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0881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2449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088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088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088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088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088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08816.docx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088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08816.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08816.docx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08816

1、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人们社会实践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

2、数据是指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未经过加工的事实或者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是人们为反应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集,它可以是字母、数字、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

3、信息的三种类型

1)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

2)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3)信息是表征事物状态的普遍形式。

4、信息、能源、物质是构成信息社会的三大支柱。

5、信息的要素(4个):

信源、信宿、信道、媒介

6、信息的特征(8个):

1)客观性、2)共享性、3)时效性

4)可储存性:

信息表征事物的存在和运动,但信息不是事物本身。

5)可传递性:

信息的传递性指人们利用各种手段将信息传递出去。

6)可处理性: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处理信息,如扩充、压缩、分解、提取、排序等

7)再生性、8)可转换性

7、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及联系

区别与联系:

数据和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数据是反应客观事物而记录下来的符号,而信息是为了向人们提供某一方面的数据,而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提炼得出的结果。

总之,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

转化过程:

数据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原始原料,而信息则是数据加工过的产品。

这个过程是循环结构,也就是说一个系统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的数据,而另一个系统的数据也可能是下一个系统的信息。

16、从概念来看,管理信息系统有四大部分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其逻辑关系。

17、层次结构:

按企业所处的层次,对应管理信息的分类特点,可将管理信息系统分成操作层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战略信息管理子系统。

18、职能结构:

按照在企业中的职能,管理信息系统可分为制造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销售和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及信息处理子系统、高层管理子系统等。

19、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1)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将其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性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管理信息系统及特定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2)依据信息系统的不同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3)按照业务处理方式划分,分为办公自动化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

4)按照应用的行业划分,可以分为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金融业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业管理信息系统及教育业管理信息系统

20、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单项数据处理阶段和综合数据处理阶段),该阶段处于20世纪50~60年代。

2)管理信息系统阶段,该阶段处于20世纪70~80年代。

3)决策支持系统阶段,该阶段处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

2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哪几代?

1)第一代(1945-1955年):

真空管和插件板

2)第二代(1955-1965年):

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3)第三代(1965-1980年):

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

4)第四代(1980至今):

个人计算机

30、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LINX、Linux、NetWare、Windows2000、WindowsXP/Vista、WindowsNT、Windows2003、Windows2008。

31、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模块

1)处理器管理

2)作业管理

3)存储器管理

4)设备管理

5)文件管理

32、程序设计语言可分为四类: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及第四代高级语言。

33、系统软件包括两大特点:

一是通用性,其算法和功能不依赖特定的用户,无论哪个应用领域都可以使用;二是基础性,其他软件都是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开发和运行的。

34、系统软件的功能:

1)操作系统

2)程序设计语言

3)数据库管理系统

4)工具软件

35、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DBMS):

则是能够对数据库和库中数据进行加工、管理的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主要由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的应用程序组成。

36、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按数据模型的不同,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三种类型。

其中关系型数据库使用最为广泛,如SQLServer、Fox、Oracle、Access、Sybase、MySQL等。

37、应用软件分为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

38、工具软件又称服务性程序,包括编辑程序、链接程序、计算机测试和诊断程序。

39、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介质是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卫星信道等;协议是网络设备间进行通信的一组约定,如IEEE802.3、IEEE802.4、FDDI等。

44、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存储结构及在此结构上运算或操作,分为逻辑结构和物料结构

45、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间的逻辑关系,逻辑结构包括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物理结构又称存储结构,是数据元素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存储方式,一般有四种,即顺序存储、链接存储、索引存储、散列存储。

46、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是指文件内部构造数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顺序文件,即我呢建中的记录是按照某些关键字排序的文件。

2)索引文件,包括索引表文件数据区和索引表。

3)链表文件,将各个记录通过指针串联成一条链的文件。

4)倒排文件,带有辅助索引或倒排索引的文件。

47、计算机通信是一种数据通信形式出现,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和过程。

48、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一组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程序,,通常包括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操作语言及其编译程序,以及数据管理例行程序,用来控制组织和用户的数据库生成、维护和使用。

49、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1)数据库开发

2)数据库查询

3)数据库维护

50、数据库设计规范化

1)第一范式。

属于第一范式的关系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元组中的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

2)第二范式。

所谓第二范式,指的是这种关系模式不满足第一范式,而且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其主码

3)第三范式。

所谓第三范式,指的是这种关系模式不仅满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关键字。

59、组织系统和组织之间的关系

信息系统和组织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信息系统必须与组织密切合作为组织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为组织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必须认识到新技术的好处,从新技术上获益并推动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信息技术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还受许多中介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标准作业程序、周围环境、政治、文化和管理决策等。

60、信息系统影响组织的计算和结构

从经济理论方面,也可以从微观经济理论、转换成本理论和决策控制理论方面来分析。

从行为理论方面分析,包括信息技术对组织决策的影响、信息技术的作用、组织政治和组织文化与变革的冲突。

61、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支持表现在哪方面?

1)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

2)信息系统对组织职能的支持

3)信息系统对领导职能的支持

4)信息系统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62、“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特点是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

63、以人为本”的信息管理方法之间主要有八大差异

1)关注数据的计算机化处理和关注信息的多样性之间的差别

2)仅强调信息的提供和强调信息的有效使用和广泛共享之间的差别

3)强迫组织成员有共同一致的行为和通过宣传与强化方法调整组织成员的行为之间的差别

4)只着眼于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和着眼于使企业取得逾期效果之间的差别

5)要求信息词语的单一化和允许对统一消息有不同的揭示之间的差别

6)试图建造整个企业的庞大统一的数据模型和针对特定问题建立相应的结构之间的差别

7)希望一种解决方法是可以反复无限制地使用和希望信息技术方案能够解决饭钱的实际问题之间的差别

8)制定用户的统一的信息环境和根据用户自身需要设计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差别

70、竞争战略是指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战略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

企业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及本企业产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确立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特定地位并维持这一地位。

71、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并不断提高企业决策、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的过程。

72、企业信息化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流通过程信息化和管理决策信息化。

其中生产过程信息化又可分为产品设计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设备智能化。

73、信息技术引发的管理变革包括五个方面

1)管理模式的变革(虚拟企业、流程再造、在家上班、学习型组织)

2)组织结构的变革(全员参与、模块化组织、水平型组织、流程型组织)

3)营销策略的变革

4)服务方式的变革

5)企业文化的变革

74、企业流程再造是为了显著改善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从接受原材料到提供给客户产品的一系列业务活动的企业流程。

75、企业自身改造的方式包括企业流程再造(BPR)和持续改进(BPI)

76、企业流程再造的内容包括技术的再造、组织结构的再造、企业文化的再造和人的再造。

77、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则

1)以过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取消不增值的管理环节

2)以事前管理代替事后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审核、检查和控制的活动

3)取消不必要的信息处理环节,消除冗余信息集

4)以计算机协同处理为基础的并行过程取代串行和反馈控制管理过程

5)用信息科技实现过程自动化,尽可能抛弃手工管理过程。

8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因

1)如何将手工处理信息过程与方法合理有效地“翻译”成软件程序

2)如何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协调开发大型的应用系统

3)如何对一个大型系统作系统化的划分

4)如何才能合理地处理数据与利用信息资源。

8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要满足哪些条件?

1)使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能正确反应管理需要,满足用户需求

2)有效地安排系统开发进程,加快软件开发速度,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同时降低费用

3)在增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的功能的同时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4)充分利用和发展软件技术,尽快跟上硬件发展速度,使软硬件协调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挖掘硬件的功能

5)合理组织和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8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

1)创新原则

2)系统原则

3)发展原则

4)经济原则

5)规范原则

6)人文原则

8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有两种策略: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1)自上而下:

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局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系统。

适用于大型系统的设计

2)自下而上:

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各项业务的具体功能,逐步由底层到高层,直至最后形成整个系统。

适用于小型系统设计。

86、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结构体系

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类

2)开发方法学类

3)技术类

4)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研究类

91、结构化系统开发缺点、不足

1)它是一种需要预先定义需求的方法

2)不能很好的完成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的过渡

3)该方法文档的编写工作量极大

92、结构化系统适用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

93、原型法(PrototypingMethod)是在系统开发初期,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系统主要功能的要求,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迅速构造出系统的初始原型,然后与用户一起不断对原型进行修改、完善,直到满足用户需求。

94、原型法开发过程

1)研究系统可行性

2)确定系统的目的

3)建造系统原型

4)评审系统原型

5)修改系统原型

6)再次评审系统,反复地进行修改、评审,直到用户满意

7)开发完成

95、原型法优缺点

优点:

1)对系统需求的认识取得突破,确保用户的要求得到较好的满足。

2)改进了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的交流方式。

3)开发的系统更加贴近实际,提高了用户的满意程度。

4)降低了系统开发风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开发费用。

缺点:

1)开发工具要求高。

2)解决复杂系统和大型系统很困难。

3)对用户的管理水平要求高

96、原型法的适用范围是比较有限的,对于小型、简单、处理过程比较明确、没有大量运算和逻辑处理过程的系统。

103、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特点

1)使客观对象到软件系统的映射问题得以解决,可支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2)使软件质量和软件重用性得到提高

3)加快了软件开发速度

4)使系统开发过程的管理和维护更加简单

5)能够自动生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文档资料

104、统一建模语言:

(UML)的目标

1)容易使用、表现能力强、可进行可视化建模2)跨平台,可应用于任何语言平台和工具平台3)与具体过程无关4)简单并且可扩展5)为面向对象程序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概念和标准6)结合最好的软件工程实践经验7)可升级换代8)能促进面对对象工具的市场成长

105、统一开发过程(RUP)

ROSE工具

106、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又称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计划,是依据企业资源状况、企业整体信息管理需求及房前技术环境,对企业总的信息系统从系统目标、系统战略、系统资源、总体功能结构、关键功能、信息需求和开发工作等方面做出的战略性安排,保证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组织的长期战略,有效地开发和管理组织的各项资源,保证系统建设规范、有序、顺利地进行。

系统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器主要目标是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系统规模和开发计划。

107、系统规划的作用

1、系统规划是系统开发工作的前提。

2、系统规划是系统开发成功的保证。

3、系统规划是系统开发的标准

4、系统规划指明了系统开发的方向。

5、系统规划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

108、系统规划的任务

1)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与发展策略。

2)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资源分配方案。

3)制定信息系统的整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

4)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划,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

⑵引人数据库技术,建立数据通信网技术的条件下,数据处理系统进人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⑸数据管理(数控管理)阶段

在集成阶段之后才会真正进人数据管理,这时,数据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

由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时多数企业还处在第四阶段,因此诺兰先生对第五阶段还无法给出详细的描述。

特点:

数据的集中利用,日常信息处理工作已经普遍由计算机完成,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6)成熟阶段

信息系统的成熟表现在它与组织的目标完全一致,可以满足组织中各管理层次的需求,从而提高各层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实现管理的优化。

特点:

在日常数据已经进入计算机的条件下,人们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充分利用,进一步共享资源、优化数据、统一规划,扩展应用等,即能够适应任何管理和技术的新变化,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111、诺兰阶段模型还指明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六种增长要素:

⑴计算机硬软资源:

从早期的磁带向最新的分布式计算机发展;

⑵应用方式:

从批处理方式到联机方式,发展到现在的网络方式;

⑶计划控制:

从短期的、随机计划到长期的、战略的计划;

⑷数据处理组织:

从附属于别的部门发展为独立的部门;

⑸领导模式:

一开始技术领导是主要的,随着用户和上层管理人员越来越了解管理信息系统,上层管理部门开始与管理信息系统部门一起决定发展战略;

(6)用户意识:

从作业管理级的用户发展到中、上层管理级。

119、关键成功因素法的缺点

它指注重特定的管理者的信息需求,而不是整个组织的信息需求。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适用范围

CSF适用于管理目标、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

120、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是由WilliamKing于1978年提出,是一种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它战略变量(例如,管理的复杂性、改革习惯及中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的过程。

121、战略目标集转移法的步骤

1)识别组织的战略集

2)将企业组织的战略集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集

12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的优点

能保证目标全面反映与MIS相关的各种人员的要求,给出了分层结构,最终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MIS的目标。

缺点:

重点不太突出

123、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全面调查法,它从企业目标入手,逐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结构,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的一种战略规划方法。

123、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基本思路:

信息支持企业运行,自上而下地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自下而上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124、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作用

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125、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工作步骤(过程)

1)准备阶段(确定项目,准备工作,理论宣贯

2)系统分析阶段(定义业务过程,定义数据类,分析现行系统、确定管理部门对新系统的需求)

3)系统设计阶段(确定需求,定义结构)

4)文档整理阶段(开发建议书及行动计划)

132、系统规划的组织与管理

1)第一把手原则

2)成立规划领导小组

3)人员培训

4)进度计划

5)制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

6)文档管理

133、系统初步调查的内容

1、系统的基本情况

2、系统信息处理的概况

3、系统的资源情况

4、系统中各类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态度

134、可行性分析的内容(角度)

1、经济可行性

2、技术可行性

3、管理可行性

135、可行性分析的步骤

1)对显示系统进行初步调查

2)编写用户需求书面材料

3)对所开发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

4)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5)评审和审批可行性分析报告

6)若项目可行,则制定初步项目开发计划,并签署合同

136、系统分析是系统开发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困难最多的阶段。

系统分析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系统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研究,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的过程。

137、系统分析的目的:

明确用户的需求并确定其解决方法

确定五个问题:

开发者关于现有管理状况的了解。

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

数据与业务流程。

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

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

系统分析是系统开发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

138、结构化分析方法的特点

1.强调用户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

2.注重整体分析,层层落实

3.强调系统的适应性

4.重视工作文件的标准化与文献化

147、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

1)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

2)组织目标与发展战略

3)业务流程

4)基础数据与数据流程

5)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的管理方法

6)决策方式与决策过程

7)资源与约束条件

8)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148、详细调查的方法

1)座谈会

2)访谈法

3)问卷法

4)现场观察法

149、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分析内容

1)组织结构分析

2)业务功能分析

3)组织结构与业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

4)业务流程分析

150、组织结构指的是一个组织(部门、企业、车间、科室等)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151、系统需求分析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来分析用户需求,通过特定的形式系统地描述拟开发的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行为特征的相关约束,定义所有内外部特征,最后形成既能指导系统设计,又能同用户沟通的系统需求规则说明。

它覆盖了系统设计之前的各项活动。

152、所谓业务流程分析就是在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将其细化,利用系统调查的资料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用一个完整的图形将其串起来。

153、业务流程调查主要任务是调查系统中各环节的业务活动,掌握业务的内容、作用、及信息的输入、输出、数据存储和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过程等

154、业务流程分析过程的内容

1)现行流程的分析

2)业务流程的优化

3)确定新的业务流程

164、数据字典的内容

数据元素、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外部项。

其中数据元素为基本部分。

165、数据存储是数据结构(在系统设计阶段右脚数据结构的内模式)停留或保持的地方,也是数据流的来源和取向之一。

数据量是指每次存取多少数据,每天存取几次信息等。

166、处理逻辑的功能的方法(工具)

结构化语言、决策树、决策表

结构化语言是专门用来描述一个功能单元逻辑要求的。

它介于自然语言和程序语言之间,受到结构化程序的设计思想的启发而产生出来的。

决策表也称判断表,也是一种表达逻辑判断的工具,它以表格的形式给出各种条件的全部组合以及在各种组合下应采取的行动。

组成:

左上部分为判断条件、左下部门为行动方案、右上部分为不同条件的组合、右下部分标识不同条件组合下应采取的决策

167、构造决策表的方法

1)条件分析及取值

2)条件组合、考察策略并绘制决策表

3)合并决策表

168、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的主要任务

首先是将系统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汇总为1)本系统输入数据类(指分析的报表)、2)本系统内要存储的数据类(指各种台帐、账单和记录文件,包括输入输出数据类)、3)本系统产生的数据类(指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各类报表)

169、新系统逻辑方案指的是经分析和优化后,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

170、新系统信息处理方案的内容

1)确定合理的业务处理流程

2)确定合理的数据和数据流程

3)确定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数据分布

171、常用的管理模型

账务处理模型、综合计划模型、生产计划模型、库存管理模型、成本管理模型、决策模型、统计分析与预测模型。

172、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设计的依据,是应用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179、系统设计的方法

1、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方法

结构化程序设计由迪克斯特拉在1969年提出。

特点:

1)任何程序都是由三种基本结构实现,顺序、选择、循环

2)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3)采用“单入口单出口”

2、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方法

1967年的SIMULA67语言,第一个面向对象语言。

180、系统总体设计的内容

系统总体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工作,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系统平台设计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3)系统处理流程设计

181、系统平台设计的内容

1)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处理方式的选择与设计

3)硬件平台选择与设计

4)软件平台选择与设计

5)系统处理流程设计

182、网络环境中常用系统体系结构有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

C/S系统结构是由三部分组成:

服务器平台、客户机、中间件。

客户机的任务是:

管理用户界面(I/O),接受用户的数据和处理请求(I),处理应用程序(Logic),产生对数据的请求(I),向数据库服务器发请求(I),接受服

务器返回的结果(O),以用户需要的格式输出结果(O)。

服务器和任务是:

接受客户机发出的请求,处理对数据库的请求,将处理结果

传给发出请求的客户机,进行数据完整性检查,维护数据字典、索引和其他附加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