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二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2853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二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成都市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二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成都市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二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成都市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二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成都市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二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二诊.docx

《成都市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二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二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二诊.docx

成都市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二诊

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17成都“二诊”)

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2017年3月22日上午9:

00—11:

30

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s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

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

自汉代以来,学术界有

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

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王官之学。

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

欲《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可能是来源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

学问上的渊源关系。

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

子不出于王官论”。

他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已

经脱离贵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

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学派。

②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

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合适的。

从学术资源、文

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的王官之学。

诸子百家不同学派

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出

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

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

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

时代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关怀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

针对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亦可以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③这一个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家的起源。

强调“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深

厚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的渊源;强调“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非常强烈的社

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

儒学的形成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

在先秦诸子

中,真正能够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

儒学推崇的“六艺之学”,就是源于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T学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

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

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

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濡学。

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

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六艺之

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三代时期的优秀华夏文化传统。

另一方面,儒学又最希望通过切近

的血缘观念、家族伦理来建立维护社会关系、国家秩序、天下安泰的价值体系、文化理想。

④因此可见,儒家的“经”与“子”各有自己的思想特点和文化功能。

从文化的渊源与地

位来说,“经”是文化根本,“子”不过是文化枝叶;从思想创新与建构来说,“子”是思想主体,

而“经”则不过是思想资源。

和其他诸子学派比较而言,儒家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

创新的结合。

以这个观点来考察儒学,可以找到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的重要原因。

(改编自朱汉民《儒学的六经、诸子.与传记》)

1.下列对文章①~③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以来,学者们都认为诸子之学与西周王官之学存在渊源关系,诸子百家的主张皆

出自王官之学。

B.近代以来,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持怀疑态度的学者提出了诸子之学产生于解决现实

问题需要的新着法。

C.儒家那些杰出代表人物所著的包含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务实的政治功利追求的代

表著作都属儒家子学。

D.相对于诸子百家,儒学能够取得最大的成功是因为它最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重

视思想的创新与建构。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辨析,为下文对儒学的论

述提供了支撑。

B.对于“诸子之学”的产生,作者没有简单倾向于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或“不出于王官”,

而是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合理的看法。

C.文章在第③段以儒学为例,证明了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取决于其将西周时期的王官

之学与其他诸子之学真正结合的程度。

D.文章对儒学的阐述从历史传承和现实关怀两个方面展开,表明儒家的“经”与“子”各有

特点,并阐明了两者间的关系。

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诸子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汉代以来为学者普遍认同的“诸子之学出

于王官”,在后代受到了挑战。

B.诸子百家的形成离不开对春秋时代政治和社会间题的关注,离不开对现实间题的思考

与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C.儒学在发展中致力于文化传承和积累自己的思想资源,这是其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华文

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D.儒家的“经”是其文化根本,代表了儒家的文化传承,而“子”是其思想主体,代表了儒家

的现实关怀,二者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儒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3.4写,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从.阅读

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3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

但对比2013年的4.”本还有微弱下降。

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

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

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

据林克艾普大数据,

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本、3.22本和3.26

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1%上升至6}.

00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

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

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

这是历次统

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2015年新兴媒介阅读时间

电子阅读器

数据来源:

林克艾普时间:

2018.7,19

数据监侧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

阅读形式。

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

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纬;80后以22写

的占比蟋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写,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

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

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

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

告》,对国民图书阅读童、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

近5年来,成年国

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

图书阅读率为58.00肠,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

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

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

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

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侧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

而据不完

全统计,扰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据世界首位。

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

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

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

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

有限的休

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甘界

最大的。

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果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

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

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

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根据材料一,201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

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

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

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5.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C5分)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

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

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

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

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

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6.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C14分)。

斯人独憔悴

迟子建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

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

的生活的。

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

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

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

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生活太单调,他们疲

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

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

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

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的(它叫傻子,后来

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1一起挤入听故亭的人中,直听得心儿

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

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

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

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

50分,考试时间15

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

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

(共7

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

自汉代以来,学术界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

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王官之学。

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可能是来源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关系。

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他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脱离贵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学派。

②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合适的。

从学术资源、文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的王官之学。

诸予百家不同学派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

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关怀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亦可以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③这一个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家的起源。

强调“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的渊源;强调“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

儒学的形成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

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

儒学推崇的“六艺之学”,就是源于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儒学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

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儒学。

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六艺之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三代时期的优秀华夏文化传统。

另一方面,儒学又最希望通过切近的血缘观念、家族伦理来建立维护社会关系、国家秩序、天下安泰的价值体系、文化理想。

④因此可见,儒家的“经”与“子”各有自己的思想特点和文化功能。

从文化的渊源与地位来说,“经”是文化根本,“予”不过是文化枝叶;从思想创新与建构来说,“子”是思想主体,而“经”则不过是思想资源。

和其他诸子学派比较而言,儒家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

以这个观点来考察儒学,可以找到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改编自朱汉民《儒学的六经、诸子与传记》)

1.下列对文章①~③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以来,学者们都认为诸子之学与西周王官之学存在渊源关系,诸子百家的主张皆出自王官之学。

B.近代以来,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持怀疑态度的学者提出了诸子之学产生于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的新看法。

C.儒家那些杰出代表人物所著的包含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务实的政治功利追求的代表著作都属儒家子学。

D.相对于诸子百家,儒学能够取得最大的成功是因为它最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重视思想的创新与建构。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辨析,为下文对儒学的论述提供了支撑。

B.对于“诸子之学”的产生,作者没有简单倾向于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或“不出于王官”,而是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合理的看法。

C.文章在第③段以儒学为例,证明了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取决于其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其他诸子之学真正结合的程度。

D.文章对儒学的阐述从历史传承和现实关怀两个方面展开,表明儒家的“经’’与“子”各有特点,并阐明了两者间的关系。

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诸子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汉代以来为学者普遍认同的“诸子之学出于王官”,在后代受到了挑战。

B.诸子百家的形成离不开对春秋时代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C.儒学在发展中致力于文化传承和积累自己的思想资源,这是其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D.儒家的“经”是其文化根本,代表了儒家的文化传承,而“子”是其思想主体,代表了儒家的现实关怀,二者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儒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材料一:

2

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从阅读量来看,201

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

77本还有微弱下降。

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

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

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

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

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

014年的58.1%上升至64。

O%,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

据统计,201

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

39分钟。

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

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

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

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OO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

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

014年,我国1

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

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

56研、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

-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

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

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

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

有限的休闲时问,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

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根据材料一,2

01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

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5.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

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