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第一次押题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0905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第一次押题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第一次押题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第一次押题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第一次押题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第一次押题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第一次押题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第一次押题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第一次押题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第一次押题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第一次押题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复旦附中2019年高考第一次押题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5分)

(1)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家住吴门,”出自北宋词人的《苏幕遮·燎沉香》。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写音乐短暂休止创造特殊效果的名句是:

,。

2.按要求选择。

(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学习外语呢?

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受损。

A.国是不要说荣誉B.国事何况是名誉

C.国是何况是名誉D.国事不要说荣誉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指纹之所以存在,是为了给人的手掌和脚掌提供粗糙表面,让人更容易抓取物品,_____________。

同卵双胞胎即便基因相同,还生长在同一个子宫里,但生长过程中的细微差异也能使他们的指纹产生差别。

A.人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指纹,影响它的图案的是基因和胎儿的生长环境。

B.人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指纹,影响它的图案的是胎儿的生长环境和基因。

C.指纹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影响它的图案的是基因和胎儿的生长环境。

D.指纹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影响它的图案的是胎儿的生长环境和基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

杜尚的质疑

①1917年,纽约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

法国艺术家杜尚把一件从器皿店购得的陶瓷小便池送到展会。

这件被命名为《泉》的作品,是作者刻意寻来的批量生产且“从任何审美角度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的东西”。

它的到来掀起了一场艺术风暴。

②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是独特的,应该看上去是美的。

杜尚用自己的行动对习惯性的看法提出了质疑。

自此以后,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表现崇高的美、和谐的美,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壁垒,拓展到了诸如荒诞、颓废、反讽、神秘等范畴。

③那么,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透视,究竟该如何看待艺术呢?

美学上对艺术的讨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是一个总体性的种概念,其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属概念,比如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等。

在这方面,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艺术这个方程实际上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世界(指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世界或情感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

他用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世界

作品

艺术家欣赏者

④在这四个要素中,杜尚并不看重“作品”本身。

对于他来说,作品不必是某种精湛的手工技艺的结晶,“随便哪一个”都可以,重要的是艺术家以及艺术家对世界的认知。

所以他信手拈来小便池这样一个“现成物”,把它作为服务于艺术家思想观念的工具,表现出对艺术和日常生活关系的思考。

由此,当代很多艺术成为一种“观念艺术”,仅在观念的层面上存在着,甚至产生了“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的慨叹。

⑤然而,在四要素示意图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艺术品被置于中心位置,其他三个要素都是通过艺术品关联起来的。

工程师建造工程,商人制作商品,而艺术家所以为艺术家,是因为他创作的是艺术品,而不是其他什么产品。

所以,对艺术的美学考察,还必须深入到艺术品中去。

⑥从常识角度说,艺术品是什么好像并不是一个问题,它不就是那些我们称为绘画、雕塑、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或音乐的事物吗?

然而杜尚的质疑给我们带来了困惑:

为什么我们把挂在墙上的绘画作品称为艺术品,而很少把家里日用的锅碗瓢盆说成艺术品?

为什么我们可以把手头的某本小说说成艺术品,而不把报纸上的新闻叫作艺术品?

⑦在美学中,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分界在于,前者是专供人审美欣赏而存在的,即康德所说的审美“无功利性”。

与此相对,实用的物品,无论是一把锤子,抑或一件衣服,它们都有具体的实用功能,比如锤子可用于敲击物体,衣服可用于御寒或社交目的。

因此,这些实用物品本质上是功利性的。

正因为两者之间的这个区别,所以,我们总是对艺术品作出“美”或“不美”的判断,而对实用物品则常常作出“有用”或“无用”的判断。

⑧尽管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可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对象时,我们很难加以区分。

比如,有许多物品既是实用对象,也是审美对象,建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紫禁城是供人居住的皇宫,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典范;帕台农神庙是古希腊雅典城的一个重要祭祀场所,但我们同样可以把它当作西方建筑风格典范和理想艺术品来加以欣赏。

⑨于是,有的美学家修正说,实用物品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品,当它作为艺术品被欣赏者观赏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它的实用功能,而是它的审美特性。

比如希腊古瓷瓶,本来只是用以盛水或酒,然而,当它作为艺术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观赏的是其优美的造型、和谐的色彩等等。

如此说来,一件物品是否成为艺术品,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它采取什么态度。

当它经过人们慧眼的发现,被赋予某种审美的意义,在一个特定的欣赏背景中,它便有可能作为艺术品,成为我们的欣赏对象。

⑩从这个角度看,杜尚的《泉》或许是有意要打破日常实用物品和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品之间人为的划分,拓宽我们审美欣赏对象的范围,让日常用品在特定条件下转变为审美静观的对象。

⑪当然,是艺术品和艺术品的高下是两种不同的判断。

杜尚的《泉》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成为我们观赏的对象,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件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诚如迪基所指出的:

“杜尚的‘现成物’作为艺术品价值并不高,但是作为艺术的范例,它们对艺术的理论却极有价值。

”杜尚通过质疑重新界定了艺术,并通过这种方式改变我们看世界的眼光。

3.第②段中画线的词语“壁垒”在文中指的是。

(2分)

4.分析第③段示意图在文中的作用。

(3分)

5.下列推断与第⑪段文意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品的价值并不等于其艺术价值。

B.艺术品的形式不能决定其艺术价值。

C.杜尚成功地提升了艺术理论的地位。

D.杜尚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审美眼光。

6.依据本文对“艺术品”的概念界定,分析司马迁的《史记》是否属于艺术品。

(4分)

7.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

长安陌上无穷树李修文   

1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两人互不相识。

2我只知道:

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学校的语文老师,那所学校已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有踏足过。

3在病房里,两个不相识的病人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

岳老师虽说才四十多岁,但早已被疾病带来的伤痛、争吵、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

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苍白的脸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的输液结束了,一刻也不能等,她马上就要给小病号上课。

虽说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让她妹妹看她时带了一堆书来。

4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

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什么都考。

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独家资料,儒愿学堂专注语文培优。

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感觉稍好一点,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句古诗词,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5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上百遍。

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在小病号的身体里就像打了个结,每次岳老师提问,他死活就背不出来。

最后连他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

“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6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都是因为小病号。

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号啕大哭。

说是号啕,其实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面,她没进去,而是扑倒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7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他更多。

从那以后,她经常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喂给他饭吃,递给他水喝,陪他去院子里,边走边问着诗词,还采了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

可是,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决定转院带他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后,她辗转难眠。

8深夜,岳老师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

她跟我说,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要有,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9这一晚,当我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心头涌起了剧烈的哽咽之感:

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在被开除工作时是生计的弃儿,在终年蛰居的病房是身体的弃儿。

同为弃儿,或相遇或分散,就在你我聚散之间,背了单词,再背诗词,采了花朵,又编教材,这丝丝缕缕,不光有点滴的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抗。

10其实,是反抗将你我连接在了一起。

在这世上走过一遭,你至少而且必须留下过反抗的痕迹。

就像此刻,黯淡的灯光反抗漆黑的后半夜,岳老师用写写画画反抗着黯淡的灯光。

她要编一本教材,让它充当线绳,一头放在小病号的手中,一头往外伸展,伸展到哪里算哪里,最终,总会有人握住它,到了那时候,疾病,别离,死亡,不过都是自取其辱。

11后半夜,岳老师坐着睡着了。

天亮时分,骨病发作,她在疼痛中醒来。

醒来伴着突然的离别:

小病号的父母接到转院通知,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独家资料,儒愿学堂专注语文培优。

要他们赶紧去北京。

九点钟,小病号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

可是,那本教材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捏了捏他的脸,挥了挥手,如此,道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12岳老师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

几分钟后,楼下似乎传来小病号的叫喊声,呆坐的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小病号的叫喊,那竟然是一句诗,正在被他扯着嗓子叫喊出来:

“唯有垂杨管别离!

”可能是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喊了遍,又喊一遍: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13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号啕大哭,她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没有哭出声来。

除了隐约而号啕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听凭她哭下去,大家都知道:

此时此刻,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8.第7与第9段画线句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特点,请加以赏析。

(4分)

9.作品描写了岳老师前后两次哭泣,辨析其原因。

(4分)

10.标题“长安陌上无穷树”出现在第4和第12段,赏析这一构思之妙。

(4分)

11.评析作品塑造的岳老师形象。

(3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

浣溪沙

(宋)苏轼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

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

时元丰五年也。

 

万顷风涛不记苏①。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②霜须。

[注]①苏:

苏醒(一说指苏轼自己)。

②镊:

拔去。

12.下列关于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从内容上看,本词写于酒醒之后。

B.从词牌体式来看,本词属于小令。

C.从押韵看,押平声韵,中途换韵。

D.从时间顺序看,本词采用了倒叙。

 

13.下列对本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不记”二字以幽默风趣的笔法表现了词人醉意朦胧的状态。

B.“雪晴”一句转入虚写,表现了词人由雪景引发的美好愿望。

C.“翠袖”一句运用比拟,写出了酒席上女子婀娜柔美的姿态。

D.这首词上片明快,下片深婉,相反相成,艺术表达富于变化。

 

14.联系整首词,赏析画线句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

①图

(1)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

雅好为文,躁于进取,颇自矜伐,端士鄙之。

初,从事使府,洎登朝,骤历清要。

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

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

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

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征至京师。

图既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

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

②臣谨按:

图,河中虞乡人。

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

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

未几,凝入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

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

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

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劾,遂以本官分司。

此岂躁于进取者耶?

旧史不详,一至于是。

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

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

故诗曰:

“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

”此岂有意乎相位耶?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

是时盗贼充斥,独不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

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

③臣又按:

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选自宋·王禹偁《五代史阙文》)

[注]

(1)图,即司空图,晚唐诗人、诗论家。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颇自矜伐()

(2)图以文谒之()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1)图愤愤谢病()A认错B告诉C辞官D衰败

(2)中官用事()A办事B有事C起兵D执政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B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C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D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18.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

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

19.下列所述司空图的特点与第①段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志大才疏,自命不凡B恃才傲物,心性不佳

C趋利避害,声名狼藉D冷漠自私,薄情寡恩

20.王士祯曾赞《五代史阙文》“辨正精严,足正史官之谬”,请以本文为例加以分析。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①柳宗元

①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

因高丘之阻以面势,无欂栌节棁②之华。

不斫椽,不剪茨,不列墙,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昭其俭也。

②是山崒③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

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④也。

然以壤接荒服⑤,俗参夷徼⑥,周王之马迹不至,谢公之屐齿不及,岩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叹。

③岁在辛卯,我仲兄以方牧之命,试于是邦。

夫其德及故信孚,信孚故人和,人和故政多暇。

由是尝徘徊此山,以寄胜概。

乃壁乃涂,作我攸宇⑦,于是不崇朝而木工告成。

每风止雨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

于是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以极万类,揽不盈掌。

④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

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湮,是贻林间之愧。

故志之。

【注】①柳宗元被贬广西任柳州刺史时,其二兄柳宽亦任职邕州(现今南宁)。

②欂(bó)栌节棁(tuō):

欂栌,斗拱。

棁,梁上的短柱。

③崒(zú):

险峻。

④裔:

边远的地方。

⑤荒服:

古代五服之一。

指离京畿二千五百里的地区,为五服中最远之地。

⑥徼(jiǎo):

边界。

⑦攸宇:

安适的房屋。

21.概括第①段的内容。

(3分)

2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3分)

23.可填入第④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2分)

A.也    B.耳    C.矣    D.者

24.对第③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柳宗元的二兄因为实施了德治,所以得到百姓的信任。

B.本段写景简练传神,可与第②段的“以为叹”相呼应。

C.本段文字体现了山川之美与士子俊逸相得益彰的情趣。

D.本段文字看出柳宗元的二兄不留恋官场而纵情于山水。

25.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

三、写作70分

26.作文

“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在生活上花了很多的时间。

譬如我盖的那床被子,现在看来多么奢侈,因为是母亲亲手绣出来的,而且母亲每个星期都会重新缝洗一次。

那个年代没有洗衣机,她要到河边去洗,拿木棒搥打,被单洗完以后,用洗米水浆过,等到大太阳的时候把被单搭在竹竿上晒。

我盖被子的时候,被单上就有阳光和米浆的味道。

我想现在全世界买到最贵的名牌被,大概都没有那么奢侈。

——蒋勋

根据上述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不少于800字。

⑵不要写成诗歌。

⑶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一、积累应用(10分)

1.(5分)

(1)吴宫花草埋幽径

(2)久作长安旅周邦彦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评分说明:

答对一空给一分。

2.(5分)

(1)C

(2)C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

3.对美的界定(对美的限制禁锢)

4.直观形象地呈现艾布拉姆斯对艺术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见解,作为阐述杜尚艺术观的参照,为下文从四要素的核心“艺术品”角度进行美学考察作铺垫。

5.A

6.本文将艺术品界定为“在特定欣赏背景中,被欣赏者赋予某种审美意义的欣赏对象”。

按此划分,当人们把《史记》视为文学作品,欣赏其生动的叙事、含蓄的笔法、深沉的情感等艺术特点时,《史记》就属于艺术品;当人们将之视为历史记录、查阅历史事实时则不是。

7.本文由杜尚将陶瓷小便池送展这一标志性事件及其影响的介绍,引出“现代美学视野下该如何看待艺术”的话题;然后以艺术四要素理论来考察杜尚的创作,阐述当代艺术中艺术家及其对世界认知的重要地位;接着阐释了美学家对“艺术品”和“日常实用物品”的区别的认识发展,以此考察分析《泉》的创作理念,指出本身艺术价值并不高的这一作品在拓宽审美对象范围、推动艺术理论发展上的特殊价值。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

8.(4分)第⑦段用“跛”“跟”“问”等动词展现岳老师陪伴小病号的场景,体现出生活化、情境化(形象生动或具画面感)的语言特征;第⑨段以凝练而富哲理的议论短句,表达了对反抗命运这一问题的思考。

(评分说明:

第⑦段用语分析1分,语言特征1分;第⑨段语言特征1分,思考的问题1分)

9.(4分)前次哭为教学失败而自责自伤,更为小病号不能理解“反抗”而伤感;后次既为离别伤感,更为小病号的成长、为一起用反抗证明自己而欣慰。

评分说明:

前次原因两个评分点各1分,后次原因两个评分点各1分。

10.(4分)标题这一诗句引发阅读好奇,到第④段因小病号的答问才出现,同时留下后半句悬念到

段揭晓,便于展现故事原委,在故事的推进中刻画人物,诗句关联的故事蕴含了人性美。

评分说明:

“引发阅读好奇”1分(必答),第④段到

段的关系1分,展现故事1分(必答),便于刻画人物1分,诗句的审美效果1分,共五个评分点。

11.(3分)作品通过岳老师为小病号教学、编写教材并由此或悲或喜的描述,刻画了一个用生命之火点燃别人、温暖自己的女性形象。

其意义在于:

生命之间的碰撞及其能量的正向传递让彼此感受人性的温情,唯有与厄运抗争才能彰显活着的尊严。

(评分说明:

文章内容概括1分,人物形象特征1分,形象意义评价1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

12.(2分)C

13.(2分)C

14.(4分)画线句通过酒宴中呵手拔去白须的细节(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既衰老忧愁,又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与酒席上明艳美丽的年轻女子形象形成对比,表现了词人“但愿人饱我愁无”的忧民情怀和对人生老迈的感慨。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

15(2分)

(1)颇自矜伐(自夸)

(2)图以文谒之(拜见、进见)

16(2分)

(1)C

(2)D

17(2分)C

18(6分)答案示例:

河中读书人依附司空图躲避祸乱,得以保全性命的有很多,梁太祖称帝后,征召他任礼部尚书,司空图以年老多病为由推辞了。

(1句1分,省略补足1分)

19(2分)B

20(4分)答案示例:

(1)史书称司空图“躁于进取”,王禹偁则列举司空图为报王凝知遇之恩而未应朝廷征召的事实,有力证明了司空图不是“躁于进取者”;

(2)史书认为司空图“负才慢世”、觊觎高位,王禹偁则举司空图多次辞官的事实和司空图本人的诗文,从所思所言所行等多方面推论出司空图没有觊觎高位的野心。

(3)史书对司空图品行多有诋毁,王禹偁则据司空图一直不应梁太祖征召出来做官的事实,指出梁朝史官是因此而通过指责他的小缺点来泯除他的大节。

本文辩正精严,确实“足正史官之谬”。

评分说明: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从其他角度答也可酌情给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

22.(3分)说明建亭的时间、地点以及亭子的简朴特点。

(时间、地点和简朴各1分)

23.(3分)以长短句的形式(以四言为主),用拟人手法(只要写到其中的1点就给1分),生动地描写了马退山的雄伟奇秀之美(1分),为下文登探者抒发感叹做铺垫。

(1分)

24.(2分)C

25.(2分)D

26.(3分)本文通过叙写二兄建造茅草亭的时间和地点,描写茅草亭的简朴和马退山的雄伟奇秀之美,(1分)

三、写作70分

一类卷(63—70分)

总体标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适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补充细则

一类上(68—70):

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

1、能从题意中引发深刻的道理,文采优美的。

2、能从题意中引发深刻的道理,语言朴实无华而有一定功力的。

3、在文体应用、立意、构思等某一方面有创新的。

一类中(65—67):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

1、能从题意中引出有深度的道理,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瑕疵的。

2、在立意、结构、文体某一方面有创新,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瑕疵的。

一类下(63—64):

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

能从题意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瑕疵的。

 

二类卷(52—62分)

总体标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适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