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名词照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089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的名词照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汉语的名词照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汉语的名词照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汉语的名词照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汉语的名词照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的名词照应.docx

《汉语的名词照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的名词照应.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的名词照应.docx

汉语的名词照应

汉语的名词照应

汉语的名词照应、人称代词照应与零形照应

―以与韩国语的比较为中心

두염빙*

1.绪论

2.从认知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角度看汉韩语的照应系统

3.名词照应与人称代词照应

3.1语用的要求

3.2势位关系

4.人称代词照应与零形照应

4.1韩国语的语尾

4.2汉语的话题链

5.结论

1.绪论

汉语与韩国语都是零形照应(zeroanaphora)1)使用频繁的语言,人们常常在照应方面把这两种语言等同起来,作为与英语等印欧语不同的语言类型。但是,汉语与韩国语尽管都广泛地使用零形照应,实际上它们在零形照应、代词照应(pronominalanaphora)与名词照应(nominalanaphora)的使用与分布上呈现非常不同的面貌。一些对韩汉语双向平行语料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汉语中使用代词照应的地方,韩国语更倾向于使用零形照应;而韩国语的名词照应又多于汉语2)。这种汉语与韩国语在照应系统上的差异导致汉语学*서울대학교중어중문학과강사.

1)零形照应,也称作零形回指或零形指代,韩国语解释为영조응。通常把零形照应与省略等同,其实两者存在差别,其区别在于,零形照应必定有一个先行语(antecedent),在上文中出现过;而省略则不一定需要在上文中有先行语,只要是基于各种语境所提供的已知信息,就可以在话语中进行省略。

2)肖奚强,金柳廷(2019),237页:

“我们通过汉语为原语-韩语为译入语、韩语为原语-汉语为译入语的双

396中國文學第70輯

习者在使用不同照应形式上的各种偏误,如零形照应误用为代词照应,或代词照应误用为名词照应或零形照应等。此外,在进行汉韩翻译或韩汉翻译时,也会发生同样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对汉语和韩国语在照应系统方面的横向比较研究,使得汉语教学中对名词照应、代词照应与零形照应的教学与研究仅停留在偏误分析的层面上,而不能明确地说明偏误产生的原因和如何正确使用各种照应形式。本文将应用认知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从语用、语义、语言类型等多种角度对汉语与韩国语在主语位置上的名词照应、人称代词照应与零形照应进行对比研究3),以期能有助于面向韩国学生的汉语教学与汉韩语之间的双向翻译。

本文第2章从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应用可及性理论对汉语的名词照应、人称代词照应与零形照应进行了分析,并对比分析了汉语与韩国语的各类指称词语在可及性程度上的不同,指出了韩国语中不能应用可及性理论解释的一些现象。第3、4两章从社会语言学和语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汉语与韩国语中的名词照应、人称代词照应与零形照应的具体不同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它们使用的不同因素。第5章进行了总结。

2.从认知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角度看汉韩语的照应系统

对于语言中所使用的名词照应、代词照应或零形照应,一般常从语用或修辞的角度来解释,这可以说明语言的表层现象。如果从认知与心理的角度去考察,可以发掘语言产生与理解的深层机制,从而可以说明不同语言所具有的一些共性。因此,这一章里,我们将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可及性理论与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成果来说明汉语与韩国语的照应系统的一些共同点,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两种语言的不同点。

认知语言学的可及性理论(theTheoryofAccessibility,韩国语译为접근성이론)(Ariel,1990)把语言中的指称词语包括专有名词、有定描述语、指示词语、代词以及零形代词等,按照不同的可及性(Accessibility)分为几类,认为它们是可及性标示语(AccessibilityMarkers)。可及性是指人们在语篇产生和理解过程中,从大脑记忆系统中提取某个语言或记忆单位的便捷或难易程度。容易提取的,可及性就高,反之,可及性就低。

向平行语料,分析两种语言的照应中代词的使用频率。……韩语无论是作为原语还是作为译入语,其人称代词的使用量都明显地比汉语少:

汉语版的代词总数是10106个,韩语版的代词总数是3409个;韩语仅占汉语的33.7%。同样的内容,汉语人称代词的使用量是韩语的将近三倍。语料统计说明,与汉语相比,韩语较少使用人称代词进行篇章照应,更多的是以名词或零形式来实现照应。”

3)指示词照应,反身代词(재귀사)照应,“指示词+名词(有定描述语)”形式的照应暂不在本文探讨范围内。

汉语的名词照应、人称代词照应与零形照应397

也就是说,一个指称词语,它所表达的信息越多,越是能确定无疑地指称某一实体,其可及性就越低;而一个指称词语,简略程度越高,其可及性就越高。因此根据可及性理论,专有名词和有定描述语,是低可及性标示语;指示词语,是中可及性标示语;代词及其零形式,是高可及性标示语。Ariel认为,指称词语的这一特点具有共性,虽然不同语言中的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略有不同。根据中国和韩国语言学者的研究,汉语和韩国语的指称词语的可及性从高到低的排列比较如下:

高可及性→中可及性→低可及性

汉语:

零形代词,代词和指示词语(主语位置)>代词和指示词语(宾语位置)>专有

名词,有定描述语4)

韩国语:

零形代词>代词>指示词语>名词>指示词+名词(即,有定描述语)5)

在汉语中,零形式与代词在可及性程度上的差异尚难以确定,对各类指称词语的排列也只呈现一个大概的情况,还不细致。但尽管如此,从上面的比较中仍可以大略看到汉韩语的各类指称词语的可及性略有不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两种语言中不同的指称词语的出现会呈现不对应的状态,会引起汉语学习者或韩国语学习者的使用偏误或产生翻译中的错误。

可及性理论从语篇产生的角度来说明,人们首次引出一个指称对象时,总是使用名词指称形式,因为对听者或读者来说,该指称对象是陌生的,可及程度为零,必须使用名词形式表示。此后,再次提到该指称对象时,人们可以从记忆系统中容易地提取有关信息,可及程度增加,因此可以使用代词或零形式照应。可及性理论可以充分地说明在汉语中,一个名词形式的先行词在出现之后,不能在此后的句子中重复使用名词形式照应的现象。比如下面的例子:

(1)母亲(i)喝了茶,∅i脱了刚才上街穿的袍罩,∅i盘腿坐在炕上。

(老舍《正红旗下》)

(2)庄建敏(i)在走廊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i)觉得心情轻松了很多。

(谢志斌《扶贫》)

(1´)*母亲喝了茶,母亲脱了刚才上街穿的袍罩,母亲盘腿坐在炕上。

(老舍《正红旗下》)

4)这一排列是根据许余龙(2000)的语料统计和研究结果得出的。其具体语料为:

1,

2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共18篇故事,每篇平均约1000字。

5)这一排列引用了이재호(2019)的研究结果:

생략>대명사>지시사>명사구(명사반복)>지시사+명사구.

398中國文學第70輯

(2´)*庄建敏在走廊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庄建敏觉得心情轻松了很多。

(谢志斌《扶贫》)

(1)中的“母亲”和例

(2)中的“庄建敏”是名词指称形式,可及性很低,在后面的句子中,再次提到这个指称对象时,可及性就增加了,因此必须使用零形照应(用∅表示,如例1)或者代词照应形式(如例2)。如果像例(1´)和例(2´)那样,在后面的句子中重复出现名词照应的话,则在表达中是属于不当的。

心理语言学的实验研究也表明,在先行词是名词形式的主语的情况下,含有重复姓名的句子的阅读时间比含有代词的句子的阅读时间要慢,即所谓的repeatednamepenalty,名词照应的形式反而防碍了阅读中的照应推理(anaphoricinference)过程(Gordon,1993;Gordon&Chan,1995)。代词照应有利于语义联系的加工,所以反映时间比重复姓名的名词照应形式更快(Cloitre&Bever,1988)。对名词形式的主语先行词,采用名词照应的话,会由于相同信息的重复出现而使照应推理中的处理负担增加(Almor&Nair,2019)。这些研究结果从语篇理解的角度说明了一个名词形式的先行词,为何在后面的句子中要采用代词照应或零形照应的原因,因为代词照应和零形照应能比名词照应更快地建立起上下文之间的语义联系。

根据可及性理论所揭示的四个决定因素:

间隔距离(distance),竞争度(competition),显著性(saliency),一致性(unity),低可及性的名词照应通常出现在间隔距离较长、一致性较低的环境中,也就是说,名词形式的主语先行词与重复出现的名词照应之间的间隔距离是比较长的,中间间隔了很多其它句子。正是由于间隔距离较长,指称对象难以确定,可及性降低,因此要重新使用名词形式。如下面的例句:

(3)小坡(i)把宝贝从腰中解下来,∅i请妹妹帮着,∅i费五牛二虎的力气,∅i把妹妹

的几个最宝贵的破针全利用上,∅i作成一个小红圆盔,∅i戴在头上。然后∅i

搬来两张小凳,小坡盘腿坐上一张,那一张摆上些零七八碎的,作为是阿拉伯的

买卖人。(老舍《小坡的生日》)

(3´)小坡(i)把宝贝从腰中解下来,∅i请妹妹帮着,∅i费五牛二虎的力气,∅i把妹妹

的几个最宝贵的破针全利用上,∅i作成一个小红圆盔,∅i戴在头上。然后∅i

搬来两张小凳,∅i盘腿坐上一张,那一张摆上些零七八碎的,作为是阿拉伯

的买卖人。

例(3)中,名词形式的主语“小坡”在出现之后,后面的句子中都以零形式进行照应,在

汉语的名词照应、人称代词照应与零形照应399

间隔了6个小句之后,先行语“小坡”在大脑记忆中的可及性降低,因此为了指称清楚,重新使用了名词形式“小坡”进行了照应。

但是,一些心理语言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间隔距离不影响人们对语篇的理解。Levine(2000)用探测再认(proberecognitiontask)和自定速度阅读(self-pacedreadingtask),得出照应词与先行词之间的距离不影响照应推理(anaphoricinference)的发生过程。赵冬梅,刘志雅(2019)的一项心理语言学实验也表明,照应词与先行词的间隔距离不影响照应推理,精细描述的干扰词即竞争度高的先行词会产生显著影响,导致照应推理的失败。从这些心理语言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如果没有竞争度高的先行词的存在,照应词与先行词之间的间隔距离不会影响人们对语篇的理解。这也就是说,像例(3)那样的句子中,名词形式的先行词“小坡”可以在后面的小句中一直以零照应形式出现,而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如上述例(3´)所示。

此外,作为低可及性标示语的名词照应的出现也可以表示主题转换或重新确认一个当前谈论的主题以表示场景、活动等的转换(许余龙,2000)。如下面的例句:

(4)温都太太近来颇有点喜欢马威,一半是因为他守规矩,说话甜甘;一半是因为玛

力不喜欢他;温都太太(i)有点怪脾气,∅i最爱成心和别人别扭着。

(老舍《二马》)

例(4)中,名词形式的主语“温都太太”在开首处出现,叙述温都太太喜欢马威的原因,后面的句子中谈论的主题有所改变,叙述温都太太的怪脾气是什么,因此使用了名词形式“温都太太”进行照应。例(4)中出现的众多先行词如“马威”、“玛力”等,也构成了竞争因素,因此后面的句子中也必须以名词形式的“温都太太”进行照应。

可及性理论可以比较普遍地解释不同语言的共性,尽管不同的语言中具体的指称词语的可及性略有不同。如上文所述,该理论很好地说明了汉语中名词照应、人称代词照应与零形照应的使用,它也适用于说明在韩国语中,名词先行词在后文采用代词照应或零形照应的原因。这也得到了心理语言学方面实验的证据。根据이재호(2019)所进行的一项比较名词照应与代词照应的实验,“得到了代词照应形式很明显比名词照应形式对先行句的脉络更敏感的证据。”6)同时,根据이재호(2019)所进行的一项比较代词照应与零形照应的实验,得出了如下结论:

“零形照应和代词照应对先行词的敏感程度相同,或者

6)이재호(2019),559쪽:

‘대명사는분명히명사구에비해서선행글의맥락에민감하다는증거를

얻었다.’

400中國文學第70輯

至少应对先行词更敏感,……,两者在阅读时间上也没有差异。”7)

但是,可及性理论对韩国语中的某些照应现象不能进行很好地说明。在汉语和韩国语的双向翻译中可以看到,汉语中采用代词照应的地方,韩国语使用了名词照应形式,如下面的一个例子(金柳廷,2019):

(5)跟着父亲,我走到了油麻地中学的大门下。,将我的身子扳动了一下,以使我的后

背对着他。在我感觉到本来抓在他手里的铺盖卷已转移到我的背上时,我听到

了他的声音—“自己走进去吧。”(曹文轩《红瓦》)

나는아버지를따라유마지중학교의정문앞에다다랐다.그)는정문안쪽은백양나무사이로난석탄재가깔린길을힐끗

한번쳐다보고는나를끌어당겨지금껏지고왔던이불보따리를내등에

지워주며말했다.‘너혼자들어가거라.’(韩国语译文)

在例(5)中,汉语原文的第2段开头用代词照应“他”来指称上一段中在宾语位置出现过的先行词“父亲”。这里的“他”也可以换成名词形式“父亲”来进行照应。对于先行词“父亲”,汉语中可以自由地采用名词照应形式“父亲”或代词照应形式“他”。但是,在韩国语译文中,第2段的开头用名词形式“아버지”,而不能像汉语一样使用人称代词形式“그”或其它指称形式来进行照应。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语和韩国语在使用照应方式上存在的差异。韩国语中的上述这种现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很难进行解释,我们可以推测,这种情况必定是受到了其它因素的作用。对于这种情况,本文将在下一章进行讨论。

3.名词照应与人称代词照应

对于可以使用代词照应或零照应的地方采取名词照应的情况,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因为语言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被不同的社会成员所使用的,只从纯粹语言学的角度不能充分说明所有的语言现象,因此必须考虑到社会语言学的规则。社会语言学的规则是指,说话者要考虑到听者的身份(年龄,性别,社会地位)、说话者与听者的关系、说话时间和场所等,使用社会上可以接受的、合适的语言来对听者说话的这样一个语言

7)이재호(2019),274쪽:

‘대용어생략은대명사에비해서동일하거나최소한선행글에더민감해

야한다.……그리고둘간의읽기시간에서도차이가없었다.’

汉语的名词照应、人称代词照应与零形照应401

使用规则,是与纯粹语言学相对的一个概念8)。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变异(variation),即,对于同一个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这些不同的表述方式就是变异型。与变异相伴的另一个概念是选择(choice)。이원표(2019)指出:

某一说话者在特定的情况下为了达成某个目的而说话(词语,句子)时,这个话可能是各种变异型中的一种,或者是具有不同意义的几种词语或句子中的一种,选择某一特定形态的话(词语,句子)的理由或动机等,与包含说话者的各种要素,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对象9)。

汉语中对于名词先行词可以采用名词照应的方式,与韩国语中名词先行词必须采用名词照应的方式,以及敬语法的存在等,必须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

3.1语用的要求

汉语中,名词先行词一般在后文中应该使用代词照应或零形照应,如上文所述,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下,在可以使用代词照应的地方而采用了名词照应,这有两种情况:

一.表示对指称对象的尊敬和礼貌。汉语不像韩国语那样有一套完整的表达尊敬的敬语系统,因此汉语中表达尊敬的方式只能由称呼的不同和词汇的选择来实现。在照应系统中,可以采用名词照应来实现,如下例:

(6)鲁:

听说矿上正在罢工。很着急的。

周:

(曹禺《雷雨》)

在例(6)中,出现了两次“老爷”,第二次出现的“老爷b”完全可以用代词形式的“他”来进行照应,但是说话人使用了“老爷”这个称呼,用来表示对“老爷”这个人的尊敬和礼貌。为什么名词形式的照应可以表达这种尊敬和礼貌之意呢?

这是因为,名词照应的可及性很低,它与所指称的对象实体的距离也远,说话人采用名词照应,就可以推远与该指称对象的距离,包括心理距离。因此,例(6)中重复使用“老爷”而不是“他”,表达了说话者跟

8)박영순(1995),549쪽:

‘사회언어학적규칙이란화자가청자를향해어떤말을하고자할때청

자의신분(나이,성별,사회적지위),화자와청자의관계,때와장소등등을고려하여사회적으로용인가능한(acceptable),적절한언어를사용하는규칙을말하는것으로,순수언어학적규칙과대비되는개념이다.’

9)이원표(2019),80쪽:

‘어떤화자가특정한상황에서어떤목적을성취하기위해말(단어,문장)

을하고자할때,이말은여러가지변이형가운데하나일수도있고,별개의의미를가진여러가지단어나문장들가운데하나일수도있을것인데,실제로어떤특정한형태의말(단어,문장)을선택하게된이유/동기를화자를포함하는여러가지상황적인요인들과관련시키는것이사회언어학의중요한모습이기도한다.’

402中國文學第70輯

“老爷”这个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由此体现一种尊敬和礼貌的意思。

二.在新闻报道中,反复使用名词照应来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如下面的例子:

(7)对这次打人事件,。至于昨日媒体报道中“郭德

纲弟子再打记者”一说,称说法不准确,“打人的没有一个是上台演出的

相声演员,只是德云社的工作人员,还包括雇来搬运行李的临时工。”时强调,“对方那些拍摄的,据我了解,他们是专业的狗仔,并非记者。警察也

说他们的机器里有大量明星的偷拍资料。”(《法制晚报》网络版,2019.1.11.)

在例(7)这则新闻报道中,连续反复出现了名词照应“郭德纲”,虽然后面部分的句子中出现的“郭德纲b”和“郭德纲c”完全可以用代词照应“他”来表示,但是作者还是采用了名词照应形式。这是因为名词照应“郭德纲b,c”的可及性很低,与先行语“郭德纲a”之间的关联度低,这样,读者就会重新聚焦于这些新出现的主语,把每一个新出现的主语所引导的句子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单位来理解,由此三个主语“郭德纲”所引导的三个部分的句子就独立地呈现为三个事实,表达同样的强调程度。如果后面的句子用代词形式“他”来进行照应的话,就不能得到这种强调效果。同时,名词照应形式“郭德纲”也推远了作者与该指称对象的实体之间的距离,表达一种客观性的识解(objectiveconstrual),可以加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汉语中对名词先行词采用名词照应的情况是出于语用上的要求,如上所述,是出于尊敬对方的目的,或客观报道新闻的目的,如果不使用名词照应,使用代词照应也完全可以,不会造成句子表达上的错误。但是韩国语的情况与此不同。

3.2势位关系

在韩国语中,说话者对于被视为尊长的人物,如父母,老师,上司等,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都会使用具体的称谓,避免使用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来指代。但是在汉语中,对于比说话者地位更高的人,可以直接以人称代词照应“你/您”或“他/她”表示,人称代词的使用与所指称的人物尊卑无关,这形成汉语和韩国语的一个鲜明对比。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韩国语中的人称代词照应能否使用,受到了说话者与指称词语所指称的人物之间的势位关系的影响。所谓势位关系,就是由年龄、地位、亲密程度、亲属关系等因素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上、下、同等关系。说话者与指称词语所指称的人物之间是属于上下位关系还是同位关系,影响到不同的照应形式的使用。比如汉语中的“他/她”,

汉语的名词照应、人称代词照应与零形照应403

在韩国语中,对于第三人称所指称的人物使用“그,그녀”的情况在口语中是极少的,在书面语中也主要使用指示代词“이,그,저”与名词结合的方式。10)如果指称词语所指称的人物处于说话者的上位,那么说话者就会以具体的称谓形式来指称,而不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照应。比如下面几个例句:

(8)저의올해마흔두살이십니다.고향은강원도의한小

邑인데,아홉살때까지만거기서사시고그이후에는줄곧서울

에서사셨다합니다.(이기섭,채완,1999,예문.)

(9)乔焰:

你还是应该给爸爸告个别吧。

乔莉:

姐,这两天见到我连话都不跟我说,你心我吗?

(电视剧《乔省长和他的女儿们》,2019)

例(8)和例(9)是汉语和韩国语中对于父母的不同指称方式。在汉语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采用第三人称代词“他”来照应前面出现过的名词形式的称谓“爸爸”,

中必须每次都出现名词形式的称谓“어머니”,但是在韩国语不能用任何第三人称代词形式来照应。11)这种势位关系的因素也可以说明上文出现过的例句(5),例(5)中的“爸爸”在汉语中用代词照应“他”,而翻译成韩国语时,就必须考虑到韩国语的势位关系,把汉语原文中出现的“他”翻译成“아버지”。同样,当要把韩国语翻译成汉语时,也要考虑到汉语中没有这种势位关系的影响,不可以在每处重现名词形式“爸爸”或“妈妈”来照应,而要相应地改为代词形式“他/她”。

在韩国语中,对于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也采用名词称谓的形式进行照应,不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照应。而汉语中则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自由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照应。如下面的两个例句(金顺吉,2019):

(10)강호:

네가보기엔어떤사람이냐?

봉삼:

건왜?

강호:

이번일관련있지?

너하고한일을내가다뒤집

어쓴거지?

10)안소진(2019),146쪽:

‘우선‘그,그녀’는구어에서쓰이기가매우어렵다.문어에서도국어의3

인칭대명사의주종은인칭대명사‘그,그녀’가아니라‘이,그,저’가관형사로서명사,또는의존명사와결합하여된복합어이다.’

11)안소진(2019),146쪽:

‘‘어머니’를소재로하여글을쓰거나이야기를한다고할때그‘어머니’

가‘그분’이나어떤다른대명사로대체될가능성은아주희박하다.’

404中國文學第70輯

봉삼:

미안하다.

강호:

널이용해서컴백한거냐?

(드라마,2019)

(11)秘书:

书记,实在对不起,是,三次电话了,说要马上见

您,如果我不马上回答他哪,到市委来。

(电视剧《乔省长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