有关的创造之后,技法宝库中便增加了“燃烧愤怒”这一特种“武器”。

这里所讲的“燃烧”,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用愤怒点燃创造的激情;二是借助愤怒时的特定心境创造性思维,触发创意的灵感或直觉。

因此,燃烧愤怒作为一计,是指发明者以自己或他人的某种愤怒为契机,通过平息愤怒或转移愤怒的思考去从事创造。

自古以来,忍耐被作为一种美德而备受人们赞美。

而动怒历来被视为有碍修身养性的不良习性。

从修身养性和缓解矛盾的角度看,忍耐和制怒是十分必要的。

不过,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不满现象冷若冰霜,也就无法点燃发明创造的激情。

如果既能用怒火点燃激情与创意,又能对不满进行冷静的思考而有所发明,这倒不失为一种制怒的奇招妙法。

11、对本文的中心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古今中外因对现状或成规定律的不满而引发出发明创造的各种事例。

B.分析“忍耐”和“愤怒”的辩证关系,告诫人们:

忍耐在某些情况下是需要的,但如果对周围的不满现象冷若冰霜,就不能点燃发明创造的激情。

C.介绍一种“制怒”的奇招妙法,怒火点燃激情与创意之后,就需要把这种激情和创意引入发明创造中去。

D.以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事例引证“愤怒出创意”,愤怒点燃创造激情,借助愤怒时的特定心情调动创造性思维,触发创意灵感与从事发明创造。

12、在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因、一些、说明、发动、发展、发展

B.从、发明、发现、启动、发明、发明

C.在、发明、发明、调动、发明、发明

D、就、发现、因此、动用、发现、发现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的思想,有其重视人民作用的一面。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不能说全是糟粕。

但是,这种重民思想,是以民为社稷之本,以本固邦宁为思维导向的。

民仅仅是专制君主巩固统治秩序的工具,而不是国家的主人。

严格说来,民为邦本思想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思想。

由此产生的“父母官”思想、“青天”思想,虽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不乏积极因素,但它的思想实质,是与现代民主精神背道而驰的。

直到前几年还广为传诵、被人称道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思想,实际上就是“父母官”意识的一种表现。

你是民,我是主,于是我替你做主。

这哪里有一星半点现代民主意识?

这种民为邦本的重民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

在当今社会,应通过发展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建立完整的法制系统,使民主法制深入人心,真正确立任何政党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事的准则。

无论何人,一旦违背了宪法和法律,就应受到制裁。

这种制裁不是凭长官意志,而是靠法制及相应的系统。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确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公民权,都可享受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等观念,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盼救星、盼长官,将个人自身权利的实现,寄托于某个人物身上。

13、文中“父母官”、“青天”两个词语加上引号的原因是:

A.这里在引用别人的话。

B.这两个词语有特定意义。

C.为了引起读者的主意。

D.表示意思的双关或讽刺。

14、文中画线的句子从复句关系来看是:

A.条件关系B.转折关系

C.让步关系D.选择关系

15、作者在这段文章中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A.强调民为邦本思想在历史上的消极作用。

B.强调民为邦本思想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C.强调民为邦本思想具有两重性。

D.强调建立完整的法制系统,使民主法制深入人心的重要性。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公司累计获得了创纪录的利润,而且据世界商业论坛说,美国的生产率已重新居于无可争辩的领先地位,将曾是它最大竞争对手的日本甩到了第四位。

但据某些权威人士说,那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也就是说,公司利润的飞速增加并不是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华盛顿的经济政策研究所说:

“公司利润是由于工资的凝滞和下降而增加的。

”该研究所在分析政府分布的数字时发现,1994年的税后赢利率是25年来的最高点,尽管投资或生产率的增长仍然比较凝滞。

排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男性工人的中等工资自1979年以来一直在下降,在1989至1994年期间,降速加快,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

妇女的工资自1989年以来也一直在下降。

这种趋势的一个最令人苦恼的特点是:

大学毕业的男性工人这些年来第一次看到他们的工资也在下降。

收入略有增加的家庭,往往是家中有更多的成员去工作。

人们普遍认为,19世纪的工业革命影响的主要是蓝领工人,而今天技术革命伤害的主要是白领和中层管理人员。

其实生产线上的工人也未能幸免。

他们是由于产量分成——生产任务向低工资地区转移——而受到打击。

例如,汽车和电子产品的生产日益向东南亚和墨西哥集中,加勒比则成了受到青睐的服装制作中心。

结果,制造部门报酬较多的工作,正在被零售和服务部门的低报酬的工作所取代。

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进入自由贸易领域,这些地区的制造业会更加有吸引力,这种趋势即使不会加速,也会继续发展下去。

16、第一段所说的“两者之间”是指:

A.美国和日本。

B.创纪录的利润和工资的提高。

C.赢利率和生产率。

D.生产率领先与否。

17、以下说法与上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以前大学毕业的男性工人的工资一直是不断上升的。

过去几年中美国的生产率并未下降。

不能说过去几年中美国工人的工资数额没有增加。

扣发或少发工资来提高利润是资本家的一贯伎俩。

技术革命使某些生产部门受到打击。

A.

B.

C.

D.

18、文末“制造部门报酬较多的工作,正在被零售和服务部门的低报酬的工作所取代”一句的意思是:

A.零售和服务部门用人的数量越来越大。

B.能胜任制造部门工作的人越来越少。

C.报酬较多的工作变成了低报酬的工作。

D.收入多的部门的就业机会大为减少。

19、文中两次说到“这种趋势”,从全文来看“这种趋势”指的是:

A.由工资的下降获得赢利率的提高。

B.生活任务向低工资地区的转移。

C.各类工人工资的下降或持续下降。

D.投资或生产率增长仍然比较凝滞。

20、下列理解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A.日本公司的利润状况曾一度与美国公司比肩。

B.公司利润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生产率也在同时提高。

C.让更多家庭成员去工作,可以解决收入降低这一社会问题。

D.今天技术革命使得从蓝领工人到白领以及中层的广大劳动者群体受到影响。

三、作文(共60分)

(一)请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写出下面论文的内容摘要。

要求:

有条理、有层次。

(25分)

写作论文摘要时,请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进行。

摘要的格式如下:

摘要:

本文从动画片的生产与消费、动画艺术产品的学术研究、公众对动画的接受程度,以及“动画朋友”的生活状态等4个方面,分析了“动画文化”现象在美国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从这4个方面的相互影响之中研究“共同促进”对“动画文化”的衍生规模所构成的激变效应;最后又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总结出美国“动画文化”的形成原因及演变机制。

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迈向“省直管县行政改革”

——安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石亚军施正文

自2004年安徽省率先在全国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6年以来,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市实行了财政省直管县。

2009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要求在2012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行。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有助于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推动县级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但它在运行中尚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与现行市管县行政体制难以兼容,并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

因此,实地调查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改革的成效和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省直管县财政改革、适时启动省管县行政改革、构建扁平化的中国公共行政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安徽实践

(一)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1994年国家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后,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安徽省实行了省管市、市管县的财政体制。

这一体制调动了市县增收节支和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有的财政管理体制在运行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是县级财政困难突出。

安徽地处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县级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债务沉重,财力与事权不对称,资金调度困难。

安徽县级财政困难基本上依靠省财政帮助解决,省财政实际承担着县财政保工资、保运转的责任。

二是市带县的作用难以发挥。

安徽省绝大部分市级经济基础薄弱,市级财政自身困难,不仅不能发挥市带县的作用,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集中县级财力的问题。

三是省财政对县财政的管理监督不够。

在市管县财政体制下,省财政难以掌握县级财政的真实状况,信息缺失,不利于省财政加强对县财政的管理和监督。

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安徽省委、省政府认为,解决县级财政困难,除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积极改革和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

他们认为,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加大对县级财政的支持、管理和监督力度,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县级财政状况。

安徽推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近期目标是:

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保证县乡工资的正常发放和机构的正常运转,逐步缓解县级财政困难。

长远目标是:

促进县域经济和全省经济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分配关系,进而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和做法

2004年1月21日发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通知》规定,自2004年起在全省57个县(市)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

其主要内容和做法是:

1.收支划分。

安徽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财政收支范围没有进行大的调整,主要是改变财政管理模式。

因为在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前,省市县财政收支范围已经基本明确和规范。

例如,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安徽省对增值税、营业税按照属地原则分享,省市都没有分享县级的两税。

2004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时,所得税收入基数也直接核定到县。

为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收支范围暂不作调整。

只是对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前,市对县财政收支范围划分不符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的,予以规范和调整。

除所得税省级分享15%以外,其他税种均按属地原则划归当地财政,省以下没有再层层划分和分享其他税种。

按照规范的收支划分要求,省财政将收入任务直接下达到县,考核到县。

2.转移支付。

按照公平、科学、规范的办法,省对县的转移支付,统一计算分配到县。

省财政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拓宽县级自主安排财力空间,提高县级财政保障能力。

3.财政预决算。

财政预决算仍由各市财政局负责组织所属县(市)编制、汇总,但要按规定时间上报省财政厅。

为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工作,直管县按月向省财政厅报送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为促进县级财政科学合理安排预算,省财政建立了县级预算审查制度,统一全省预算编制模式。

4.资金往来。

建立省与县之间的财政资金直接往来关系,省财政直接确定各县的资金留解比例,预算执行中的资金调度由省财政直接拨付到县。

5.财政结算。

年终财政结算项目和结算数额,由省财政直接结算到县。

市对县的各项补助、转移支付及资金往来扣款等,年终由省财政分别与市县财政办理结算。

各县举借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债转贷资金等,由县财政直接向省财政承诺偿还,到期后由省财政直接对县进行结算扣款。

6.工作部署。

省财政厅部署工作直接到县,各县财政工作中的有关情况和问题直接向省财政厅反映。

同时,安徽省按照乡镇预算管理权、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乡镇财务审批权保持不变的“三权不变”原则,将扁平化财政管理体制延伸到乡镇,从2004年开始在全省全面实施“乡财县管”改革。

(三)改革的成效和问题

安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实施六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1.初步构建了省以下以省、市县两级财政管理为主的扁平化财政管理模式。

安徽省秉承创新体制的要求和目标,把减少财政管理层级和理顺分配关系作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省财政在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财政预决算、资金往来、财政结算、项目申报、债务偿还、工作部署及联系等方面直接到县,从而进一步理顺了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省、市县财政收入范围明确统一,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简单清晰,初步构建了省以下以省、市县两级财政管理为主的更为直接高效的财政管理模式。

同时,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行“乡财县管”改革,提高了乡镇财政保障能力。

2. 增强了县级财政保障能力。

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以后,割断了市对县集中财力和截留省对县下划资金的渠道,解决了市吃县、市刮县、市卡县的问题。

省财政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补助、税收奖励等措施,不断加大支持县财政的力度,县乡财政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3.促进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实行财政省直管县以后,激发了县级加快发展的动力。

省财政还从促进园区建设、支持企业发展、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支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批经济强县迅速崛起。

如肥东县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51.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50∶28,已经由传统的农业大县转变为工业强县。

[1]

4.提高了省级政府协调能力。

实行省直管县后,减少了财政层级和管理环节,降低了行政成本,有利于省级与县级信息沟通,有利于省级政府在全省范围内配置财政资源,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全省范围内的均衡供给,促进辖区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

5.提升了县级财政管理水平。

省财政厅通过县级预算审查、选派省直管县财政联络员、统一规范县级部门预算、开展财政业务培训等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县财政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力度,县级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

安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权与事权的划分和匹配问题没有解决,对市级财政的冲击和对中心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与相关法律和市管县行政体制的冲突等。

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问题分析

(一)事权和财权的划分与匹配问题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主要是重新界定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范围,对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划分没有作出统一规定,各地在推行分税制时也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实质性改革,并且出现了事权下移、财权上收的问题,致使基层财政普遍困难。

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体制的核心问题,但在推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时,安徽和其他省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和调整。

虽然省直管县后减少了财政层级,但省市县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划分依然不清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几乎都成了共享税,致使财政收支划分带有很强的人为色彩,转移支付缺乏合理的事权和支出划分前提,影响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制度功效。

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我国政府层级过多。

实际上,国际上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提供解决在五级政府架构中收支划分的经验,完善的分税制不可能在五级政府体系中建立。

[3]

解决我国事权和收支划分难题的出路在于进行政府层级设置的制度创新。

首先必须在正确定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切实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有效解决政府越位、缺位问题。

其次要减少行政层级,建立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组织体系和职责体系。

要借鉴公共产品层次性理论、供给效率和分权理论,按照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要求,科学而明确地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并按照财权(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划分收入,保障各级政府有自己的主体税种和固定收入来源。

因此,应当将事关国家安全、宏观调控、收入分配等职责划归中央,将关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划为中央税;省级政府主要负责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事务,将营业税、社会保障税(费)划为省税。

县市级政府主要负责道路交通、社会治安、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等,应当适时开征物业税,并将其发展成为县市政府的主体税种,增强基层政府提供符合本地居民偏好的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和保障能力。

[4]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划为中央地方共享税。

为切实保障上述事权财权清单的权威和稳定,必须以法律形式加以强化。

为增强省级政府的调控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持各级财政既得利益的原则有必要予以调整。

省级政府应适当集中财力,并通过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动辖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

不可否认,1983年全面实施的市管县体制对于密切城乡关系、促进中心城市发展,曾经起着重要作用。

[5]目前,安徽正致力于发展以合肥为核心的省会经济圈,以芜湖为核心的皖江城市带,“两淮一蚌”城市圈等,以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推行省直管县改革,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但中心城市发展会受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将难以形成。

安徽省有17个地级市,但除合肥、芜湖、蚌埠等市外,其他市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属“小马拉大车”,难以带动县域经济的增长。

这种情况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较为普遍。

如果一刀切地搞省直管县,将不利于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延缓经济规模的集中度,阻碍区域经济的分工与合作。

此外,实行省直管县,城市之间会出现“马太效应”,比较发达的城市由于甩掉落后县包袱而“锦上添花”,而比较落后的城市则会由于失去发达县而“雪上加霜”,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进一步发挥城市的作用。

大中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比较好,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

但城市不断膨胀,会出现诸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大城市病”。

因此,发达国家除东京、纽约、伦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