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泉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003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泉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潮泉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潮泉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潮泉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潮泉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泉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docx

《潮泉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泉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潮泉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docx

潮泉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

潮泉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实施纲要

 一、国学课程的背景分析:

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常常犯难,常常苦恼。

一方面,学生的语文学习只局限于与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的十几篇课文上,课外知识的积累少的可怜,知识面狭窄,读写能力不高。

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不健康信息对孩子影响太大,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缺失。

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是孩子们不喜欢优秀的传统,而是周围的环境及教育者提供的太少。

教师:

大多数教师在参加工作后除了教材和教参外,很少阅读其他书籍了。

许多教师成为近乎纯粹的“工作者”,其他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的学习很少涉及,知识贫乏,视野狭窄。

而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最终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课程:

国家课程中有关国学的教育内容较少,而作为国家小公民的学生却应该从小了解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为一生的幸福奠基。

因此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正是对国学课程的有力补充。

基于以上对各方面的认识与对国学经典内涵的思考,学校将结合实际,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将“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确立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主题。

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从途径到方法,从校内到校外,让国学经典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走进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育人过程。

二、国学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途径,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文学素养为基础,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为目标。

与此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实施和研究的能力。

(二)总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形成浓厚的以“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为重点的读书、学习、活动氛围,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的基本修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逐步明了学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学会和谐、友善地与人相处,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从小做有教养的人。

努力提高小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同时在没有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等。

(三)分目标

1、传承文化。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下一代人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吸收。

2、陶冶情操。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开发潜能。

在儿童记忆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开发儿童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4、学用结合。

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天地,领略古诗文的魅力,感受文言精华,增加阅读量,增强语感,奠定语文基础,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5、发展语言。

在大量接触经典古诗文的过程中,通过读、背、表演等方式,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想象等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6、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四)各年段教学目标

年级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低年级

1、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0万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诗句的意思;

4、.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格言警句。

1.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2.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0篇(段)。

1.乐于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语写出自己想说的话;2.喜爱图书、爱护图书;/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任务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有表达的自信心。

中年级

1、广泛涉猎各类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初步把握阅读的重点内容,初步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3.积累阅读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能灵活运用在习作中

1、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2、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初步学会默读和略读;

4、能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义

5、自觉吸纳中华文化中的的精髓,具有一定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2、养成收藏国学经典资料的习惯3、乐于书面表达,对习作有信心,能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写下来

 

高年级

1、广泛涉猎各类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2、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3、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初步把握阅读的重点内容,初步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4.积累阅读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能灵活运用在习作中。

1、学习快速浏览和跳读,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有300字2、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3、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4、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5.自觉吸纳文中的精髓,具有一定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养成读书看报、自主阅读的习惯2、养成收藏图书资料的习惯3、乐于书面表达,对习作有信心,能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写下来

三、国学课程的基本原则

(一)熟读成诵原则: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力争达到“认

读准确、诵读流利,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够背诵”的目标。

(二)教学相长原则:

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要广泛学习国学

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三)教研同步原则:

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

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效果。

(四)有效整合原则:

学校要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注重过程,讲求实效,坚持家校结合。

(五)模糊性原则:

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

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六)差异性原则:

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程度整

齐划一。

(七)自主性原则:

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

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八)鼓励性原则:

少责备、多鼓励,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热

爱经典为根本。

四、国学课程的内容安排

诵读内容

年级

内容

课时

1、三字经、弟子规  2、传统文化读本

每周1课时

1、三字经、弟子规 2、千字文3、传统文化

每周1课时

1、声律启蒙 2、传统文化读本

每周1课时

1、二十四孝顺故事  2、古诗文必背3、传统文化读本

每周1课时

1、朱子家训、增广贤文2、孟子3、传统文化读本

每周1课时

1、论语 2、大学、中庸3、传统文化读本

周1课时

备注:

融入现当代中外名著、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

五、国学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诵读活动中人员、时间的安排。

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和完善。

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可表演,可吟诵,可配乐读。

力争达到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学习效果。

1、活动责任人:

各班语文教师及美术、音乐、体育等科任学科教师。

2、活动时间:

校内:

上好国学经典课,每天早读的前10分钟、每节课前准备的2分钟及队会的部分时间。

积极组织开展诵读活动。

还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校外:

要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30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二)阶段性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

1、让每位教师了解活动的内容和精神,让全体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

2、利用升旗时间举行“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启动仪式,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还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具体介绍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号召低年级的学生家长每天给孩子至少读或讲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号召中高年级的学生家长每天至少和学生共同读书30分钟,并赢得家长对经典诵读的重视与支持。

3、利用学校“小喇叭广播站”向学生宣传阅读的好方法及爱好读书的学生的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

4、确立读书月,并在读书月期间利用黑板报、橱窗、教室、走廊等阵地,布置一些读书的名言,自创的格言,营造读书氛围。

5、设置二层、三层的开放读书吧,读书吧的书由同学们捐赠。

学生每人捐赠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在书上写出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以及捐书人的姓名、班级、时间等。

6、以校本课程形式开设阅读课。

阅读课目的是切切实实让学生多读书。

教学中教师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

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反刍”。

阅读课程形式多样可以有鉴赏课、分析课、自读课等。

主要教学流程为:

初读经典、整体感知

熟读经典、自悟自得

适度讲解、恰当点拨

展开想像、悟意明理

适当延伸、综合实践

另外,为了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还可给学生建立阅读档案,鼓励学生争得读书卡及考级证书。

7、利用校图书室现有的资源,开放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备有精美的儿童图书,例如:

各类儿童童话故事;简缩版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等。

8、科任教师针对本学科特点,制定出渗透国学经典内容的相关计划。

并在教学中加以落实。

第二阶段:

1、开展各种读书、诵读比赛活动,例如:

“读书心得交流会”、“我与书的故事”征文比赛,阅读知识竞赛和优秀读书笔记、读书手抄报评展、诵读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2、根据学生读书情况,评选阅读大王、藏书大王、经典吟诵大王等

3、结合班级管理创新,评选书香班级。

   

第三阶段:

1、表彰:

颁发考级证书及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奖状。

2、成果汇编:

心得集、创作集、征文集等。

3、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向家长汇报活动取得的效果。

表扬经典诵读好家长。

六、国学课程的管理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我校成立了以王裕基校长为组长,李湘副校长、王泽钦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语文教师为成员的经典诵读组织机构;结合校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明确活动目的,确定诵读内容,保证诵读时间,做到有组织指导,有目标要求,以确保诵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师资保障:

所有任课教师负责指导诵读,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各学科、各项活动中。

3、制度保障:

制定并不断完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制度,明确活动要求,并有落实有检查。

(方案中已有体现)

4、经费保障:

多方争取资金,克服经费困难,保证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顺利开展。

5、营造书香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6、家长支持:

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支持,共同参与此项活动。

七、国学课程的评价机制:

首先,重视过程性评价。

把诵读活动纳入教师量化考核、文明班级评比、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建立“学校领导查——年段组长促——语文教师抓”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坚持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常规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规范化管理。

如利用每周升旗仪式或早操结束后的时间进行诵读抽查,或让学生双休日把本周学的一首古诗背出,并让家长把关、签名等,多角度、多层面、全过程、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诵读能力。

学校定期开展检查,督促班级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经常组织各类诵读活动,以活动促进诵读工作的开展;举行全校性的比赛活动,检验诵读活动成果。

其二,体现激励评价。

建立“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机制,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激活孩子背诵的热情,检查诵读效果。

我们的评价原则是:

只鼓励、不批评。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

“星星擂台”对抗赛、“每周之星”评选、古诗“过级”考试、背诵状元、竞赛、知识问答、表演、发放等级证书或奖状、喜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其三,探索分层评价。

一是分学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按不同的评价内容、目标推进经典诵读。

二是分等级,分为语文学习特长生、优秀生、合格生三种类型,分门别类制定不同的诵读目标,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各类学生都能取得长足进展。

为了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将国学经典与书香人生紧密结合起来,让国学经典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在诵读中受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精华的熏陶,在诵读中成长,不断提高师生的素养,将民族文化精髓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素质,让师生厚积薄发,为他们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