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65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docx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docx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

附件: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指南

为顺利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特制定本指南。

一、体系建设工程的意义

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将立足当前、面向长远,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提升水平、注重实效,对保障我国当前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顺利实施,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一)保证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我国经济和社会长期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蕴含着深刻的结构性问题和矛盾。

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新农村建设,完善和谐社会构建等重大战略部署的实现,标准化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大有可为。

充分发挥标准在规范生产和管理,提升质量和水平,规避风险和保障秩序方面的重大技术支撑作用,是保证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长远的基础性工作,迫切需要从国民经济长远发展、推动结构调整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组织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

(二)整体加强我国国际标准化地位的战略需要

2008年10月16日,在第31届ISO大会上,我国成功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常任理事国,这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核心议事层获得了充分的话语权,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地位,是我国标准化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总体水平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加快适应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积极跟踪研究国际标准化活动最新动态,夯实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基础,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的我国技术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实质性提高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扩大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目标。

(三)全面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的战略任务

现行的标准化体系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现行标准化体系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特别是一、二、三产业标准布局不均衡、不协调,“两头小、中间大”,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难以支撑大力发展服务业的需要,难以支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因此,急需对现行标准化体系进行结构调整、升级改造、提高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发展。

(四)应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的重大举措

为全力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幅下滑的严峻局势,国务院果断采取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金融货币政策,制定十大投资措施,出台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期大投入、大产出,保增长、促发展。

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和紧迫任务,各项工作部署和举措都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于这个大局。

标准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尽快研制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所需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比较完善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在规划实施中的规范、协调、支撑和保障作用,强化标准化的整体功能和引领作用,保证各项投资工程规范运行和取得实效,既是应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的重大举措,也是标准化工作的使命。

综上所述,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完善标准体系的结构和布局,整体提高标准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和实力。

同时,体系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标准实施监督体系、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等保障体系的全面改革和创新。

这是我国标准化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基础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二、体系建设工程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密围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四统一的要求,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需要、服务科学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着力完善我国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平衡协调标准体系的产业布局,逐步理顺各层次标准的职责定位,大力提升各类标准间的科学性、统一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切实提高标准的有效性。

2、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统筹三次产业标准的结构和布局,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空白的要补上,落后的要追上,新生的要跟上,实现国家标准体系总体布局的全面、科学和平衡,促进产业结构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重点突出,以点带面。

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带动第一产业发展;紧紧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研制一批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系列关键技术标准,推动第二产业的升级改造与换代;紧紧围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的需要,在物流、金融、邮政、商贸、旅游、社区建设、创意产业等领域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大力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中的地位,研制一批以我为主、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国际标准。

另外,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要注意轻重缓急,当前要服务和支撑汽车、钢铁、船舶、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

多方合作,整体推进。

充分发挥国务院各部委、行业协会、集团公司以及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中的职责和作用,站在国家的高度,加强协调合作,确保建设工作的有序、高效和整体推进。

强化实施,注重实效。

通过完善和强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形成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修订的良性闭环运行系统。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建立具有系统性、协调性、适用性、前瞻性和面向国际的国家标准化体系,从根本上实现标准化工作的四大转变:

发展方向上,从单一性发展向追求国家标准的结构、质量、速度和效益统一发展的目标转变;发展重点上,从系统性不强的发散型发展向集中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转变;发展模式上,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制定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技术标准转变;发展思路上,从国际标准本地化向中国标准的国际化转变。

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基础和引导作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具体目标

(1)建立全面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国家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表;

(2)优化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

(3)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尤其是汽车、钢铁、船舶、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关标准以及质量安全标准的研制;

(4)建立和完善国际标准化跟踪和推进机制,提升我国标准化国际竞争力;

(5)建立健全国家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标准实施监督体系、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

(6)推进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

三、体系建设工程内容

体系建设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标准体系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见图1)。

标准体系建设包括一、二、三产业及基础通用与社会事业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表的构建,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优化,重点领域的确定及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保障体系建设包括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标准实施监督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国际标准推进机制、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标准体系要适应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要满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具体需求,要紧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未来发展,实现结构、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四统一。

保障体系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改革创新标准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标准实施监督体系和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健全国际标准化推进机制,提升标准体系和关键技术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标准体系是国家标准化体系的主体,保障体系是确保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有效运转、发挥效能的前提和保证。

标准体系和保障体系互为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标准化的科学发展。

(一)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由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表组成。

按照不同的管理需求和分类视角,标准体系可以形成不同的框架结构。

标准体系可以按照标准的性质(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标准的类别(基础通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标准所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标准的级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去构建。

综合上述管理和分类需求,本标准体系最终将形成一个多视角、立体式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1、标准体系框架

标准化工作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这决定了技术标准必须以国民经济活动为服务对象,因此应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为主,结合国际标准分类(ICS)、中标分类,建立覆盖国民经济全部活动和社会事业的标准体系主分类框架。

具体分类原则如下:

(1)为充分发挥标准对国民经济的技术支撑作用,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为主,即:

原则上不改变GB/T4754的层次和结构。

(2)为体现标准化特点,建立覆盖社会全部活动的标准体系,特增加“基础通用和社会事业类”,当某一“体系类目”无法纳入GB/T4754时,归入“基础通用和社会事业类”。

(3)对于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费品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若某“体系类目”是针对具体行业的,则归入具体行业层次下;若某“体系类目”是跨行业的,则归入“基础通用和社会事业类”。

(4)标准体系框架分类直接服务经济和社会,“体系类目”与国务院各部委职能没有对应关系。

在主分类框架中,标准体系包括跨行业通用综合性基础标准和社会事业标准(简称“基础通用与社会事业”)体系、第一产业标准体系、第二产业标准体系和第三产业标准体系。

为了简明直观,将基础通用与社会事业标准体系与各产业标准体系放在同一层次。

标准体系框架示意图见图3。

标准体系框架篇幅巨大,难以画出框图,因此以表格的形式表示,称为标准体系框架表(将以电子版形式发送到各有关单位)。

标准体系框架表由14个字段组成,见表1。

表1标准体系框架表示意表

体系类目代码

体系类目名称

GB/T4754中行业分类代码

SAC/TC编号

SAC/TC名称

专业部

业务指导单位

重点领域

国际标准化组织TC编号及名称

国际突破项目

ICS

中标分类

体系类目说明

备注

000-19-04

机械

安全

TC208

机械

安全

工业一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13.110机械安全

J09安全

101-03-03

香料

作物

0133

TC408

辛香料

农业食品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ISOTC34/SC7食品/香料、厨房用香料及调制品;ISOTC54香油精

67.220.10香料和调料

B36香料、佐料作物与产品

包括调味香料、香味料。

不包括香料的提取等。

202-19-05

陶瓷制品制造

315

TC194

工业

陶瓷

工业一部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81玻璃和陶瓷工业91.100.25陶瓷和陶砖瓦

Q30陶瓷;Q32特种陶瓷

305-03-03

保险辅助服务

703

TC180

金融

服务业部

中国人民银行

指保险代理、评估等活动

标准体系框架表中各字段的含义及填写要求如下:

(1)体系类目代码

体系类目代码是唯一标识标准体系各类目的代码。

代码采用七位三层码,全数字,代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

——第一层为3位数字码,其中第1位表示产业类别:

基础通用与社会事业以“0”开头,第一产业以“1”开头,第二产业以“2”开头,第三产业以“3”开头;

——第一层的2、3位代码、第二层、第三层代码均为两位数字顺序码,从“00”开始,其中“00”表示通用类,“99”表示其他类。

如果没有通用类,则从01开始顺序编码。

例如:

①第一产业中的“农业”,表示为101;

②“农业”下第一个子类“农业通用”表示为101-00,“农业”下的第二个子类“谷物及其他作物”表示101-01;

3谷物及其他作物”下的第三个子类“薯类”表示为“101-01-02”;最后一个子类“其他作物”表示为“101-01-99”。

本代码的扩展规则:

如果标准体系中某些最细的类目(7位代码)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则按照本规则采取一层两位的方式扩展,中间用“-”分割,即:

×××-××-××-××

(2)体系类目名称

体系类目名称是标准体系各层次类目的中文名称。

体系类目名称原则上应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类目名称一致,必要时在三层以下可以进行少量调整,并在备注栏中注明调整的内容和理由。

基础通用类目设置原则:

凡存在适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类目的标准化需求,则应在该层设立基础通用类,基础通用类的标准主要包括:

术语、图形符号、通用试验方法、分类编码、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安全等通用标准;对比ICS和中标分类,如果有综合类,应该考虑在相应层次上设立基础通用类,如:

ICS“03.080.01服务综合”。

基础通用类命名原则:

上一层次的类目名称+“通用”,如:

“制造业”类目下设基础通用类,则命名为:

“制造业通用”。

(3)GB/T4754中行业分类代码

GB/T4754中行业分类代码是与体系类目对应的国民经济行业类目的代码。

如果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某一层与下一层的名称相同,但代码不同,则取末层代码,如:

7447440广告业,则GB/T4754中行业分类代码填写末层代码:

7440。

(4)SAC/TC编号

SAC/TC编号是指体系类目对应的我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包括TC、SWG及主管部门与上级TC不一样的SC)的编号。

在SAC/TC编号时,要注明“TC、SC、SWG”等字样,如:

“TC35/SC8”、“SWG3”。

(5)SAC/TC名称

SAC/TC名称是指体系类目对应的我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包括TC、SWG及主管部门与上级TC不一样的SC)的名称。

在填写SAC/TC名称时,只需填写主体词,不包含“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工作组”等字样,TC和SC的主体词之间用“/”隔开,如:

TC35/SC8的名称为“橡胶与橡胶制品/天然橡胶”。

(6)专业部

专业部是指体系类目对应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内部分管的专业部们。

(7)业务指导单位

业务指导单位是指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管理该SAC/TC的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集团公司。

如果SAC/TC为直属,则其行业主管部门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8)重点领域

重点领域是指与体系类目相关的标准化工作重点,如:

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需要技术标准支撑的领域。

(9)国际标准化组织TC编号及名称

国际标准化组织TC编号及名称是指体系类目对应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如ISO、IEC技术委员会(TC)编号和名称。

(10)国际突破项目

国际突破项目是指与体系类目相关的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

(11)ICS

ICS是指体系类目对应的ICS编号和名称。

ICS号的格式为:

“ICS号”+“空格”+“中文名称”。

选取ICS的原则: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只选取该行业的产品(服务)标准,以及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以及生产过程、工艺方法标准等对应的ICS号,其他不直接相关的ICS号不填写。

比如“计算机设备”类目中不用对应“电子元器件”的ICS号。

再如: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355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选取产品“轴承,齿轮”对应ICS为“21.100轴承;21.200齿轮及齿轮传动”。

如果体系第二层中包括某个ICS分类所有第三层,则在体系第二层中列出ICS的第二层即可。

(12)中标分类

中标分类是指体系类目对应的中标分类编号和名称。

按照“对应ICS”中列出的原则操作。

中标分类编写格式:

“中标分类号”+“空格”+“中文名称”。

(13)体系类目说明

体系类目说明是指体系类目的范围。

体系类目说明是确定对应TC的主要依据。

重点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对体系某个类目的内涵和外延做出规定。

体系类目说明不仅应描述该类目包括什么内容,还应描述不包括什么内容。

如:

“农业机械”的类目说明:

“指XXXX,包括XXXX,不包括XXXX。

”。

(14)备注

备注是指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

主要填写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比,进行了哪些变更及变更理由。

2、标准体系表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和集团公司,以及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在标准体系框架下,构建标准体系表。

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分析标准现状,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现状分析,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分析,标准体系结构和布局分析,标准数量和质量分析,子体系之间或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分析,标准的缺失和滞后分析,标准的适用性和时效性分析等。

通过标准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和改进措施。

(2)清理行业标准。

对我国现有行业标准进行清理,废止与国家标准交叉重复、没有出版、长期无人使用、存在严重问题及技术内容陈旧落后的标准,解决行业标准存在的标准老化、采标率低、市场适用性较差等问题,建立与国家标准协调配套、先进科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业标准体系。

(3)构建标准体系表

标准体系表主要包括现有标准和未来三年(2009年至2011年)要制修订的标准。

除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构建的标准体系主分类框架外,标准的性质、标准的级别、标准的类别等其他分类管理需求都在标准体系表中体现,以便能够形成一个多视角立体式的标准体系。

具体格式见表2:

表2标准体系表

体系类目代码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级别

性质

类别

状态

立项时间

完成时间

采用国际国外标准编号

代替标准号

提出部门

技术归口

起草单位

表2中“体系类目代码”是指该项目在标准体系框架中的位置;“项目名称”是指现有标准或需要制修订的标准;“项目编号”是指标准号或计划号或空白(尚未立项);“级别”是指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性质”是指标准的属性,包括:

强制性或推荐性;“类别”是指标准的类别,分为基础通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状态”是指现有标准的有效性评价,包括:

继续有效、需要修订、转化为行业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转化为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整合、废止等,如果是整合,则需注明被整合的标准号;“立项时间”是指新项目的立项年号;“完成时间”是指新项目的完成年号;“采用国际国外标准编号”是指该项目采用国际国外标准的编号;“代替标准号”是指如果新项目是修订标准,则需填写代替标准号;“提出部门”是指该项目的提出部门(即: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集团公司);“技术归口”是指该项目的技术归口单位;“起草单位”是指新项目的起草单位。

国家标准“类别”中的基础通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内涵如下:

——基础通用标准

为某个领域或多个领域的基础和共性技术所制定的,或者对其他标准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标准。

如:

指导标准编写的基础性标准,通用技术语言标准(术语、符号、代号、代码、标志标准),产品质量保证和环境条件标准,计量和单位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技术制图、互换性、精度标准及实现系列化的标准,信息技术、人类工效学、价值工程和工业工程等通用技术标准,各专业的技术指导通则或导则等。

——产品标准

为规范某一类产品或若干类产品(包括服务)应满足的要求,包括品种、规格、质量、等级、设计、生产、包装、运输、储存、以及工艺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如:

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标准,以及产品相应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通用要求,信息、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的有关其适用性的标准。

——方法标准

为规范试验、检验、分析、抽样、统计、计算、作业等各类技术活动的方法而制定的标准。

如:

有关产品技术要求的检验方法、统计方法、作业方法、操作规程和施工规范等。

——管理标准

为规范各类管理事项(事务)而制定的标准,或者管理机构为行使其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管理功能的标准。

主要包括:

技术管理标准,如: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经济管理标准,如:

劳动人事标准、奖励和劳保福利标准、经济效果评价标准、物资管理标准等;行政管理标准,如:

文献资料和档案管理标准、管理组织审计标准等;生产经营管理标准,如:

物流标准、生产作业计划标准、劳动组织定额定员标准。

(二)重点领域建设及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根据市场化原则、国际化原则、时代化原则,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尤其是汽车、钢铁、船舶、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关标准以及质量安全标准的研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

1、第一产业

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主题,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1)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为核心,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重点开展农业基础标准、农产品和种子质量、农产品清洁生产、农业支撑与服务标准的研制;加强农药、饲料、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质量和合理使用规范以及相关检测方法标准的研制;加强产地环境要求、良好农业规范、动植物卫生(疫病诊断和防控)及生物安全标准的研制;加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等我国特色和高附加值农产品质量标准的研制;加强农产品流通、农林机械器具、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村资源和能源利用等标准的研制。

(2)支持大规模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重点开展以农村水利、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农村道路、农村电站和电网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所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研制。

(3)以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及其检测方法为重点,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基础、生产控制和管理技术、重要食品产品等标准制修订,建立科学、统一、权威的食品标准体系。

2、第二产业

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题,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1)大力推进高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重点开展高档数控机床、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等多功能现代农业装备、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卫星应用设备及产品、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新能源设备等高端制造业领域,以及基础零部件、绿色制造、机械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包装等基础领域的标准研制。

(2)支撑事关国防科技、国计民生的基础原材料和新材料的研发。

重点开展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轻质高强金属、绝热材料、烧蚀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高纯材料、稀土材料、纳米材料、催化分离材料、石油化工材料、轻纺材料、具有环保和健康功能的装饰装修材料、新型电池材料、新型照明材料、特种玻璃、铁矿石等材料标准的研制。

(3)支撑重大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

重点开展大型油气田、煤层气、煤炭等金属和非金属矿勘探开发标准的研制。

(4)全面支撑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

重点开展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包括AVS和DRA)、数字版权管理、家庭网络(包括闪联和e佳家)、中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空间网络技术、无线网络(包括传感器网络)、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架构、工业无线网络(WIA-PA)等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

(5)有效推进电工电力电气领域技术的发展。

重点开展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及系统与设备、核电、电磁兼容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

(6)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