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安徽专版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9933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安徽专版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安徽专版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安徽专版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安徽专版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安徽专版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安徽专版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docx

《中考语文安徽专版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安徽专版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安徽专版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docx

中考语文安徽专版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

2016-中考语文(安徽专版)-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

第3讲 标点符号与病句

2011年~2015年安徽中考命题分析

2016年安徽中考命题预测

年份

考查知识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近年来,安徽省的中考试题都涉及了病句修改的题型,主要是在整个语段背景下设置问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辨析改错能力,以往是放在语文综合运用中考查,而2014年病句的考查与字词的音形义相融合,在知识点的考查上呈现综合性的特点。

标点符号在2010年和2012均有所考查,考查形式是在综合性语段中对错误的标点做修改和对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

预计2016年将会延续近几年的趋势。

病句为必考题,考生一定要加以重视。

标点符号

病句

2015

——

用词不当、语序不当

填空

4

(1)

4分

2014

——

用词不当

填空

2(4)

3分

2013

——

词语重复、语序不当

填空

4(3)

5分

2012

标点误用

搭配不当、语段修改

填空

4(3)

4分

2011

——

词语误用、介词误用

填空

4(3)

3分

考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标点符号这一部分的要求是: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这一要求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规范书写标点符号,二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种类,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要准确理解各种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特别是句号、问号、逗号、顿号、分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引号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病句修改的基本要求是: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言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啰嗦、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表意不明(有歧义)、用词不当、分类不当等。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对于标点符号与病句的要求:

①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②语言通顺、得体。

③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

1.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见下表)

类 型

适用范围

示 例

句号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的停顿。

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1.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你叫什么名字?

2.反问句末尾的停顿。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感叹号

1.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你给我出去!

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间的停顿。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间的停顿。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的停顿。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周恩来是党的领袖、开国元勋、民族英雄、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分号;

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冒号

1.用在称呼语后面,提起下文。

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透露”等词语的后面,提起下文。

他十分惊讶地说:

“啊,原来是你!

3.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后面,引起下文的分说。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

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引号

“ ”

1.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两千年了。

2.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

3.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省略号

……

1.表示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

2.表示列举的省略。

花市上有牡丹、吊兰、水仙、菊花……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

破折号

——

1.表示解释说明的语句。

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表示话题的突然转换。

今天好热啊!

——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3.表示声音的延长。

“呜——”火车开动了。

书名号

《》

〈〉

1.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刊物名、歌曲名、戏剧名、影视名、绘画名。

《史记》《孔乙己》《人民日报》《人民文学》

2.书名号里面的书名号用单书名号。

《〈中国工人〉发刊词》

(注:

标号中尚有括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专名号、分隔号,因使用较少,本表未予以列出。

2.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常见病句类型

类型一:

搭配不当:

即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的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

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舞姿”不能和“回响在我耳边”搭配。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

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听到”不能和“时代的复兴”搭配。

③主宾搭配不当

如:

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

④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

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如:

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只要”和“才”搭配不当。

类型二:

成分残缺:

即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如:

阿姨出席了社区“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此句缺宾语。

类型三:

语义重复:

即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如:

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此句中的“从来没有过”和“空前”意思一样,只用一个就可以了。

类型四:

语序不当:

即句子语序错乱,常见的有逻辑语序不当和关联词语序不当等。

如:

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这个句子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应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类型五:

句式杂糅:

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句子不通顺的现象。

如:

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此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

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类型六:

表意不明:

即一个句子可以表示多种意思,使听者误解。

如:

小明和小张的妈妈到商店去了。

(去商店的是小明还是小明妈妈?

造成了歧义。

类型七:

不合逻辑

①自相矛盾

如: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②主客颠倒

如: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主体是人,客体是物,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人对物不陌生。

③否定不当

如:

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

(“防止”的应该是“再次发生”,应该去掉“不要”。

④两面失衡

如:

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前面是双方面,后面是单方面,应该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或去掉“是否”。

(2)辨析病句的步骤、方法

第一步:

查关键词。

①介词连用:

“通过……使(让、令、给等)”等介词同时出现的句子往往缺主语,应把“通过”或“使(让、令、给等)”去掉。

如:

经过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主语残缺。

②动词连用:

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

不能带的,就删宾语;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不能搭配的,就换动词。

如果是动词连续使用,有时导致语序混乱,先发生的动词在后,后发生的在前,这种情况应把两个动词的先后顺序互换。

如:

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

(此例中的动词“拖延”和宾语“质量”不能搭配,可改为“拖延培养人才的时间”或“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③否定词连用:

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

如:

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

如果使用不当就删去一个否定词。

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

④否定词与反问词连用:

否定词与反问词连用,往往易出语病。

如果出现病句,只要删去一个否定词即可。

如: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此句的否定词有“否认”和“不”,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

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否定,从而将句意搞反了。

⑤肯定否定连用:

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

遇上这样的病句,只要调整到前后一致即可,是肯定就全肯定,是否定就全否定。

如:

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句中“安全生产”与“质量的好坏”犯了一面对两面的毛病。

⑥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层次颠倒或强加关联词等毛病。

如果出现这样的语病则根据语意更换其中的一个。

如:

不但他喜欢京剧脸谱,而且喜欢京剧的各种服饰。

(此例两分句主语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主语之后。

⑦并列短语:

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照应不周的毛病。

遇上这样的病句只要把搭配不当的内容删去即可。

如:

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此句中的并列谓语“注视和倾听”和宾语“报告”只能部分搭配,可删去“注视和”。

⑧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

句中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常易与其他词语相矛盾。

遇上这样的病句只要把相矛盾的部分删去即可。

如:

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倍。

(“减少”“下降”“贬值”都不能超过一倍,减少1倍就意味着把原数减完了。

⑨表感情色彩的词语:

句子的褒贬义与使用的词语感情色彩是否搭配。

如果是这类病句则要把这个误用的感情色彩的词语换成与句义相吻合的感情色彩的词语。

如:

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加点词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可替换为“呕心沥血”。

⑩指示代词:

句中如果出现了指示代词,有可能出现指代不明的错误。

如:

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

(“她”有歧义,可指“三妹”,也可指其他人。

第二步:

查主干。

就是用“压缩句子,提取主干”法来辨别句子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搭配是否得当。

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此句主干为“生产不能自给”,很容易看出主语“生产”和谓语“自给”不能搭配。

第三步:

查枝叶。

就是理清枝叶,辨析病句。

在句中,如果检查主干没有差错,就应检查定语、状语、补语是否恰当地修饰和说明中心语。

如:

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

(此句主干为“博物馆展出古船”没有任何毛病,再看修饰语,“宋朝时期”和“新出土”均为“古船”的定语,检查一下,就发现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古船”。

 (2015·安徽)九年级某班以“走进民间文学艺术之谚语歇后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小雪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A】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

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