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案15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979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政治教案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初中政治教案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初中政治教案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初中政治教案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初中政治教案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政治教案15篇.docx

《初中政治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政治教案15篇.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政治教案15篇.docx

初中政治教案15篇

初中政治教案15篇

初中政治教案1

  一、说教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

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主要内容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

在生活中、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多一分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学会换位思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换位思考的实质。

  2、教学难点: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这样做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联系实际安排教学,有利于形成积极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学法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设计的学法指导是:

  1、让学生结合课本105页虚框内容和生活中给别人取绰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这样做的危害,让学生直接进入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分组准备一个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并谈感受,在活动中去掌握知识,领会做人道理,提高语言表达、分析、理解等能力。

  3、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课本108页的虚框内容,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六、说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直接利用课本105页的虚框内容和学生中给别人取外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形成一堂课的良好开端。

  2、讲故事,谈感受,学习新课。

  老师或学生讲别人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自己的小故事及当时的感受,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及这句话的实质,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交流几个准备好的关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小故事,并讨论主人公的感受,从中掌握课本知识“换位思考的含义、实质”领会做人道理。

  3、自己动手,完成课本所设活动。

  先让学生朗读课本108页的《相关连接》并讨论长者的话给大家什么启示?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感受,完成课本活动内容,懂得如何去理解、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初中政治教案2

  课题:

经受挫折的考验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与作用本单元前一课时讲述了面对挫折,人们的不同态度。

初步认识到应该具有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的品质。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优秀的品质,掌握一些合理的方法,是本单元学习的目的与落脚点。

因此,经受挫折的考验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

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可以在学习及生活中培养,并初步掌握培养这种品质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将学习的这些锻炼方法转化成一种观念并付诸于实践,从这些方面努力,实现“知”向“行”的转变。

在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这种优秀的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认识在不畏挫折,开拓进取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

勇敢迎接挫折的不期而至,战胜挫折后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并意识到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极为重要。

教学重点掌握锻炼方法:

正确认识挫折,敢为天下先,培养高尚志趣,适当转移目标。

教学难点1、敢为天下先2、情境结合,情感渲染,学生能产生共鸣教学方法榜样教育、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赏识教育、合作式教学课型讲授新课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素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处理:

设问:

贝多芬一生遭遇哪些挫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效果:

通过榜样教学,感受贝多芬战胜重大挫折的'坚毅。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培养自己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宝贵品质。

  2、讲授新课

  

(1)、培养高尚的志趣

  素材:

贝多芬一生遭遇的重大挫折。

  处理:

学生找出支撑贝多芬战胜挫折的原因。

(师归纳:

兴趣、志向)并引导学生讲出做自己喜欢、自己追求的事再苦也觉甜的经历。

  效果:

认识到培养高尚的志趣,从心理上给了我们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

  

(2)、正确认识挫折

  素材:

周南中学身患癌症的高考学生颜艳录像(5分钟)

  处理:

颜艳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

(病魔、贫困、高考的压力)

  效果:

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平时遇到的挫折,比较起颜艳所受的挫折是微不足道,而我们平时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挫折呢?

  活动设计:

《实话实说》栏目现场采访

  道具:

一个无线话筒,一台学生自制的摄像机(材料:

纸盒)

  处理:

设计平时在学习生活常遇到易产生挫折感的典型事例。

请学生做小记者采访(采访6个同学),一个同学扛摄像机。

最后教师灵活归纳。

  效果:

让学生深层次的领悟,正确认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

同时正确认识挫折又需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

  (3)、敢为天下先

  活动设计一:

试一试:

把鸡蛋竖起来

  处理:

多媒体打出画面示意,让几个学生亲自试一试,想办法把鸡蛋竖起来。

教师进行赏识教育。

  效果:

让学生体会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实很简单。

关键在于敢为天下先,敢有奇思妙想,这也是战胜挫折的重要手段。

  活动设计二:

议一议:

把木梳卖给和尚有可能吗?

  处理:

打出直观的画面,以讨论的方式,为如何把木梳卖给和尚想出招数。

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

教师在此活动中赏识教育与层层启发式教育相结合。

鼓励创新意识。

(讨论3分钟)

  效果:

让学生领略到合作、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

走出困境、解决难题既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需要有创新精神。

  三、结课

  人生中总会遭遇挫折,能不能战胜挫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找到正确的方法。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面对挫折能从容应对。

初中政治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培养:

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化学现象的科学描述能力。

  科学思想:

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

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受对待任何事物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科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讨空气的组成成分。

  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空气的各组成成分,了解惰性气体的特殊性质和应用。

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可是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物质呢?

  在十八世纪70年代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物质。

直到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认识空气中有一种能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后,人类才揭开与自己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的空气的面纱。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养气)和氮气(不可维持生命)组成的结论。

  一、瑞雪——舍勒

  英国——普利斯特里

  法国——拉瓦锡

  讨论,回答

  倾听

  设疑问创设情境。

  拉瓦锡的钟罩实验

  在燃烧匙内放入红磷,在酒精灯外焰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内,塞紧瓶塞,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和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观察后描述出实验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水面上升的情况?

为什么水面上升到瓶的容积约1/5处就再上升?

  回答:

2因为红磷只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认识钟罩实验的意义。

  空气成分示意图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

  惰性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

  其它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

  观察、讨论,是

  不是体积分数所占较小的气体的作用较少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

  空气中有害物质分为:

有害气体和粉尘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

  1.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

  2.合理工业布局,改革生产工艺。

  3.工业三废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4.积极合理开发新能源。

  5.植树造林。

  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防治污染的能力和方法。

  四、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特殊物理性质:

通电发出有色光

  通入氖气发出红光,用于航空、航海指示灯

  通入氙气发出强光,用于飞机场照明和医学专用

  学生倾听,记忆。

  理解“霓虹灯”的原理。

  课后记:

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有关空气污染和霓虹灯的有关知识,可有效提高课堂学生学习气氛。

另外,在介绍认识氧气的课外知识中加入1802年德国汉学家克拉普罗特所著《第八世纪时中国人的化学知识》一书引起的世界化学界的争论,从而得出在1100多年前的“至德元年”(中国在南北朝583-586和唐朝756-758出现两个同样年号)中国人马和已经对氧气作了深入研究。

初中政治教案4

  教学目的: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原因、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学过的社会形态有哪些?

  我国经历的社会形态有哪些?

  二、新授:

  学生看书P64—67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含义

  第一: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2)起止时间

  开始:

1956年底(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结束:

本世纪(21世纪)中期(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长历史时期,上百年时间。

  (3)性质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我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还处于初级阶段

  

(1)历史原因

  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社会经济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2)现实原因

  第一:

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工业、总体上),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大,参照P65表格)。

  第二: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还不高(参照P65最后一段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三: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是什么?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复习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

  

(2)全面认识这一主要矛盾

  第一,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关系的变化(阶级矛盾已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存在)。

  第二,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

  (3)怎样解决?

——大力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本质

  

(1)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这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国情)。

  承上启下:

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有哪些?

初中政治教案5

  教学内容:

  1、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目标:

  1、认清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2、树立并强化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

  3、积极宣传自觉履行保护环境国策

  教学重点: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课型:

活动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举例—讨论—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国情包括哪些方面?

(人口、资源、环境)

  各方面的形势怎样?

  2、揭题:

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国家制定了什么政策?

(计划生育)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国家又制定了什么国策呢?

(“环保”)这些基本国策制定的目的是什么呢?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二、活动

  

(一)、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提示:

默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后思考——

  1、把“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依据是什么?

  (针对……,从……出发)

  2、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何重大意义?

  (直接关系……的成败和……复兴)

  提示:

齐读教材第2—3自然段后回答——

  3、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全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得多:

  ——我国已制定的“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等。

  

(2)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

  忆一忆: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基本原则是什么?

(初二《思想政治》上册)

  提示: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四条——

  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③、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师述: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要做到:

“全”“科”“保”

  “防”。

要做到“全”“科”“保”“防”就要正确处理好“三建设”、“三同步”、“三效益”、

  “三观点”的关系:

  “三建设”“三同步”“三效益”“三观点”

  要求→收到→反对→

  经济建设同步规划经济效益先污染

  城乡建设同步实施社会效益后治理

  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环境效益零增长

  (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忆一忆:

我国保护环境的“三同时制度”是什么?

(初二《思想政治》教材上册)

  “三同时制度”:

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师述:

“防”是着眼于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如:

“三同时制度”)

  “治”是着眼于解决已经产生的环境问题(如:

排污收费制度)

  

(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保护环境,中学生怎么办?

(阅读教材第4自然段后思考)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怎样为建设“绿色家乡”做贡献?

(浏览本框小字阅读材思考)

  比一比,看谁发现得多——说出你所了解的我们家乡或其他地方存在的环境问题的一些现象?

  举例:

工厂排污砖厂占地乱砍滥发垃圾成山围湖造田乱扔废电池

  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乱丢果皮纸屑工厂废气污水毁林开荒

  河水污染捕捉青蛙坟墓占地赠送贺卡使用含氟冰箱、空调……

  赛一赛,看谁想得多——你想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举例:

搞好学校和家庭环境卫生种植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青蛙

  参加义务植树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保持校园、教室卫生

  爱惜庄稼、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提倡婚丧,重大活动等植树留念提倡“树葬”(骨灰埋入树下)……

  三、结束

  1、概括:

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小结:

我国目前年年遭受“洪水”“沙尘暴”袭击“白色污染”严重等现象,其实质还是一个环境问题。

这与有些地区的人们目光短浅是有直接关系的。

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举例:

日本人早在10多年前就提防中国环境破坏对他们的影响。

这些年来,日本每年都有大批人前往我国西北沙漠地区义务植树,可我们中国人自己又有多少人在前些年想到西北义务植树搞绿化呢?

  环境保护应有长远目光,未雨绸缪。

为什么非要等黄土把我们家门口都淹没了才行动呢?

同学们呀!

赶快行动起来吧!

  考考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每年的?

月?

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

(6月5日)

初中政治教案6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感受;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学会主动交友。

  2.能力目标:

区分“损友”和“益友”,学会辨别和分析交友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有选择地交朋友。

  3.知识目标:

体会真挚的友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友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难点:

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正确区分“损友”和“益友”。

  【学情分析】

  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拓宽,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交往需要,迫切需要找到知心朋友,以倾诉内心的困惑,交流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希望自己能被别人接受;得到理解和支持。

但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友情,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人受人欢迎”等问题。

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积极地交往,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友谊,善待友谊,学会寻找好朋友,对青少年友谊观的形成以及青春期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感悟友情,珍爱友情

  

(一)轻松一刻(说说、唱唱)——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感悟友情

  引言: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不能少了和朋友的交往。

友谊可以成为鼓舞一个人前进的力量,可以使人欣慰,使人奋发,使人向前。

爱因斯坦曾说: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

  1.请学生列举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文艺作品的名称,看谁知道得最多

  2.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来为大家演唱自己所喜爱的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播放有关“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音乐,如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朋友》等),并请同学们欣赏并一起来演唱。

  3.思考并交流:

  

(1)在歌曲播放和演唱的过程中,请问你对其中哪个画面或哪句歌词印象最深?

为什么?

  

(2)你认为朋友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学生发言:

3一4人)

  

(二)真情告白:

我的交友故事——联系实际,体验感悟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编织友情,都有过这种情感的丰富体验。

请大家讲一讲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最愉快的交往、最难忘的朋友,或者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一次来自朋友的善意劝说或告诫,使你至今难以忘怀)。

  活动过程:

  第一步:

小组交流。

学生6~8人一组围坐,先组内交流自己的交友故事或在交友方面最深的感受和此时新的感悟。

  第二步:

全班交流,分享体验。

各组推荐或自荐一人为代表,用简练的语言谈自己交友的经历,或是有代表性、典型的事,并用概括的话说出自己对朋友和友情的感受。

(问题提示:

(1)自己为什么需要友情?

(2)在学习上自己曾经得到知心朋友的哪些帮助?

  (3)知心朋友在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怎么办?

  (4)在自己取得成功时,希望知心朋友怎么做?

(5)知心朋友对自己最深刻的一次帮助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如:

  ①我感受到交朋友应该真诚,不能虚情假意,否则不会做长久的朋友;

  ②我感到朋友越多越好,人生路上不寂寞;

  ③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有好朋友;

  ④我希望自己能结交很多朋友;

  ⑤患难见真情,难得是挚友;⑥多一份友情多一条路。

  学生活动评价指导:

主要运用他评方式,即教师通过观察、旁听l『解各组成员参与交流的情况以及态度如何等,进行评价。

  第三步:

教师总结,概括出友情的作用:

  友情可以帮助我们排解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

  友情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友情促进个人和集体的进步。

  (三)反思交流——“假如没有友情,我的生活将是……”

  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想象,自由发言。

(领悟:

每个人都需要交往,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2.出示马斯洛“需要金字塔”的挂图(或者课件)。

  

(1)思考与交流:

看“需要金字塔”,哪些需要是物质方面的,哪些需要是心理方面的?

  

(2)讲解需要层次理论,着重指出被爱和爱别人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的需要,而友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教师还要讲清楚封闭心理的危害,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友情。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种需要,而爱的需要是一种基本的需要。

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是和友情相联的。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在变化,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而这种愿望在和同龄朋友的交往中更容易实现,同学友情也就会成为中学生渴求的心理需要。

如果一个中学生长期得不到友情,就无法从友情中体会交往的乐趣,情绪会变得孤僻,长期下去,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获得友情不仅是满足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而且也能维护心理的健康。

  (3)温馨小语:

  “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四)友情宣言活动——“友情真谛之我见”

  活动过程:

  第一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友谊”或者对“朋友”一词的理解,或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有关友情的名人名言、谚语。

(也可以让学生填写教材53页“我对朋友的理解”栏目。

  第二步:

请学生走出来,对全体同学宣读自己的“友情宣言”,然后找出自己的好朋友,请他接下去宣读,轮流进行。

  二、慧眼识人,慎重交友——辨别真假友情

  (学生交友的现状,认识交友的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不是随意地和任何人都能交朋友的,而是有自己选择的“标尺”。

  

(一)童谣频道——播放歌曲《找朋友》

  思考与交流——择友标准大家谈:

  1.这首幼儿时代就耳熟能详的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你心目中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的?

  3.你的择友标准是什么?

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

哪些朋友可以称为损友?

  (学生发言:

3—4人)

  

(二)情景剧场(小品)(分__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的区别)

  人物:

小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