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套教案.docx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套教案.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套教案
1.《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片汪洋”等词语。
(2)读懂故事,了解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办法,以及他们的精神品质。
(3)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进行品析,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练习讲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辨析、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历解释词义。
(2)边读边想、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
(3)删繁就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品析,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鲧禹父子为民造福、勇于奉献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理解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3、关键:
弄清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方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
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
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就是被饿死了。
……
3、教师小结导入:
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传说远在上古代时,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
鲧禹治水。
5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1)鲧:
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2)禹:
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为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3)治水:
治理洪水,为人类造福。
(从观看图片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绪,为理解课文、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作好铺垫;而对课题的理解为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大意打下了基础)
二、提纲引路,自学课文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
3、给个自然段加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提纲,引导学生分步骤自学课文,使学习的过程目标准确,且由浅入深有序进行。
虽然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教师的引导是永远不可或缺的,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决定因素)
三、自学反馈,互动交流
1、分段指明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1)字音:
“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2)字形:
“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齐写紧凑,注意右下方有三个横。
(3)词义: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地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他便会迅速扩大,取走洪水,露出路地。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鲧禹父子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灾难,想办法治理洪水。
鲧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来驱走洪水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
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的方法最后治服了洪水,并被人们推举为一代君王)
(有自学就必定有反馈,在反馈中互动交流,了解学情,并于重、难点处加以指导、强调,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
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动笔用“‖”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断意。
2指明反馈,介绍分段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断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写鲧偷息壤驱赶洪水,被杀死)。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
写大禹带领人们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
(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并概括断意,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层次有个整体的清晰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思考鲧治水的原因,方法与结果。
2、指明反馈,集体交流。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
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结合学生的发言,在次观看受灾画面,感受人们的苦难)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
哀告请求。
祈求:
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
“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在理解与体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
③教师小结:
面对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在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2)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体会鲧治水所做的努力)
④教师小结、过渡:
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又是如何呢?
(3)鲧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体会陷入灾难。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品析、理解,体会鲧的善良、富有正义、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与天帝的无情与冷酷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教育)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是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
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红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七、布置作业
1、书写课本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查阅资料,了解大禹的事迹。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3、前后文对比,深化认识,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教具准备
1、查找有关大禹的介绍资料。
2、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
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
最终的结果如何?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
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
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
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
(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5、教师描述导入:
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复习旧课,导入学文,兼顾了学生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理清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并为讲述故事作好铺垫)
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治水方法:
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2)治水结果:
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和第10自然段)
3、教师导言:
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二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活感受。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入品析,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1)“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
①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四处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②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以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治理的办法。
③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
(2)“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
①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②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相应大禹的号召,投身于治理洪水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③理解“挖渠开山,疏通河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
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
(3)“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
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任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
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
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
①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②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部入”,体会大禹为开凿龙门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崇高精神。
③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④体会作者选取经典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4)“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
①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
②理解“十三年”,体会治洪工程的历时之久。
③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
④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之不易,是大禹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付出多少血汗才实现的。
⑤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7、教师小结:
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入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自读感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析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大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对比鲧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
1、鲧禹治水的原因:
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
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3、鲧禹共同的精神:
为民造福、无私奉献。
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
(回归整体,前后文对比理解,通过再次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及采用的不同方法,深入感悟两者共同的精神品质。
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
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登冷酷表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
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宝物拯救人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百姓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
从中也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御用智慧,通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
2、出示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学生欣赏感悟。
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把《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3、搜集中国的其他民间传说,加以阅读。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课内赏析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
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
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
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艰险:
(2)毫不在乎:
(3)齐心协力:
2、这段话主要写大禹带领人们开凿。
3、用“~~~~~”画出这段话中的中心句。
4、为了开凿龙门,疏通河道,大禹付出了那些艰辛与女里?
请结合文中内容加以概括介绍。
5、“人们都被感动了”人们是被大禹的什么精神感动的?
2.《大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卫的表现,体会大卫的品质。
(3)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句中描绘的景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组词、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登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想象,了解故事情节及故事中所描绘的景象,进而理解故事内容。
(3)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大为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
(2)教育学生向大为学习,面对强敌或神仙困境,要沉着冷静,机智应对,靠智慧取胜。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以读为主,展开想象,理解故事内容。
2、难点:
抓住细节,品析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3、关键:
体会文中刻画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相关语句。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了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导言,远在上古时代,在自然条件及其恶劣的情况下,大禹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他的伟大壮举与奉献精神令世代炎黄子孙敬仰不已。
今天,我们要来阅读的是一个民间传说,从中去认识一位名叫大卫的人物。
2、教师板书课题:
大卫
3、引导交流资料,认识著作。
(1)教师:
通过预习,大家知道《大卫》这个民间传说的作者及出处吗?
(2)学生自由介绍。
①作者是美国的亨德里克•房龙。
②出自《圣经的故事》,并加以改写。
(3)根据资料,认识《圣经的故事》一书。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人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
《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而《圣经》原典的庄严肃穆常使人望而生畏。
经由房龙通俗有趣的写作手法,将其转换为概略简要的“圣经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也使读者轻松进入《圣经》世界。
房龙用朴素睿智的宽容的语言讲述古老故事的同时,也演绎出了《圣经》背后的浩大人类历史进程。
如此博大而神秘的《圣经》,经房龙改编为《圣经的故事》使普通人也能将之读懂。
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
今天《大卫》这一个圣经故事将为我们讲述些什么呢?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组织学生搜集资料,交流故事作者及出处,初步认识《圣经》及《圣经的故事》,丰富学生的见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热情)
二、提纲导路,自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桌交流在读和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跋涉机轴铠甲赋税吓唬仓皇气势汹汹万夫不当
4、说一说:
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5、圈出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读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长文短教,大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
同桌合作,化难为易,简单的内容自己学,复杂的问题一起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学生独立学习的畏难情绪,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读一读。
(2)评议正音,全班齐读。
(3)提出识记或书写难点,教师重点强调。
“卵”左右结构,左右部分大小较一致,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笔顺,而左右部分中间的点画不能丢。
(4)指名按自然段轮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及时评议,纠错正音。
2、理解、交流词语的意思。
跋涉:
爬山膛水,形容旅途艰苦。
机轴:
指织布机上的网柱形零件,织布时转动的机件绕着它转动。
铠甲:
古代军人打战时穿的护身服装,多用金属片缀成。
赋税:
国家向百姓收取的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吓唬:
使害怕;恐吓。
仓皇:
形容匆忙而慌张。
气势汹汹:
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
万夫不当:
指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了,形容势力强大或能力非凡。
3、指名反馈: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三千年前,非利士人的军队前来攻打以色列,非利士人中有一个叫歌利亚的巨人在以色列的军营外叫阵,说要是有一个以色列人能打败他,他们的军队就投降,否则就是以色列军队向他们投降。
以色列一位名叫大卫的少年在给参军的哥哥送东西时知道了这个情况,主动向以色列扫罗王请求出去和歌利亚交战。
面对强大的对手,大卫在向歌利亚靠近的过程中,抓住时机,用弹弓射出鹅卵石,击中歌利亚的额头,将其射死,最后以色列人乘胜追击非利士人,大获全胜。
后来,扫罗王实践了诺言,大卫最终还当上了以色列国王的故事)
4、动手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指名反馈,教师引导)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非利士人的军队攻打以色列,巨人歌利亚在军营外叫阵,但以色列没有人敢去应战。
(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
大卫征得扫罗王的同意后,出去和歌利亚交战,并用弹弓射死了歌利亚,帮助以色列军队打败了非利士人。
(故事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
扫罗王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几年后大卫还当上了以色列国王。
(故事的结果)
(通过自读反馈,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通过集体的交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四、初谈人物形象,鼓励深入探究
1、教师指名反馈:
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有:
大卫、歌利亚、扫罗王,其中大卫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2、自由交流三个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学生根据阅读自由抒发自己的认识与感受,教师适时并适当加以归纳、总结)
(1)大卫:
聪明机智、正直勇敢、不畏强敌、射技高超。
(2)歌利亚:
狂妄自大、气焰嚣张、有勇无谋。
(3)扫罗王:
关心子民、讲求诚信。
3、教师引导:
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品质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
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描写三个人物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4、学生合作学习,按照要求深入探究。
(在感知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畅谈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在一吐为快之后,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合作探究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层层深人,学有层次,也学得自主)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中三个人物的认识。
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的表现,深入体会大卫的精神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与“词语采集”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练习。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划去带点字的错误读音。
跋涉(bōbá)机轴(zhōuchōu)投降(jiàngxiáng)
盔甲(kuīhuī)吓唬(huhǔ)赋税(fùhù)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长途()()气势()()精明()()
力大()()万夫()()仓皇()()
武艺()()大惊()()毫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细节,体会大卫的美好品质。
2、品析文中的比喻句。
想象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数学具备
1、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2、查阅《圣经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铜盔出嫁鹅卵石武艺超群气势汹汹毫不畏惧
2、组织谈话: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故事中的三人物,其中你们最喜欢的是谁?
(生答:
大卫)
3、教师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谈谈自己喜欢大卫的理由。
(听写词语,巩固生字新词,并加以检测;提出问题,直奔中心,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二、品读细节,了解人物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