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10《散文两篇》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4644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310《散文两篇》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310《散文两篇》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310《散文两篇》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310《散文两篇》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310《散文两篇》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310《散文两篇》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 310《散文两篇》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310《散文两篇》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310《散文两篇》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310《散文两篇》优化全解粤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3.10《散文两篇》优化全解粤教版必修1

一览众山小

1.整体感知

《霞》是冰心晚年力作。

作者用从容不迫、洒脱自如的语言,通过分析乌云与霞光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即只有经历过磨难、痛苦的生命才更有价值,在人的生命中,有痛苦,但更要有快乐,有了快乐,就会使你的生命之花开得五彩缤纷,你生命的天空才会绚丽多彩。

《我的家在哪里?

》这篇散文是“我”寻找精神家园历程的叙述,但此历程仅仅在于一夜之间,所行的路程是零距离,因为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肢体动作,而是一段思绪活动的里程。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梦境以及醒来后对家的思索与理解,表现出自己一生的坦荡,和对那个充满着“爱”的伊甸园般的、有着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们的地方的深情怀念。

文章前写梦中,后写现实。

文章写了两个世界。

一个是儿时的世界,心中的世界,潜意识中的世界,一个美好的无争斗的世界——-梦中的家;一个是眼下的世界,现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一个充满争斗,涌动着暗流的世界。

梦中的世界——“家”与现实的世界两相对照,十分鲜明。

梦中的“家”——中剪子巷——那里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

后来的所谓“家”,都没有那样的温馨,不是家不温馨,而是世界太喧闹。

对于梦中的“家”,作者是用儿时清纯的眼光去看的;对于现实的世界,作者是用饱经风霜的阅历去审视的。

2.学法指导

《霞》全文四百余字,六七个自然段,写得从容不迫,洒脱自如;表面看来,似乎全不费功夫。

其实无一句,无一段不是落到实处;这一短文,实乃作者一生素养(包括思想和艺术)之自然独到的发挥。

其中的智慧和哲理于不知不觉之间带领我们进入一种美丽的艺术天地,享受到一种彻悟人生意蕴的快乐。

文章含蓄、深刻而深沉,作者的沉痛和希冀、作者的洞察力、对生活的敏感,以及作家对于人生含义的感知,都在文中凝聚成为充满诗情的警句。

特别是文中后面三四个自然段,几乎全是诗情的迸发,全是警句,全都发出智慧和哲理之光。

《我的家在哪里?

》这篇短文通过对梦中的“家”的描写和对现实的对照,表达出她渴望一个清淡、素雅、平和、充满亲情与温馨,又不受外界干扰的“家”。

而对现实社会中那些权、利之争表现出深切的厌恶和憎恨。

庖丁巧解牛

1.文题解读

所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其中有对下层人们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内容融会其间……冰心的作品多抒写自己刹时间涌现的感触与自然风景,传达的是一段挚情,或一缕幽思,空灵而缠绵,纤细而澄澈。

2.走近作者

冰心(1900~xx),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

生于福州,幼年时期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盈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3.背景纵览

两篇文章都是冰心晚年所作,是历经人生风雨、对人生几近极境的思索后,在含泪的微笑中,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彻悟。

字词梳理

1.字音

云翳(yì)璀璨(cuǐcàn)惆怅(chóuchànɡ)作揖(yī)

眷恋(juàn)朝思暮想(mù)迷惑(huò)衬托(chèn)

2.词义

云翳:

阴暗的云。

翳,遮蔽。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惆怅:

伤感,失意。

眷恋:

(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的留恋。

朝思暮想:

从早到晚一直想念。

迷惑:

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4.课文详解

四十年代初期,我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的时候,曾在英文《读者文摘》上,看到一个很使我惊心的句子,是:

Maytherebeenoughcloudsinyourlifetomakeabeautifulsunset.

我在一篇短文里曾把它译成:

“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云翳:

阴暗的云。

翳(yì),遮蔽),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其实,这个sunset应当译成“落照”或“落霞”。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由一个英文句子引出了要吟咏的事物——霞。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

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

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

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璀璨(cuǐcàn):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转化,互相促进)、互相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惆怅:

伤感,失意)。

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旋转。

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

通过分析阐释乌云与霞光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这是作家积蓄数十年的感悟,到暮年升华为智慧的洞察,凝聚成充满诗情的警句。

“云彩”是生命中的各种经历,惟有丰富的生命内容,才会有多彩的云霞,生命的霞光才越美丽。

而经历了挫折、困难和艰辛的考验——云翳,仍然能让自己发出光彩的人生。

为什么用“黄昏”而不用“落霞”或“晚霞”?

“黄昏”过后就是黑暗,所以给人的感受是朦胧的,模糊的,更给人一种感伤;而“落照”或“晚霞”却是璀璨多彩,光华流溢的。

(展示图片:

一张有点感伤“黄昏”图,一张带绚丽色彩的“晚霞”图,叫学生谈一下看到这两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从感观上,区分这些词语)

一个人的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

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历经风霜的作者在晚年的时候,面对日常见惯的云霞,感悟出人生的哲理,通达地面对生命的黄昏。

这样一种浓厚、豁达大度的情怀,我们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其中显露的深邃的思想和坚实的艺术功力却不能不让人钦佩。

1985年4月26日清晨

我的家在哪里?

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眷恋:

(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的留恋)”。

梦,就会告诉你,你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地方和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从梦写起,先写梦的作用和实质,为后文写自己的梦张本。

昨天夜里,我忽然梦见自己在大街旁边喊“洋车”。

有一辆洋车跑过来了,车夫是一个膀大腰圆,脸面很黑的中年人,他放下车把,问我:

“你要上哪儿呀”?

我感觉到他称“你”而不称“您”,我一定还很小,我说:

“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在北京东城。

1913年秋作者随父母居住在这里)。

”他就把我举上车去,拉起就走。

走过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

“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朗,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花放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

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写出了当时北京的破旧与落后,但尽管它很贫穷落后,它仍然出现在作者的梦境里。

可见这个“家”对作者来说是何其的重要。

这辆洋车没有跑,车夫只是慢腾腾地走呵走呵,似乎走遍了北京城,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具体写自己做的梦,要回年幼时住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

这时我忽然醒了,睁开眼,看到墙上挂着的文藻(吴文藻,(1901-1985),冰心的丈夫)的相片,我迷惑地问我自己:

“这是谁呀?

中剪子巷里没有他!

”连文藻都不认识了,更不用说睡在我对床的陈玙(冰心的女婿陈恕的姐姐。

玙(yú))和以后进屋里来的女儿和外孙了!

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点题:

通过将现实的家如北京的前圆恩寺、等与梦中的家作对比,得出“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连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去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日本东京麻市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偶然也会在我梦中出现,但都不是我的“家”!

这就点出了作者心中的家是怎样的。

它不仅仅是她住过的地方,也不一定富丽堂皇,它是有着亲人、有着亲情和关爱的地方,是有着美好回忆的地方,哪怕它是破旧的、落后的、贫穷的,也还是作者内心深处温暖的家。

第三部分(第4~5段):

梦醒后阐释对家的理解与认识。

这时,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这九十年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真是“万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泪涌了出来……

前天下午我才对一位年轻朋友戏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什么也没有。

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

“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

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可‘罚’,地道的无顾无虑,无牵无挂(形容没有拖累,非常放心),抽身便走的人,万万没有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朝:

早晨;暮:

晚上。

早晚都想念。

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

“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的‘家’!

第四部分(第6~7自然段):

回顾九十多年来的生命之路,写出自己一生的坦荡及对“家”的无限牵挂。

《我的家在哪里?

》这篇短文通过对梦中的“家”的描写和对现实的对照,表达出她渴望一个清淡、素雅、平和、充满亲情与温馨,又不受外界干扰的“家”。

而对现实社会中那些权、利之争表现出深切的厌恶和憎恨。

文章前写梦中,后写现实。

文章写了两个世界。

一个是儿时的世界,心中的世界,潜意识中的世界,一个美好的无争斗的世界——-梦中的家;一个是眼下的世界,现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一个充满争斗,涌动着暗流的世界。

梦中的世界——“家”与现实的世界两相对照,十分鲜明。

梦中的“家”——中剪子巷——那里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

后来的所谓“家”,都没有那样的温馨,不是家不温馨,而是世界太喧闹。

对于梦中的“家”,作者是用儿时清纯的眼光去看的;对于现实的世界,作者是用饱经风霜的阅历去审视的。

5. 结构巧解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由一个英文句子引出了要吟咏的事物——霞。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

通过分析阐释乌云与霞光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我的家在哪里?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从梦写起,先写梦的作用和实质,为后文写自己的梦张本。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具体写自己做的梦,要回年幼时住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

第三部分(第4~5段):

梦醒后阐释对家的理解与认识。

第四部分(第6~7自然段):

回顾九十多年来的生命之路,写出自己一生的坦荡及对“家”的无限牵挂。

6.写作特色

1.语言清丽,文字典雅,意出言外,哀而不伤,且富有人生哲理,是冰心散文中的极致

两篇课文的语言都清丽、典雅、超凡脱俗,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霞》中的“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相互衬托的”“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等等。

《我的家在哪里?

》作者表达了自己追寻心中理想的圣地而不得的失落与无奈,但就全文看来感情却哀而不伤反而给人一种清新的、行云流水般的感觉。

2.运用比喻,使表达形象、生动、贴切

《霞》中“霞,是我的老朋友了”“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读来亲切,也为下文析理作好了铺垫。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比喻贴切、形象。

3.运用叙述结合的手法

《我的家在哪里?

》写梦境是虚写,醒后的内容是实写。

梦中的那走不到的中剪子巷,无疑寄寓着作者深深的向往与眷恋、失落、无奈。

梦中的“家”是一种思念,中剪子巷是理想人生的象征,是一种逝去的永恒。

梦醒后的内容回顾九十多年的人生道路,漂泊一生,但她那个“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将永远在世间延续。

虚实结合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7.主旨探究

《霞》由作者四十年前的一句译文写起,作者通过对晚霞的理解思考,从而深刻地领悟到了一种人生哲理: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我的家在哪里?

》这篇课文通过对梦中的“家”的描写和对现实的对照,表达出她渴望一个清淡、素雅、平和、充满亲情与温馨,又不受外界干扰的“家”。

而对现实社会中那些权、利之争表现出深切的厌恶和憎恨。

8.练习解析

一、《霞》中“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这段话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

解析:

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要联系文章的主旨来理解。

参考答案:

蕴涵痛苦和磨难越多,幸福和快乐就越值得珍惜,生命才越有价值。

这是作家积蓄数十年的感悟,到暮年升华为智慧的洞察,凝聚成充满诗情的警句。

“云彩”是生命中的各种经历,惟有丰富的生命内容,才会有多彩的云霞,生命的霞光才越美丽。

而经历了挫折、困难和艰辛的考验——云翳,仍然能让自己发出光彩的人生。

二、《我的家在哪里?

》中说:

“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作者为何要在“家”前加“灵魂深处永久的”几个字?

解析:

问题之前加上一定的限制语,就使问题的内涵更为丰富、深刻。

参考答案:

“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这几个字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作为一个迟暮的老人,作者会对早年,尤其是童年的生活产生无尽的眷恋,而回首之时,才会发觉这一切都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

另一层意思则是作者对于童年的眷恋,实际上是对童年所代表的人生的真、善、美的眷恋,这些才是在作者“灵魂深处永久的家”,对于真、善、美的执著和坚持,使作家面对人生的困境和社会的丑恶,有了抵抗的勇气和力量。

三、《我的家在哪里?

》结尾处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你认为她真的是“一无所有”吗?

为什么?

解析:

上文中有对此的解释。

参考答案:

冰心的“无”是指没有贪欲,她之所以这样说正坦诚地表现了她自己胸怀的坦荡和对名利淡泊的高风亮节。

她并非一无所有,她有真善美的品德,她有“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

作者的情感掀起波澜,文势也随之起伏跌宕,文章用排比句式做了突如山洪爆发般的情感渲泄。

与作者朝思暮想的儿时的家对比,她厌恶的是现实中的夺权、罢官、降级、罚款、毁旧。

冰心老人以她无畏的良知,高尚的人格,面对肮脏的世界、炎凉的世态,面对自己坎坷的人生,作出了20世纪末的呐喊,这实际上冰心是用她一身一世的清白反衬出现实社会中阴暗、肮脏的那一面;积近乎一个世纪的经历和体味,她对社会中的黑暗和污浊作了无情的批判。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冰心先生灵魂的高尚与伟大,而这也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的集中体现。

其声不高,但其“力可拔山,气可盖世”。

四、下面是冰心《繁星》中的两首短诗,请仿照其形式,另选描写对象,编写句子。

(一)

空中的鸟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你自有你的天地!

(二)

柳花飞时,

燕子来了;

芦花飞时,

燕子又去了;

但她们是一样的洁白呵!

解析:

(一)

山中的花,

何必和园里的花争艳呢?

你有你的旷野!

(二)

桃花飘时,

大雁北飞;

枫叶飘时,

大雁却南飞;

可它们是一样的鲜红啊!

更上一层楼

1.人生启迪

当代作家毕淑敏,你们之前也学过了她的《我很重要》,她曾写过一篇毕淑敏《家十问》的散文里面是这样描述家的“家会很小很小,螺蛳壳是蜗牛的家。

家会很大很大,字宙是星星的家。

家会很轻很轻,像一粒浮尘,被人一指掸掉,不留一丝痕迹。

家会很重很重,像一座铅山,压在脊上,寸步难行。

家会很快乐很幸福,像一眼不老的喜泉。

家会很凄凉,像一汪深不可测的泪潭。

”在老年人心中“家是黄昏湖边的搀扶,家是灯下互相剪去丝丝白发。

家是一件旧风衣,风也是它雨也是它。

家是虽非一见钟情,却望白头偕老的漫漫旅程。

家是墓前的一支黄菊。

”在冰心的心中也一样,家外在形状已经被忽略,被提升为一个心灵的港湾。

2. 视野拓展

朱湘

拿起—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

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待;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

飙是三条狗的风:

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

昏是婚的古字:

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

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

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

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

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

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

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

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

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

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

书的旧主人是这样。

我呢?

我这书的今主人呢?

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

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

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

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

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

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

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得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

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

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

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鉴赏提示:

朱湘(1904-1933),字子沅,安徽太湖人。

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在校期间,与闻一多、梁实秋等组织清华文学社,1922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曾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安徽大学教授。

因生活穷愁潦倒,加上家庭不和,于1933年投长江自尽。

作品有《夏天》《草莽集》《石门集》等诗集。

朱湘为现代著名诗人,鲁迅曾赞誉他为\"中国的济慈\"。

写诗之余也写散文,遗文由他的友人搜集编成《中书集》。

这篇散文题目为《书》,全文是以书为线索,展开叙述、描写和抒情、议论。

全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第一、二段是鉴赏书的外观,思索书的历史。

第三段是欣赏文字的美丽、文字的历史、文字的文化内涵。

第四段则由旧书去追溯藏书人的命运,又由藏书人命运结局的难以揣测进而反思自我未来命运的不可期待。

第五段再递进一笔,想像作书人的多舛命运;第六段则推而广之,由书的厄运而及文士,即读书人的命运的凄凉,透露出作者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人的生存际遇的深刻思考。

第五段陡然一转,从郁闷伤感中突围出来,抒发了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多读社会人生这部大书的感慨。

2019-2020年高中语文3.10《散文两篇》学案粤教版必修1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冰心(1900.10.5—xx.2.28),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

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

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

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

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课文初探】

1.《我的家在哪里》这篇文章构思设计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我的家在哪里》这篇文章为什么要从“梦”写起呢?

3.“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

”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4。

作者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呢?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呢?

请简要分析。

 

◎堂上演练

【夯实双基】

1.请选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云翳(yì)璀璨(càn)惆怅(chóu)一曝十寒(bào)

B.作揖(yī)褂子(guà)回溯(sù)刚愎自用(bì)

C.炽热(zhì)麻痹(bì)夙昔(sù)瞠目结舌(tāng)

D.蕴蓄(yùn)煦暖(xù)裨益(pí)面面相觑(q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解决不同教育系统之间的连接,实现课程设置、教学进度乃至学制之间的最佳组合,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B.臧克家逝世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写了悼念他的文章。

人们都觉得这位文学巨臂平易近人,亲切热情。

C.2月1日在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附近的米纳意外伤亡事件中,中国朝觐者5人罹难,中国政府对此深表关注。

D.就在亚洲各国病房尝到经济增长甜头的时候,禽流感在亚洲部分地区的漫延,让人感到忧心忡忡。

3.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