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5单元 万以上的数 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8491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5单元 万以上的数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5单元 万以上的数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5单元 万以上的数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5单元 万以上的数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5单元 万以上的数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5单元 万以上的数 教案.docx

《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5单元 万以上的数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5单元 万以上的数 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5单元 万以上的数 教案.docx

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万以上的数教案

25《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教师板书:

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

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

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

“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

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

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教师提问:

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

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

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课题:

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

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我国人口十二亿就比亿大。

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请同学们拿出算盘。

让学生在算盘上先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教师提问:

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

亿位满十要怎样?

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

百亿、千亿呢?

(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

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

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

我们学过哪些数字?

(1、2。

3、4、5、6、7、8、9。

0)

教师说明:

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教师强调: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

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

自学题目:

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

(四)教学亿级的读法。

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

(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

5000010600040030500

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

(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

(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学生讨论:

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什么位置的“0”不读?

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

学生总结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6《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教师板书:

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

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

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

“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

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

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教师提问:

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

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

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课题:

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

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我国人口十二亿就比亿大。

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请同学们拿出算盘。

让学生在算盘上先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教师提问:

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

亿位满十要怎样?

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

百亿、千亿呢?

(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

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

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

我们学过哪些数字?

(1、2。

3、4、5、6、7、8、9。

0)

教师说明:

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教师强调: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

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

自学题目:

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

(四)教学亿级的读法。

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

(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

5000010600040030500

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

(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

(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学生讨论:

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什么位置的“0”不读?

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

学生总结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7《万以上数的写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写出万以上的数。

2、能自觉检查写出的数。

3、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地写出万以上的数。

难点:

写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我国人口知识的大数信息,谁先来汇报?

(边汇报边找几个万以内的数让学生写出来。

2、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同学在阅览室查阅资料的情况吧。

(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读出图中的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

万以上数的写法)

4、同学们,在二年级时学习过“万以内数的写法”(指着刚才练习过的题)谁能说说在写数时有什么方法或者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小结:

从高位到低位,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二、探索新知

知识点:

万以上数的写法

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写的很棒,那么敢不敢试着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呢?

请大家拿出导学案完成知识点中的内容。

(1)结合数位顺序表,学生尝试写数。

(2)小组内进行交流。

要求:

①结合数位顺序表把这些数读一读。

②如果发现问题,讨论如何解决。

③你在写这些数时,是怎样写的?

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④怎样检查写得对不对?

(3)全班交流。

谁愿意来汇报你写的数?

(展台展示)学生边展示边读一读。

这个小组的同学都写对了吗?

怎样写万以上的数?

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想与同学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集体交流。

(对学生的不同想法给予肯定,引导学生选择简单、实用的方法)

使学生明确:

首先要明确这个数中含有几级,一级一级地写,每一级中哪个数位一个单位也没有,要用0来占位,写完后要读一读进行检查。

28《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

一个杯子重125克。

12个杯子重多少克?

(前两个问题,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方法,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125×12的乘积。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说想法。

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25×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

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板书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

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主动投入到估算中来,让学生通过估算,试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

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128×10=1280128×2=2561280+256=1536

②128×2=256256×6=1536

③128×3=384384×4=1536

④利用竖式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3)、请学生算一算128×13,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法二、三的局限性,从而更好的体会学习竖式的价值。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

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四、应用深化,总结学习方法

1、森林医生(题目略)做完此题教师小结:

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题目略)

3、如果我班每位同学买这样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书店给我们每套优惠15元,请算一算全班同学一共要付多少钱?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29《近似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正确进行近似数的改写。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课件。

问题:

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一、复习

读出下面各数,并把它们该写成以“万”或“亿”表示的数。

2050000010200000000

二、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和使用近似数。

你注意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似数。

三、教学流程

1、明确准确数和近似数。

师:

同学们,说一说你家有几口人?

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

这些数都是准确数吗?

师:

那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I众多,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呢?

我国的国土面积又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

师:

13亿是一个准确数字吗,960万平方公里是准确数字吗?

这样的数又是什么书呢?

点拨:

像问我们家有几口人,班里有多少同学,这样得到的数字是准确数,但是我们国家有多少人,疆土多少,这样得到的数是近似数。

2、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收集到的数据按照近似数和准确数分别开来,并讨论这些数据表示的意义。

小组交流:

说说开篇老师提出的问题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学生回答。

师:

那么我们如何得到近似数呢?

师:

我们可以使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数。

那么什么叫作四舍五入法呢?

我们来了解一下。

74500≈7万

尾数的最高位是4或者比4小,舍去。

75400≈8万

尾数的最高位是5或者比5大,在前一位上加1,把尾数略去。

这种方法就是“四舍五入”法。

四、小结

今天大家都学到了什么?

30《综合与实践》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与估计的过程,讨论得出一种即合理又方便的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总结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能力针对具体的问题设计测量的方案。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测量与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估算技能。

教学准备

天平铁钉米粒黄豆铁丝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实物:

一堆钉子和一堆米粒。

提问:

你能看一眼知道这些钉子和米粒的数量吗?

2、我们已经有了估计的经验,但是为了让我们估计的数量更准确一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一些工具和实验来测量和估计这些物体的数量,同学们有兴趣试试吗?

二、操作与思考

1、先来估计钉子的数量:

在操作之前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工具--天平。

让学生独立思考:

有什么方法利用天平这个工具知道这些钉子的数量。

(提示:

想一想钉子的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小结:

既方便又合理的方法--算出一个钉子的质量,再用总质量除以一个钉子的质量,就可以得出钉子的数量。

2、估计一亿粒米的质量。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出估计的方法。

提示:

有的时候为了提高准确性还需要采取多次实验的方法。

合作要求:

先用天平称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

数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的数量。

根据书上表格,填写实验记录。

写出算式,得出结果。

三、练习与应用

1、用两种方法计算一粒黄豆的平均质量。

2、每个小组选择一道题进行估计或测量。

学生踊跃回答,大胆猜测。

鼓励学生能说出猜测的理由。

学生很有兴趣,积极性比较高。

希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估计钉子数量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学生建议用天平称一个钉子的质量,老师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由于一个钉子的质量太轻,无法测出。

因此很自然的改成称其中一小堆的质量,通过计算得出一个钉子的大概质量。

先让学生讨论方法,利用前面测量钉子数量的经验四人小组讨论测量估计米粒的方法。

师生一起总结出合理简便的方法,有条理的整理出来,按步骤开始进行测量与估计。

考虑到有两个层次的学生,因此在独立思考的同时给学生一个提示,把黄豆平摊在桌面上,分成大致相等的若干份,任取其中一份数一数,再估算一下总数。

四、小结

大家知道怎么进行估算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