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533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和田地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打基础、强基层的重要时期。

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和田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实现新时期“富民强区固边”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谋划和重大部署,是指导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团结全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立足跨越发展的历史新起点

“十一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及艰巨的稳定、发展和改革任务,全地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团结稳定,一手抓经济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社会政治大局的持续稳定,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全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崭新局面,是和田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0年全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00.5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0.9%(2005年不变价)。

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5.5:

15.1:

39.4调整为32.9∶17.6∶49.5。

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5000元,年均增长9.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6.31亿元,年均增长21.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310.65亿元,年均增长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20.4亿元,年均增长16.4%。

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在历届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了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形成了以“两个加速、一个突破”为重点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七项农民增收措施,培育了较为坚实的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实现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150元,年均增收300元以上。

粮食总产达到107.46万吨,比2005年增加16.46万吨,增长18%;特色林果面积达到215万亩,比2005年新增47万亩,果品总产量41万吨,增长64%;特色经济作物面积34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10万亩,比2005年增加4.65万亩,产量33万吨;肉类总产量7.14万吨,比2005年增长34.2%。

在国家、自治区扶贫政策的大力倾斜下,扶贫开发取得重大成绩,累计完成了1296个重点村整村推进任务,解决了14万户、68万农村特困人口温饱问题。

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新建城乡抗震安居房39.17万户,新建城市经济适用房12340套,新建廉租房15991套;解决了11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天然气入户累计达到39092户,农村天然气入户试点工程稳步推进。

全面完成87个乡镇卫生院“一够三化”工作,村级卫生室建设稳步推进。

按照“两化三配套”的要求,改扩建农贸市场30个,彻底改变脏乱差的面貌。

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富民畅通、天然气利民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全面启动,有序推进。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3200元,年均增长11.7%;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整体功能逐步改善,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22.6%提高到24.7%。

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五年累计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9.56万人,城镇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稳步推进,实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双语”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6%,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6.4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4%。

全面推进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参合标准由2003年每人50元提高到150元,文化、体育、广电事业不断推进,“村村通”、“西新工程”等顺利实施,全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7.7%,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18‰。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健全,运输能力明显增强。

喀什-和田铁路于2008年12月开工建设,2010年底建成通车。

公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十一五”期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达2186.67公里,先后建成了和田-阿拉尔、G315线叶城-墨玉、G315线于田-民丰等重要公路。

农村公路建设全面铺开,覆盖范围、通达深度大幅提高。

和田机场油库建成投入使用,南航、上航、国航、天航4家航空公司运营和田航线,实现了和田与京沪等大城市直航。

水利工程建设明显加强,3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新增农灌机电井733眼,到2010年农灌机电井保有量达到2493眼,增强了抗旱保丰收能力。

玉河水利枢纽工程、吉音水库、奴尔水库、阿克肖水库、尼雅水库、达完图水库6座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其中吉音水库主体工程2010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塔里木河流域和田河综合治理工程加紧实施。

电源结构进一步合理,波波娜15万千瓦水电站、华电5万千瓦应急电源建成投产;城乡电网不断完善,建成了和田-莎车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了与全疆电网联网。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积极建设绿洲人工生态林,加大荒漠植被的封育保护,重点实施了“三北”重点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

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1.01%提高到1.42%,耕地保有量达17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2.7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43平方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72吨标煤下降到1.59吨标煤,五年下降7.6%。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开放空间不断拓展。

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改制面达到了99%。

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注册私营企业数由2005年的509户增加到1871户,从业人员达到2.02万人,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收1.3亿元,占税收收入的38%。

招商引资突飞猛进,五年累计到位资金47.5亿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累计达5930万美元。

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建成了策勒县达玛沟小佛寺、沙漠观景台、玉石文化墙、热瓦克佛寺等一批旅游景点,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90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人数5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12亿元。

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中认真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主题教育活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

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四种分子”的严打高压态势,落实“敢打、会打、猛打”的工作要求,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确保了和田近11年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做好和田地区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始终坚决地贯彻执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把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关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强化和落实各项维稳措施,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坚定不移地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倍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团结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第二节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新时期、新阶段,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三大历史性机遇。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带来的新机遇。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专门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提出特殊支持政策。

作为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和田地区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中央召开的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全方位、高层次推动对口援疆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形成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协同推进的全方位援疆机制。

北京市、天津市和安徽省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必将促进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民生极大改善。

  ——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新机遇。

新时期,新阶段,国家召开了西部大开发会议,明确今后10年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带领和田与西部地区一起进入大开发的新阶段,为和田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平台。

  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和克服。

一是贫困面大,自我发展能力弱;二是人口总体素质不高,人才严重匮乏;三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四是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十二五”时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期到来,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五是维护社会稳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要从政治和历史的高度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牢固树立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雄心壮志,努力推动全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第二章指导思想、战略选择及总体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雄心壮志,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创新发展模式、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推进和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始终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跨越式发展。

——坚持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原则。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推进经济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

——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资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社会长治久安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二节战略选择和总体发展思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新时期“富民强区固边”战略目标为战略定位,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推进和田地区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定不移推进以和田市为中心的“和墨洛”核心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核心经济区对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力争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

加快发展策勒—于田—民丰经济带、积极培育皮山县经济增长极,东西两大经济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实现以重要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新型工业化为重点的三大突破。

大力实施以科教兴和与人才强区、生态环境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长治久安为重点的四大工程。

积极推进各类园区建设,培育壮大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加工利用、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田手工羊毛地毯为主的民族传统加工业、维吾尔医药为主的医药保健五大特色产业。

第三节 总体目标

围绕新时期“富民强区固边”战略目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三个翻一番”的目标,到“十二五”末,使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努力接近全疆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到2020年,促进和田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努力实现与全疆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富民”目标:

到201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6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4%以上;全地区农村人口总体上实现户均住房面积达到80平方米以上,水、电、路、气、厨、厕、浴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0元,年均增长11%以上。

基本普及学前双语教育,基本实现中小学双语教育,初中毕业生升高中升学率达到80%。

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达到全疆平均水平。

——“强区”目标: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2010年不变价),三次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合理;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260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努力降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和墨洛”核心经济区实力不断增强,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和田市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0%以上。

——“固边”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各项维稳措施,党政军兵更加团结,各民族更加团结和睦,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边防更加巩固,全民国防意识进一步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

第三章以富民为核心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首位,着力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和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培育带动农牧民收入持续突破性增长的特色支柱产业,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节大力实施“安居富民”工程

  加快实施安居富民工程。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安全适用的原则,整合已有的抗震安居、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

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和10-20年不落后的要求,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水、电、路、气、厨、厕、浴功能齐全,设施配套。

同时谋划和安排好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支撑,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将安居房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使各族群众长期受益。

切实做到“住房面积不落后,功能不落后,质量不落后,产业不落后”。

经过5年的努力,全地区农村人口总体上实现户均住房面积达到80平方米以上。

在国家、自治区及对口援助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用三年左右时间使承担守边任务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对人居环境比较恶劣的游牧民通过搬迁实现定居。

  加强新农村配套设施建设。

以水、路、电、气和优美环境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3年全部解决剩余42.8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率先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即乡镇百分之百通油路、行政村力争百分之百通油路、建制村百分之百实现通达公路,从根本上改善农牧民的出行条件。

进一步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大向农村推广压缩天然气或液化天然气的力度。

加强农牧民聚居区环境综合治理和垃圾、污水处理,推进改水、改灶、改厕、改圈,切实改变村庄脏乱差状况。

到2015年,力争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第二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继续坚持以“两个加速、一个突破”为重点的七项农民增收措施,按照“绿色、特色、规模、品牌”的要求,更加注重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品质效益提升。

确保粮食安全。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补贴政策和措施,构建供给稳定、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总产”的要求,坚持间作套种生产模式,保证种植面积。

加强标准粮田建设,继续抓好种子工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科学管理,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加快墨玉县、洛浦县、和田县、于田县四个粮食主产县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粮食生产按照稳中有增、区内平衡、略有节余的目标,面积稳定在230万亩,总产达到110万吨以上。

做优做强特色林果业。

林果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向提高效益转变,认真抓好“修剪、嫁接、施肥、植保”拉网式关键管理措施,高度重视和加强林果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林果产品的品质、外观和食用安全水平。

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全面选用推广优质、特色品种,大力培育优质苗木,力争在2—3年时间内完成全地区低产园改造。

加强以核桃为主的优质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将“和墨洛”、皮山县核桃主产区建成重要的薄皮核桃生产基地。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红枣、石榴、葡萄、杏等精品林果。

到2015年,林果总面积达到255万亩,其中核桃125万亩、红枣60万亩、杏30万亩、葡萄20万亩,石榴10万亩,其它10万亩。

林果业的重点是发展精品林果,达到200万亩,实现人均一亩精品林果,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果业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坚持牲畜存栏“山区稳、农区增”的原则,以农区畜牧业发展为重点,积极构建林牧农相结合的复合型现代畜牧业。

农区以发展小畜和家(特)禽养殖为主,山区以发展和田羊为主,兼顾特禽发展,形成重点发展小畜、稳步发展大畜、加快发展家(特)禽养殖的产业格局。

加大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和天然草场保护力度,继续实施以建设100万亩优质天然草场、100万亩人工双层草场为重点的“双百万”饲草料基地建设工程,确保草畜平衡。

大力推广饲草粉碎、“三贮一化”和袋装青(微)贮制作技术,提高草料利用率。

进一步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强制实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畜牧业重大自然灾害防控长效机制和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完善草原生物灾害防治体系和草原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力争五年扶持建成100个高标准、高效益、规模化养殖小区,10个养殖场,培育10000户科技示范养殖大户。

到2015年,全地区肉类总产量14万吨以上,奶类总产量10万吨以上,禽蛋总产3万吨以上。

加快发展特色种植。

按照“小布局、大产业”的思路,因地制宜地发展山药、玫瑰花、恰玛古、小茴香、维吾尔药材等特色种植。

以乡村为单位,统一种植品种,形成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标准化特色种植基地。

依托防沙治沙工程,稳定红柳大芸种植规模,提高接种率,稳步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效益,使特色种植真正具备特色优势、形成特色规模、创立特色品牌。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完善经营机制,继续巩固提高墙体大棚,大力发展拱棚。

进一步优化品种,加强管理,提高亩均效益,力争到2015年亩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第三节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按照“节水、增地、调结构”的要求,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全面推广滴灌、低压管道灌溉、喷灌等高新节水技术,绿洲内部采取常规节水和高新节水相结合,绿洲外围以高新节水为主,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降低农业用水比例。

结合发展高新节水灌溉,加快改革耕作制度,大力发展粮食、林果和特色作物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十二五”期间,全地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5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第四节加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双重作用,构筑政府扶持、部门联动、民间组织、企业参与的多元化产业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良种繁育等支撑体系建设。

因地制宜地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加快大型农机服务维修中心建设,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机制,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开展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建设。

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的质量检测、许可和认证工作,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积极培训当地技术人才,结合“农村科技明白人”工程,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十二五”末,全地区设立9个农技推广服务中心,89个乡镇农业综合站,650个村级农技服务点,10000名以上科技示范户,农作物良种化面积达100%,畜禽良种率达到90%以上,优质苗木基地100个以上,基本实现我地区大宗农产品优质种苗自给;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屠宰检疫率达100%。

第五节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和墨洛”经济区农产品集散市场,加快建设干果、蔬菜、地毯等优质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强特色果品和畜产品的储藏、保鲜库和运输体系建设。

全面完成和提升乡镇农贸市场改造任务,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等工程。

到2015年,形成布局合理、设施达标、功能完备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农家店全覆盖。

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

推广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超市”、“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农户”等经营模式,引导、鼓励农户和企业逐步形成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不断提高农牧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到2015年,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等各类组织达到1000个。

第六节积极发展劳务经济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支持引导农民从事地毯编织、农产品加工、运输、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鼓励和支持本地农民参与农业、水利、交通、生态、安居工程、城市建设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