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第一次诊断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第一次诊断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第一次诊断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第一次诊断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届高考一诊模拟考试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廉德思想
任松峰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何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的问题上,儒家有一套系统阐释。
关于“廉”的含义,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
“廉,棱也。
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
”大致可知,“廉”的本义为侧边、棱角,后来引申为正直、清廉、俭朴、收敛、廉耻的意思。
而这些含意也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
儒家如何释“廉”呢?
《论语》中,孔子虽仅有一次用到“廉”字,但实际上“行己有耻”“欲而不贪”等思想中已包含了“廉”的内容。
可以说,先秦时期,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伦理层面来认识“廉”的,认为“廉”是君子所具有的一种基本道德操守。
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
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出现了专门的举廉科,将“廉”作为官员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
儒家倡“廉”,主要基于内圣与外王的需要。
从内圣来看,“廉”是个人修身、成就完美品格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道德操守。
从外王来看,“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
《晋书·阮种传》中说:
“夫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
”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为官者的廉洁是实现政权稳固持久的客观需要。
实现“廉”的目标,为政者既需“修身以德”,也需“为政以德”。
《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上至天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
孟子“仁政”思想,论及的是如何做一名好官。
在儒家思想中,包含着这样的逻辑:
要做一名好官,先要做一个好人。
所以,为政者只有先修身以德,才能“安人”“安百姓”。
当然,成为一个好人并不意味着就能当一个好官,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还需把廉德运用到政治实践中。
为政以德,既要有崇公抑私、立公去私的公心,又要有义利面前舍利取义的勇气;既需“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地举贤任能,也需“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地勤政守职;既有为政俭约、“节用而爱人”的品行,更需有涵养一腔浩然正气的节操。
如此,才能实现《论语·为政》中描述的“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那般的清明气象。
儒家廉德思想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对历史上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现起到过积极作用。
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天下莫非王土、四海皆是王臣,以廉为政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这也使封建臣子在践行“廉”的过程中遭遇局限和困境。
但是,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这些都不妨碍今天我们从中汲取有益启示。
(节选自《人民日报》 2014年3月28日)
1.下列各项中,言行不属于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的一项是 ( )
A.孔子主张把俭朴的生活与远大的理想相统一,如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B.墨子认为“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要想赢得好的名声,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C.诸葛亮强调,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D.清朝陕西蒲城知县蔡信芳离任时,作《罢郡》一诗来抒发情感:
“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正直、清廉、知廉耻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们既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也是儒家重要的政治伦理思想。
B.汉代以后,儒家对“廉”的认识由道德层面转到政治层面,把“廉”这种基本的道德操守转化为为政的根本。
C.在汉代依据察举制度中的举廉科,有廉德的人可以被选拔、任用为官员,可见当时的统治者对廉德思想非常重视。
D.廉是一种基本道德操守,也是为政之本,从修身、成就完美品德和治国理政的要求出发,儒家积极倡导廉德。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从“内圣外王”的角度倡“廉”,“内圣”侧重个人修养,而“外王”强调“廉”则政兴,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怎么做到“廉”的问题。
B.《晋书·阮种传》中形象地说明了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意义,只有为官者廉洁才能保证政权稳固持久,一旦失去廉洁,政权早晚会灭亡。
C.儒家思想认为:
“做好官”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人”,但这还不够,还要在政治实践中贯彻运用“廉德”,做到有公心、有节操等。
D.尽管封建官员在践行“廉”的过程中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廉德思想对清明的社会局面也起到过积极作用,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褚翜(shà),字谋远,少以才干称,袭爵关内侯。
于时长沙王乂擅权,成都、河间阻兵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
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
河南尹举翜行本县事。
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
翜与荥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
翜惧祸及,谓抚等曰:
“诸君所以在此,谋逃难也。
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抚等悔悟,与秀交和。
时数万口赖翜获全。
建兴初,复为梁郡司马。
时部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
梁郡太傅王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
“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
”玄纳翜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
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
奴余党聚众杀玄。
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平等欲掩袭之。
郡人遑惑,将以郡归平。
翜抚之,众心乃定。
成帝初,为左卫将军。
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
既而王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曰:
“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
”翜即入上阁,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
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
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
峻兵既入,叱翜令下。
翜正立不动,呵之曰:
“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
”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
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成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曰穆。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B.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C.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D.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
“侯”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建兴”“成帝”“咸康”都是帝王年号。
“年号”是指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
C.“至尊”是对皇帝的敬称,此外还有“陛下”“万岁”“主上”“圣上”等。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褚翜很有才干。
和荥阳太守郭秀一起保卫万氏台时,他及时化解了郭秀与部将陈抚、郭重等人之间的矛盾,保全了数万人的生命。
B.褚翜善于安抚。
梁郡太傅王玄在褚翜劝说下放过了专权的耿奴;当徐州贼人张平想趁机突袭梁郡时,褚翜安抚百姓,使之安定。
C.褚翜敢作敢为。
苏峻作乱率军攻入皇宫时,褚翜亲自抱着皇帝登上太极前殿,大声呵斥进犯的士兵,苏峻的士兵因此未敢上殿。
D.褚翜为国尽心。
苏峻执政之后,京城被焚烧扫荡,人口财物凋敝残败,担任侍中的褚翜收集四散逃亡的百姓,对晋朝颇有贡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5分)
(2)因戒之曰:
“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8.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5分)
9.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两句是 , 。
(2)《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作者以警告唐敬宗应当对秦之灭亡,哀而鉴之,不要重蹈覆辙并以此作结的句子是 , 。
(3)《赤壁赋》 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 分)
卖厨刀
刘明
早晨有雾,淡淡的。
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
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
远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
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
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里提着鸡婆、绳头串着蘑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镇。
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
卖韭菜的放开嗓子直着吼叫:
“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
”卖金针木耳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
“黄针——木耳,蘑菇——生姜!
”卖藤条锅刷的吆喝声很有些特别,前声十二分地拖长,而到后半部分却喊得出奇的短:
“卖藤——条!
”卖葱煎包子的把平底锅沿敲得梆梆响;卖鸡的鼓圆腮帮吹开鸡婆的尾毛,两指捺着滚圆的鸡屁股直伸到买主的鼻尖,正和买主作激烈持久的讨价还价。
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
唯有市场西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下,一个穿黑袄的汉子一声不响地蹲着,跟前放着二十多把厨刀。
汉子抬起胡子拉碴的脸朝喧闹的人群望了一眼,从他兜里摸出一块砚台大小的铁块和一团筷子粗的铁丝放在地下,捡起一把厨刀,低下头,“咔咔咔”砍起铁丝来了。
“是在变戏法儿吗?
”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挤。
“他怎么不说话?
”里圈的人直纳闷。
见人多了,黑袄汉子从他兜里摸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柳体大字:
自家打的厨刀,每把两元。
“哼,店里张小泉剪刀厂出的厨刀也只卖一块六。
”有人摇着头冷言冷语。
“不过,这厨刀的刚火倒是硬碰硬的。
”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黑袄汉子一声不响,低着头又砍起铁丝来。
“咔咔咔”铁丝都断成了一厘米长短的小段。
“嘿,这厨刀砍铁丝就像切粉丝一样,我买一把!
”有人把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慢!
”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挤到黑袄汉子跟前,从地上另捡起一把厨刀:
“你换一把砍砍看。
”众人都投来赞佩的眼光。
黑袄汉子好像没听见,依旧埋头只顾自己砍。
“唔——?
是个哑巴?
”工人模样的青年把厨刀递到黑袄汉子的手里,比比划划做了一阵手势。
黑袄汉子接过厨刀,“咔咔咔”,一气砍了三十几下。
青烟飘起,火星四溅,砍断的铁丝飞了一地。
工人模样的青年夺过刀来,仔细地瞄了瞄闪着寒光的锋口,扔下两元钱,心满意足地走了。
人群哄地一下炸了。
“我买一把!
”“我买一把!
”几十只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砍得硬的厨刀不一定切得软!
”刚才说风凉话的人又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
众人迟疑了,有几只捏着钞票的手缩了回去。
黑袄汉子慢慢站起身来,高眉脊下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光来,直瞪着说风凉话的人的脸。
瞪着瞪着,一言不发的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
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
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几下。
“嚓嚓嚓”,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
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圈。
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
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卖葱煎包子的摊前:
“喂,买四个葱煎包子。
”
两个刚买了厨刀的人听见他说话,大感惊讶:
“咦,他会说话,他不是哑巴!
”
“他会说话,做买卖为什么硬是一声也不吆喝?
”
太阳升高了,晨露散尽了,桐庐镇幽雅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了。
前面是奔流的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山,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
黑袄汉子背着搭兜,手里托着四个刚出锅的葱煎包子,大踏步地走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桐庐镇比做鲜嫩碧绿的荷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庐镇的勃勃生机。
B.“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真实地写出了集市人声鼎沸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
C.小说将卖刀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人们开始以为有人在变戏法,后来才发现是卖刀;开始怀疑菜刀有假,后来又争抢买刀。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如“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不但“众人下了个大跳”,就是读者也为之心惊。
E.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看似普通但又与众不同的“黑袄汉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 分)
(3)小说中的“黑袄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
(6 分)
(4)小说中黑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 分)
胡秋原:
两岸破冰第一人
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
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
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
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
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
他特别强调:
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
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
“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
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
“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
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
”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
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
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
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
“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
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
“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
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
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
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
“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政论家和文学家。
生平著作等身,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
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
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
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
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
郑学稼先生曾说:
“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的镜子。
”
(谢远笋《胡秋原——大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作铺垫。
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
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在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他 ,为他的小舅子——一个抢劫犯罪嫌疑人开脱罪责,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②对于有些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利当做捞钱的工具,在调整使用干部时 ,大搞权钱交易的做法,国家应从体制上予以遏制。
③雅虎体育专家批评K教练利用国家队的权力 ,牺牲球员们的时间和身体为自己博取利益。
A.假公济私 营私舞弊 徇私舞弊 B.营私舞弊 徇私舞弊 假公济私
C.徇私舞弊 假公济私 营私舞弊 D.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假公济私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在上海世博园,最前沿的技术、最经典的文化、最时尚的设计以童趣盎然的形式和孩子们相会,启迪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为他们打开通往未来的窗户。
B.由于一些人或热衷于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或热衷于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并通过微信杜撰一个个耸人听闻的谣言,让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
C.从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引发社会矛盾,已经从人口问题演变为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