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易错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122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易错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刑法易错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刑法易错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刑法易错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刑法易错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易错题.docx

《刑法易错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易错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易错题.docx

刑法易错题

练习题12

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在国外教唆陈某到中国境内实施绑架行为,中国司法机关对甲的教唆犯罪有刑事管辖权

B.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E国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F国的汤姆一怒之下杀死了G国的杰瑞。

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

C.中国法院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对劫持航空器的丙行使管辖权时,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D.外国人丁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

[最后更新时间为2012-02-2318:

56]

 

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

某日晚,乙橇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

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A.故意伤害罪

B.正当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C项中,不法侵害应是人实施的不法侵害。

在饲养人唆使其饲养的动物侵害他人的情况下,动物是饲养人进行不法侵害的工具,这种侵害属于不法侵害。

如果是动物对人的自发侵害,因为没有行为人实施,所以并不存在不法侵害的问题。

C项说法正确。

练习题7

具有下列选项哪些情形,人民法院可以对犯罪人免除处罚?

A.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

B.由于不能预见或不能抗拒的原因造成损害结果的

C.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D.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练习题9

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

练习题13

关于不作为犯,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刑法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

该罪以不报告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B.偷税罪是一种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只能由不作为构成  

C.遗弃罪是一种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  

D.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犯罪。

该罪以拒不退还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下列哪些选项成立不作为犯罪?

  

A.过路人甲看见某公寓发生火灾而不报警,导致公寓全部被烧毁  

B.成年人乙带邻居小孩出去游玩,小孩溺水,乙发现后能够救助而不及时抢救,致使小孩被淹死  

C.丙重男轻女,认为女儿不能延续香火,将年仅1岁的女儿抱到火车站,放在长椅上后匆匆离开。

因为天冷,等警察发现女孩将其送到医院时,女孩已经死亡  

D.司机丁意外撞倒负完全责任的行人刘某后,没有立即将刘某送往医院,刘某死亡。

事后查明,即使司机丁将刘某送往医院,也不可能挽救刘某的生命

 

练习题17

关于自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军人在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成立战时自伤罪

B.帮助有责任能力成年人自伤的,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C.受益人唆使60周岁的被保险人自伤、骗取保险金的,成立故意伤害罪与保险诈骗罪

D.父母故意不救助自伤的12周岁儿子而致其死亡的,视具体情形成立故意杀人罪或者遗弃罪

项说法错误,教唆刑事式责任能力的成年人自伤,被教唆者并不丧失意志自由,对于自伤享有自由选择权,若被教唆者选择自伤身体的,排除教唆者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可能。

 

说法正确,狩猎人对于其素不相识的弃婴无救助的作为义务,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凶器和绳索后拦住一辆出租车,谎称去郊区某地。

出租车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见甲、乙二人神色慌张便进一步检查,在检查时甲、乙意图逃离出租车被抓获。

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抢劫(未遂)罪  

B.甲深夜潜入某银行储蓄所行窃,正在撬保险柜时,听到窗外有响动,以为有人来了,因害怕被抓就悄悄逃离。

甲的行为构成盗窃(未遂)罪  

C.甲意图杀害乙,经过跟踪,掌握了乙每天上下班的路线。

某日,甲准备了凶器,来到乙必经的路口等候。

在乙经过的时间快要到时,甲因口渴到旁边的小卖部买饮料,待甲返回时,乙因提前下班已经过了路口。

甲等了一阵儿不见乙经过,就准备回家,在回家路上因凶器暴露被抓获。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  

D.甲意图陷害乙,遂捏造了乙受贿10万元并与他人通奸的所谓犯罪事实,写了一封匿名信给检察院反贪局。

检察机关经初查发现根本不存在受贿事实,对乙未追究刑事责任。

甲欲使乙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未能得逞。

甲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未遂)罪

练习题4

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C.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预备

D.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练习题9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

“对不起,认错人了。

”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练习题13

杨某生产假冒避孕药品,其成份为面粉和白糖的混合物,货值金额达15万多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

关于杨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不构成犯罪

B.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C.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既遂)定罪处罚

D.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练习题14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A.犯罪的预备阶段  

B.犯罪的实行阶段  

C.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D.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练习题3

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

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

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

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

进入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

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

在逃离现场前甲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

出门后,甲背着乙向丁谎称从丙家窃取现金3万元,分给丁1万元,然后一起潜逃。

潜逃期间,甲窃得一张信用卡,向乙谎称该卡是从街上捡的,让乙到银行柜台取出了信用卡中的3万元现金。

犯罪所得财物挥霍一空后,丁因生活无着,向公安机关投案,交待了自己和甲共同盗窃的事实,但隐瞒了事后知道的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

请回答96-100题。

对于甲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丁望风并分得赃物这一情节,下列何种判断是正确的?

A.对甲应定抢劫罪、对丁应定盗窃罪

B.对甲、丁的行为应定盗窃罪

C.甲、丁都应对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

D.甲对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丁只对3万元承担刑事责任

练习题1

甲为非国家工作人员,是某国有公司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乙为国家工作人员,是该公司财务部主管。

甲与乙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了本单位的财物100万元。

对甲、乙两人应当如何定性?

  

A.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两人不是共同犯罪  

B.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但两人是共同犯罪  

C.甲定职务侵占罪,乙是共犯,也定职务侵占罪  

D.乙定贪污罪,甲是共犯,也定贪污罪

习题6

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

丙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丙搏斗,将其打成重伤。

此后,甲继续寻找目标,见到丁后便实施暴力,用匕首将其刺成重伤,使之丧失反抗能力,此时甲的朋友乙驾车正好经过此地,见状后下车和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约2万元),然后逃跑,丁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请回答93-94题。

关于乙与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乙与甲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乙的行为属于抢夺罪,两者在抢夺罪这一重合犯罪之内成立共同犯罪,即成立抢夺罪的共同犯罪

C.乙既不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也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D.乙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

AC

习题7

甲找到在某国有公司任出纳员的朋友乙,提出向该公司借款5万元用于购买假币,并许诺出售假币获利后给乙好处费。

乙便擅自从自己管理的公司款项中借给甲5万元。

甲拿到5万元后,让丙从外地购得假币若干,然后在本地出售。

出售一部分后,甲便送给乙2万元好处费。

甲后来在出售假币的过程中被公安人员抓获。

甲如实交代了让丙购买假币和自己出售假币的行为,还主动交代了自己使用面值5000元的假币购买家电产品的事实,但未能如实说明购买假币的5万元现金的来源。

乙得知甲被抓后,担心受刑罚处罚,便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外地,后被司法机关抓获归案。

请根据上述案情回答:

 关于挪用公司5万元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甲唆使乙挪用公司5万元,故甲与乙就挪用行为成立共同犯罪  

B.甲没有指使、参与策划挪用公司5万元,故甲与乙就挪用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  

C.甲明知是挪用的款项而使用,故甲与乙就挪用行为成立共同犯罪     

D.乙明知甲欲从事营利活动,却仍然挪用5万元,故即使没有超过3个月也构成犯罪

BCD(非法活动

练习题9

甲、乙、丙共谋要“狠狠教训一下”他们共同的仇人丁。

到丁家后,甲在门外望风,乙、丙进屋打丁。

但当时只有丁的好友田某在家,乙、丙误把体貌特征和丁极为相似的田某当作是丁进行殴打,遭到田某强烈抵抗和辱骂,二人分别举起板凳和花瓶向田某头部猛击,将其当场打死。

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甲、乙、丙构成共同犯罪  

B.甲、乙、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  

C.甲不需要对丁的死亡后果负责  

D.甲成立故意伤害罪

AD

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A.甲与赵某共谋共同杀苏某,但赵某因病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苏某  

B.乙在境外购买了毒品、钱某在境外购买了淫秽物品,二人共谋同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  

C.丙发现某商店失火,立即叫孙某:

“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孙某便和丙一起到失火地点窃取商品后各自回家  

D.医生丁为杀害仇人王某,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李某发现后请丁改正,丁说:

“那个家伙太坏了,让他死了算了。

”李某没再吭声,按丁所开处方用药,导致王某死亡

第11题参考答案:

ABCD

解析:

A项对,本题考核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的成立只需要行为人之间已经形成犯意联络即可,不需要都亲自实施犯罪行为。

因此,A项中甲与赵某事先已经共谋杀害苏某,且最后至苏某死亡。

因此,甲与赵某成立共犯。

  

B项对,甲和乙的行为有互相帮助,即乙是走私毒品罪的帮助犯,甲是走私淫秽物品罪的帮助犯,因此,构成共同犯罪。

注意“共谋”一词,如果只有“共雇”,则因缺乏共同犯罪的故意而不构成共同犯罪。

C项对,共同犯罪中既包括事先通谋的共同犯罪,也包括事中通谋的共同犯罪。

C项的情况属于事中通谋的共犯。

  

D项对,丁有杀人的直接故意,李某对此明知而默认,并亲自实施了杀人行为,与丁成立共同犯罪。

 

练习题13

甲以出卖为目的,将乙女拐骗至外地后关押于一地下室,并曾强J乙女。

甲在寻找买主的过程中因形迹可疑被他人告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前往解救时,甲的朋友丙却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解救行为。

对本案应如柯处理?

A.对甲的行为以拐卖妇女罪论处  

B.由于甲尚未出卖乞女;对拐卖妇女罪应认定为犯罪未遂

C.对丙应以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论处  

D.对丙应以拐卖妇女罪的共犯论处

第13题参考答案:

AD

对于本题,重点强调拐卖的含义,还有对于既遂和未遂的判断。

掌握聚众阻碍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认定和鉴别:

对象是被收买的妇女、儿童,方式是聚众;主体只是首要分子,对其他参加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构成了妨碍公务罪而不是此罪!

如果不以聚众方式,但以威胁、暴力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成立妨碍公务罪。

另外一个重点是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数罪并罚问题,对于本罪有情节加重的惩罚,但该情节加重不包括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的行为,如果有上述行为的,按照数罪并罚来定罪量刑。

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妇女的行为才构成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

该女并不是被收买的妇女。

在他人拐卖妇女既遂后提供帮助的,不影响成立共犯,因为拐卖妇女罪属于继续犯。

练习题15

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D.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第15题参考答案:

AD

考点:

共同犯罪的理解。

该行为是共同犯罪的认定应当没有疑问。

在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各共犯人的行为作为一个整体与危害结果有因果关系,一人既遂全体既遂。

本题杀人故意支配下已经形成了既遂的结果,有两人共同承担既遂的刑事责任。

答案AD

练习题19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

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

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

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

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第19题参考答案:

C

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各个共犯人之间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过失的,不构成共同犯罪。

因此A选项中“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的说法错误,A选项错误,不当选。

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行为,以及事前无通谋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的行为,不成立共犯。

如果事前有通谋,则成立相关犯罪的共犯。

B选项中,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的行为属于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行为,因此甲乙二人不成立共犯,B选项错误,不当选。

根据《刑法》第198条第4款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C选项中,交警甲作为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因此C选项正确,当选。

根据《刑法》第417条规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D选项,公安人员甲属于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的行为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注意:

对于教唆、帮助行为刑法单独规定为犯罪的,就不再以共犯论处。

因此甲乙二人不构成共同犯罪,D选项错误。

本题应选C。

练习题20

关于共同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教唆赵某入户抢劫,但赵某接受教唆后实施拦路抢劫。

甲是抢劫罪的共犯

B.乙为吴某入户盗窃望风,但吴某入户后实施抢劫行为。

乙是盗窃罪的共犯

C.丙以为钱某要杀害他人为其提供了杀人凶器,但钱某仅欲伤害他人而使用了丙提供的凶器。

丙对钱某造成的伤害结果不承担责任

D.丁知道孙某想偷车,便将盗车钥匙给孙某,后又在孙某盗车前要回钥匙,但孙某用其它方法盗窃了轿车。

丁对孙某的盗车结果不承担责任

ABD

练习题21

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

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  

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打击错误,不并罚) 

D.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

B

练习题1

甲在一豪宅院外将一个正在玩耍的男孩(3岁)骗走,意图勒索钱财,但孩子说不清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无法进行勒索。

甲怕时间长了被发现,于是将孩子带到异地以4000元卖掉。

对甲应当如何处理?

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处断

B.以绑架罪一罪处罚

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处罚

D.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并罚

第1题参考答案:

D

解析:

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

甲将3岁小男孩骗走,欲以此项孩子家长勒索钱财,此时甲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绑架罪既遂。

后甲在无法获得勒索财物的情况下,另起出卖幼儿以换取身价的犯意,并将小孩以4000元买到异地,构成拐卖儿童罪。

本题中甲出于实施绑架和出卖儿童的两个故意,相继实施了偷盗儿童和出卖儿童这两个行为,且两个行为之间不具有牵连关系,即甲所实施的两个犯罪不具有以实施其中的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或犯罪的结果有触犯另一个罪名的情形,也就是说甲所实施的两个独立的犯罪,因此构成数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所以D选项正确

练习题2

下列哪些行为不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A.甲遭受乙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在防卫过程中一棒将乙打倒,致乙脑部跌在一块石头上而死亡。

法院认为甲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应以防卫过当追究刑事责任

B.甲对乙进行非法拘禁,在拘禁过程中,因长时间捆绑,致乙呼吸不畅窒息死亡

C.甲因对女儿乙的恋爱对象丙不满意,阻止乙、丙正常交往,乙对此十分不满,并偷偷与丙登记结婚,甲获知后对乙进行打骂,逼其离婚。

乙、丙不从,遂相约自杀而亡

D.甲结婚以后,对丈夫与其前妻所生之子乙十分不满,采取冻饿等方式进行虐待,后又发展到打骂,致乙多处伤口腐烂,乙因未能及时救治而不幸身亡

解析:

A项中,防卫过当本身不是罪名,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罪名。

一般情况下,致人死亡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致人重伤的,定过失重伤罪。

对防卫过当一般按过失犯罪处理,法律规定防卫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选项A属于防卫过当,防卫致人死亡,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故A不应选。

B项中,行为人在非法拘禁他人的过程中,因为拘禁的方法不当而致人死亡,是结果加重犯。

这种情况仍然认定为非法拘禁罪,故B应当选。

C项中,甲构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故C项应选。

D项触犯了《刑法》第260条虐待罪,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给治病或者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系故意犯罪。

故D应当选。

正确答案为BCd\

练习题4

关于敲诈勒索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将王某杀害后,又以王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索要钱财。

甲除构成故意杀人罪外,还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B.饭店老板乙以可乐兑水冒充洋酒销售,向实际消费数十元的李某索要数千元。

李某不从,乙召集店员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被迫将钱交给乙。

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非敲诈勒索罪

C.职员丙被公司辞退,要求公司支付10万元补偿费,否则会将所掌握的公司商业秘密出卖给其他公司使用。

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D.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刘某10万元。

获取不正当利益后,丁以告发相要挟,要求刘某返还10万元。

刘某担心被告发,便还给丁10万元。

对丁的行为应以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ABCD

练习题5

关于罪数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使用暴力强迫赵某与自己进行商品交易,造成赵某重伤。

对甲的行为应以故意伤害罪与强迫交易罪实行并罚

B.乙借用李某的摩托车后藏匿不想归还。

李某要求归还时,乙谎称摩托车被盗。

乙欺骗李某的行为不单独构成诈骗罪

C.丙为杀人而盗窃枪支,未及实施杀人行为而被抓获,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预备)罪与盗窃枪支罪的想象竞合犯

D.丁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属于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吸收犯

第5题参考答案:

BC

解析:

A项错,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甲使用暴力的行为触犯了强迫交易罪和故意伤害罪,甲构成想象竞合犯。

对于想象竞合犯按重罪处罚,所以对甲只定故意伤害罪。

B项对,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乙的行为构成侵占罪,他谎称的摩托车被盗只是为了对摩托车占有的目的,因此不单独构成诈骗罪。

想象竞合犯是是指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的情况。

C项对,丙的行为同时构成故意杀人罪(预备)和盗窃枪支罪,属于想象竞合犯。

所以C是正确的。

D项错,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刑法》第196条第三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第264条规定的是盗窃罪,故盗窃行用卡并使用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不用去考虑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的吸收问题

练习题10

黄某、王某二人从境外走私人境假币150余万元。

运载假币的渔船刚一到岸、即被海关缉私人员发现。

黄某、王某手持铁棍、匕首将缉私人员打成重伤后携带假币逃走。

对黄某、王某的行为应以哪些犯罪论处?

A.走私假币罪

B.运输假币罪

C.故意伤害罪

D.妨害公务罪

第10题参考答案:

AC

解析:

本题考查走私假币罪、妨害公务罪。

对于选项A走私假币罪,根据《刑法》第151条规定:

“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黄某、王某构成走私假币罪。

关于走私假币罪和运输假币罪的区别:

走私假币罪是指为违反海关法规,走私伪造的货币的行为。

运输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假币而运输的行为。

是在一国境内将假币从甲地运送到乙地的行为。

违反的不是海关法规。

所以就本题而言,王某、黄某将假币从境外运到境内的运送行为构成走私假币罪而不是运输假币罪。

关于黄某、王某手持铁棍、匕首将缉私人员打成重伤后携带假币逃走的行为是构成故意伤害罪还是妨害公务罪。

《刑法》157条第2款规定:

“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277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此条的暴力范围仅限于轻微的暴力,对于本题王某、黄某将缉私人员打成重伤的行为,已经超越了该罪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应定故意伤害罪较为适宜。

所以C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