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涛谈育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568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崔玉涛谈育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崔玉涛谈育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崔玉涛谈育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崔玉涛谈育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崔玉涛谈育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崔玉涛谈育儿.docx

《崔玉涛谈育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崔玉涛谈育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崔玉涛谈育儿.docx

崔玉涛谈育儿

崔玉涛: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

崔医生微博内容主要分为7个部分:

崔玉涛谈养育、崔玉涛谈喂养、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谈过敏、崔玉涛谈护理、崔玉涛谈疫苗接种、崔玉涛谈生长发育。

(可能不全,等那个论坛更新了,会再来做修改)

一、崔玉涛谈养育:

1、给孩子喂饭时最不应该的就是边给孩子喂饭便说话。

很多大人以为小婴儿能够很好地理解大人的说话。

给孩子喂饭时,嘴里不停地夸孩子等,其实会导致孩子学会边吃饭边说话的坏毛病。

如果大人在给孩子喂饭时自己嘴里也咀嚼食物,反而增加孩子对进食的兴趣,利于养成专心进食的习惯。

2、何时开始训练孩子的咀嚼能力?

只要开始吃辅食,就应开始咀嚼能力的训练。

喂辅食时,大人应嘴里同时咀嚼食物,哪怕是口香糖,这可从行为上引导孩子,当口内有食物时应该咀嚼。

只有学会了咀嚼动作,当磨牙长出后才会有咀嚼效果。

咀嚼过程促进面部细小肌肉的发育,对语言的发育也意义重大

3、

(1)六月婴儿因哥哥感冒,近两天有些流涕。

无发热、仅偶尔轻咳。

吃奶和睡觉正常。

还在接受母乳喂养。

检查仅鼻咽部轻度发红。

建议无需药物治疗。

家长非常同意,"这么小的婴儿最好不吃药。

看病是为了了解孩子状况,不是为了开药。

回家继续服宝婴丹就可以了。

"最后一句话使我真的无语了。

    

(2)很多家长在家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孩子服用猴枣散、宝婴丹等貌似可预防孩子上火和生病的中药。

是药三分毒,只有用到合适时才是良药。

孩子出生时,后天免疫几乎为零,随着不断与外界病原菌接触,而不断成熟。

预防接种即是促进后天免疫成熟的良策。

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获得这种效果。

4、O型或X型腿指的是髋、膝和踝关节发育,特别是膝关节发育异常所致(如图),与大、小腿骨本身形状无关。

严重佝偻病会并发O型或X型腿,但更多可能与在尚不能自行站立前就过早被动蹦跳、被动站立、被动行走有关。

捆绑新生儿双腿不能预防O型或X型腿,预防佝偻病和避免过早蹦跳等有较好效果。

5、一位18个月幼儿来体检,对各项检查完全接受。

看似非常配合,整个检查过程中,孩子与我们没有任何眼神交流,微笑状态下似乎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

与家长交流获知,孩子在早教班和出去玩时,从来都是找个远离小朋友的角落自己玩耍。

家长认为孩子不合群,实际上是孤僻症的表现,应及时就诊。

6、若需要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每天何时补效果最好呢?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钙质吸收入骨,促进生长,本身没有直接的营养作用。

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建议纯母乳喂养婴儿每天需接受200-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

具体补充时间没有特别要求,进食前后无影响,只要每天基本按时服用即可。

7、进入夏季外出增加,是否还需给婴幼儿补维生素D?

维生素D在体内主要促进钙吸收入骨骼,促进生长,为此人们非常关注维生素D。

维生素D属半必需营养素,因阳光照在皮肤上会促使皮肤产生维生素D。

若用防晒霜,就会衰减阳光照射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量。

所以,防晒和光照促维生素D产生只能选一。

8、舌系带位于舌背与下腭间,约束卷舌程度。

过短为先天问题,伸舌时舌尖内凹,呈"w"型。

严重者,影响新生儿吃奶;有些影响今后发卷舌音,类似"大舌头"。

纠正舌系带过短需手术。

舌根部局麻,将舌系带剪断,压迫止血,数分钟后完成手术。

新生儿于术后15分钟即可吃奶。

无风险和后遗问题。

9、要不要给孩子检测微量元素?

首先应该明确微量元素只是一些微量营养素。

对应的还有宏量营养素。

其次,血微量营养素水平与目标效果不符。

比如血钙水平与骨骼内不一定相符;血清铁水平与红细胞内不一定相符。

再有,末梢血取血过程会被组织液稀释。

微量元素检测不能反映生长发育状况

二、崔玉涛谈喂养:

1、对于同一品牌配方粉来说,如果更换不同阶段的配方,也需循序渐进,特别是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时。

即使同一品牌,不同阶段配方间的成分也有区别。

仍然建议将部分后一阶段的配方与前一阶段配方混合,后一阶段配方混合比例可逐渐增多。

根据孩子接受情况,可3-7天逐渐转换完成。

2、更换不同品牌配方粉的注意事项?

1、普通配方不同品牌间的更换。

每种配方粉的配方有差异,应采取混合更换方式。

先将少量新奶粉加入旧奶粉中,根据孩子接受情况逐渐增加新奶粉所占比分,至少需3天更换完成。

2、普通换成特殊配方。

仍采用混合更换方式,因特殊配方味道较差。

2周内更换完成

3、急性腹泻期间,由于小肠粘膜上的乳糖酶易受损失,建议将普通配方换成无乳糖配方。

这种转换应该迅速。

可即刻全部换成无乳糖配方,这利于控制腹泻。

待腹泻好转后,再使用无乳糖配方一周时间,逐渐换回成普通配方。

4、对于母乳+奶粉+辅食喂养的婴儿,不应考虑补钙的问题。

其实,很少有需要补钙的情况。

只是纯母乳喂养期间需要补充维生素D。

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不是缺钙性佝偻病。

钙补充过多,可造成便秘,甚至肾结石等补钙出现的问题

5、任何原因造成的腹泻都可引起小肠粘膜表面受损。

小肠粘膜表面有一种消化乳糖(乳制品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的乳糖酶。

小肠粘膜受损,乳糖酶受到破坏,乳糖消化障碍,引起渗透性腹泻。

这就是为何腹泻期间建议将普通配方粉换成无乳糖配方的原因。

腹泻时选用无乳糖配方1-2周,利于腹泻恢复。

6、给6个月以后婴儿添加辅食,首先应考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包括婴儿营养米粉、稠粥或稠烂面条。

在此基础上,添加蔬菜、鸡蛋黄和/或肉泥。

蔬菜、水果含极少的能量。

碳水化合物食物是辅食中的主食,至少应占每次喂养量的一半。

若摄入不足,就会影响体重增长,不要归结于母乳喂养。

7、9个月宝宝接受母乳喂养+辅食。

从6个月加辅食起,体重增长缓慢。

一天三次辅食,每次一小碗,接受度很好。

每次辅食至少2种菜、1/2鸡蛋黄、少许肉泥、还有粥或烂面条,外加两次水果。

每天还要3次母乳喂养(早上、晚间和半夜)。

辅食如此丰富,孩子体重增长缓慢,是否与母乳营养不够有关?

8、1-4个月宝宝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肠绞痛。

频繁哭闹、睡眠不安、排便费尽、吐奶和排气多等。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哭闹就是饥饿的表现,于是频繁喂养,一天达10次以上,出现过度喂养。

饥饿的早期表现是活动增多;后期表现才是哭闹。

对于安静状态下突然哭闹的,别忘了可能是肠绞痛所致。

9、3个月宝宝仅接受母乳喂养,可已超重。

都说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容易长胖,可如何解释面前这位超重的宝宝呢?

妈妈担心自己的母乳不足,原因是孩子经常哭闹,每次喂奶后哭闹会缓解。

每天需要至少10次喂养。

妈妈疲惫,孩子哭闹真的是母乳不足吗?

真的需要添加配方粉吗?

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10、每个家庭都有自己食物喜好,比如辣、清淡等味道;面、米等食物种类。

孩子应在2-3岁接受家人的食物喜好。

2-3岁前是逐渐引导阶段。

若按照某本书或纯西方方式喂养孩子,有可能导致孩子今后对自己家庭喜好的食物味道和种类接受不良的情况。

孩子是家庭的一员,进食习惯应与自己家庭相符。

11、母乳喂养期间妈妈是否需忌口?

对这个问题,只有宝宝有发言权。

从营养学来说,妈妈不需限制饮食种类,但妈妈进食某些食物后,婴儿出现不适表现——湿疹、腹泻、便秘、肠胀气等,才需相应限制一些食物。

母亲饮食种类会影响母乳味道,这也是婴儿今后能顺利接受自己家庭食物味道的基础。

12、婴儿体重增长缓慢可能与三方面原因有关:

1、进食不足。

进食量绝对不足(食量少)和相对不足(食物能量密度低,如稀米粥;辅食中蔬菜比分太大;一次辅食只有鸡蛋黄或鸡蛋羹等营养不均衡情况)。

2、消化吸收不良,如大便内很多原始食物颗粒或排便量很多。

3、慢性疾病的异常消耗。

13

(1)九个月婴儿近期体重增长缓慢。

每天600毫升配方粉+三次辅食,进食非常顺利,为何体重增长缓慢?

孩子从六个月起开始添加辅食,辅食以米粥为主,并添加一些蔬菜、蛋黄等。

由于担心喂辅食时噎着孩子,所以米粥一直较稀。

因婴儿进食量有限,以稀粥为主的辅食营养不够

(2)婴儿辅食可以米粥为主,但是一定要很稠,如同烂饭一样。

如果给婴儿选用米粉,也要调成稠糊状。

稀粥所含能量不足,每次进食如同水饱。

建议在稠粥基础上,混入菜泥、蛋黄、肉泥等。

但应保证每次进食稠粥应占一半。

米粥、米粉易被婴儿消化吸收,但一定要稠,否则能量不足,阻碍婴儿成长。

14、抱怨10个月的孩子"厌食",几乎不吃主食,只喝奶约600毫升天。

喝奶量不少,不应是厌食。

经询问,孩子拒绝吃为她特意准备的辅食,喜欢吃大人饭菜。

妈妈下班回家后吃饭时会抱着孩子,同时也给孩子喂点。

由于担心大人的饭菜味道重又硬,每次只给孩子尝尝,却造成孩子对自己食物无兴趣。

15、婴幼儿应接触各种味道,促进味觉发育,利于今后进食,但应循序渐进。

1岁内婴儿进食母乳/配方粉+泥糊状且味道清淡的辅食。

若过早尝试味道较重食物,易诱导“厌食”自身食物,造成营养摄入不足。

若过早添加成人食物,又会出现吸收消化不良,影响营养素利用。

3岁幼儿才能完全接受成人食物!

16、虽然几次提及过婴儿肠绞痛问题,但微博中还是有很多家长询问此事。

肠绞痛是4-6个月内婴儿常出现的不安现象,包括:

不明原因哭闹;经常使劲;吐奶;睡眠不安;排气多且排气费尽;排气或排便后情况短时间好转等。

这与婴儿肠道发育尚不成熟有关,也与过早添加配方粉、钙剂等补充剂有关。

17、对于有肠绞痛的婴儿,首先考虑是否与胃肠负担过重有关。

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添加补充剂——钙剂等;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

再有,保持婴儿处于舒服体位,如俯卧位。

还有,服用不含牛奶成分的益生菌以及西甲硅油。

最后,还要耐心等待,4-6个月后会逐渐好转。

补钙解决不了问题。

18、如果必须混合喂养或纯配方粉喂养,孩子有存在肠绞痛或其它喂养不适(腹泻、便秘、湿疹等),可以将普通配方粉换成部分水解蛋白配方。

如果仍不见效,再换成深度水解/氨基酸配方。

19、配方粉喂养儿为何易大便干燥?

1、配方粉源自牛乳或羊乳,在婴儿体内消化和吸收率不如母乳高。

2、冲调配方粉时,易出现“粉”多“水”少的现象;3、继续补钙和维生素D,甚至多种维生素;4、额外添加鱼油等补充剂。

这样,肠道内未被吸收的钙等矿物质与饮食中脂肪结合,形成钙皂引起便秘。

20、有朋友询问,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是由稀到稠、由少到多,那为何不能从果汁和菜水加起?

稀的辅食不意味着是果汁或菜水。

可以是稀的米粉、米粥等。

添加辅食初期就应选择用碗和勺的喂养方式。

这样做不仅为了进食,而更主要的是为了促进婴儿行为发育。

辅食添加的目的=婴儿营养+婴儿发育。

21、不建议给添加辅食的婴儿喂果汁和菜水,建议坚持喝白水。

习惯果汁的婴儿对白水接受度不好,这样不利于清洁口腔。

口腔清洁是预防龋齿的第一步。

菜水,特别是煮菜水,没有任何营养优势。

建议能够添加辅食后,添加菜泥、果泥。

这样即可获得蔬菜和水果的营养,又不会干扰婴儿对白水的兴趣。

22、纯母乳喂养的6个半月婴儿,添加米粉后两天没排便。

家长认为"便秘",给孩子喂了酸奶,目的是服益生菌。

家长认为酸奶为食品,比药物安全。

结果两次酸奶喂养后,婴儿开始出现哭闹、腹泻、大便带血丝、湿疹加重--典型牛奶蛋白过敏征象。

婴儿一岁内不应接受鲜奶及制品。

酸奶也是鲜奶制品。

23、问:

能不能说说过敏性结膜炎有什么办法可以治愈吗?

另,3岁幼儿的弱视、散光是否需要治疗?

幼儿园的保健医和医院的大夫说法不一

    答:

对于过敏性结膜炎,还是弱视、斜视应该如何治疗?

应该带孩子去看眼科专科医生。

医生经过仔细检查才能给予准确的建议。

不可能通过微博或简单询问的方式得到准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论是幼儿园园医,还是其他专业的医生都不会有非常准确的专业建议。

遇到医学问题只有带孩子看专科医生。

三、崔玉涛谈常见病:

1、问:

崔大夫,发烧到38.5度,吃了一包小柴桂,请问能同事吃美林吗?

如不能,需间隔多久?

答:

儿童发热最好选西药的退热药物,可准确地掌握药物剂量,间隔时间,且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者交替使用。

对高热不退且有惊厥前兆时,可两种药物同时服用,每种药物仍为常规推荐剂量。

服用一种药物后出现呕吐,可以选择另外一种。

中药与西药退热药如何交替使用,很难推荐。

2、10月婴儿前来就诊是因1周前开始腹泻,3天前已见好,昨天起有加重。

一周前稀水便,便常规未发现异常;从昨天起又排稀水便,便常规偶见白细胞。

家长担心孩子是否患上疑难问题。

本是混合喂养+辅食,腹泻期间因怕辅食消化不好,即增加了配方奶。

以此看来,腹泻加重的原因是乳糖不耐受。

3、婴幼儿发烧期间或烧后出疹的情况较多见。

对发热时出疹情况,应尽快咨询医生。

对高热后出疹情况,多可在家观察。

对于皮疹,在确诊之前不要轻易使用药物。

咨询医生时,注意叙述发热与皮疹的时间关系;使用药物及与出疹是否有关;最早发现皮疹的部位;是否有痒;是否有既往皮疹史等。

4、发热与皮疹。

婴儿高热时,若同时出疹,形似粟粒样红疹,可为麻疹、风疹;很常见的是捂出的热疹。

若是水痘,会很快见到红色粟粒疹+水泡+结痂三期同时出现的皮疹。

高热持续超过五天+出疹,可能是川崎病。

当然,用抗生素等药后,也可能出现药疹。

若高热3天后出疹,多为幼儿急疹。

5、

(1)太多家长担心高热会烧坏孩子的大脑!

实际上,高热本身不会,高热惊厥有可能。

所以才建议体温超过39度要退热。

服退热药指征应是体表温度(腋温、耳温等)超过38.5度时。

因使用退热药至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此间体温还会继续上升。

常用退热剂的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2)退热药只作用于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是否能达到降温效果,取决于体内热量的散发。

体内热量散发主要通过皮肤,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

所以体内水分含量对退热至关重要。

记住——多饮水(液体)利于退热;不同成分退热药可交替使用;静脉输注退热剂与口服相比无优势;抗生素不能退热!

6、若孩子,特别是婴儿出现便秘,可服益生菌。

对1岁以内或本身有牛奶过敏的孩子,用益生菌制剂时,一定要注意制剂中是否含牛奶,更不要选择酸奶等牛奶制品。

服益生菌同时,加上益生元(比如:

乳果糖口服液),效果更佳。

仅仅靠多喝水来解决便秘,其效果甚微。

治疗同时应寻致便秘的原因

7、发烧时体温一定超过39度才证明孩子身体健壮吗?

有位妈妈询问此事,因孩子近期发烧,体温最高为38.6度。

发烧是致热源刺激大脑内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体内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发热。

不同致热源对体温调节中枢刺激不同,致体温升高程度不同,与身体是否健壮没有关系。

8、应重视孩子打鼾!

打鼾是因上呼吸道不畅所致。

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导致上气道不畅,睡眠时张口呼吸,同时出现打鼾,常伴呼吸暂停。

打鼾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而且还会导致慢性缺氧,影响大脑发育。

长久张口呼吸也会影响上颌骨发育,影响面容。

若孩子有打鼾现象,可到耳鼻喉科就诊。

9、扁桃体、腺样体肿大会导致上气道梗阻,引起呼吸不畅,夜间呼吸暂停等表现。

上气道不畅会引起慢性缺氧。

长时间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扁桃体、腺样体肿大,除了打鼾外,更关键的是呼吸暂停和慢性缺氧。

建议进行睡眠呼吸监测,确定是否一定要进行手术摘除

10、蛔虫、蛲虫等寄生虫卵都生活于潮湿的环境,比如湿润的土壤中。

如果孩子经常玩土,才有可能接触到虫卵,才有可能吃进虫卵,导致常见的蛔虫或蛲虫病。

现在的孩子玩土的越来越少,得上这些寄生虫病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面部出现白斑,不是寄生虫感染的主要征象,可能与癣等因素有关

11、预防和治疗便秘都应增加食物中纤维素入量。

纤维素不被胃肠内消化酶分解,直接到结肠,才被肠道内正常菌群败解成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可吸收很多水分,致大便内水分增加,从而预防和治疗便秘。

青菜中纤维素含量多,所以必须鼓励孩子吃青菜。

乳果糖口服液等药物性纤维素只应暂时替代。

12、便秘在幼儿中并不少见。

何谓便秘——大便干结、排便费尽。

少见原因是肠道畸形等导致大便在肠道中存留时间过长,其中水分回吸收过多引起便秘,如乙状结肠冗长;常见原因是食物中纤维素不够,致大便中固水物质不足,形成干结大便。

因排便费尽,排便间隔进一步拉长,致大便更加干结

13、

(1)3岁男童因高热3天、严重腹痛半天来医院急诊,家长担心为阑尾炎。

3天来高热,咽痛,进食水少,已超过2天未排便。

检查发现咽部红肿伴有密集的出血性、多已破溃的疹子。

腹部膨隆,肠鸣音活跃,左腹部可触及多个较软的包块。

血检白细胞5×10*9/L,C-反应蛋白为7。

诊断是疱疹性咽峡炎+便秘。

(2)疱疹性咽峡炎属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主要表现为高热伴咽痛。

由于咽痛,孩子进食水受限,不仅可导致高热一两天后退热困难(因体内水分不足),也常导致排便减少,甚至便秘。

为此,家长一定鼓励孩子多次少量进食温度偏凉且流质的食物和多次少量饮水。

否则退热药的效果会越来越有限。

(3)疱疹性咽峡炎与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整个过程在5-7天。

唯一的不同,就是此病导致咽部明显疼痛,特别是患病3天后,咽部出血性疹子破溃可形成溃疡。

为此,只能尽可能鼓励孩子进食温度偏凉的流食或水、液体等。

静脉输液可补充一定液体,但喝水还具有冲刷咽部,避免继发感染的作用。

(4)疱疹性咽峡炎为病毒所致,属自限性疾病,抗生素不能缩短病程。

体温超过38.5度应口服退热药,不接受口服者可选用退热栓。

退热栓也有剂量问题。

现在常用的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栓为每粒150毫克。

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剂量为每公斤10-15毫克。

家长根据孩子的体重选用0.5、1、1.5或2粒/次。

14、发热是症状,不是原因。

呼吸道、胃肠感染是引起发热常见原因。

退热药只暂时退热,不能治疗发热的原因。

所以,高热时(体温超过38.5度),应给孩子服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引起发热原因的解除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一般3-5天内孩子会有反复发热的情况,每次高热都应服退热药。

15、问:

宝宝四个月…发烧了,还没超过二十四小时,之前有喝过美林,也采用了物理降温,可是没多久温度又到39度附近了,我该怎么办呀?

答:

发热是症状,不是原因。

呼吸道、胃肠感染是引起发热常见原因。

退热药只暂时退热,不能治疗发热的原因。

所以,高热时(体温超过38.5度),应给孩子服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引起发热原因的解除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一般3-5天内孩子会有反复发热的情况,每次高热都应服退热药。

16、由于幼儿急疹的确诊为马后炮,遇到高热后出疹,多可确定。

遇到出疹,家长不应惊慌,而应放心才是。

因为这种热后的出疹,既不怕风,也不怕水,不需特别护理,等待3天自行消退。

出疹期间,不痒不痛,无需特别治疗。

疹退后不留痕迹,更不后留疤。

热退后出疹,即是疾病即将痊愈的征象。

17、幼儿急疹的确诊永远是马后炮。

体温>38.5度,就应给孩子服退热药,以免高热惊厥。

这只是一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由于先期3天以高热为主,热退后出疹的特点而命名为一病名。

孩子高热时,家长不要纠结是否为幼儿急疹,只要多饮水或液体,适时服用退热药,是否后续出疹并不重要。

18、发热是婴幼儿常见的症状,其本身不是一种疾病。

注意给孩子多饮水;适时使用退热药物;根据病因选择治疗病因的药物;加上3-5天的等待,体温才可恢复正常。

对于发热不要急于求成,只要体温能够控制于38.5度以下,避免了高热惊厥,就不会对孩子造成永久的损伤。

抗生素不是退热药物!

19、发热时,注意多饮水,易于降温。

体温超过38.5度,服退热药物。

在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注意饮食营养。

高热时,婴幼儿往往胃口不好,进食有限。

此时,只要多饮水就不会出问题。

一般上感引起的发热要有3-5天的过程才可退热。

所以,不要急于求成,注意液体入量,护理好发热的宝宝。

20、C反应蛋白或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不是仅用于评估细菌感染。

体内出现感染、烫伤、手术等刺激都会体内C反应蛋白增高。

C反应蛋白只能代表体内应急状况。

如果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不高,而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只能说明上感,无须服用抗生素。

21、高热惊厥是因高热导致神经系统不稳定——异常放电的结果。

尽可能通过物理和/或药物降温控制体温不超过38.5度,可比较有效地预防高热惊厥。

癫痫患者,在高热时也可出现惊厥。

是高热引起惊厥,还是高热诱发惊厥,只有通过包括脑电图在内的全面评估才可确定。

高热惊厥与缺钙无关。

22、感冒时,若流泪增多,说明同侧鼻部出现了水肿或分泌物增加所致的阻塞。

因眼睛和鼻部间有一鼻泪管。

鼻部阻塞可间接阻塞鼻泪管,致眼泪积于眼内,眼泪增多。

如果能够缓解鼻部阻塞,即可解决眼泪过多现象。

眼泪积于眼内过多,待水分蒸发后,就会形成黏糊的分泌物,这不是细菌感染征象。

23、孩子发热,检查示咽部充血,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不高,应支持病毒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炎症。

此时,抗生素无能为力,因抗生素只针对严重细菌感染。

对于病毒感染,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良药进行治疗。

我本人不建议对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包括气雾治疗。

24、发热时,若体温未达38.5度,考虑用物理降温,包括多饮水、温水浴、退热贴等。

只有体温超过38.5度,才需用退热药物。

其实退热药物也是迫使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过程。

若体内水分不够,不论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效果均不满意。

若孩子不接受一种物理降温方式,可使用另外一种。

25、引起发烧的原因中,感染是常见的原因,但并不意味细菌是主因。

也就是说,抗生素不是治疗发热的主要药物,除非证实引起发热的原因为细菌感染。

咳嗽也是如此,只有细菌引起的咳嗽,才需用抗生素。

不要将抗生素认成治疗发热、咳嗽的良药。

常见的发热和咳嗽,绝大多数都是病毒感染所致。

26、引起咳嗽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内分泌物刺激,所以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成了治疗咳嗽的关键。

雾化吸入可增加呼吸道内水分,稀释痰液,利于排出。

再有,雾化吸入化痰药,如盐酸氨溴索,可直接稀释痰液,同样利于呼吸道内分泌物排出。

对于有痰的咳嗽,雾化吸入化痰药,效果快且彻底。

27、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发热的常见原因。

上呼吸道无论受到细菌,还是病毒感染,都会出现呼吸道粘膜水肿,继之出现分泌物增多。

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

咳嗽做为另一种常见症状,主要是呼吸道受到分泌物刺激所致。

所以,才会在发热后出现咳嗽的情况。

28、发热不属于婴幼儿常见疾病,属于婴幼儿常见症状。

引起发热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原因。

感染为主要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中的主要原因。

发热时,首先应考虑物理降温,高热时(体温超过38.5度)辅以药物降温。

发热至少24小时后,才可通过血液检测间接了解发热的原因。

29、

(1)便秘指的是大便干结+排便费尽,原因是大便内固水物质不足。

多喝水不能根本纠正便秘,而纤维素在结肠内被肠道正常菌群败解,产生固水的短链脂肪酸,可纠正便秘。

排除肠道发育问题后,服益生菌+纤维素(乳果糖口服液)会有明显疗效。

当然,改善饮食结构+良好排便习惯可预防便秘。

(2)不能根据排便间隔时间确定是否为便秘。

有些婴幼儿对液体食物,特别是母乳,消化吸收能力很强,消化后食物残渣少,致使排便间隔时间长,但排便并不费尽,且大便也不干燥,这属正常现象。

只有大便干结+排便费尽才属便秘。

便秘易并发肛裂,只有解决便秘才可纠正肛裂。

30、

(1)三岁儿童5天前发热,一天来体温已基本正常,半天开始出现腹痛和呕吐。

家长担心病情有所加重,前来急诊。

经询问孩子已3天未排便,检查发现仅是腹胀,肠鸣音活跃。

给予开塞露后,排出很多干硬大便。

排便后,腹痛基本消失,又观察2小时,进食水后未再呕吐。

便秘也会导致腹痛和呕吐。

(2)肠道是人体健康的风向标。

当情绪变化、疾病等都会导致肠道功能异常。

有时肠道异常表现在先。

比如:

发烧咳嗽前已口臭、大便恶臭且干燥等。

遇胃肠功能异常时,需警惕孩子开始生病了。

生病期间,肠道仍会异常——排便间隔长、便秘。

适当人工干预,恢复正常肠道功能,利于疾病尽快恢复。

(3)有些家长认为,生病期间进食少,排便间隔长不是大问题。

其实,肠道除消化、吸收、蠕动功能外,还有分泌功能。

人体内很多代谢废物会分泌到肠道内,随大便排出。

千万不要认为,不吃不喝,就不会有大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