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知识点整理.docx
《生物必修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知识点整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必修知识点整理
背诵: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
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
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裸露DNA;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如:
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②、真核细胞:
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染色体;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补:
病毒的相关知识: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特征:
①个体微小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5、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
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6、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
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
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
C、H、O、N、P、S④基本元素:
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统一性:
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7、生物(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
8、蛋白质 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R
★
9、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
H
别在于R基的不同。
氨基酸 约20种 ★ 结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0、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多肽: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1、有关计算: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 形成的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n – 肽链条数m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 氨基酸个数 - 水的个数 ╳ 18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12、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3、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
如绝大多数酶;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
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
如免疫球蛋白(抗体);⑤运输作用:
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14、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5、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 由C、H、O、N、P5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
核苷酸(8种)
结构:
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A、T、C、G、U
构成DNA的核苷酸:
(4种) 构成RNA的核苷酸:
(4种)
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6、核酸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DNA
RNA
★全称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分布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主要存在细胞质
染色剂
甲基绿
吡罗红
链数
双链
单链
碱基
ATCG
AUCG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
HIV、SARS病毒
17、糖类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分布
主要功能
单糖
C
H
O
核糖
动植物
组成核酸
脱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蔗糖
植物
∕
麦芽糖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
植物
植物贮能物质
纤维素
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动物
动物贮能物质
18、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
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
糖类 ③直接能源:
ATP ④根本能源:
阳光
19、脂质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功能
脂质
脂肪
C、H、O
∕
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
C、H、O
(N、P)
∕
构成生物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
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0、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
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
(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
21、水存在形式合作用的原料。
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22、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Mg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Fe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3、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细胞膜的功能: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A、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具有选择透过性
24、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5、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26、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⑴、线粒体:
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物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含少量的DNA、RNA。
★⑵、叶绿体:
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双层膜结构。
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少量的DNA、RNA。
注:
①叶绿体的外膜②叶绿体的内膜③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堆叠形成)④叶绿体的基质
⑤线粒体的外膜⑥线粒体的内膜⑦线粒体的基质⑧嵴
⑶.内质网:
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⑷. 高尔基体:
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⑸.液泡:
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
功能:
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⑹.核糖体:
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蛋白质。
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⑺.中心体:
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27、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28、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
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蛋白质和mRNA通过
结构核仁
29、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
染色质两种状态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0、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
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2、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离子
胞吞、胞吐:
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3、本质:
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
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特性专一性:
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
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
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
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
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中文名称:
三磷酸腺苷
★34、ATP与ADP相互转化:
A—P~P~P
A—P~P+Pi+能量(Pi表示磷酸)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
元素组成:
ATP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功能:
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意义:
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35.叶绿素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叶绿素b
(类囊体薄膜)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36、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叶绿体
方程式:
CO2+ H2180
(CH2O)+18O2 注意: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37、条件:
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
类囊体薄膜
产物:
[H]、O2和能量
过程:
(1)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2
(2)形成ATP:
ADP+Pi+光能
ATP
能量变化:
光能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条件:
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
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阶段产物:
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
(1)CO2的固定:
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还原:
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
类,部分又形成C5
能量变化:
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注:
(A)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空气中C02浓度②温度高低③光照强度④光照长短⑤光的成分
38、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⑴、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⑵、控制温度的高低⑶、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⑷、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⑸、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⑹、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⑺、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⑻、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39、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
细胞质基质
产物
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
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C6H12O6
2C3H6O3+能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过程
第一阶段:
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
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
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
体基质
第三阶段:
[H]和O2结合生成水,
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第一阶段:
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
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
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
转化成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细胞呼吸是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
注:
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呼吸作用的意义:
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0、自养生物:
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
成作用)
异养生物:
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
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4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
体细胞增殖
4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
蛙的红细胞。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
变化
★43、
分裂间期:
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
加倍。
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中期:
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
分裂期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4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
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
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45、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
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46、细胞分化:
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47、细胞分化举例:
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同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48、细胞全能性:
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物
49、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5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能够无限增殖
★51、癌细胞特征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52、癌症防治:
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一、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细胞分裂。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1次,而细胞连续分裂2次。
其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分裂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行为
DNA复制,
蛋白质合成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然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
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二、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精子形成: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
精子
精子
变形
(2)卵细胞形成: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和输卵管中形成的。
(3)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曲线图
DNA数目
染色体数目
4N
3N
2N
1N
4N
3N
2N
1N
三、动物的受精过程
(1)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其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因此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即2N)。
(2)有性生殖后代呈现多样性
原因:
①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⒉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②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具有随机性
意义: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加热杀死的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进一步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后两个实验的共同思路是:
把DNA和蛋白质分离开,单独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选择同位素S35对蛋白质进行标记,同位素P32对DNA进行标记,原因是S元素全部在蛋白质中,P元素几乎全在DNA上。
(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HIV、H1N1和H5N1的遗传物质是RNA。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
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DNA分子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一定要和T配对,G一定要和C配对。
(2)DNA的分子具有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特点。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特定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三、基因的概念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中的遗传信息蕴藏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之中。
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合成来实现。
生物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的多样性来直接体现,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
(2)萨顿观察到染色体和基因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
(科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后由摩尔根果蝇实验证实。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四、DNA分子的复制
(1)DNA分子的复制需要酶(解旋酶、聚合酶等)、ATP、原料和模板等基本条件。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2)DNA复制的特点是:
①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②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母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
五、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
(1)RNA的类型有3种:
转运RNA(tRNA)、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
它们与DNA的区别有:
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有U无T,一般为单链
(2)转录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3)翻译是在细胞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运RNA为运输工具,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4)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
共有64种密码子,其中编码氨基酸的有61种
(5)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和从RNA流向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其中从RNA流向DNA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2—3遗传的基本定律
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去雄→授粉→套袋→观察统计
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解释(作出假设)→测交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2,先研究一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