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仿真模拟测试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505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仿真模拟测试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仿真模拟测试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仿真模拟测试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仿真模拟测试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仿真模拟测试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仿真模拟测试三.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仿真模拟测试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仿真模拟测试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仿真模拟测试三.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仿真模拟测试三

仿真模拟测试三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

(文天祥《南安军》)(1分)

(2) 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1分)

(3)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 , 谁言天地宽 。

(夏完淳《别云间》)(2分)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相映衬的句子是: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分)

(5)请把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默写完整。

(4分)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

 闲登小阁看新晴 。

 古今多少事 , 渔唱起三更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qìhé( 契合 )。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xuànrǎn( 渲染 ),意境会更鲜明。

(3)《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xīnkuàngshényí( 心旷神怡 )。

(4)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wèitóngjiáolà( 味同嚼蜡 )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3分)

A.爱,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了:

它不应该拘泥为世俗的形式。

B.而今,避暑山庄也成了人民怡情休憩的场所,并以其雄奇、秀丽、典雅吸引着中外游客。

C.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D.无论多么枯燥的文字材料,经他妙手回春,都会变得鲜活起来。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六一”前夕,检测专家通过实物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购买儿童用品。

(应调整为“购买、使用儿童用品”)

B.为防范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再发生,省交管部门开展“强执法,防事故”。

(把“防范”改为“防止”)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删去“的原因”)

D.《流动儿童心理研究》为全国约13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提供了参考。

(删去“约”或“多”)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4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

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已经融入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1)请用一句话概括经典作品的功能,不超过30字。

(2分)

阅读经典能体悟经典之美,继承传统文化,经历文化濡染。

(2)根据材料内容,以“经典作品”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2分)

经典作品如永不凋谢的花,永远芳香,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经典作品如永不断流的血脉,永远传承,让我们的心灵得以滋润。

二、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出 师 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

(2)恐托付不效( 没有效果。

 )

(3)攘除奸凶( 排除,铲除。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

(2)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考虑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8.关于诸葛亮向刘禅进献《出师表》的目的,下列最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此文写在诸葛亮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诸葛亮想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使自己放心北伐,使北伐计划得以实现。

B.向刘禅表明自己对汉室的忠心。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原文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所以诸葛亮写此表的目的旨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义海琴艺

兴国中,琴待诏朱文济鼓琴为天下第一。

京师僧慧日大师夷中尽得其法,以授越僧义海。

海尽夷中之艺乃入越州法华山习之谢绝过从①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

天下从海学琴者辐辏②,无有臻其奥。

海今老矣,指法于此遂绝。

海读书,能为文,士大夫多与之游,然独以能琴知名。

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

(节选自沈括《补笔谈·卷一》,有删改)

  【注释】①过从:

来往,交往。

②辐辏(còu):

形容人或物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3分)

A.昼夜手不释弦/爱不释手B.天下从海学琴者辐辏/从今往后

C.指法于此遂绝/天下独绝D.此众人所不及也/及鲁肃过寻阳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海尽夷中之艺/乃入越州法华山习之/谢绝过从/积十年不下山。

11.依据原文内容,说说义海习琴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分)

师从名师;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广泛涉猎。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同执着前行

①漫漫人生路,我们会遇到各种考验、各种磨难,而获得成功和实现梦想需要我们的坚持,坚定梦想,同执着前行,照亮前方的路。

②同执着前行,照亮求学之路。

学习是一个持续坚持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学习需要坚持和耐心。

谢觉哉云:

“万事从来贵有恒。

”明初文学家宋濂为了学习知识,不顾路途的遥远,去百里之外的地方向前辈请教。

烈日挡不住他,风雨阻止不了他,呵责训斥也无法使他退却。

他心中只想着学习,执着于对知识的渴求,便感觉不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

漫漫求学路,宋濂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学习,孜孜不倦,最终成为明代著名的大学士。

③同执着前行,照亮事业成功之路。

凡成大器者,必有志。

只有心中有梦想,为了梦想执着前行,才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巴尔扎克曾说:

“经历磨难,而仍旧坚持下去,才是奋斗者的本色。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他潜心修史,遭受宫刑之辱后也不改其志,忍辱负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翻阅着前人记载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将其整理成生动活泼的文字。

十三载春秋,桌上的灯花燃了又落,落了又燃。

若没有他的执着坚持,怎会有《史记》两千余年经久不衰的传奇?

④然而,仍有许多人在经历磨难考验时不能够执着前行。

荷兰画家梵高在世时没有人理解他的作品,懂他的艺术。

在世人的冷眼嘲讽下,他没有执着投入艺术创作;他精神失常后,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假若他能向着自己的艺术执着前行,他将会给世人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放弃了执着,留给后人,也留给自己一个永远的遗憾。

⑤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那么,这放弃与坚持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呢?

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无不是在求索路上不畏艰辛执着前行的勇士。

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

只有克服一切阻力,与执着同行,才能一路高歌。

⑥让我们沿着成功者的足迹前行,向成功的大门迈进!

(选自《作文通讯》,有删改)

12.下列不适合充当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B)(3分)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C.—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

——牛顿

D.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钱学森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人生中,经历磨难、考验时,我们要执着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B.选文第②段举出了宋濂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勤奋求学,终有所成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同执着同行,照亮求学之路”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C.选文第④段举出荷兰画家梵高的例子从反面论证执着追求的重要性。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①~②段提出论点,第③~⑤段论证分析,第⑥段总结全文。

14.简要分析选文第③~④段的论证思路。

(4分)

首先提出“同执着前行,照亮事业成功之路”的论点,接着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进行道理论证,然后从正面举出司马迁受宫刑仍执着坚持不改其志,终成《史记》的例子,从反面举出梵高精神失常后没有坚持创作,而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事例,对比论证了观点。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买  米

周亚鹰

①家住五楼,像灌煤气、提水(停水时)、买米等稍重的活儿一般都是我的事。

但由于我给人家做秘书,工作相对较忙,时间又由不得自己支配,因此经常失职。

从这个层面上看,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

②那天上午11点多,妻来电话:

“快没米了,下班时买点儿回来,记牢,可别又忘了!

③哪能再忘掉呢?

唉!

在妻眼里,我快成为一个不诚实、不守信的人了。

为了不劳烦妻第四次嘱咐我同一件事,也为了证明我的诚信,我用圆珠笔在左掌心写下“买米”两字,然后拿起电话向一个牵头聚会的朋友撒谎:

“领导交了急差,耽误不起,咱们友谊天长地久,下次再会!

”辞掉饭局后,我颓然靠在椅子上,为刚才自己说谎而内疚,想不到一向崇尚诚信的我说起谎来竟也脸不红心不跳,不结巴不用打草稿。

④我觉得冷,紧了紧外衣,走到窗前,噢!

不知什么时候,外面下起了毛毛细雨。

⑤我急忙整了整桌上的报纸、文件和各种资料,匆匆下楼,快速走向停车棚——偌大的停车棚里只剩下我那辆破自行车孤零零地停在那里。

⑥或许是速度太快吧,本来温柔细腻的毛毛雨竟似长了棱角,扎在我手上、脸上、眼皮子上、脖颈上,微痛,又极不舒服,直令我怀疑是上天对我先前说谎的惩罚。

⑦到商城附近一家米店,我喊一声“买米啦”。

一中年男子应声而至:

“老板,买袋装米还是零称?

袋装米50斤装,有55元一袋的浦城香米,也有48元一袋的本地米,零称自己选……”我说:

“我家楼高,扛50斤太累,还是称30斤本地米吧!

”“好!

”店主边说边装好一袋米放在磅秤上,手持一个大铝勺,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反复三四次,才说,“30斤整,九毛四一斤,三九二十七三四十二二十八块二,收您28元!

”末了补一句:

“老板,看一下秤,不少您一两。

”我递上一张百元面钞:

“算了,不看了,快将袋口捆好。

”店主麻利地将米袋绑在我的自行车上,然后递给我一沓零钱:

“老板,数一数,72元,不少您一分!

”雨渐大,我无暇细数便将零钱塞进衣袋,然后一头扎进风雨之中。

⑧回家后,我脱下外衣,然后吃饭。

妻说:

“你外衣沾了许多米糠,我拿去洗了,袋里的钱物放在茶几上,自己整吧!

”饭后,我泡了一杯铁观音,惬意地靠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呷茶,顺便整理物品,却发现米店老板找我的钱多了10元,连数三遍都是82元。

我对妻说:

“卖米的多找我10元,他上午生意白做了,我看还是还给人家吧!

”说着就要往外走。

妻说:

“急啥?

现在雨大,你下午上班时再还也不迟啊!

”我想想也是,于是就去午睡,然而,我躺在床上老想着10元的事,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后干脆起床,跟妻说一声我走了,便下了楼。

⑨不久便来到米店,不知何故,我发现米店老板的神情很是古怪,惊讶之中夹杂着些许紧张。

我说:

“老板,你搞错了!

”他有点结巴:

“什——什么?

”我说:

“你找了我82元,多了10元,呶,还给你。

”我将10元递过去,想不到他的脸色忽然变得十分复杂,复杂得让我捉摸不透。

当我准备离去时,米店老板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钱,轻声说:

“给您!

”我一愣,推回他的手:

“不用谢,我要是要你一块钱,又何必送回10元呢?

”可是米店老板固执得很,坚持要我收下,如此推来推去五六次,我终于忍不住,火了:

“我说你这人怎么回事,我说了不要就不要嘛!

”店主涨红了脸,半晌才憋出一句话来:

“不是这个意思,是我——我上午称米时少了您的秤!

”说完极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⑩原来如此——

离去的路上,我的心情甚是舒畅。

看看雨不大,干脆关了雨伞,任雨飘落在我的手上、脸上、眼皮子上、颈脖子上……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5.请梳理米店老板的心理变化过程。

(3分)

平静——(惊讶)——(紧张)——复杂——(不安)

16.阅读第⑦段的画线句子。

店主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这一简单动作,为什么要强调“反复三四次”呢?

(4分)

“反复三四次”,说明店主是有意装腔作势,掩饰缺斤短两的行为;为下文店主羞愧说“我上午称米时少了您的秤”埋下伏笔。

17.试分析第⑥段描写雨景的表达效果。

(4分)

景物描写,写出天气不好,为“我”冒雨去退钱做铺垫,衬托人物形象;与结尾段相照应。

18.有人认为第⑩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是否赞同?

请阐述理由。

(6分)

示例:

不赞同。

“原来如此”揭示了上文“想不到他的脸色忽然变得十分复杂,复杂得让我捉摸不透”以及店主坚持给“我”一块钱的原因,使上下文契合,使情节合情合理,有利于刻画“我”的形象及突出文章中心。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家,是早出晚归的住所,是日夜思念的故乡,是精神栖息的殿堂……回,是过程,是情结,是觉醒……回家,从家人的喜怒哀乐中感受亲情,从故乡的离别团聚中体味牵挂,从精神迷失回归中找寻寄托……回忆你记忆中最难舍的“家”,叙写出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

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否则扣分。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

我没有受到践踏。

我没有被弄得僵化。

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

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

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

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

“真的,我得走!

”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

(2分)

简·爱和罗切斯特。

2.你是怎样理解“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这句话的?

(4分)

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3.联系整部作品,写出“我”受到践踏,被弄得僵化,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的两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并分析其对“我”性格的影响。

(4分)

①生活在舅母家,受尽欺辱,让“我”学会了坚强,产生了反抗意识;②在洛伍德学校,天性受到压抑,行为受到约束,思想受到禁锢,让“我”向往自由,追求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