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环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009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加坡环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加坡环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加坡环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加坡环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加坡环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加坡环保.docx

《新加坡环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加坡环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加坡环保.docx

新加坡环保

不久前,我去新加坡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

从踏上新加坡国土的那一刻起,我就真切地感受到新加坡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一走出樟宜机场,我便被这个国家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是个风光秀丽的花园之岛,享有“花园城市”的美誉。

抬头仰望,天空是那样湛蓝,飘浮着朵朵白云;环顾左右,街道两旁花团锦簇,绿草如茵;举目远眺,到处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真可谓“城在林中,林在城中”。

在新加坡,政府明文规定,建造新房时,建筑面积只能占计划用地面积的35%,其余都用来绿化。

马路和建筑物间留下15米宽的用地,种植花木,装扮城市。

政府每年都要拨出大量资金,用于环境保护。

   第二天,考察团去实马高垃圾岛参观,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从海域发展出来的垃圾埋置场。

原以为这里恶臭熏天,群蝇飞舞,但出人意料的是,岛上看不见一点垃圾,也闻不到一丝恶臭,空气非常清新,还夹杂着花草树木的清香。

据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新加坡经济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垃圾产量随之猛增。

上世纪70年代,这个岛国的垃圾日产量就达到1200吨,目前已经猛增到每日7000吨。

如何处理这么多的生活垃圾,成了新加坡环保部门的一道难题。

1995年,新加坡开始动工兴建实马高垃圾埋置场,一条长达7公里的堤岸围墙将实马高和锡京两个小岛之间的海域围绕起来,堤岸围墙上铺有不渗透隔膜和海黏土,以确保垃圾或有害物质不会外泄。

埋置场的内部海域还用分隔墙分隔出不同容量的埋置区。

每当一个区的垃圾填到一定高度时,就在上面栽种植物。

现在这个岛已被开发成了环境优美的度假胜地,真是“化腐朽为神奇”!

   新加坡的新生水厂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一直以来,新加坡的水供应严重依赖马来西亚。

为此,新政府花巨资修建了新生水厂,用于回收生活用水,经过高科技处理成为再用水。

走进新生水厂,就像走进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蝶影纷飞,鱼水荡漾。

在这里,千家万户流出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再次达到饮用水标准。

工作人员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瓶新生水,让大家饮用。

我拿在手上,心里有种怪怪的感觉,不敢喝。

工作人员说,他们平时饮用的都是新生水,不用担心。

我这才放心大胆地把水喝了,觉得在口感上和其他饮用水没什么区别。

   新加坡只有夏季,平均温度在28摄氏度左右。

我们乘坐的旅游车都是密封的,车厢里犹如一只大蒸笼。

但司机绝对遵守“车未开动,不开引擎”的规定,平时遇上红灯或是短暂的堵车,司机一般也会熄火,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在新加坡的酒店,也处处可见节能措施。

洗手间所用的手纸都是有色的再生纸,有点粗糙,但投入马桶可分解掉;酒店的电梯很小,只有一个平方米左右,赶时间和腿脚方便的人大多会走楼梯;标准间只有一盏床头灯,放在两张床之间,供两人使用;卫生间没有免费的“五小件”,只有一小块肥皂;马桶水箱开关有大小两种水量选择,洗手池水龙头的水压不大,以减少水流。

   新加坡环境优美,一方面取决于市民自觉行为,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法制约束。

在新加坡,你到处可见“乱扔垃圾罚款1000新元”的告示,乱扔烟头、随地吐痰、攀折花木、破坏草坪、驾驶冒黑烟车辆等行为都会收到罚单,如果不按时缴纳罚款就会受到传讯。

由于处罚不存在轻重之分,官员违反规定也一视同仁,所以久而久之,大家都养成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中国国门时报》

新加坡是一个美丽清洁的岛国,68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几乎无处不见花,无处不披绿,享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花园城市”的建设经历了一段痛苦的过程。

    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迅速工业化,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使新加坡完全成为一个城市国家,各类建筑覆盖了三分之二国土,乡村销声匿迹,耕地丧失殆尽,粮食、蔬菜和肉品完全依赖进口,水资源日益短缺,治理空气污染和保持城市清洁的压力越来越重。

    新加坡政府提出了“洁净的饮水、清新的空气、干净的土地、安全的食物、优美的居住环境和低传染病率”等环境目标,通过健全的法律、周密的计划、严格的执法和到位的管理对工业化的环境后遗症进行补救。

    新加坡具有完备的环境立法。

新加坡环境污染管制法令,对各类废物处理和排放都规定了明确的标准,使各项工程建设、工商活动和日常生活都有法可依。

新加坡也设立了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确保各项建设和社会活动不会引起不可控制的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污染问题。

    环境维护和建设并重,是新加坡环境管理的一大特色。

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精心的城市规划却创造了令人不感到拥挤的空间。

新加坡人自称是弹丸小国,但无论在新加坡的工厂区还是居民区,高楼大厦之间都建有花园,空地都铺上草坪,连过街天桥上也不例外。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在尚未开发的三分之一国土上不再搞建筑工程,转而依靠填海和拆旧建新来解决土地奇缺问题,把尚存的自然地段留给子孙后代。

为减少对外国水供应的依赖,新加坡计划把全国70%国土上的雨水都收集起来。

    垃圾、废水、废气是世界各大城市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

新加坡政府设立了专职部门,帮助厂家和居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

目前新加坡的制造业废料有40%已得到再循环使用。

政府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已在七分之一的居民中实施,垃圾收集人员定期发给居民专用塑料袋,定期回收纸张、旧衣服、电器元件等可再生垃圾。

新加坡工业废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经净化的再生水重新用作工业用水。

新加坡在主要马路上设立了汽车尾气监测体系,不符合“欧洲2号”废气标准的车辆已被禁行。

    新加坡的清洁环境还得益于公共卫生教育和严厉的执法。

新加坡每年都开展清洁周和绿化周活动。

在新加坡的公共汽车上往往可以看到“乱扔垃圾罚款1000新元”的告示。

违规者必会收到一张罚单,如果不按时交付罚款就会受到法院传讯。

此外,违规者还会被有关部门召去充当反面教员,穿上标志垃圾虫的服装当众扫街,藉以示众。

乱扔烟蒂、随地吐痰、攀折花木、破坏草坪、驾驶冒黑烟车辆等都会受到类似惩罚。

    新加坡在工业化过程中丢掉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但经过不懈努力又建立起一个新的良好的生活环境。

    《人民日报》2002年6月6日

摘要:

文章从四大方面介绍了新加坡环境保护的主要经验:

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感;完备的法律制度、严格的执法手段与高普及度的国民环保教育;健全的机构、合理的规划、高额的投入;有效的政企合作和合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接着总结出对中国的四点启示,以期为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及实施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新加坡;环境保护;经验;启示

1新加坡环境保护的主要经验

通过亲自到新加坡的学习考察和调研,笔者认为新加坡政府之所以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如此成就,主要经验是:

1.1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感是其动力

强烈的危机感与忧患意识是新加坡环境保护的主要动力。

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政府开始鼓励发展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新加坡政府提出“洁净的饮水、清新的空气、干净的土地、安全的食物、优美的居住环境和低传染病率”等环境目标。

政府作为表率,首先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而通过健全的法律,到位的管理和全民宣传,对工业化的环境后遗症进行补救。

环境保护成为新加坡人共同的理念,政府的环境危机感变成了全民共同的忧患意识。

在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首先新加坡政府考虑的是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并从长计议,包括在引进外资企业时,也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

据了解,当时新加坡政府由国家环境局“污化控制处”参与企业设立的审查,主要负责在环保方面对企业设立进行严格审查。

为了保证“污化控制处”的工作切实有效,也为了保证其权威性,审查工作由国家环境局“污化控制处”直接向总理署负责。

从中可见,新加坡政府对环保事业的重视程度。

1.2完备的法律制度、严格的执法手段与高普及度的国民环保教育是其保障

1.2.1完备的法律制度

新加坡政府对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采取的方法是立法先行。

从6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条例和相关标准,并不断提高和完善,以控制工业污染。

如从1980年起,发电厂、炼油厂等主要空气污染源只准使用硫磺含量不超过2%的液态油发电。

在空气中散布污染物的工业必须安装特别设备以确保散发出来的气体符合国家标准。

在工业污水处置方面,规定对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染控制方法有两种:

第一,制定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允许自行处理后达标排放;第二,监测排水口,防止污染。

在生产废水排放处安装自动监测装置,超标排放时,闸门自动关闭,非环境部人员无法启动闸门。

这个条例同时还规定了违规排放的处罚办法,从罚款到追究刑事责任,渐次升高等。

新加坡政府的环境保护立法,在理念上并无特别之处,在结构上也是宏观的法律辅以具体的法规,但其最大优点是法规的条文内容详尽明了,权责规定清晰,处罚规定透明度高,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1.2.2严格的执法手段

在执行方面,新加坡政府实行的是预防、执法、监督、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模式。

从规划管制入手,在土地规划、工业项目的合理选址、发展与建筑等方面实行管制,对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措施,严格执法,定期监测地面空气质量、内陆河道及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控道路上排放黑烟的车辆、评估管制措施的效率等。

新加坡政府的严格程度举世闻名。

在新加坡的公共汽车上到处可以看到“乱扔垃圾罚款1000新元”的告示。

乱扔烟蒂、随地吐痰、攀花折木、破坏草坪、驾驶冒黑烟的车辆等违规者必会收到罚单,如果不按时交纳罚款,就会受到法院的传讯。

新加坡的执法之严厉到了“不近人情”,甚至侵犯人权的程度,如对信手涂鸦等恶意破坏环境的行为,甚至规定了严酷的鞭刑。

对于一些破坏公共环境者,其法律规定让他们穿上印有“垃圾虫”字样的黄色夹克去扫马路,使受罚者深受其辱,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杜绝了重犯的可能性。

1.2.3高普及度的国民环保教育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新加坡政府意识到单靠执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公众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因此新加坡政府将环境保护教育视为民众的终生教育,其具体做法是,从娃娃抓起,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争取做到每个国民都有环境保护意识,每个人都能身体力行。

环保教育被列入了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政府鼓励每所学校至少成立一个环境保护俱乐部。

另一方面,鼓励在学校培养环境保护大使。

在社会生活方面,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人参与环境保护,自1990年以来,新加坡每年都开展“清洁绿化周”活动,推动环境保护团体、学校与公司参与环境保护。

最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把新生水厂、垃圾无害化填埋人工岛等环境工程作为环保教育基地,并要求各机构组织员工、学校组织学生等进行参观,现场接受环保教育,一举多得。

1.3健全的机构、合理的规划、高额的投入是其先导

1.3.1健全的机构

1972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国家环境发展部(后改为“环境及水资源部”)。

环境及水资源部是新加坡政府负责环境基础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最高行政机构。

环境及水资源部下设“国家环境局”和“公用事业局”两个法定机构,分别负责环境保护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新加坡的法定机构,主要是为履行某种特别任务,经议会讨论并根据有关法案成立的。

法定机构的成立是为了适应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经济这种干预模式而产生的。

新加坡政府部门中的法定机构不是纯粹的政府机构,但归属某一政府部门领导,代表政府行使本部门的相应行政管理职能,并通过该部长向议会负责。

法定机构是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国有经济实体,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必须清偿国家资助的资金,还本付息,即使申请贷款也同样实行担保和抵押制度。

新加坡的社会公共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等需要政府直接加以控制和经营的部门和领域,政府普遍采用设立法定机构的形式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职能同时置于一个政府部门的管理之下,具有突出的合理性,避免因政出多门而带来协调上的麻烦,便于统一管理,提高效率。

新加坡政府对环境建设和保护进行了合理的规划。

1.3.2合理的规划

在对水源的规划和保护方面,新加坡政府实行“全民水源”的政策,制定了合理使用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的计划,通过该计划的实施来保证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高质量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作为一个水资源短缺的海岛国家,新加坡政府在水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机构改革,新加坡政府将与水相关的行政部门整合起来,归于环境及水资源部下属的法定机构公用事业局,行政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特别是将水资源和水环境两个问题的管理协调起来。

公用事业局除了水源管理和供水管理外,还负责废水处理和回用、洪水控制和废水系统建设等。

如在水源管理方面,新加坡处处体现出了规划管理水平的高超。

一方面,将水源保护和土地开发结合起来,有效地保护了集水区。

由于新加坡的降雨量大,每年约有2350毫米。

通过集水区将雨水收集流入现有的14个蓄水池,再输送岛水厂进行处理后进入供水管网系统,高效地利用了天然降水。

目前,新加坡的集水区范围已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另一方面,注重“新生水”的开发与利用,则是对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有效结合的成果。

对于“新生水”的生产,采用膜和超声波两种先进技术,目前每天共生产“新生水”约26万立方米,占新加坡全国总需水量的15%。

“新生水”各项指标都优于目前使用的自来水,清洁度至少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饮用水标准高出50倍,而售价比自来水便宜至少10%。

“新生水”的广泛应用,既减少了水量消耗,又降低了水价成本,一举两得。

1.3.3高额的投入

对于垃圾、废水、废气等,政府设立了专职部门,帮助厂家和居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

目前新加坡的制造业废料有40%已得到再循环使用。

政府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已在1/7的居民中实施,垃圾收集人员定期发给居民专用塑料袋,定期回收纸张、旧衣服、电器元件等可再生垃圾。

新加坡在主要马路上设立了汽车尾气监测体系,不符合“欧洲2号”废气标准的车辆已被禁行。

在城市的生活垃圾收集,以及固体废弃物、特别对有毒废料管制、危险性物质管制的处理是新加坡政府环境保护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据新加坡环境局统计,2006年垃圾日处理量为7000吨,其中生活垃圾量为4000吨,随着人口的增长,垃圾的减量和垃圾日处理量的增加是新加坡政府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而高效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有助于把新加坡城市和海岸线的污染降到最低。

新加坡政府管理的四座垃圾焚化厂2006年共焚化了234万吨垃圾(占全部固体垃圾的91%),目前在建的吉宝西格斯大士垃圾焚化发电厂计划将于2009年初启用,以解决未来垃圾量的增加问题。

它采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焚化技术,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800吨。

垃圾焚化时产生的热量被回收用于发电,所产生的电能除供应焚化厂所需电力,剩余的电力供应给新能源电网。

据统计2006年,新加坡垃圾焚化厂发电上网的收入高达9450万新元。

同时新加坡政府还立足于长远的未来,投入614亿新元的巨资,兴建位于新加坡南部的实马高岛岸外垃圾填埋场,俗称“垃圾岛”。

“垃圾岛”的建设是新加坡固体垃圾处理规划和管理水平的一个杰出体现。

该岛位于新加坡本岛以南8公里,由三个小岛屿组成,面积约350公顷,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滨海垃圾填埋场。

“垃圾岛”主要用来填埋在新加坡本岛几个垃圾焚烧厂的灰烬和不可焚化的固体垃圾,规划填埋土方总量达6300万立方米,按照目前的填埋速度,预计可使用到2045年。

一旦达到土方填埋总量,它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主要由垃圾灰烬填埋而成,而又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人工岛屿。

置身于“垃圾岛”,人们丝毫感觉不到一丝垃圾场满地污浊、臭气熏天的景象。

岛上阳光充沛、海水清澈。

岛周围则是一片很有规模的红树林,吸引着众多的动物在那里栖息生长。

“垃圾岛”已对公众开放,经必要的申请程序,人们可以在岛上进行钓鱼、观鸟等娱乐休闲活动。

可以说,“垃圾岛”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变废为宝的环境保护事业,同时也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对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的高超水平。

1.4有效的政企合作和合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是其途径

有效的政企合作和市场化运作模式是促进新加坡环境得以良好保护的重要手段。

新加坡的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由政府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但在实施过程中,是通过公共机构和私人企业界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双方共赢来实现的。

由政府提供新的环境基础设施和私人企业界提供服务是当前较为普遍的做法。

如实马高岛岸外垃圾填埋场的建设由政府全额投资,而垃圾的收集、运输等均交由私人企业界来完成。

目前新加坡政府开始尝试新的建设模式,新加坡“新生水”厂的建设由政府出资规划,进行项目建设招标。

在“新生水”厂的工程建设中,设计6个污水处理厂、130多个泵站和48公里厂的深隧阴沟系统,参与整个工程建设的公司超过600家,是典型的政府组织企业参与的系统工程。

耗资118亿新元的吉宝西格斯大士垃圾焚化发电厂,是新加坡国家环境局首个国家与私人合作的垃圾处理项目。

其建设、建造、拥有和经营都交由吉宝组合工程集团旗下的吉宝西格斯环境科技公司负责。

在这个项目下,公司为国家提供25年的垃圾焚化服务,合同金额5亿新元。

除了在环保基础设施等大型建设项目进行卓有成效的政企合作之外,新加坡政府在垃圾收集和运输方面进行的政企合作,则更应该予以关注。

2001年,新加坡的组屋、有地住宅、商店垃圾等的收集、运输产业全部实行私有化,并实行了核发收集执照进行管理(该制度始于1989年)。

新加坡全国划分为9个区域供垃圾收集公司投标,中标者签订一份为期7年的合约。

私人公寓、工业及商业大厦的垃圾收运,可由业主自行雇佣任何一间收运公司进行垃圾处置。

垃圾收运公司负责向服务对象提供收集工具,如垃圾袋、垃圾桶等。

新加坡现有垃圾收运公司350间,而垃圾收运业务承担公司须持有政府颁发的垃圾收集者执照。

执照的类别,根据垃圾种类分为A、B、C三种,分别收集无机垃圾、有机垃圾及泥渣和油渣。

有毒肥料的收集和处理,另由特许废料处理公司承担。

任何机构都必须聘用有执照的垃圾收集公司来提供服务。

垃圾收运收费,则根据垃圾“产地”的不同,分别收取,组屋、有地住宅、商店等不同“产地”,垃圾收运费的标准各有不同。

垃圾收运费的收取由新加坡能源公司代行,所有的垃圾收运公司都委托新加坡能源公司向居民和商铺收取,垃圾收运费纳入水、电费一并交纳,再由能源公司向垃圾收运公司转移支付。

这种“捆绑式”的收费方式简便有效,如果用户拒交垃圾费,能源公司可断水断电进行处罚,这样就保证了垃圾收运公司的有效运营。

目前新加坡的制造业废料有40%已得到再循环使用。

政府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已在七分之一的居民中实施,垃圾收集人员定期发给居民专用塑料袋,定期回收纸张、旧衣服、电器元件等可再生垃圾。

总之,新加坡之所以能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好地进行了环境建设和保护,主要是在环保方面政府有着强烈的危机感,把环保意识的培育贯穿于全民教育之中,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并严格执行,以保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有效实行。

在这个过程中,新加坡政府还适时地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对环境建设和保护进行了合理的规划。

在具体做法上,政府则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使得环保建设的做法灵活多样,最终保持了环保事业的高效率。

大力度的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有效措施,使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新加坡不仅成为一个美丽清洁的岛国,其经济增长、社会福利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都居东盟国家之首,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

2新加坡的环保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启示一: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考量

新加坡政府在采取了开放政策,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工作,环境保护和建设并重,是新加坡环境管理的一大特色。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在尚未开发的三分之一国土上不再搞建筑工程,转而依靠填海和拆旧建新来解决土地奇缺问题,把尚存的自然地段留给子孙后代。

目前中国在经济跨越式发展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环境保护与建设并重,必须要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作为解决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必然方向;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解决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有效途径;把构建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体系作为解决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必由之路,其中,首先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体系;其次要构建可循环再生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最后要构建良性循环的环境承载体系。

启示二:

制定科学的规划、投入足额的资金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新加坡的环境保护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国家重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建设,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先大规划,后小规划,无论是社区、还是工业园区建设,都能做到小规划和大规划相融,统筹考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污水收集处理、垃圾收集堆放场所、焚烧厂的选址用地等,保证了环保基础设施顺利建成,而且,一旦某些规划确定,至少50年不变。

同时,新加坡政府从规划管制入手,在土地规划、工业项目的合理选址、发展与建筑等方面实行管制,确保环境保护规划得以落实。

中国也是资源缺乏的国家,所以我们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解决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环节。

明确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是以产业结构高度优化为主的调整,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产业结构比例合理化为主的适应性调整。

中国应以优化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为出发点,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减少第二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同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培育一批可利用再生资源和清洁生产的新兴产业,促进第二产业的生态化;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注重第三产业的生态结果;优化第一产业,倡导生态农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有利补充。

总之,创建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以及环保节能型企业应将是中国今后产业结构调整时的可考选择。

同时,中国要把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综合整治环境污染作为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核心内容。

中国要继续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治理重点工业污染源,强化机动车尾气监管和扬尘控制,治理餐饮娱乐业油烟噪声污染,从整治养殖污染、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检查、综合整治海域环境、开展流域综合整治和整治危险废物四大方面来综合整治水环境。

同时,中国也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在水源涵养和保护上,重点对自然降水的收集和再生水的利用上进行改进,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加强集水区的管理,积极地在土地规划和开发中重视对集水区的保护。

更加重视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同时要十分重视中水回用、再生水的利用工作,变废为宝。

启示三:

制定明确、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并严格执行是落实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研究制定较为具体的工作标准,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加大监督工作力度,严格执法,是新加坡政府在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中最为成功的经验。

20世纪7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完备的环境保护的立法,如新加坡环境污染管制法令,对各类废物处理和排放都规定了明确的标准,使各项工程建设、工商活动和日常生活都有法可依。

新加坡也设立了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确保各项建设和社会活动不会引起不可控制的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污染问题。

中国的全国人大具有立法权,同时也要赋予地方人大某些地方立法权,这样地方各级人大就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力争使本地的环保立法更详尽、更具备可操作性。

在执法方面,切实贯彻“执法必严”的精神,真正地在政府层面上,把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贯穿于政府行为的每个环节。

所以要把构建完善科学的政策法规体系作为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保障。

措施是:

第一,构建循环经济产业制度;第二,推进清洁生产政策;第三,调整招商引资政策,环境保护要求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因此政府在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时,会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选择有特色效益好,不污染、附加值高的项目进行对接合作,提高技术起点,推崇清洁生产工艺,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招商引资政策将向着更理性更趋合理的方向推进,而将高能耗、高污染、占地大的设备工艺、企业拒之门外;第四,调整产业优惠限制政策,具体措施是:

制定回收利用激励政策,完善再生资源价格体系,调整财税优惠政策,对未经加工或废弃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提供可利用废物的企业不得向利用废物的企业收取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