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9829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docx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docx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

心理学综合复习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蓝色字体部分是同学们问得较多的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一

一、填空题

1.心理现象2.心理现象3.指向;集中4.形象记忆;情绪记忆5.客观事物;需要6.客观规律7.内心冲突

8.扩散;集中;相互诱导9.气质/性格10.道德感11.全体学生12.学生观

二、名词解释

1.创造能力:

是指人们根据预定的目的产生出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思想和产品的能力。

(P171)

2.创造想象:

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P89)

3.创造性思维:

是指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P100)

4.道德感:

是一个人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P118)

5.定向反射:

是由情景的新异性所引起的一种反射,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网上)

6.发散思维:

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

(P99)

7.反射:

是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之下,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回答及反应。

(P22)

8.非智力因素:

第一层次—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由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组成(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第二层次—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由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组成(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第三层次—具体的非智力因素,由十二种具体的心理因素组成(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顽强性、自制性、独立性)。

(P143)

9.感觉:

是人脑对于直接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P47)

10.感觉适应:

由于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P53)

三、单项选择题1—5DBBCB6—10ADABB四、多项选择题1.ABD2.CD3.BCD4.ABCD5.ABCD

五、简答题1.画简图说明遗忘的规律.

答: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即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比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

(P73)

2.简述采取决定阶段的主要环节。

答:

采取决定阶段即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规定行动的方向和轨道,是在脑中对未来的行动进行酝酿和抉择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动机的斗争。

动机斗争是对相互对立、彼此冲突的动机作出评价和选择的过程。

(2)目的的确立。

行动目的是顽强不屈的意志行动的前提,行动的目的越明确,行动的意志就越坚决。

(3)方法的选择。

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方法指导行动,保证目的得以顺利实现。

(4)计划的制定。

计划是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5)决策的作出,决策就是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标。

(P133)

3.简述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的条件。

答:

(1)社会要求和个人的创造愿望。

在实践活动中,现实生活不断向人们提出创造新事物的要求,当这种要求与个人的创造愿望相结合时,就产生了创造新事物的具体动因,并在其推动下实施创造想象的活动。

(2)知识经验和表象储备。

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的积累和储备,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创造想象是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若没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有关的新事物是创造不出来的。

(3)原型启发。

是指人们在创造发明开始前,总是受到一种类似失去或模型的启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和积极地思维活动,创造出新事物来。

(4)积极地思维活动。

创造思维是与创造想象密切XXX着的,它是各种创造活动的前提。

(5)灵感的作用。

灵感也叫“顿悟”,是在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极度敏锐的情况下,长期思考着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忽然得解的心理过程。

(P90)

4.简述发散思维及其特点。

答:

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它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

它的特点:

(1)流畅性,指思维的量,对刺激迅速而通顺的反应,即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发散项目越多,反应越迅速,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即发散醒目的范围和维度。

发散范围越广,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大。

也就是思维活动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而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寻常的新方案。

(3)独特性,指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对刺激不同寻常的反应,即发散项目不为一般人所有。

发散的项目越是新奇,与众不同,独特性就越强。

发散思维往往产生某些新异、奇特的思维或间接,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

发散思维的功能是求异与创新。

(P99)

5.简述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

答: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力量。

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在课堂或活动中有意传播的东西,而且也会使他们在无意中接受教师个性的影响等。

教师的感染力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要求较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

通过教师情绪的感染,是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会引起他们的模仿或重复进行这类行为或活动。

教师利用表扬或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对行为起巩固、调整和校正的作用。

(2)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

情绪学习主要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情绪评价的学习。

(3)能使学习中的冲突与挫折得到妥善的处理。

具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善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必要的冲突与挫折,而且还要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

(P126)

六、论述题

1.如何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答:

在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

大目标的教育,即如果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努力学习;在教每门课时,想学生讲明该学科的目的、任务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该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每一章节时,要向学生明确地告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力求达到具体化。

(2)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人们注意的产生和保持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兴趣为条件的。

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而间接兴趣又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支柱。

(3)正确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和时间按品牌必须紧凑,教学进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减少和避免分散注意的机会,致使注意力集中而稳定。

(4)锻炼坚强的意志力。

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来说十分重要。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组织学生从事锻炼注意力的活动。

培养学生要求学习的愿望和能够学习好的信心;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地从事学习的态度。

第二、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第三、培养坚强的班集体。

(P41)

2.请你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答:

性格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生活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具体说来。

个体性格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一个人的性格是以自然的神经类型为前提的,在他所属群体的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接触的和所改造的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尽管在性格中所表露的自然神经系统类型的原始特点很不明显,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否定性格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2、家庭。

家庭对个体性格的形成起着最初的影响。

这种影响最明显地反映在父母的养育态度或育儿方式上。

父母的抚养方式与孩子的出生顺序有关。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长子往往具有孤独、倔强等性格特征,次子往往具有反抗、嫉妒等性格特征,末子往往具有依赖、爽直等性格特征。

对于独生子女的性格一般说来,处于溺爱型家庭的独生子女具有人性、依赖、固执等性格特征;处于严厉专制型家庭的孩子具有利己、缺少宽容态度的性格特征;处于粗暴或放任型家庭的孩子具有攻击、易动感情等性格特征;处于民主型家庭的独生子女则有相当多的良好性格特征。

3、学校。

学校教育对学龄儿童性格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校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表现在校风、教师人格、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外活动等方面。

4、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主要包括无形的习俗风尚和有形的媒体信息。

各国的文化习俗、风尚不同,则会对人新歌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的性格也有所不同;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的性格也各有千秋。

5、社会职业。

社会职业主要通过角色规范影响个体的性格的形成和行为表现。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一般总是根据职业的要求,来表现自己的言行,从而巩固或改变着自己的性格特征。

6、自我教育。

在性格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主题队自己在性格上的自我培养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形成发展中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地一个极大的飞跃。

一个人愈能在儿童、少年早期开始实现这种飞跃,又有一个正确的心理倾向为指导和良好性格模式为榜样,这对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P166)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二

一、填空题

1.个性心理可分为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定向反射和优势兴奋中心是注意产生的生理机制。

3.注意具有选择、保持、调节监督功能。

4.感知觉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

5.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6.表象就是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想象的表象和记忆的表象。

7.在情绪发生时,有机体外部发生的明显变化,称为表情动作。

8.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分,把情绪分为应激、激情和心境。

9.通常把复杂的意志行为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10.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兴奋型、安静型与弱型气质类型相对应。

11.最早提出气质的高级神经类型学说的学者是巴甫洛夫。

12.对教育想象和规律的看法体系,是教育行为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是教师的育人观。

二、名词解释感受性:

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可用感觉阈限来衡量。

感觉系统只是对刺激连续体中的一段发生反应,产生感觉。

从最小到最大的感觉量的全距确定了感觉系统的感受性的范围。

回忆:

也叫再现,是当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仍能把它重新反映出来的过程。

机械识记:

指在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根据事物的外部XXX进行的识记。

激情:

是一种爆发式的、强烈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记忆:

人脑不仅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事物,而且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的时候,也能在脑中流下痕迹,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还能重新再现出来,这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表象:

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

教师的感染力:

指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多知者和先知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通过以身示教、师爱教化以及人格感化等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从而取得满意的教书育人效果的能力。

教师的威信:

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是教师的品德、学识及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所形成的威望和信誉

空间知觉:

指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和方位等空间特性及其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和方向知觉等。

离差智商:

个体的测试分数与同年龄组受测者的平均测试分数相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

三、单项选择题:

1—5:

CBCBD6—10:

BCCBD四、多项选择题:

1、BCD2、AC3、ABD4、CDE5、ABCD

五、简答题简述能力的个别差异的表现

答:

由于遗传素质不同、后天环境和所受教育以及所从事的实践不同、人的能力的形成过程、表现及其结果存在着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p178)

1.简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答:

问题解决的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即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或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p100)

2.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与XXX

答:

气质与性格的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