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浅谈如何对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doc
《7浅谈如何对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浅谈如何对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如何对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明德小学冯玉莲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本应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样得到父母的呵护,享受家庭的温馨,然而,由于与父母相隔甚远,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形成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从调查研究中可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在学习焦虑上。
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中,多数留守儿童是“双差生”、“问题儿”,学习成绩低下,课堂作业完成较差,家庭作业普遍不能完成,对学习缺乏自觉性和刻苦精神。
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信心,进取心、自觉性不强,厌学情绪较为普遍,流失和辍学现象日趋严重。
因此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以下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平等对待,不给留守儿童贴“坏标签”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
“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
”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
对留守儿童,我们不能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只看到他们的短处而见不到长处,这样就挫伤了他们进取的积极性。
对待这些学生要从“短”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这些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
这样不给学生贴否定性“标签”,而是利用肯定性标签作正向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发展特长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倾注真情,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
一位老教师曾意味深长地说:
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教育工作刚开始时,就已经失败了。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
“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
”有了爱,人与人之间容易沟通,有了爱,倔强的人会变得格外驯良,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我们要改变学生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就应该用爱心去教育转化他们,忌用“死不悔改”、“不可救药”等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言语,对他们更应该倾注真情,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留守儿童干涸的心田,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
三、搭建平台,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结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又无法得到家长的关注和引导,而现在的监护人往往都只关心生活,不关心心理的需求,因此容易发生心理障碍。
为及时了解、排除这些心理障碍,教师应多为留守儿童搭建平台,解开他们的心结。
1.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代管到人。
“代管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了一些嘘寒问暖,在学习上多了一些帮助辅导,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慰藉,使家庭职能缺位的孩子有了较好的教育补偿,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空间。
2.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
充实业余生活,吸引他们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
3.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
学生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
可以进行个别交谈,如:
电话咨询、“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四、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要积极开展联动教育,不断提高家校互动水平,共解留守儿童教育难题。
1.加强互动,提高家校合作水平。
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家长认识,充分利用春节、农忙等民工返流契机,组织好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向家长倡导科学育人,鼓励家长与亲子互动,多打亲情电话,多写亲子书信。
要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通过打电话给外出的父母,写联系卡向监护人反馈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做到联动教育。
要针对留守儿童成长变化,及时与其家长沟通联系,同家长一起制定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计划和方案,一起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满足需要,建立“代理家长”制度。
留守儿童的一个共同心理委屈是:
父母给他们只是“钱”的满足,而缺乏的是情感上真正需求的“爱”。
情感的空白需要用爱心来充实。
建立“代理家长”制度,可以满足留守儿童爱的需要。
“代理家长”的职责,是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和辅导,要侧重于生活上的关心指导、思想上的教育引导、情感上的启发诱导。
还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定期与家长通电话,达到相互沟通,每个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通报其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
为了预防留守儿童发生错误事件,“代理家长”尤其要加强对“问题儿童”的疏导和监管。
这样,通过“代理家长”制度,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家校联动教育的成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让我们像知时节的春雨,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驱除蒙昧,收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